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T细胞亚群与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2016-11-03金肇权吴松顾湉荑
●金肇权 吴松 顾湉荑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联素和T细胞亚群与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金肇权 吴松 顾湉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T细胞亚群与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预后不良及预后良好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并检测患者辅助性T细胞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探讨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T细胞亚群(辅助性Th17细胞、调节性Treg细胞)与患者神经功能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分别为40.9±7.8、8.6±6.7,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预后不良组APN水平为1.9±0.8,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h17、Th17/Treg细胞分别为1.19±0.17、0.15±0.04,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而Treg含量为5.25±1.71,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CRP/APN(P=0.014)、Treg细胞/Th17细胞(P=0.03)、NIHSS评分(P=0.012)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CRP/APN水平与及T细胞亚群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CRP/APN水平;辅助性T细胞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脑梗死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神经功能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和生存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1,2]。脑梗死对机体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可以促进机体炎症反应活化,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临床指标[3,4]。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一种激素,参与糖类和脂肪的代谢。近年来APN被证实参与胰岛素抵抗的病理过程,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应程度[5-6]。CRP/APN能反应机体炎症状态。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cell17,Th17)和调节性细胞(Regulatory,Tregs)是T细胞亚群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Th17细胞参与调解免疫炎症反应,Treg细胞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生密切想,两者均与脑梗死病情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我院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RP、APN、Th17、Treg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为(56.3±6.9)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7],依从性好能完成随访;排除标准:①就诊时存在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②近期存在出血、感染、输血等情况可能影响炎症水平的患者;③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血清中Th17、Treg细胞水平的患者;③孕妇、精神病患者。④出血性梗死;⑤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20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⑥存在严重肝肾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以休克、脑死亡、死亡为预后不良,定为观察组共14例,预后良好的患者定为对照组患者共7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脑梗死的治疗均参照中华医学会指定神经病学分会指定的治疗指南[8]进行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血管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等高危因素,以及抗氧自由基、营养神经等;
(2)检测指标。①血清中CRP和APN水平检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ml,采用MultiskanMK3雷杜酶标仪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其中CRP和APN水平,试剂盒均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辅助性T细胞水平检测:收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用activemotif公司的试剂盒按说明书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得到PBMCs后PBS重悬细胞,取20ul细胞悬液,调节细胞浓度,按照流式细胞检测说明书加入相流式细胞仪抗体后,按照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含量,Treg细胞采用Foxp3AlexaFluor488/CD25PE/CD4PerCP,Th17细胞采用抗人IL-17AlexaFluor647/CD3FITC/CD4PE,两种抗体均购于上海百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神经功能评分。在患者就诊6小时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数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NIHSS评分与一般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生存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预后患者CRP、APN水平比较
本研究中14例患者为预后不良,观察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分别为40.9±7.8、8.6±6.7,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APN水平为1.9±0.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患者CRP、APN、CRP/APN的比较
2.2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组Th17、Th17/Treg细胞分别为1.19±0.17、0.15±0.04,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而Treg含量为5.25±1.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结构比较
表4 患者NIHSS评分与一般临床因素、CRP、APN和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
2.3 影响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风险因素分析
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CRP、APN、Treg细胞、Th17细胞、NIHSS评分引入logisitic回顾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RP/APN(P=0.014)、Treg细胞/Th17细胞(P=0.03)、NIHSS评分(P=0.012)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见表5。
表5 影响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类型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约有25%-75%脑梗死患者会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脑梗死患者主要方案为早期溶栓,以及二级预防以及对症处理[9]。相关研究提示采用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炎症反应程度可能与脑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脑梗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重要临床指标,CRP活化可导致多脑梗死局部炎症细胞核和炎症因子活化进一步加重炎症损伤,脑梗死患者CRP明显增高[10,11]。而且本研究结果证实临床预后差的观察组患者CRP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的对照组患者。AP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抗炎、调节能量代谢的细胞因子,APN的水平反应机体抗炎水平[12]。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PN有助于抑制机体不良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APN水平明显更低,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CRP/APN水平结果发现预后不良患者CRP/A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CRP/APN水平能更准确的评价患者炎症反应程度。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在脑梗死的模型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比例失调,免疫细胞亚群结构失调可影响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13]。Th17细胞有助于活化机体免疫炎症反应,而Treg细胞可以抑制机体过度免疫损伤,当Treg细胞含量下降时机体免疫损伤进一步加重,可导致炎症反应得不到局限进而形成坏死、水肿[14]。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在机体遭受急性脑梗死打击时患者体内Th17细胞含量明显上升,而Treg细胞含量明显下降,而Treg/Th17细胞可真实的反映机体免疫失调的程度[15]。脑梗死过程中存在免疫功能失调,而本研究进一步证实预后不良的脑梗死患者Treg细胞含量高于预后较好的患者,而Treg/Th17明显更低,提示预后不良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失调可能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恶化。
神经功能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和生存质量的主要临床影响因素,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NIHSS是目前用于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临床指标。本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NIHSS评分与患者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提示NIHSS评分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无明显相关性,而与CRP/APN、Treg/Th17水平成正相关,这就提示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中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纳入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炎症和免疫指标,结果发现CRP/APN,Treg/Th17和NIHSS评分是患者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就进一步证实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免疫失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功能康复而影响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不一,炎症反应程度和免疫失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CRP/APN、Treg细胞/Th17细胞水平是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1]刘全生,张雯凌.可溶性CD40L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12-13.
[2]张立,黄旌,李蒙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应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11):1160-1163.
[3]陈然,张骏,袁胜山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与C-反应蛋白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5):344-346.
[4]林美容,李世博,余碧晖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z1):214-215.
[5]关文锋,石青,陈杰明等.APN及sICAM1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163-1165.
[6]贺兰兰.血清APN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439-3440.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43(2):146-153.
[8]王建伟,陈红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新旧版本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 ,2016,21(3):233-235.
[9]邓丽,刘晓冬,张拥波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1,14(8):825-829.
[10]卢玉振,林森,胡得飞等.Hcy、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3):386-388.
[11]诸越瑾,张华,姚洪锋等.Hcy、MPV、hs-CRP及FIB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5,(12):1219-1221.
[12]蔡丽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ET、MCP-1及APN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662-664.
[13]孙德锦,曾庆宏,姜建东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及意义[J].北京医学 ,2016,38(2):105-109.
[14]刘贵香,姚平波,张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7):1027-1029.
[15]蒋福生,张平,张新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0):923-926.
金肇权(1983~),硕士,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急诊医学。
吴松,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