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疗效观察

2016-11-04邓特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广州504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配穴颈性夹脊

彭 娟,邓特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 广州 504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00)

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疗效观察

彭 娟1,邓特伟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广东 广州 51024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 观察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部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普通取穴针刺治疗。结果: PSQI评分两组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有效,且PSQI评分改善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不寐;颈部取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部分失眠与颈椎病关系密切。针对病因治疗比传统辨证取穴治疗更有优势。我们用颈部取穴治疗不寐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平均(39.60±5.03)岁,病程(19.67±3.12)个月,PSQI评分(15.10±2.48);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平均(39.83±5.22)岁,病程(20.37±2.85)个月,PSQI评分(15.07±2.42)。两组年龄、病程、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定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h。②有反复发作史。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不寐的诊断标准;③病程大于1个月;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大于7分;⑤符合颈部阳性体征[1],即横突左右不对称,或关节突一侧隆起对侧凹陷,在横突或结节突及周围有硬结、条索状物及压痛。

排除标准 ①年龄小于18或大于65岁;②妊娠期妇女;③合并有肿瘤、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④神经精神障碍所导致的失眠,⑤其他明确原因致失眠,如躯体疾病、精神环境因素、酒精或者药物作用导致;⑥不恰当的睡眠卫生导致的失眠、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⑦正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如服用安眠药。

剔除标准 ①不配合治疗; ②有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治疗;③治疗期间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有3条中任意1条即从研究中剔除。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采用俯卧位,主穴取颈部有阳性体征处相应的颈夹脊穴(双)。病位在上者取配穴风池(双)、天柱(双),交替使用;病位在中者取配穴颈百劳(双)、新设(双),交替使用;病位在下者取配穴大椎、肩中俞(双),交替使用。

对照组 采用仰卧位,取穴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2],主穴取神门(双)、内关(双)、百会、安眠(双)。心脾两虚者配心俞(双)、脾俞(双)、三阴交(双),心胆气虚者取配穴心俞(双)、胆俞(双)、丘墟(双),阴虚火旺者取配穴太溪(双)、太冲(双)、涌泉(双),瘀扰心神者取配穴膈俞(双)、合谷(双)、血海(双),肝郁化火者配行间(双)、太冲(双)、风池(双)。

两组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5mm×25mm,垂直于皮肤进针,过皮后缓慢刺入至相应深度,做小幅度提插捻转直至有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为主,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1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共治疗2周。

3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 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 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 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4 治疗结果

脱落病例3例,最后所收集完整病例57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

两组PSQ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PSQI评分比较 (分, x±s )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颈椎病与失眠密切相关,赵定麟[3]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约占40 % ,其中精神抑郁者较多,多伴有近事健忘,失眠及多梦现象。Visscher CM等[4]调查了250例受试者后发现慢性颈项部疼痛患者多伴有失眠等精神障碍,颈部疾患产生的疼痛、椎动脉病变、交感神经紊乱等皆可发生不寐。

从解剖角度看,颈部夹脊穴皮下有肌肉和横突间韧带,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静脉丛分布,针刺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可能与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有关,能调整人体功能、降低脊神经的应激力,止痛、镇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和缓解血管痉挛。颈夹脊位于颈1至颈7棘突下旁开0.5寸,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且外邻膀胱经,督脉与膀胱经均入脑,且督脉总督诸阳、膀胱经主治各脏腑疾病,故夹脊穴有安神、扶阳、调理脏腑的功能。夹脊穴从分布形成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其前支,前支与交感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针刺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节作用,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不仅可以纠正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脑血流量,而且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与疗程有着一定的关系[6]。

针刺风池、风府、颈夹脊穴可消炎镇痛,解除痉挛,缓解软组织对椎一基底动脉的压迫,纠正椎体移位,消除椎动脉的牵拉,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7]。针刺大椎可以振奋阳气,使闭阻的经络通畅、精血上荣,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本研究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颈部取穴针刺与传统针刺辨证取穴总有效率相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两组评分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皆有降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提示颈部针刺取穴与传统针刺辨证取穴治疗颈性失眠皆有较好的疗效,而颈部针刺取穴的作用优于传统针刺辨证取穴,体现在对PSQI的明显改善,且颈部取穴操作更简便高效。

[参照文献]

[1] 韦立新.针刺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颈性失眠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 7-8.

[2]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 85-86.

[3] 赵定麟.颈椎伤病学[M].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165.

[4] Lobbezoo F,Visscher CM,Naeije M.Impaired health status,sleep disorders,and pain in the craniumandibular and cervical spinalregions[J]. JPain,2004,8(1): 23-30.

[5] 黄聪阳.针刺颈夹脊穴对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5): 848.

[6] 韦立新.针刺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颈性失眠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 7-8.

R246.162.3

B

1004-2814(2016)01-0069-03

2015-08-10

猜你喜欢

配穴颈性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夹脊”源流考略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