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巩义王沟新村唐墓M5发掘简报

2016-11-03

文物春秋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掘

【关键词】河南巩义;王沟新村;唐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11年7月至8月,为配合河南益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0MW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车间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王沟新村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2座,其中汉墓3座,唐墓11座,宋墓8座。这批墓葬盗扰严重,仅唐墓M5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以粉彩器居多,有镇墓兽、武士俑、白釉瓷壶等,为研究唐代中期丧葬习俗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王沟新村墓地位于河南巩义市站街镇西南王沟新村南部,以北3公里为伊洛河,北距连霍高速公路2公里,东部紧邻焦桐高速公路,北邻河洛路,南邻陇海铁路,西南距黄冶三彩窑址2公里。孝站路从墓地中间东西穿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处于嵩山北麓的北部邙岭地带(图一)。

2011年7月,巩义市文物勘探队为配合河南益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0MW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车间工程建设,对用地区域进行勘探,发现古代墓葬20座。2011年7—8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工程区内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2座,其中汉墓3座,唐墓11座,宋墓8座。这批墓葬盗扰严重,现将保存较好的一座唐代墓葬 M5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M5 为刀把形土洞墓,方向185°,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长方形竖井式,墓口距现地表深0.3米,墓道长2.8米,宽0.8米,深2米。直壁,平底,底部低于墓室0.1米。

土洞墓室位于墓道北端,南宽北窄,近似梯形。拱顶,四壁较直,平底。墓室与墓道东壁在一条直线上。墓室进深3.2米,宽1.4~1.2米,顶距地表深0.9米,高约1米。墓室西部有生土台棺床,棺床长2.16米,宽0.62~0.68米,高0.1米。棺床上置棺,已朽,棺长1.96米,宽0.42~0.5米,厚度不详。棺内有人骨一具,保存较差,头北脚南,仰身直肢,面向上,为一中年女性。棺内人骨头部右侧随葬铜钗1件,头骨左前侧随葬铜镜1面、银发拢 1件、铜眉夹 1件、铁剪1把、蚌壳2个,墓室东部随葬有镇墓兽1件、陶俑6件、陶马1件、铁器1件,棺前随葬白瓷壶1件、黑瓷碗1件(图二、三)。

二、随葬器物

1.陶器 8件。

镇墓兽 1件。M5∶1,锐三角形双角,板须宽大,板须前有两小耳。兽面,大眼,眼球外凸,隆鼻,阔口巨齿,颌下三缕胡须。两肩有较宽羽状翼。无尾,蹄足,前腿直立,后腿卷屈,蹲坐于椭圆形低台座上。正面及体侧涂红彩,多脱落,背无彩,板须用黑彩描出,肢用黑彩,胸脯绘墨线卷云纹。宽13厘米,通高35厘米(图四;图七,1)。

武士俑 2件。M5∶2, 白胎,施红彩,多脱落。头梳宝髻,圆脸阔耳,眉骨粗隆,双目圆睁。右手握拳上举,左手按胯。肩披龙首膊,着开口式臂■,甲身两圆护,腹护呈桃形,胸、腰系索带,腰索下短蔽膝,甲身下摆饰流苏,内有衬裙。两小腿着膝裤,足着靴,右足踩羊头,左足踩羊臀,羊卧于椭圆形低台座上。高43厘米,宽20.7厘米(图五,1;图七,2)。M5∶3, 其形制与M5∶2基本相同,唯腹护呈半圆形。保存较好,色彩鲜艳。高42厘米,宽19.5厘米(图五,2;图七,3)。

幞头男俑 2件。M5∶4,白胎,头系幞头,后垂带。国字形脸,眉目不甚清晰,两眼紧闭,嘴唇厚重,口唇涂红,面带愁容。身着桔红色团领窄袖袍,腹束黑色腰带,下着裤,足着黑靴,拱手立于底板上。高18.5厘米(图六,1;图七,4)。M5∶5,立于陶马左前方。白胎,体施红彩。头系黑色幞头,后垂带。圆脸,面目不清。低眉塌鼻,口唇涂红。着装与M5∶4基本相同。高19厘米(图六,2;图七,5 )。

女侍俑 2件。 M5∶6,红陶胎。头梳倭堕髻,发施黑彩。面部丰润,体态匀称,上穿交领窄袖襦,肩披短帛,下束红色曳地长裙,略见足尖。双手隐于袖内,拱于腹前。高19.8厘米(图六,3;图七,6)。M5∶8,其形制与M5∶6基本相同,眼睛微眯。下束枣红色曳地长裙。高20厘米(图六,4;图七,7)。

陶马 1件。M5∶7,泥质陶,白胎。无革带。勾首,头微偏向一侧,口微张,露齿。肩略抬起,分缨,剪鬣。背部有鞍,橘红袱,鞍袱打结下垂。身后挫,束尾上翘,立于长方形底板上。体形肥硕,全身涂枣红彩。高31.2厘米,长29厘米(图七,8;图八)。

2.瓷器 2件。

四系盘口壶 1件。M5∶10,白瓷胎,略泛青,盘口,圆唇,束颈,近平肩,鼓腹,平底,肩置四系。口径11厘米,腹径16.5厘米,底径7.4厘米,高23.2厘米(图九,1)。

瓷碗 1件。M5∶9,覆置于盘口壶上。白黏土胎,变形严重。侈口,圆唇,唇下微束,弧腹,假圈足。内、外壁施黑釉,外壁半釉。口径20.8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10.4厘米,高12.4厘米(图九,2 )。

