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在这里轻舞飞扬——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美的教育”解读

2016-11-03

湖南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美的艺术

本刊记者王振亚罗赵华江新军通讯员赵昌胜

生命在这里轻舞飞扬——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美的教育”解读

本刊记者王振亚罗赵华江新军通讯员赵昌胜

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东侧的妙高峰,古木参天,文脉深植。登峰远眺,湘水如镜,麓山似屏。

公元1167年,著名的“朱张会讲”在隔湘水而望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公辩儒学,从此,这里便成为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的书香圣地。

1906年5月16日,为顺应变法维新之时务、教育改革之潮流,谭延在此创办简易师范学堂,百年名校的梦想之船由此启航。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虽校名数易、校址数迁,但马邻翼、周世钊、张干、罗元鲲、张有晋、程星龄等学界名流云集于此传道授业的身影依稀可见;汤藻贞、皮名举、李达、胡耀邦、曾涤等名家政要求学于此报效国家的精神永载史册。

“欲智充,入妙中;学做人,进高峰”,这是古时社会各界对妙中的信任与嘉许。

“今天的十一中如何续写妙中的风采,我们的思路是‘以美育人,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用美的教育点亮美的人生’。”睿智的学校校长聂庭芳目光笃定。

校园:美的建设藏故事

水榭亭阁古色古香、书画长廊墨香四溢、歌声飞扬舞姿翩跹……走进十一中校园,浓郁甘醇的艺术气息轻轻弥漫,“用美的教育点亮学生美的人生”的意蕴散布校园的每个角落。

仔细端详学校大门,仿佛是一台立体的钢琴,在音乐符号与校史浮雕的衬托下,“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学校悠久的历史与育人的特色。

走进校门,右边是用大小不一的褐色石头砌成的山墙,用心看,山墙像一头走向校园的大象,预示着学校吉“象”如意。在“大象”的尾部,有一条瀑布倾泻而下,像一条自天空飞临学校的巨龙。

“别小看了这一设计,左山右水,左‘象’右‘龙’,暗示了学校育人的灵动与灵气。‘美的教育’就是要看到千千万万的不同‘象’,同时去追求千千万万不同‘象’背后的统一‘象’,而这个统一其实就是教育的本质: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每一个生命的个性成长。”聂庭芳指着山墙说,“为什么我们要把老校长方克刚‘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的治教理念镌刻在此,就是要让全校师生时时铭记‘学’与‘教’的目的所在。”

与山墙相对的,是花坛中一块悄然而立的玲珑石。聂庭芳说,立此石的目的,是要告诉十一中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具体来说,就是男生要阳光,女生要灵气。一个男孩要想拥有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就要拥有并保持阳光的心态并由此而呈现给他人阳光的外表;一个女孩内心是否丰富,是否有自我见解,常常决定她是否美丽,所以我们要求女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而涵养自身的灵气。

在山墙与玲珑石之间,是大理石台阶,先是三步,再是五步。

“为什么分成三步和五步,而不是连续的?”

“很明显,这寓意着三五步就到了。到了哪儿?上面小广场的青石地面上雕凿有一幅世界地图。人生的每一步都很重要,走好了关键的三五步,你就能走出十一中,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聂庭芳有深刻的见解。

小广场的右边有11棵红叶石楠树,左边是9棵桂花树、2棵樟树,也是11棵。桂花树分三排栽种,一排3棵,寓意为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的文化、美术、音乐三种类型的班级均衡发展。

什么叫匠心独运,这就是——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台阶的设计,甚至每棵树的栽种,都藏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都蕴含“美的教育”的学校文化。

而文化,无不来自精准的办学理念。

美术班的学生在“妙高峰农场”浇水扯草

在学校体训楼露台的“妙高峰农场”,黄瓜、豆角、西红柿、苋菜、空心菜长势喜人。10多个高一美术班的学生在这里浇水扯草。

“让你们管理这个农场,你们有什么收获?”

“一是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手‘巧’了,手中的画笔自然会‘巧’;二是每天观察瓜果蔬菜的变化,可以训练我们对色彩的敏感度,比如西红柿由青到红,天天观察,我们画画时就能准确把握色彩。”一位女生回答说。

学生自信的回答让站在一旁的聂庭芳满心欢喜,他借着学生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治校方略——“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都应该很美。为什么有的看起来不美呢?是因为缺少适合的教育。我是学生物学的,我知道每种生物的种子都很美,但不同的种子各有独特的天性,只有了解和尊重其天性,才能确保种子发芽。比如洋葱、西红柿是嫌光种子,避光才合适;芹菜是需光种子,有光才生长。油菜花的萌发点是0C°~3C°,而黄麻却要25C°。这和育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如果不了解、不尊重孩子的天性,往往我们做得越多可能对孩子的伤害越大。教育真的不简单,它应该是农业而非工业,它讲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耐心等待。”

美的教育,何尝不是耐心等待的教育?

