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哈罗德·品特早期剧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荒诞性

2016-11-05任秀杰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特哈罗德现实主义

任秀杰

摘 要:哈罗德·品特是英国最杰出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品特的作品被分为三个创作阶段,早期的代表作品有《看管人》《归家》《房屋》《送菜直升机》和《生日晚会》,他的作品被赋予“威胁喜剧”的称号,我国文学中将品特的作品更多地归结于荒诞派戏剧作品,事实上,他的作品风格远远不止荒诞派一个风格,荒诞性只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作品中有更多现实主义的传统因素,可以说是荒诞和现实特征的结合。本文主要选取品特早期的戏剧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品特作品中荒诞性特征,进一步探讨作品中存在的现实主义成分以及该成分与荒诞性的结合。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早期剧作;现实主义;荒诞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95-02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国家文艺流派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戏剧中对于各种灾难的表现往往没有因、果、善、恶作为引导,都是突如其来的灾难,通常将人的喜怒哀乐置身度外,使整个戏剧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戏剧中还有恐怖内容,通过这些内容阐述世界上各种事情的不可预见性。品特作为英国杰出戏剧作家,作品主要表现为世界的不可知性以及人面对各种不可知事情表现的恐惧心理,因此,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但事实上品特的作品不能被荒诞统一概括,作品中还存在现实主义色彩的成分,通过挖掘能够将这些成分解析出来。

一、哈罗德·品特作品中的荒诞性分析

在品特的早期作品中,构建的很多角色都是市井之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相比,品特的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组织不够重视,剧中也没有明确地交代人物的身份背景以及人物行为的动机,即使剧本中的一些情节设置了悬念,也不会出现固定的结局。作品《房屋》中的悬念设置部分有:“那位平淡无奇的老妇罗斯到底身世如何?为什么被人叫萨拉时,她不否认?”在作品《生日晚会》中,“除了老房东,还有青年钢琴家斯坦利,随后进来两位身份不明的人让他惊恐万分,为什么?”这些谜团在整个作品中都没有被读者解开,有读者曾以书信的方式向品特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但是收到的回信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答案,还反问读者。品特以其以往写作的荒诞性回信读者,这种行为并非是戏剧家哗众取宠的举动,在他看来,现代戏剧写作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塑造人物形象,而是通过戏剧传达自己对人物状况以及生存意识的印象,也可以说成是作者凭借直觉对世界个性化做出的反映。

除了作品内容中悬念设置上的荒诞,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作品中作者对于语言功能的大胆创新,使用矫揉造作、不合逻辑的语言作为剧中人物的语言,戏剧写作中的词语重复、矛盾成为一种常态,作者致力于再现生活语言,这样的写作使得戏剧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取得了明显的戏剧效果。戏剧中的语言作为戏剧人物控制他人或者是支配他人的主要手段,在作品《归家》中语言呈现出欲望的力量,语言中人物角色的描述更多的是即兴延续,剧中的人物都是用语言展现主体性。

二、哈罗德·品特作品荒诞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分析

与较多的荒诞派作品相比,品特的作品带有很多现实主义色彩,作品中主要通过场景设置、情节设置以及人物的典型性展示其现实主义色彩的一面。

在场景设置方面,主要是利用观众和读者较为熟悉的场景加深人们的理解,在品特的作品《房屋》《看管人》和《生日晚会》中都有固定的场景设置,作者将“房间”作为作品中的主要场景,由于戏剧的时间一般较短,场景设置就会显得尤为紧凑,导致作品中的矛盾集中化,这一特点极其接近19世纪现实主义风格。

例如,作品《看管人》中的场景主要是设置在伦敦的一个平民的房中,通过描写屋中堆放的主人公捡来的废旧杂物以及房顶常年漏雨使文章内容更贴近实际,剧中还交代了主人公在漏雨的地方挂了一只水桶,品特通过盒子式场景的限制,拉近了其戏剧和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特征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道具的布置以及舞台的布置上与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相似性更为明显。品特作品中的道具都是使用一些人们常见的生活道具,道具在舞台上的摆设也是清楚细致,给读者的感觉就像是房间中的一个投影。作品《看管人》中这样写道:“一间屋子,后墙上有一扇窗子,窗子下半部被一只口袋挡住,沿左墙有一铁床,床上放有一个小厨、几个油漆桶……床边还有些盒子、花瓶,舞台的右后方还有一道门,窗子的右边有一堆东西,一个厨房用的洗涤槽……”口袋、铁床、油漆桶、花瓶、洗涤槽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东西,作者将这些东西的摆放介绍得很清楚,就像一个平民家庭狭窄空间的投影,给予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感受,生活环境与之相似的贫苦人在读到这些内容时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对于生活境遇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一种同情和怜悯,这些内容的写作上与19世纪反映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写作风格极为相似。

正如作品的场景设置一样,品特作品中的情节结构设置也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在众多的剧作中,情节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剧作中的重要因素,作品情节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从品特的作品《看管人》中能够看出作品有着完整的情节,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如出一辙。故事情节紧凑、结构完整,将不同人物的行为捆绑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看管人》讲述的是流浪汉戴维斯被单身汉阿斯顿收留在自己住处,阿斯顿想雇佣流浪汉戴维斯作为房子的看管人。这一决定让四处流浪的戴维斯满心欢喜,就在此时,他发现阿斯顿所住房子的主人是阿斯顿的弟弟米克,戴维斯为了代阿斯顿成为房子的看管人,不断挑拨兄弟之间的关系,最终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被阿斯顿和他弟弟赶出房子,让他又过上了流浪汉的生活。这些情节虽然有些不合逻辑,但是如果能够将内容和作品的写作年代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现作品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很多方面。《看管人》是在二战思想的影响下写出的作品,更多的人处于一种不安全感当中,就像作品中的戴维斯要想通过看管人的职务证明自己,因此不惜采取一切方式保障自己的地位,这种情节在当时的社会合情合理。

三、结束语

品特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色彩是基于当时社会背景的一种写作方式,通过现实的表层,展现出了典型的荒诞派主题。作品的主题虽然表现出一种深沉和阴冷,但是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以喜剧的身份登场,最后是恐惧中悲惨的出局。通过这种描述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的“悲喜剧”,从而达到写作中的一种间隔效果。这种极大的反差描述也是品特作品的魅力所在。从品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品特的荒诞派剧作家的特点,但是在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整个作品中的情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成分。

参考文献:

[1]杨逾涵.用荒诞照亮现实——对品特早期戏剧风格的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5).

[2]彭佳佳.用荒诞演绎现实伦理的困惑——《一夜未归》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王娜.品特: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之间——以《升降机》与《等待戈多》之比较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4]袁浩.荒诞中的现实——《房间》的文体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1.

[5]万莉,姬海菲.《看管人》中的现实与荒诞[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品特哈罗德现实主义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新法律现实主义
哈罗德的帽子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品特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犹太小伙的毅力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