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阳县八会寺发现宋金《敕赐利民侯》碑

2016-11-03刘占利吕兴娟张建锁

文物春秋 2016年3期
关键词:宋金碑刻

刘占利 吕兴娟 张建锁

【关键词】河北曲阳;八会寺;宋金;利民侯;碑刻

【摘 要】《敕赐利民侯》碑发现于河北省曲阳县城南8公里的黄山八会寺旧址,碑文记述了八会寺华严集圣池在北宋敕赐利民侯的始末,碑阴为金天眷二年《龙池事因记》文,此碑为研究古代求雨祭祀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八会寺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西的黄山上,南距曲阳县城8公里,自北齐始建寺院,有上阁、下阁、菩萨、钟楼、普同、资福、圣寿、净岩等八院,故名。自唐讫清,历代皆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占据黄山,八国联军中的法国兵以巨石包轰击,致佛殿毁坏[1]。山顶上现存隋代八会寺刻经,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刻经东有一深7.1米、阔3.8米的石坑,内有水而澄澈,夏季清凉,冬温不冰,未曾干涸,民间目之为“老龙池”。池上原有石墙灰瓦建筑,已圮。几年前村民清理地基时在池西南地下半米处发现《敕赐利民侯》碑一通。碑为汉白玉石质,通高150厘米,宽87厘米,厚24厘米(图一)。高浮雕碑首,中间刻有文殊菩萨骑狮像,一昆仑奴牵狮,两侧各站立一侍者,右侧上方刻有祥云和佛塔。额下楷书刻“敕赐利民侯”5字。碑阳楷书,阴刻19行,满行24字,字迹较清晰(图二)。碑阴楷书17行,满行36字,字迹较为模糊,但大部分尚能辨认(图三)。现该碑立于老龙池西北侧的看护院内。为了保护古碑,防止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村民为其做了碑座,并在四周和顶部安装了玻璃罩。

碑阳录文:

中书门下牒。」太常礼院奏准,中书批送下。定州路安抚使薛向奏,累以雨云」愆少,于定州差官或职员三次往曲阳县界黄山八会寺华严」集圣池,三次往大茂山总真洞龙池内迎请圣水,归州道场祈」祷,逐次并获感应。自来一方远近之民遇旱祈求,并本州每□」迎请圣水祈祷,并获感应。与民为福,宜加崇奉。其黄山圣水□」自来乡民谓之“华严集圣池”,大茂山龙洞久来谓之“总真洞”。□」望朝廷详酌,特赐美号,以旌灵异,庶使远方之人知朝廷为民」祈福深厚之意。当院检寻定州图经,虽不载上项两池之祠,□」来薛向奏,既称每遇祈祷并获感应,今看祥即系山川之神,宜」加爵号,伏候敕旨」定州黄山八会寺华严集圣池」牒。奉」敕:灵气所钟,实泽兹土。嘉应如向,岁无旱灾。称秩百神,国有□」祀。命侯序爵,永孚民休。宜特封“利民侯”。牒至准敕。故牒。」

熙宁九年二月十八日牒」

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元、」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山南耆年崔寿□

碑阴录文:

龙池事因记。」□本院先师法眷僧惠备、惠辩、□□等于本院东高会处起建龙池。于五台山及诸山二十四」处龙池内请水,投于池内,□□龙池。遇旱山下之民及本州累获感应。自后遇旱,本州官属累」次取水,祈祷感应。熙宁间本州遭旱,取水祈祷亦获感应,本州安抚侍郎薛向奏乞」朝廷,特赐美号。奏」敕特赐黄山八会寺华严集圣池“利民侯”之号。山下之民虔仰,寻命工立石,刻」敕文上石,立碑于本院」佛殿内。于□宋宣和年事□烧坏」敕文,□□□载长老僧善通等再命工上石,刻」敕文立碑□龙池之左。」本院周边之界:东至滴水堂,西至古迹石,南至打鼓台,北至帐子崖,院西北有庄,良田数顷。」法眷僧:」僧善喜、僧善澄、长老僧善通、僧善和、僧善□、僧善兴、僧善实、僧□□。」下法眷僧:」僧宝清、僧宝开、僧宝忠、僧宝宁、僧宝珙、僧宝玉、僧宝存、僧宝贵。」

时天眷二年岁次己未三月辛巳朔二十四日甲辰乙时立石。

通读碑文,查阅史料,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华严集圣池

由碑阴文字可知,此碑刻于金天眷二年(1139),记载了龙池在宋熙宁前起建,熙宁九年(1076)经定州路安抚使薛向上奏而被敕赐利民侯并立碑石纪念,宣和年间(1119—1125)遭火焚毁,金天眷二年(1139)由长者僧善通等再命工刻敕文、立碑于龙池之左的历史过程。碑文后部介绍了本院四周边界及僧众法号。

碑阳所刻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赐黄山八会寺华严集圣池为利民侯的敕牒。敕牒是王言的一种,是一种有固定格式的填空式诏书,自唐至宋金一直在使用。该敕文内容分五段:第一段是中书门下的牒,由太常礼院上报朝廷圣批,由中书省下发;第二段自“定州路安抚使薛向奏”至“庶使远方之人知朝廷为民祈福深厚之意”,为薛向奏折的主要内容;第三段自“当院检寻定州图经”至“伏候敕旨定州黄山八会寺华严集圣池牒”,为太常礼院审查奏折后上报朝廷的意见;第四段自“奉敕”至“熙宁九年二月十八日牒”为敕旨的内容;第五段“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元、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为敕牒的签发官员。

