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改革发展也要守底线

2016-11-03黄锋

当代贵州 2016年53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媒介经济效益

黄锋

传媒生态是以传媒产品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相关要素的组合。包括传媒通过版面和节目反映出来的外在形态、频道(率)、人力、受众、信息集纳渠道、广告支持等等。传媒生态环境是传媒开展传播活动以及自身生存发展所涉及到的环境条件。

当今,媒介的网络化、信息的数字化、传播的全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媒介环境。就内部环境而言,传播科技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媒介变革,进而改变着原有的媒介秩序和传播系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独立制作公司等新媒介的兴起和传统的大众媒介广播、电视、报纸、电影形成的激烈竞争,促进了媒介的大裂变、大整合。

在传媒改革中,有的“抓耳挠腮”、局促不前、贻误良好战机,有的“拂袖即走”、肆意妄为、胡乱改革一番,传媒改革或停止不前,或昙花一现。笔者认为:传媒改革也应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做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实社会效益,应力保媒介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要“回头看看”、不忘媒介“初心”,要保持良知、勇于担当,要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能惟利是图。

发展应不忘“初心”

“又有朋友在微信请你投票了。”相信这样的事大家都经常遇到。

近来,微信公号投票日趋繁杂,各类投票活动层出不穷,微信平台频频上演“求关注大战”。微信用户受众目不暇接、心生厌倦,但又绕不过亲朋好友之请、领导同事之托,无可奈何,只得就范。

在科技的不断推动下,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走在时代前沿的媒介更容易躁动。在网络媒介上虚拟营造一个靠“刷票”获得的成功,来吸引粉丝、求得关注,这就新媒体自身发展而言,不可谓不是本末倒置。

时代为新媒体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在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应当不忘“初心”,常“回头看看”,不能忘记身为一个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在网络空间上,新媒体的报道,组织的活动,应当更加注重与现实世界的勾连,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符合人民利益为准绳,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一味追求快速发展,遗失了媒体人的本心。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在当前虚拟世界“泛媒体化”的背景之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几秒钟、几分钟时间一条信息就能传递到全球每一个角落。这无疑极大的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渠道,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新媒体管理并不到位,自律能力、行业规范薄弱,呈现出一种一味迎合大众,投其所好的错误思潮。

新媒体平台上,“标题党”大行其道,“娱乐化”风靡一时;“乌龙新闻”“反转新闻”大受追捧……碎片化、浅俗化、无聊化,看上去始终站在群众身边,打着贴近群众,接地气的幌子,实则是为了牟取自身利益,置公共道德,行业道德、职业道德于不顾。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们看重媒体的地方,仍然是它能生产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像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一组报道揭露了泰国渔业的黑幕,改变了2000多人的命运,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

媒体要寻求发展,不能“拂袖即走”、漫无目的,应沉下心来、冷静思考,回到媒介本就应该有的责任的担当上。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媒体人应当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胸怀,我们的新媒体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机遇面前一展宏图。

传播要保持良知

如今,许多媒体为了生存,游走在新闻腐败的灰色地带,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有偿新闻的现象。这类腐败主要依托于新闻媒体背后的市场资源,其盈利的市场导向,使其在过度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丧失良知的底线。屡屡出现的新闻记者索要收受封口费的现象是中国新闻界的耻辱。

同样,随着各地新型媒介不断的兴起,媒体容量也不断增加,对新闻稿件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于是,靠发现、写作社会新闻稿件生存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活跃着一批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靠提供新闻线索赚取线索费的新闻线人,更有一批爱好新闻写作却未能进入专职新闻工作者队伍的通讯员。这就导致了一些没有良知的媒介和从业者胡作非为,便出了一些所谓的假新闻。诸如2015年1月9日,《华夏时报》所属华夏网刊发报道《退休机务副总落马 南航三大重要部门全部沦陷》、2015年3月18日,网上流传一个所谓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截图,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已经逝世,国内媒体据此纷纷报道,环球网、中新网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均刊发报道,推出纪念专题,指出: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享年91岁等报道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观其特点,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虚假新闻首发源头,恶意造假的新闻相当罕见,更多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产生的失误。由于受到新媒体竞争的冲击,媒体缺乏对没有良知的新闻相关人员有效管束,使得部分从业人员在私利的诱惑下,渐渐不再满足于靠辛勤发掘新闻线索、排除种种困难采访写作新闻稿件获取利益,转向网络搜索,更有甚者制造新闻事件、捏造新闻事实等相对“轻松容易”的新闻提供方式。比较浮躁的媒体及从业者为抢占头条新闻或独家新闻,一味求快。不仅缺乏人文关怀,不考虑其情感等深层次的需求;还把社会伦理及新闻伦理抛在脑后,置之不顾,导致了此类虚假新闻的现象发生。

媒介作为承载文化精神的传播平台,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追求,坚持正确导向,高扬主流舆论,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把最真的、美故事持续不断地讲下去,把最美精神绵延不绝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砥砺品格、提升自我,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效益应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介大多都实行的是“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如何赢取市场、适应经济规律,以最大化地实现经济效益,就是摆在传媒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媒介经营来说,经济效益如何,是传媒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生存以及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前提。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媒介效益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补充、相互制约,在媒介企业经营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能够实现双赢,需要更好的统筹。

一方面,媒体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新闻信息服务质量,以满足受众需要、增加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另一方面,媒体亦需要通过精心的经营、努力开发新闻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实现企业利润上的丰收。其中,社会效益决定着媒介产品能否被公众所接受,没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媒介的存在就会毫无意义;反过来,经济效益又是媒介持续发挥社会作用的物质保障,忽视了企业的业务经营效果,又会危及企业的壮大,甚至会导致企业经济实体的无力生存,这样再谈媒介的社会效益也将变成一句空话。

对于社会责任较之其它行业更为重大的传媒产业来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轻重权衡似乎也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新闻界不断爆出有关责任丧失、新闻失范的事例和相关的讨论和批评便说明的这个问题。传媒企业如果经常地陷入经营误区,效益倒置,将广大公众利益于不顾,定会损害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媒介产业的形象,终将带来媒介自身经营的尴尬局面。

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下,对于传媒业来说,基于新闻产品的观念性与商品性的双重属性,全靠在媒介经营中,必须遵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统筹兼顾的规律,否则,传媒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导致破产。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传媒自然也要发展;但传媒有传媒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系统,它的存在也有其特殊的作用。传媒改革不能偏离方向、不能逾越底线,也应坚守媒介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作者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媒介经济效益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