在长沙,有一所没一个垃圾筒的学校,那就是十一中。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却一尘不染。垃圾去哪儿啦?

阅读亭前关注

“起先有16个垃圾筒,但学生顺手丢习惯了,垃圾筒形同虚设。后来,我们确定‘美的教育’后,号召全校学生像爱护眼睛一样时时呵护美的校园。这样一来,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没有了,再加上每天都有一个班文明值扫,垃圾筒也就撤掉了。”学校党委书记王月林自豪地说。

在长沙,有一所学校虽然图书馆的书不多,但教学楼的每一层走廊里都辟有书吧,图书、电脑摆在书吧里,方便学生课余看书、上网查资料,那也是十一中。

“不怕丢书?不怕学生上网玩游戏?”

“这种担忧我们有过。但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你把学生当主人,学生便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不仅没丢书,许多学生还从家里拿来了很多书放在书吧里供同学阅读。至于上网玩游戏,有老师的因势利导,有同学的相互提醒,谁也不好意思犯规了,久而久之,个别同学有网瘾慢慢也就戒掉了。这正好印证了聂校长的话,‘美的教育’是耐心等待的教育。”王月林满眼的兴奋。

课程:美的体系显匠心

任何育人理念的实践与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这个重要载体。美的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美的课程。长沙市十一中构建美的课程体系,就是为了顺利实施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让全体师生都成为一个个美好的个体。

何为美的课程?在长沙市十一中的教育者看来,美的课程必须有国家规定课程之外的课程。“因为国家基础课程是国家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低要求,是保底的课程,是千人一面的课程,是长沙和农村边远学校相同的课程。”谈到学校建设“美的课程体系”,聂庭芳这样阐释道,“家长们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咱们学校来?就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有特色的教育。因此,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契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统一、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相协调、学科课程与拓展性综合课程相补充的‘美的课程体系’。”

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灿辉告诉记者,十一中“美的课程体系”包含四个纵度(国家标准课程、校本课程、拔尖文化和艺术人才培养课程、国家语言课程)、四种方式(必修、选修、自选、自设)、三个层次(基础级、综合级、高级),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

“我校‘美的课程体系’分为两大课程类别,一是国内高考科目的理论性基础课程,主要为升学做准备;二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若干校本课程群,成为特色课程,主要着眼于多元化的人才素养,例如播音主持等。”刘灿辉进一步介绍道,“只要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事情,学校再辛苦,老师再辛苦,都是应该的、值得做的。”

十一中“美的课程体系”是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确立的呢?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学校科研与教师发展处主任胡成做了详尽的介绍和说明。

首先,学校建立了最适合学生的文化和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依据艺术特色制定了《长沙市第十一中学艺术班艺术课程和文化班艺术课程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具有指导性,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学校艺术特色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课程支撑。”高中文化课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课程;专业基础课比如音乐和美术的课程设置都着眼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成长,完全按照高等学校专业考试要求开设课程,每周7课时,分小班上课。音乐班除开设乐理和视唱练耳之外,还开设了声乐、钢琴、形体、影视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课程。美术班开设了素描、速写、色彩、构图、透视、人体解剖、工艺美术、欣赏、创作等专业课程。学校还联系了三大写生基地,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短期户外写生。

“我们还建立了最适合学生的艺术选修课程体系。”胡成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编订了《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为学生开设艺术选修课程20门,从家长、外聘教师中选聘相对应的课程执教老师,还定期进行课间教唱、美术鉴赏视频等微课教学。为了建立更加立体的艺术选修课程体系,学校广泛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建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项艺术比赛,让人文走进校园,以此开拓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实施艺术特色教育,十一中还注重开掘适合学生的艺术教育资源,建立适合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建立了江西婺源、望城铜官、益阳沅江3个美术实践基地和湖南省艺术馆、湖南省歌舞剧团等音乐实践基地。

