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和巴西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1-03熊明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类产品中巴静态

熊明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国和巴西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熊明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国和巴西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2014年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进出口来源国。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巴两国2005—2014年间双边贸易的整体情况,并采用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考察了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有不断弱化的态势,而两国市场规模和巴西市场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和巴西产业内贸易的关键因素;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中国;巴西;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因素

一、引言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既进口又出口同一产业的产品[1]。1960年Verdoom在对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三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同一产品,某一个时间段在这几个国家之间既存在进口又存在出口的现象,即所谓的产业内贸易现象[2]。1975年Grubel和Lloyd发表了著作《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他们发现具有相似禀赋的国家之间,以及当时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3]。此后,国外学者提出了两种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模型:一是以Krugman(1979,1981)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水平产业内贸易模型[4]。这些学者证明产业内贸易同样存在于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只要这些国家出现多元化的消费、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的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现象。二是以Falvey和Kierzkowski(1987)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模型。他们发现具有不同品质的相似性物品存在同时出口和进口现象,即所谓的垂直产业内贸易[5]。该模型解释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和没有不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过程。Gullstrand(2002)对Falvey和Kierzkowski模型的需求方面做了修正,从而证实了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和国家间收入差距对产业内贸易的直接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6]。

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展产业内贸易研究。陈仲常和陈杰(2005)在对世界纺织品贸易的研究中提出,各国应通过产业内贸易的手段对各自纺织产业进行产业调整,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产业转移[7]。陈伟(2006)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产业内贸易现状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指数也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因此,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是中国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8]。徐新伟(2009)研究了中国贸易模式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中国产业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9]。曹莉丽和郜志雄(2014)基于1993—201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中美两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两国间制成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10]。

目前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大多对要素禀赋采用宏观加总的方法,而事实上,每个国家各产业的要素禀赋并不相同。二是在实证研究中主要从静态指标出发,根据两个国家年度贸易数据,测算出相互之间产业内贸易的指数,而静态指标无法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进行衡量。因此,本文拟尝试采用静态指数分析和动态指数分析两种方法来分析巴西和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探索影响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两国经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国和巴西贸易状况

中国与巴西于1974年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发展良好。1993年中国和巴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两国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为“金砖国家”,中巴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已经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国,人口众多,市场容量大;而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国,在多个领域和产业范围内,两国经济有着极大的互补性。2014年,受全球贸易整体下滑的影响,中国和巴西间进出口额同比下降了4%,但巴西仍是中国在美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巴西最大的进出口来源国。2005—2014年间两国货物贸易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对巴西货物贸易数据及进出口额所占比重

单位:亿美元,%

注:数据引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表2同。

由表1可知,2005年中巴货物贸易总额为148.2亿美元,之后除2009年和2014年有小幅下降外,一直保持逐年上升态势,2013年中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005—2014年间最高值901.9亿美元。在这期间,虽然中国每年从巴西进口的产品总额一直大于出口,但从趋势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巴西的出口额比重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2014年中国对巴西的出口额占两国货物贸易总额的40.32%,而同期进口额比重下降至59.68%,进出口额比重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2005—2014年间中国和巴西货物贸易总量及相互间贸易占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中巴货物贸易总额及各自所占比重

单位:亿美元,%

续表

由表2可知,2005—2014年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远远超过巴西货物贸易总额。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14219.1亿美元,巴西为1921.3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巴西的7倍多。201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43015.3亿美元,接近巴西货物贸易总额的10倍,说明中国货物贸易增速明显超过巴西。中巴货物贸易额在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05年的1.04%上升至2014年的2.01%。相比而言,中巴货物贸易额在巴西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2005年为7.71%,此后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了19.17%。中国已经成为巴西最大的货物进口国和出口国。

三、中国和巴西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

本文利用2005—2014年间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第三版分类的中巴两国各产业贸易数据,应用G-L静态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不同时间和阶段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两国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状况。文中原始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以及2005—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一)静态指数分析

关于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本文采用Grubel和Lloyd提出的G-L静态指数来计算[3],其计算公式为:

(1)

(1)式中,GLi表示第i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表示中国第i类产品的出口额,采用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向巴西出口第i类产品的年度数据;Mi表示中国第i类产品的进口额,为中国从巴西进口第i类产品的年度数据。GLi的计算结果在0和1之间,当取值大于0.5时可判定第i类产品存在产业内贸易。某年度内中国对巴西进口和出口第i类产品的贸易额越接近,那么GLi值越接近1,中巴第i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也就越高;反之,GLi越接近0,中巴第i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2005—2014年间中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如表3所示,由于SITC9为未分类商品和非常规商品,所以未列入本文分析范围。