3.铜器 3件。

铜镜 1件。M5∶11,八出葵花形,桥形钮,圆钮座,座外有双线方栏,方栏外饰四个T形纹与V形纹,内饰缠枝花枝。图案外饰一周凸弦纹和一周斜短线纹。外缘饰一周齿状三角纹。直径10厘米,缘厚0.3 厘米(图一○,1)。

铜钗 1件。M5∶14,残。 “U”形,两端细,中间粗。截面呈圆形。残长6.1厘米,宽1.5厘米(图一○,2)。

铜眉夹 1件。M5∶12,一端有两对称夹子,用来夹眉。另一端较细,为挖耳匙,匙端残断。残长12.5厘米(图一○,4)。

4.银发拢 1件。M5∶13,为“U”形,剖面呈圆形,前部稍弯。 长12.3厘米,宽5.8厘米(图一○,3)。

5.铁器 2件。

铁剪 1件。M5∶16,压股剪。残长25.4厘米(图一○,5)。

铁块 1件。M5∶15,残为碎片。

6.蚌壳 2件。M5∶17,白色,蚌纹呈放射状,内装脂粉。长4.2厘米,宽4.4厘米,厚3.1厘米(图一○,7)。M5∶18,长3.4厘米,宽4.2厘米,厚2.7厘米(图一○,6)。

三、结 语

巩义站街镇原为巩义县治所,西周、春秋为巩伯国,战国属韩,秦属三川郡,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置巩县,汉晋属河南郡或河南尹,唐属河南府。巩县以 “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因地扼古都洛阳,故史有 “东都锁钥”之称。境内东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浅山丘陵,北部为邙岭。伊洛河自偃师入境,向东北流入黄河,形成东北—西南向的冲积平原。隋唐两代洛阳为东京及东都,巩义属近畿之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和漕运等方面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墓葬形制、埋葬习俗与洛阳地区相类。

1.墓葬性质

M5为刀把形单室土洞墓,墓道衔接于墓室南壁,与墓室东壁成一线。墓室西部置棺和棺床,棺床为生土,木棺已朽。棺内置人骨1具,保存较差,头北面上,仰身直肢。墓室东部、棺内头部和棺床北部放置随葬品。据巩义以往发掘的唐墓,器物组合为四大类, 即神器类、侍俑类 、家用类、器皿类[1],而M5出土器物有神器类(镇墓兽、 武士俑)、侍俑类(马、幞头男俑、女侍俑)、起居类(镜、钗、眉夹、发拢、盛脂粉的蚌壳、剪刀)、器皿类(瓷壶、碗)等。神器类有镇墓兽、武士俑,无文官俑、武官俑,《唐六典》卷25记载:“ 丧葬则供明器之属, 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当圹、当野、祖明、地轴、诞马、偶人其高一尺…… 。”按照 《唐六典》 所记四神名称(祖明、地轴为镇墓兽,当圹、当野为武士俑 ),镇墓兽与武士俑应成对出现,而M5镇墓兽为单体出现,无文官俑、 武官俑,这种现象可能是当时随葬品主流组合之外的一种组合。另外,缺少家用类而增加起居类器物,与洛阳地区多数唐墓随葬器物略有差异。

2.年代

由于M5未出土墓志,没有确切的纪年依据,只能根据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类型来对墓葬年代进行推定。M5出土的镇墓兽与巩义芝田 M151出土的B型IV式[1]、巩义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M2∶2[2]、巩义市食品厂93HGSM1∶2[3]镇墓兽相类似,武士俑与巩义芝田C型Ⅲ式(88HGZM151∶5)[1]、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M2∶3[2]、巩义老城砖厂 M2∶10[4]三彩武士俑形制相类似,幞头男俑与巩义芝田B型Ⅲ式(88HGZM10∶3)[1]、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M3∶4和M4∶6[5]形制相类似,女侍俑与巩义芝田88HGZM4∶5[1]相类似,陶马与巩义芝田Bb型Ⅱ式(88HGZM151∶3)[1]相类同,四系盘口壶与巩义芝田出土的A型陶盘口壶(88HGZM66∶6)[1]相近。

巩义唐墓出土的镇墓兽、武士俑发展序列为台座由低到高,如672年的偃师杨堂墓[6],镇墓兽和武士俑均立于底板上, 到676年的郑州丁彻墓[7],底板变为低台座, 至691年的孟津屈突札墓[8]变为高台了。M5镇墓兽、武士俑的台座还没有发展到巩义食品厂93HGSM1∶2的中台座,根据上述此类器物的特征,推断M5与巩义芝田 M151、老城砖厂 M2 、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同处一时期,其时间在675~680 年间。

M5的发掘,对于研究唐代东都洛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领队:信应君

发掘:闫付海、刘秀秀

绘图:潘寸敏

执笔:信应君

[1]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芝田晋唐墓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9(3).

[3]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巩义市食品厂唐墓发掘简报[J]. 中原文物,2003(4).

[4]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巩义市老城砖厂唐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6(1).

[5]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8(3).

[6] 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四座唐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2(11).

[7]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丁彻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0(4).

[8] 310国道孟津考古队.洛阳孟津西山头唐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3(1).

〔责任编辑:张金栋〕

猜你喜欢

发掘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立意的探究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