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理念源自何处

2016-11-03

湖南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幼稚园理念实验

教育理念源自何处

姜野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校长。

教育理念不同于教育口号,口号往往强调目的性与鼓动性。而对于教育理念,华东师大陈桂生教授的理解十分别致。他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换言之,教育理念就是对“好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好教育的实施方式”的正确认识。而一些习以为常的说法,如“更新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等等,很容易让人形成“教育理念是由外界植入的”印象,只会把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割裂开来,因而这种“理念”始终是无力的,这种“实践”最终也可能是盲目的。

因此,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理念从何处生发?

首先,教育理念植根于丰富的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所代表的教育智慧潜藏于教育实践之中,“好教育”从来就不是口号而是实践。事实上,一些喊得震天响的教育口号之所以让人嗤之以鼻,就是因为它是拉大旗做虎皮,而不是源自于实实在在的办学过程。因此并不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千差万别、具体多样的实际困难与问题。1927年,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为《幼稚教育》撰写发刊词,批评当时教育研究“大半趋于理论而略于实验,不免空谈理论或不适于实情”的现象,主张大力开展教育实验。他从自己住宅内开办幼稚园伊始,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办燕子矶乡村幼稚园,办难童学校,办幼儿师范学校,全面开展幼儿教育实验和学术研究。他以长子一鸣为幼儿教育实验与儿童心理研究对象,对其从出生起的身心发展进行长达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很难设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背景和深厚的教育实验作支撑,陈鹤琴先生所提出15条办园主张和“活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还会有多少借鉴意义!

其次,教育理念肇始于深邃的历史反思。

教育是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它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也离不开“过去”这个大背景。同样道理,割裂与社会及历史的联系,所谓“新的”或者“现代的”教育理念,只能是一条日渐干涸的小溪,既没有闪烁的光彩,更没有生命的灵动。这就是许多时髦的教育口号终究如昙花一现的原因所在。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一所学校的历史就是他进行教育思考与实践的起点。蕴涵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与行为方式等,对他确立怎样的教育理想与实施怎样的教育策略有着深刻的影响。我总会想起一些学校的校歌,如“壮丽山川古润州,江左人才渊薮。击楫祖生读书萧统,尚友抗志千秋。努力前程,探源学海,顺应江水潮流”,这些用词典雅、气韵生动的校歌,学校方位、校园风貌清晰了然,承载着诸如传统、精神、特色、目标等办学理念的信息,字字珠玑、句句华章,远远胜过今天那些热气腾腾的教育口号。

再次,教育理念脱胎于先哲的思想启迪。

千百年来,人们对“好教育”孜孜以求,留下的典籍卷帙浩繁,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好教育”与怎样做“好教育”以无尽的启迪。

读《论语》,孔夫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他言传身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重义轻利,不谈成败得失,只论善恶真假……我们是否看到,教育学生除传授知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精神成长?

读陶行知,先生致力于现代教育学的中国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观点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尽其一生办好一所学校。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建设“快乐学校”。许多名言和术语,如“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常常引起我们的共鸣。

与教育口号不同,教育理念以思想的力量立足,它不在于嗓门大,而在于内涵深。要丰富教育理念的学术和专业内涵,除了研读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之外,实在别无他途。

猜你喜欢

幼稚园理念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做个怪怪长实验
香港特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橘兔的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