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2016-11-04张丽丽游科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哌拉铜绿单胞菌

张丽丽,姚 蓓,粟 伟,游科辉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400053)



·临床研究·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张丽丽,姚蓓,粟伟,游科辉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检验科400053)

目的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果显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以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根据菌落形态可分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1-2]。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大量藻酸盐,容易形成生物被膜,影响药物的敏感性,导致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不一致[3-4]。现将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从该院2014~2015年各临床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中分离所得,其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经35 ℃培养18~24 h,血平板上生长为无色、露滴样、边缘不规则菌落,48 h后长大而融合、黏稠、成胶冻样菌落。

1.2仪器与试剂西门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BACTEC9050血培养仪,英国OXOID公司的药敏纸片及杭州天和水解酪蛋白(M-H)琼脂培养基。药敏纸片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氨曲南。

1.3标准菌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4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年相关规定的标准判断结果。

1.5统计学处理采用WHONET5.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菌株分离情况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114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3株(72.81%)来源于痰培养标本,21株(18.41%)来源于尿标本,5株(4.39%)来源于血标本,5株(4.39%)来源于脓液标本;212株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38株(65.10%)来源于痰标本,56株(26.42%)来源于尿标本,8株(3.76%)来源于血标本,10株(4.72%)来源于脓液标本。

2.2药物敏感试验3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见表1。

表1  3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注:S表示敏感;R表示耐药;中介未统计。

3 讨  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及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细菌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研究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占35%,明显高于文献[6]报道,其中有83株来源于痰标本;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有138株来源于痰标本。提示该院以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与相关研究报道较一致[7]。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金属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2)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使DNA旋转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3)外膜通透性降低。(4)生物膜形成。(5)主动泵出系统等,其在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2.13%、91.24%、91.61%、90.22%、91.31%;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分别为88.41%、87.22%、80.13%、85.13%、87.92%,高于文献[8]报道。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在76.0%以上,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表1结果显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敏感抗菌药物较多,耐药性较弱,相比之下,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要强一些,与有关研究报道较一致[9]。由于藻酸盐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可使其免于被药物清除,造成慢性反复性感染,导致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不一致,给临床用药带来困难。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快速产生耐药性[10]。临床经验证明,单一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不理想,很快出现耐药株,致使治疗失败,说明临床应联合用药 。

本研究通过对黏液型及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为该院临床医师提供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依据,减少该菌对抗菌药物的广泛耐药性。

[1]罗甫花,蒋晓军,姜维.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42株耐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1994,29(16):51-52.

[2]余建华,唐永明,穆琪,等.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51-52.

[3]李晓燕,赵杰,赵丽娜,等.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1994,37(8):51-52.

[4]胡晓峰.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6):345-348.

[5]马颖,王桓新.临床标本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107.

[6]毕玲玲,孙成春,公衍文,等.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和耐药表型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2):140-143.

[7]朱荔清,邱广斌,翟如波.呼吸道感染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771-2772.

[8]汪复,朱德姝,胡付品,等.2009年CHINET细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9]朱涛.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1994,26(10):51-52.

[10]吴娟,胡昌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1994,23(4):51-52.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9.049

A

1673-4130(2016)19-2768-02

2016-03-14

2016-05-19)

猜你喜欢

哌拉铜绿单胞菌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哌拉西林杂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