时事材料多维解析
2016-11-07张贵申
张贵申
【材料一】
郭德纲师徒互撕
8月31日,郭德纲在微博晒出德云社家谱,配文“该清的清,该驱的驱。所谓的清理门户,是为了给好人们一个交代。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以忠正为本。留下艺名带走脸面,愿你们万里鹏程。从此江湖路远,不必再见”。而在家谱中更着重强调:“另有曾用云字艺名者二人,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恶言构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鲜耻令人发指,为警(儆)效尤,夺回艺名逐出师门。”曹云金于9月5日发表了题为《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的长微博,叙述了他与郭德纲的师徒恩怨,并称艺名非郭德纲所赐,会永远用下去。结尾说“你的江湖险恶,但我的世界阳光,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此,人生长路漫漫,确实不必再见”。
一、传统守旧思想与新时代自由思想
郭曹之争真正的焦点其实是保守思想与自由思想意识的对立。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很多传统的思想意识已经被新时代自由价值唾弃,社会处于转型期,郭曹之争就很有代表性。在中国民间曲艺行业也有行规,其中一条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只能师傅骂徒弟,徒弟不能说师傅半句坏话,而且永远要听师傅的话。然而,按照今天的自由价值思想,曹云金有追求自己公平价值的权利。
郭曹之争,表面上看是“规矩”之争,根本上它折射了传统规矩在现代社会的尴尬处境。传统文化有氤氲着古老、悠扬气息的健康、合理的一面,也有经年尘埃、腐朽糟粕的一面。抱残守缺,食古不化,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一股脑保留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腐朽糟粕的一面,更是不可思议。
二、根本利益争夺与传统师徒关系
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人际交往,这句话表现出极端的适用性,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郭德纲、曹云金师徒互撕最核心的驱动还是利益。师徒之间的本质是“利益交换”:师傅开班收徒是为了扩大经营,徒弟学艺是为了求生存。出走的人基本都曾经是德云社的‘台柱子,是德云社演出赚钱的票房保证之一。郭德纲恨他们在于他们出走给德云社带来的利益损失。德云社的真正成功,依靠的恰恰是全体演员的劳动。所以说,郭曹的真正矛盾,就是马克思说的“劳资矛盾”——根本利益的争夺。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社会里,“天地君亲师”是妇孺皆知的信条。“君”与“师”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是社会师生及师徒关系的原则。学生见到老师,都要执弟子礼,师生关系乃人伦关系中的一个大项,终生不变。为什么?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要以“道义”来衡量的。而如今社会,“天地君亲师”,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化了,“师道尊严”似乎也已经呈现出滑坡的态势。
三、现代法律契约与传统道德自律
在中国民间传统艺人行业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自律契约规则,民间很多约定不能像官方一样签合同盖章制定国法,所以只能制定帮规家规,有人违背了只能私下处罚。但现在是法制自由社会,帮规家规是不被允许的,只能靠道德自律。
道德作为衡量做人标准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准则,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土壤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空谈。传统的道德经过几千年的磨砺流传下来,并且作为规范社会的准则,依然在发挥着作用,说明当今的社会还是有适合它的土壤的。其实,如果把道德从其他复杂的关系中剥离开来看的话,道德还是道德,从来没有变质过。变质的只是充满贪欲和复杂利益的人心和裹挟着道德糖衣的炮弹而已。
【材料二】
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致死
8月19日,山东临沂18岁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即将进入南京邮电大学英语系就读的她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与家人去派出所报案回来的路上,女孩心脏骤停,两天后离世。
9900元,在有些人眼里,不过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月甚至半个月的薪水,一次出国旅行。但对徐玉玉而言,这意味着她不用像村头辍学的翠花儿一样种地,早早嫁人生娃。这意味着她多年的努力,终于可以有一条路,改变自己和全家贫困的命运。那9900元,是她全部的希望。骗子骗去了她的希望,就是要了她的命。
9900元钱既是“救命钱”,也是“要命钱”!在万分纠结、无法承受、一筹莫展之间花季少女气绝身亡,究竟该怨谁?对徐玉玉的离世,人们心灵所受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然而,仅仅是震撼,是心痛,这远远不够,我们要反思如此人祸发生的根源。
一、教育角度
由徐玉玉被骗郁郁而终来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到底培养出了多少玻璃心?表面上看根源都在于贫穷,物质上的贫穷通过努力还可以改变,但精神、心灵和灵魂上的贫穷才是最致命的。教育的目的,不但是要让孩子们学到这个世界的基本常识和运作规律,更重要的是要使孩子们在精神、心灵和灵魂上富足起来。
二、道德层面
徐玉玉用年轻的生命再次为金钱至上的中国敲响了警钟: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已经大大超越了人性道德的底线,成为人间悲剧频发的思想根源。金钱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它,而舍弃人性道德。而今为了金钱利益而出卖人性道德的事情愈来愈多。经济高速增长、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为什么反而退步了呢?这是徐玉玉用生命给我们的社会敲响的警钟:人心险恶不除,人间悲剧永不停息!