“我校最具特色的当属校本课程。”说到“美的课程体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彭红军接过了话茬,“我们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后,充分利用本土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出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课程。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七大模块,即德育主体模块、理科素养模块、人文素养模块、艺术素养模块、身心健康模块、生活技能模块和综合社团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小的模块,教学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希望通过德育主体模块帮助学生养成品格美,通过理科素养模块帮助学生养成理性美,通过人文素养模块帮助学生养成人文美,通过艺术素养模块帮助学生养成气质美,通过身心健康模块、生活技能模块、综合社团模块帮助学生今后拥有美的生活。”

“我校一直遵循完善必修课程、研发校本课程、落实活动课程、推进研究课程的校本课程研发思路。”彭红军告诉记者。如今,十一中的校本课程资源优势正不断彰显出来:在完善必修课程方面,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同时依据我校艺术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通过编写学案对国家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在开设校本课程方面,学校依据艺术特色制定了《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构建符合十一中培养目标的“阳光灵气未来精英”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提高基层学力的国家课程体系、人人必选的校本课程、差异选择的自主校本课程、人人参与的研究性课程,目前已开设了《书法艺术》《歌唱方法》等12门校本课程,学生自愿选课;在落实活动课程方面,学校建立实施了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在保证“两课两操”的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体育竞技活动,每天第8节课进行阳光体育活动,每年都精心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等校内“四节”,为学生搭建了展现特长、张扬个性的舞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规范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方面,十一中也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学生共申报研究课程160余项,涉及人文、科技、艺术等各个门类,我校学生申报的机器人项目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既要做好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工作,又要创造性地开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在人员和资源方面是否觉得有些吃紧?”记者道出了心中的疑虑。

就此问题,聂庭芳娓娓道来:学校一方面重视艺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拥有近30人的专业教师团队,专业涵盖广,专业功底深;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多方聘请省内大学和专业艺术团体专家、教授为学生上课,著名书法家史穆、中央美院油画家王雷、中国美院画家郑珂、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陈铭道、著名作曲家孟勇、湖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朱咏白、潇湘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作曲家魏景舒、省歌舞团团长张杰林都担任过学校的外聘教授。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与高校的合作办学方式,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成为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西安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生源基地。此外,学校非常重视普通教师艺术素养的提高,打造出了一支富有本学科学识魅力和艺术修养魅力的非专业教师队伍(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懂得欣赏艺术的美,有专门的艺术技能以便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在学科教学中有善于发现学科的美的教学思想和技能)。在十一中,艺术特色实验早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行动。

“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勤勉好学的普通教师、高水平的外聘教师以及高校全方位的支持,是十一中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聂庭芳自豪地说。

如今,“美的课程体系”在十一中已经浇灌出了一朵朵娇艳的花:2000多位学生在国际、国内艺术竞赛中获奖。如《潇湘花鼓》获首届湖南省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特等奖,并代表湖南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获全国二等奖。2013年,学校合唱团赴维也纳参加“第四届世界和平合唱节比赛”荣获金奖。仅最近3年,学校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6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28人次获省级奖励、922人次获市级奖励;在“三独比赛”中获省市级奖励254人次;科技竞赛中获得省市级奖励54人次。2014年,音乐教师肖丹丹赛课连续夺得市、省、全国一等奖;2015年,物理教师赵昌胜赛课连续获市、省一等奖第一名,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赛课;历史教师龚宇赛课获长沙市一等奖第一名,获省一等奖;数学教师解题比赛初中组获市一等奖,高中组获二等奖,团体获二等奖;2015年,地理教师王志文、历史教师邹丽平赛课分别获长沙市一等奖;2015年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先进单位”,聂庭芳校长荣获“全国科教先进校长”称号……

育人:美的通道保成才

按照聂庭芳的观点,培养学生和在“妙高峰农场”种菜的道理颇为相似——园丁应该遵循每种菜苗的内在个性,呵护它们自然生长而非拔苗助长。

如何让学生自然生长?长沙市十一中给出的答案是,不用学习成绩这一把标尺衡量学生,承认差异,分层教学,为每位学生的成功设计路径。

聂庭芳自信地说,十一中的成功在于为学生打通三条成才通道。

通道一:继承学校在创办之初就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围绕艺术教育大做文章,通过举办音乐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为学生成才提供路径。目前,该校选择艺术特长的人数占高中学生总数的50%。

通道二: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乐坛上,意大利普契尼音乐学院是一座颇有声望的音乐学校。今年7月20日,长沙市第十一中学与普契尼音乐学院成功牵手,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挂牌“意大利普契尼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合作校”。聂庭芳说,按照协议,双方将积极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开辟学生升学的新途径。