据清光绪《曲阳县志》记载:(八会寺)宋景德(1004—1007)初遭契丹之乱,焚毁殆尽,独开皇石经龛岿然存焉。宋天圣、明道间(1023—1033),有僧审焉者仍堂殿故基,又因山为大佛,架石龛以覆之。乃诣五台、大茂诸山请水为龙池,名曰“华严集圣池”,熙宁九年(1076)定州安抚奏请于朝, 赐爵“利民侯”[2]。从县志记载可知,华严集圣池在熙宁九年(1076)被封“利民侯”之前,早已为民间求雨取水场所,又称“老龙池”“龙池”。经访问当地耆老,龙池所在地可能为古代菩萨院或圣寿院范围,碑阴中所称 “本院”具体名称尚待考证。

另据光绪《曲阳县志》收录的金大定十三年(1173)《重修八会寺文殊殿记碑》载:“华严集圣池治平、熙(宁、元)丰中祈祷辄应,故定州路安抚条其事奏请于朝,得赐利民侯,以显其灵,时在熙宁九年也。是后每中元日或月旦,岁方有秋,县令多率吏民登山赛谢,士女群集,为乡邑胜游。”[3]

由碑文可知,宋敕文碑在宣和年间被焚毁。这次发现的为金代重刻碑,清光绪《曲阳县志·金石录》中未曾收录,估计在清末已佚。

二、大茂山总真洞

碑阳敕牒中记录了薛向派员前往华严集圣池及大茂山总真洞龙池迎清圣水的过程,其中总真洞在今阜平县金龙洞村,洞内至今长年有清冽泉水涌出,能浇灌数百亩良田。曲阳县文保所于2006年进行文物调查时,洞口的龙王庙内尚存《□茂山总真洞□□□》残碑一块(图四),碑文释读如下:

……而有河……」旱则民不远千里而来……」及万类或有稍泄渎则洞……」不获应者由是四方之民……」爵为利泽侯后又遣使来祷……」圣朝因而其旧封而不改焉」今天子即位以来遵崇道教每有……」人所不及处自承安元年丙辰季……」投龙焉使者至于洞下者屡矣使……」究其所建立之岁月□即杜师者真……」修二殿与其道众而谋之继有乡豪李……」□者愿情以施财贫者□□□□力……

碑文中提及的“承安元年丙辰”为1196年,“圣朝”即为金代。另外,清乾隆《正定府志》收录有金泰和四年(1204)的《大茂山总真洞修殿记》全文,文中记载:“……峰之西南二十里,岭崖绝壑之下,有洞曰总真,相传谓金龙洞也。洞深莫测,有河水湍流,人不敢涉。岁或遭旱,人不远千里而来,应期而作,由是四方之人加敬礼焉。自宋守臣薛安抚尝三诣龙洞祈之,皆应。于是上表封‘利泽侯,加封明惠公,圣朝因之。”[4]虽然现总真洞龙王庙内《□茂山总真洞□□□》碑文字残缺,与《正定府志》中的《大茂山总真洞修殿记》文字有出入,但两文所记事项基本一致。

三、薛向其人

黄山八会寺和大茂山总真洞两碑中都提到薛向。《宋史》载:“薛向,字师正……。为永寿主簿……。神宗知向材,以为江、浙、荆、淮发运使……。熙宁四年,权三司使……。辽人求代北地,北边择牧,加枢密直学士、给事中、知定州……。元丰元年召同知枢密院。” [5]可知,薛向任定州路安抚使的时间应在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元年(1078)之间。定州路安抚使始置于庆历八年(1048),统定、保、深、祁、安肃、广信、顺安、永宁八州[6]。大茂山总真洞所在的今阜平县至金代始建县,北宋时辖归曲阳县,也属定州路管理范围。从《大茂山总真洞修殿记》《敕赐利民侯》两碑来看,碑文内容相吻合,可知大茂山总真洞封“利泽侯”亦应是宋熙宁九年(1076)之事。

宋苏东坡曾说过:“雩者,先王所以存夫爱民之心而已也。天之应乎人君者,以其德,不以其言也。人君修其德,使之无愧乎其中,而又何祷也。虽然,当岁之旱也,圣王不忍安坐而视民之无告,故为之雩。”[7]《敕赐利民侯》碑碑阴文字记录了华严集圣池的兴起、受封情况,并言及地方遇旱祈雨的过程:定州遇旱,分别派员到黄山八会寺华严集圣池和大茂山总真洞龙池“迎请圣水,归州道场祈祷,逐次并获感应”,为研究古代祈雨的方式提供了实物资料。

由于笔者才学疏浅,碑文标点未必准确,分析为个人浅见,还望方家批评斧正。

[1]曲阳县志:大事记[M].刻本.曲阳.1904(清光绪三十年).

[2] 曲阳县志:山川古迹考[M].刻本.曲阳.1904(清光绪三十年):37.

[3]曲阳县志:金石录:下[M].刻本.曲阳.1904(清光绪三十年):15.

[4]曲阳县文物保管所. 古北岳遗存碑石录[M]. 2007:21—23.

[5]宋史:列传第八十七:薛向[M] .北京:中华书局,1985:10585—10588.

[6]宋史:地理志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2126—2127.

[7]苏东坡. 问雩月何以为正[M]// 苏东坡全集:卷53.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368.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宋金碑刻
青州市博物馆藏宋金铜镜鉴赏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碑刻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黄永年先生的碑刻学研究与拓片收藏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济南市长清区东王宋金墓地发掘简报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