三、科技角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诈骗网民钱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
隐私裸奔的时代,人人都是徐玉玉。大数据时代,势不可挡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惊喜超乎想象,但也让我们在新时代里裸奔——掌握技术的野兽随时准备在黑暗中偷袭你。我们的生活,在变得越来越智慧的同时,似乎也越来越危险了。
【材料三】
明星乔任梁意外死亡
9月16日,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死亡,年仅28岁。乔任梁的去世,立即引起了外界巨大震动。因为是头套着塑料袋闷死,社交媒体上传出各种死亡说法,而乔任梁经纪公司发布声明,称其因抑郁症自杀。另据知情人称,乔任梁与女友住在一起,女友发现异常后报警。还有消息称,乔任梁近期心情不佳,其死后身上有伤,疑为自残,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排除他杀可能。
热议远远没有就此而停止,随后事态的变化旁逸斜出。其一,一些网友带着义正词严和道德训诫的语气,质问乔任梁好友陈乔恩为什么没有在公共社交媒体上及时表达出悲伤。其二,还有一些网友大肆地科普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患有抑郁症者抱有异样的目光,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与此同时,一些网友更是在网上攻击、谩骂,揭露他人隐私、制造散布谣言,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键盘侠以及喷子们的网络暴力……
一、谁也不是审判者,道德绑架亦是精神暴力
乔任梁去世,好友陈乔恩和赵丽颖没有发微博而被网友狂骂,而蔡少芬过生日也被一些网友骂:“乔任梁去世了你还有心思过生日。”同样工作完累了吃碗面的蒋欣也被一些网友们骂了:“乔任梁都去世了,你还有心思吃面!”网民对于网络的这种肆意态度是网络特有的一种道德缺失现象。乔任梁离世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道德绑架”究竟何时停止?
二、以仁者之心关注抑郁症,唤起网民良知
乔任梁的死再次将抑郁症摆在了网友面前,但我们一点也不愿意让它成为社会话题。乔任梁的死因是“抑郁症”。让我们真正感到难过的是,我们又一次通过一场悲剧完成了一次全民科普。一个健康的社会,本该具有仁者之心,呼吁大家摆正心态以一颗仁者之心关注那些抑郁症患者。
三、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网络暴力当休矣
在网上肆意地辱骂别人,制造、散播谣言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网络自由并不代表可以恶意中伤他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能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的人。网络暴力害人于无形,它的可怕应得到重视。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材料四】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变水泥路
2016年9月21日,辽宁省葫芦岛市,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出现在网上,引发关注。帖子中提及的长城位于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被驴友们誉为“最美野长城”,有着700年的历史,目前,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针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次修缮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方案的设计、批复、工程监理和验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也承认“确实修得不好看”。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迅即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同时派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核查评估。
一、尊重历史,爱护文物
不仅是长城,现在大拆大建、面目全非的古迹修缮方式几乎成了“流行病”。比如河南商城“拆旧仿古”,把好端端的一条清末商业老街整体拆除,搞“仿古商业街”。如此“修缮”方式之所以流行起来,源于“简单粗暴”的做事态度。显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修葺长城的具体标准,更需要一种尊重历史、爱护文物的态度,需要一种深思慎行的做事方式。
二、完善法律制度,监管要到位,提高违法成本
古长城被弄成惨不忍睹的小马路,这哪里是修缮,分明是自毁长城。对这种行为,绝不能因为顶着“修缮”“保护”的帽子,就可以免责。近年来,类似破坏性修复文物的现象并不少见,根源就在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
三、改革文物保护修缮的体制机制,改变文物保护修缮管理方式
文物修缮,是为了让后人通过文物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因此,需要心怀敬畏之意以及专业的技术知识来进行。一段历经沧桑的长城,因修缮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无论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如何解释“合理合法”,都不能改变以保护名义损毁文物的事实。当文物需要修缮保护时,真正的矛盾,不是要不要修、让不让修,而在于怎么修、谁能修、谁来修。要想防止修缮变毁坏现象的发生,应改革文物保护修缮的体制机制,改变文物保护修缮重审批轻管理的方式,真正做到宁缺毋滥。
【材料五】
厦门电视台女记者被停职
2016年9月20日,厦门遭受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袭击后,厦门电视台一名女记者在街头采访一名救灾志愿者时的姿势被网友@小艳萍拍下并发到微博,被大量转发和热议。原来女记者“戴着小墨镜,打着小洋伞,扭着小腰挎着包”的形象,与救灾现场及其不搭调。打伞是为了避雨?戴墨镜是为了防晒?然而,当天天气晴好,太阳并不毒辣,摄像的同事和受访者都是普通打扮,女记者却偏偏戴上了墨镜,打上了伞,因此女记者的形象被网友直呼辣眼睛,并被广大网友冠以娇气、矫情之名。
一、厦门女记者戴着墨镜打着伞采访有损职业形象
女记者在救灾中还这般“矫情”实在是有损职业形象。既然知道形象重要,还敢打扮成这样去采访,实在是心够大的。女记者是去采访刚刚过台风的地方,不是去逛街,采访的时候戴墨镜不尊重人。做记者,就是要融入环境。始终保持与被采访人平等、平视的态度,点头哈腰、溜须奉迎不好,居高临下、藐视弱者更不好。这是职业道德的问题。
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记者此等装束无可指责
女记者着装与很多普通女孩并无二致,凭什么别的女孩能在大街上戴墨镜打伞,而女记者不能?她这样装扮是保证自己的基本安全。又不是为了漂亮。这么热的天,要是中暑了算不算工伤!请网友不要那么刻薄。
三、细节决定态度,但厦门广电做法有点过
细节决定态度。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审视和打量着他人,也接受他人的审视和打量,不适应也要适应。不只是官员和记者,也包括其他行业的人员,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出了格,玩出了圈,就别怪舆论风暴。女记者仪态是有些不妥,但为此“丢饭碗”却冤,厦门广电为应付舆情出手太重。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