与普契尼音乐学院成功牵手并不是长沙市十一中第一次与国际联姻。在此之前,德国李斯特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彼得瓦兹,德国柏林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马丁·亚当,意大利那不勒斯美院、马切拉塔美院、普契尼音乐学院等的6名外教经常来学校授课。长沙市十一中艺术班的学生也多次远赴日本、欧洲,甚至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一展歌喉。

通道三:“长郡文化班”。这是学校2012年着眼于纯文化优生的培养而组建的班级。王月林介绍,“长郡文化班”与长郡中学文化班完全同步:同教辅资料、同教学进度、同成绩比较,为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搭建进步平台。从目前各年级在校学生来看,“长郡文化班”92%的学生均进入重点本科行列。“长郡文化班”的教师定期和长郡同年级教师一道商量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进度。“长郡文化班”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完全参考和融入长郡中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选择不同通道的学生,还存在文化和专业差异,怎么保证水平不一的学生能够得到最恰当的进步?聂庭芳介绍,高一学生入学后,学校对其进行了一次各学科包括艺术专业能力的测试。学生在“金字塔”中处在哪个阶梯上,学校需要掌握清楚,以便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音乐、美术专业教师与行政班主任和专业班主任一道落实学生“一对一专业提升计划”,针对每个学生的弱项、三年中每年的目标、高考发展定位科学设计。艺术班的英语和数学及专业分为AB两层,走班上课;文化班分为四个层次教学,学案分层、例题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让每个孩子均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发展”。

在音乐教研组长郑进的办公桌里珍藏着一叠叠感谢信,那既是学生成长经历的记录,也是教学成绩的见证。2012届毕业生彭晔瑜以文化543分,专业成绩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彭晔瑜刚入校的成绩是4A2B,她的父母曾为让孩子学文化还是学艺术争执不下。综合彭晔瑜的个人兴趣和学校的专业测试,彭晔瑜的家长最终同意让孩子走艺术之路。彭晔瑜具有一定的古筝基础,但报考古筝表演专业的话未必能考上一流的音乐学院。郑进等老师结合彭晔瑜的艺术特长和文化成绩相对较好的优势,将其努力方向确定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并为其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训练计划。彭晔瑜果然不负众望,成功被录取。

来自普通下岗职工家庭的何乐薇、杨雅玲,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都不错,却无法支付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针对性学习专业的高额费用。针对这一情况,学校不仅减免他们的部分学费,还安排专业教师为其制定了在学校练习专业的辅导方案,今年两人分别被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南大学录取。

在长沙市十一中“美的教育”影响下,实现梦想的还有很多人。今年,全校共有477人参加高考,本科一批和提前批录取220人,本科二批以上录取340人,其中3人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5人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6人收到中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9人拿到通往上海音乐学院艺术殿堂的“门票”,另外还有11人考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国外名校。

6月22日,2016届高三毕业典礼暨音乐会在湖南音乐厅举行,高雅的管弦乐和优美的民乐重奏,惊艳了全场。如果不看音乐厅悬挂的横幅,记者很难想到这些表演者竟然是长沙市十一中的学生。“这是为了给全体高三学生上好最后一堂感恩课,让学生体验爱校、感恩之美;同时,也是最后一堂艺术修养课,让学生体验音乐艺术之美。”聂庭芳介绍,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每月举办一次学生画展和汇报演出,每学期举办一场音乐会,为学生提供体验的平台。

体验性学习不局限于专业学生,学校提出的育人目标是“让所有学生有一定艺术修养,让部分学生有一定艺术特长”。学校教务主任谢玲清说。

1401班的赵奕曦是文化班的学生,上学期开学时学校竟然给了她一次主持开学典礼的难得机会,这让她既惊讶又激动。赵奕曦说:“这次主持十分成功也特别让我难忘。”赵奕曦拥有较高的古筝演奏技能,也擅长唱歌,但从来没主持过任何活动,她的班主任梁吉觉得她的资质特别适合播音主持,于是为她争取到了这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彭红军说,学校还引导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主组建了电影社、戏剧社、音乐社等40多个学生社团,其中音乐社是全省知名学生社团,每学期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有近2000人。

成才之道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长沙市十一中通过为学生搭建发现优势与展示自我的平台,打通了多条成才通道,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轻舞飞扬。

学生在方克刚雕像前重温“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的教诲

“深度报道”伴您溯向思想的更深处,延伸阅读请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新闻网”。网址:http://www.hnjyxw.com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美的艺术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纸的艺术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