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政治:从“微博反腐”谈起
2016-11-03文媛
文媛
传统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沟通上下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然而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微博的异军突起,媒体与政治之间原本存在的纽带面临冲击而现出裂痕。不可否认,传统大众媒介因受制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而难以获得绝对的新闻自由,而且肩负着政治参与、权力监督、政治沟通、政治控制、议程设置和政治社会化等政治任务,但自社会性媒体“微博”诞生以来,其议程设置和权力监督的政治功能突显,使得政府议程设置和公权力越来越受到其影响,政治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新媒体的管控,那么新媒体又如何对政治施加影响呢?
首先来回顾近几年“微博反腐”的典型个案: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随后,网友“人肉”杨达才,搜出杨达才戴过多块名表,总价数十万元。杨达才因此被网友戏称为“表哥”,后被撤职。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被曝接受性贿赂。腾讯网友发出了105万条相关微博,雷政富后被免职并立案调查。诸多案件说明微博在大行其道的当下,新媒体同政治的关系已然发生微妙的变化,以下将从微博反腐的成因、传播特点、影响及其局限性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微博反腐的成因
所谓微博反腐,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微博客这一特定的新兴自媒体 ,对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 、批评和揭发的社会现象。”1简言之即利用微博这一平台预防、遏制和惩戒腐败。基于微博作为“节点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2,其具有集传者和受者于一体的广泛性、作为人际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交互体有着互动性、信息发布的便捷高效等特点,举报信息一旦进入微博领域,就犹如滚雪球一般,带来极其强烈的影响效应和震撼力,成为广为人知的新闻事件。因此微博反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而是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引领一个全新的舆论监督领域。
微博反腐的产生除受上述微博特点影响之外,更有内在的社会因素和推动机制。首先,随着党和国家利用网络反腐的决心和力度的增强,先后出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络举报平台、相关政策纲要、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廉政网站、政务微博的建立等都为微博反腐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深化改革,常态社会转向危机社会,反腐问题不容乐观且为人民深恶痛绝是微博反腐的社会因素;最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维护自身权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日渐强化,微博越来越成为聚集网络民意的主要阵地,民众参与度的提升也是推动微博反腐的源泉。
以上成因表明,微博作为反腐倡廉的新渠道,不同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官方主流媒体受政府议程设置来安排自身议程,而微博多在反腐行动中以爆料的形式发布信息,进而引发大量关注而迅速发酵,最终影响公权力的议程设置。这种“倒逼”制度化的路径有其内在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机制。
二、微博反腐的传播特点
微博成为当下有效的反腐工具,因网络虚拟性而使微博反腐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其时效性大大缩短了案件调查和司法处理的时间;专注于生活性腐败的曝光且深入挖掘表面现象背后的真相。由此可见,微博反腐具有以下的传播特点:
1.传播模式的特殊性
微博具有网络媒体所不具有的采访报道权,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微博的传播者,由于采用博主与粉丝的关注互动的模式而形成了“一对众”的扩散方式,信息发布者还可以通过“@”名人或有影响力的微博主来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下图所显示的微博反腐流程表明,其传播模式的特殊性在于微博倒逼官方媒体表态,从而形成舆论的二次发酵引起轰动效应并取得最终的反腐效力。
2.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互动性
腐败的公权力已经为公民意识觉醒的民众深恶痛绝,微博反腐具有广泛的民众参与基础,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民众通过微博与传者互动,大量的转发和评论将以反腐为内容的微博推而广之,“表哥”杨达才在被爆料之后做客新浪陕西微访谈,一个小时内网友提问6096条,平均每分钟百余条,体现了微博反腐的全民参与程度之深广和交流互动。
3.反腐信息的公开性和隐密性
微博的申请毫不复杂,关注和围观他人的发布的关于腐败官员的信息极其容易,随着事件的进一步扩展极易引起官方的介入,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及时公布反腐工作进程,将涉及机密外的一切信息迅速公布于众,引导舆论动向,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而造就了微博反腐的公开性。另外,除了某些“加V”的博主外,微博的实名制并未深化拓展,大量的转发和评论多为匿名而具有隐蔽性。