表3 中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表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SITC00.480.350.460.680.940.550.420.480.530.52SITC10000000.010.020.010.03SITC20000000.010.010.010.01SITC30.740.400.690.780.030.140.140.080.100.06SITC400.020.0100.0100000.01SITC50.610.680.430.230.520.370.340.350.270.26SITC60.830.820.710.560.990.480.430.420.470.52SITC70.300.210.130.160.160.110.140.160.080.07SITC80.050.040.030.020.040.020.030.020.030.02

由表3可知,2014年在SITC0类到SITC4类初级产品中,只有SITC0类产品(食品及活动物)存在产业内贸易,中巴之间其余4类产品的贸易形式均为产业间贸易。同样,2014年在SITC5类到SITC8类制成品中,也仅有SITC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存在产业内贸易。

对于SITC0类产品而言,2005—2014年间其贸易形式基本可认定为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尤其是2008和2009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分别到达了0.68和0.94,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在各分析年度,SITC1类(饮料及烟叶)和SITC2类(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均处于极低水平,甚至2005—2010年间连续6年为零,这说明中国和巴西两国间这两类产品明显不具有产业内贸易特征。类似情况还出现在SITC4类产品(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蜡)的贸易中。在所有初级产品分类中,比较特殊的是SITC3类产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之前,中巴两国该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还比较明显,尤其是2008年指数达到了0.78,说明存在明显的产业内贸易,但此后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直线下降,该类产品的贸易形式由产业内贸易转向产业间贸易。

SITC5类产品(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产品)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2005年和2006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达到0.61和0.68,贸易形式为产业内贸易。但此后,除了2009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为0.52,其余年份都在0.5以下,并且整体上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SITC5类产品的贸易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SITC6类产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2005—2009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都在0.5以上,说明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高,尤其是2009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高达0.99。此后,SITC6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基本维持在0.5左右,2014年为0.52。SITC7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也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从表3数据可知,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但整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SITC8类产品(杂项制成品)也属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其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始终未超过0.05,说明中巴两国之间该类产品贸易的产业间贸易特征显著。

静态指数分析显示,2009年是中巴贸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年份,通过对具体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上述变化。根据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巴西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60.0亿美元,其中制成品出口额为30.4亿美元,占19.0%;而原材料出口额为108.8亿美元,占到了68.0%。2009年巴西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额为217.6亿美元,占巴西对中国出口贸易总额282.8亿美元的76.9%,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8.9%;而制成品出口额为18.8亿美元,占巴西对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6.6%,比重下降了12.4%。2010年巴西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额和所占比重继续攀升,原材料出口额达到了316.4亿美元,占出口贸易总额381.3亿美元的83.0%;制成品出口比重进一步萎缩,下降到5%左右。而巴西对中国的进口贸易情况则完全相反,2000年巴西从中国进口制成品108.6亿美元,占从中国进口总额的90.5%;半制成品和原材料为11.4亿美元,占从中国进口总额的9.5%。2010年巴西从中国进口制成品238.6亿美元,占比高达97.5%;半制成品和原材料的进口额仅为6.0亿美元,占比合计只有2.5%。上述数据说明,近年来中巴制成品贸易中中国出口的单边增长趋势明显。

(二)动态指数分析

G-L指数显示的是所考察年份当年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当某类产品进出口额持续增长时,该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际状况并不能被G-L指数所反映。为此,本文引入Brülhart的动态指数MIIT作为测度工具[11],以期更好地反映中巴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MIIT指数也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2)

(2)式中,MIITi表示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指数,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ΔXi指所考察的某段时期内,中国从巴西进口第i类产品贸易额的变化量;ΔMi则为该时期内中国向巴西出口第i类产品贸易额的变化量。当|MIITi|<0.5时,说明中巴间第i类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否则该类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考虑到2009年以来中巴两国贸易结构出现的变化,本文分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两个阶段来计算中巴产业内贸易的动态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中巴产业内贸易动态指数表

SITC0SITC1SITC2SITC3SITC4SITC5SITC6SITC7SITC82005—20090.93-0.92-0.99-1.0-0.980.540.120.920.962010—2014-0.60-0.90-0.98-1.0-1.00.870.351.00.99