三、微博反腐的影响
从微博反腐的影响和意义来看,更容易剖析新媒体同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微博作为反腐的有效工具和全新渠道,是对制度化的查漏补缺,弥补了主流反腐的不足,政府同微博听取公众的意见、公布反腐进程,公众通过微博向政府禁言献策,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大大推动了反腐工作的进展。公众更为主动的参与舆论监督,为制度化的公权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微博在传播和共享信息的同时,也提供给公众一个平等、公开的发言环境,在微博中就某个事件集思广益、全民参与,使舆论监督的主动权转移到公众手中。此外,由于微博反腐具有迅捷低成本的特点,有利于腐败事件的快速曝光和腐败问题的迅速解决,亦使之成为减少社会反腐成本的重要方式。
因此微博反腐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微博反腐并不能作为监督公权力、影响政府政治政策形成的权威途径。微博反腐同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需要积极应对,比如微博爆料不一定都是完全真实客观理性的,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曼瑟尔·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指出人人都想搭便车,大家一起行动而从中获益,这样的集体行动让人们不必担心自身利益的损害,“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3 加之微博碎片化、即时性的特点极易误导人们在冲动之下扩散不实信息而造成负面效应。由于腐败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微博反腐的过分介入可能会引起媒介审判而影响司法公正。鱼龙混杂的信息和层次素养良莠不齐的网民会使微博反腐走向群体极化的一端,把关人的缺失也使得不具备信息筛选的能力或意愿的微博用户将反腐变成“狂欢”式的集合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微博反腐加以引导,在为其创造更为优渥条件的同时把控其良性的参与到政治之中。
四、对微博反腐的舆论引导
新媒体不仅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也对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微博反腐就其政治层面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和杀毒剂,伴随着民众素养的提高和政府的正确舆论引导,微博反腐的正面效应会愈显其优,而负面影响也会随之消除。
1.提高民众素养,强化监督力度
公民社会的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民众素养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加强,在微博反腐中不能触碰人身权利和隐私的底线,在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官员的廉洁性加以质疑和批评,需要民众加强自身的约束和法律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
2.联合主流媒体,形成反腐合力
微博反腐通过微博用户的爆料得到更多的关注,在评价和转发之后还需主流媒体注入新鲜血液。微博反腐的壮大离不开传统主流媒体的支持。主流媒体的联手报道可以开辟反腐第二战场,将虚拟无法触摸的网络舆论现实化,身边化。同时,主流媒体为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必须及时主动地联系采访有关部门,督促相关部门给出合理解释。二者的联合可以形成更为强大的舆论场,在反腐进程中形成合力、互为促进和补充。例如,“表哥”事件央视《新闻1+1》做了题为《局长的“微笑”局长的“表”》的报道,同微博交相呼应促成了反腐的胜利。
3.打造政务微博,建立透明政府
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在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上是十分重要的举措之一,公开透明的政府能够切断腐败的链条,也能够为微博反腐提供更多的依据和突破口,对于民众的批评和质疑不要急于否认和逃避,而应在第一时间认真深入调查情况,迅速做出公开正面的回应,在事件进一步升级之前给民众提供真相实情。政务微博是建立公开透明政府的途径之一,“与网民在第一时间互动,直面民意、民情与民需”4,敢于直面舆论监督,从而推动微博反腐作为政治反腐的辅助手段。
4.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的网络反腐尚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网站监督过滤信息的技术受到限制,微博反腐事件在受理、查处、反馈方面尚无明确的程序规范和期限规范。此外微博爆料腐败问题只会使社会陷于信任危机,为此要通过强化相关的法制建设和技术手段,使微博反腐作为制度反腐的有效补充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付海梅.《微博反腐的兴起与引导》,《中外企业家》2013年第1期,P275]
[2]喻国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应用》,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P3]。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邹建华.《微博时代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P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