从表4可知,大部分产品的动态指数分析结果基本与静态指数分析结果相吻合。比如,属于劳动密集型的SITC6类产品贸易在两个阶段都显示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2005—2009年间MIIT指数为0.12,说明中巴在该类产品贸易中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倾向,这印证了上文静态指数分析的结论。与静态指数测度结果有显著差异的是SITC0类产品,2005—2009年MIIT指数为0.93,显示两国之间该类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2008年和2009年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达到了0.68和0.94。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静态指数分析只考察当年某类产品进出口额的情况不同,动态指数分析综合考查了2005—2009年间该类产品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2005年和2009年中国从巴西进口SITC0类产品的总额分别为2.01亿美元和2.50亿美元,仅增长了24.38%,而出口额从0.63亿美元增长到1.83亿美元,增幅达到2倍左右,进口额变化不大而出口额大幅增长的情况说明,这5年间,两国该类产品贸易确实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从整体来看,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基本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而且产业内贸易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四、两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巴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商品本身的属性、对外直接投资和居民的需求结构等。考虑到数据获得的条件限制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本文选取两国市场规模、人均GDP差异、巴西对中国直接投资、贸易不平衡程度和巴西市场开放度等5个因素,作为解释2005—2014年间中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子。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和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平稳性,对所选取影响因素的各个变量取对数,构建对数回归模型如下:

ln(GL)=b0+b1ln(ES)+b2ln(PGDP)+b3ln(FDI)+b4ln(TI)+b5ln(TO)+μ

(3)

(3)式中GL为中巴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以SITC0—SITC8类别中每类产品进出口值占总进出口值的比重作为权重,对所有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b0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μ为随机误差项;b1为中巴两国市场规模的影响系数,市场规模(ES)的具体数值用两国GDP的平均值来表示;b2为两国人均GDP差异的影响系数,人均GDP差异(PGDP)通过人均GDP之差与人均GDP之和的比值计算得到;b3为巴西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系数,直接投资(FDI)采用巴西非金融机构对华直接投资的数据;b4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程度的影响系数,贸易不平衡程度(TI)的数值由中国和巴西贸易差额与贸易总和的比值来确定;b5为巴西市场开放度的影响系数,市场开放度(TO)由巴西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来确定。

本文借助Excel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模型的F显著性统计量的P值为0.00036,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5%,说明该方程回归效果较好。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影响因素系数值标准误差t统计量P值常数项4.7445370.5409208.7712400.000931两国市场规模-0.5960700.070425-8.4639600.001068人均GDP差异-0.1723000.109398-1.5749900.190380巴西对中国直接投资0.0172090.0500910.3435640.748473贸易不平衡程度0.1429450.1515670.9431160.399022巴西市场开放度0.3489640.1214212.8740110.045285

由表5可知,回归模型中常数项和两国市场规模的t统计量P值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巴西市场开放度的t统计量P值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人均GDP差异、巴西对中国直接投资和贸易不平衡程度在显著性水平设置为5%的情况下,无法通过t检验,说明这3个因素与中巴产业内贸易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据此可以判断,影响中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有两国市场规模和巴西市场开放度,其中两国市场规模与中巴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负相关,巴西市场开放度则与中巴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正相关。

进一步分析可知,之所以中国和巴西的市场规模与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负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两国间贸易结构的特殊性所造成的。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原材料和植物初级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统计,2005年巴西对中国出口产品中属于SITC2类的金属矿石、植物初级产品等非食用未加工材料占巴西对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72.6%,而该类产品的进口额仅占巴西从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0.3%,说明这类产品很好地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短缺,但无法形成两国间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二是这些年来中国一直主要以投资和出口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大规模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规模经济不仅没有带来应有的规模效益,反而促使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以低价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据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2012年的报告显示,巴西国内25%以上的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面临来自中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在第三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巴西企业出口产品在与中国产品的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12]。比较中巴两国出口到巴西主要贸易伙伴的商品结构也可以发现,无论产品质量还是价格等商品要素,双方都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禀赋的相似性以及产品同质化,使得无论注重产业链分工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还是注重产品异质性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都很难在两国间开展。这些年来,两国间这种特殊的贸易结构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资料显示,2014年巴西出口SITC2类产品额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上升到78.1%,比2005年高出5.5%。可见,中巴两国市场规模的扩大反而对产业内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

巴西市场开放度对中国和巴西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卢拉担任总统期间,巴西政府积极拥护自由贸易,不断简化进出口手续,加强同中国等“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从表3两国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分析中也可以发现,有4类产品在某些年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随着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双方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升温,巴西国内实施贸易保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早在2004年,两国就签署了《中巴贸易投资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巴西政府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以全国工业联合会为首的巴西行业协会组织认为,如果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案件中巴西将失去应有的裁定倾销价格和倾销幅度的话语权,中国产品将更加自由地进入巴西市场,冲击巴西国内企业,为此他们不断向政府施压,阻止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这一压力下,巴西政府并没有真正兑现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诺,以反倾销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救济措施却不断出现。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5—2014年间巴西共对国外产品发起369次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产品83次,占全部的22.5%。仅2009年,在巴西向世界贸易组织所提起的66起反倾销案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便高达25起。巴西已经成为继印度(169次)、美国(124次)、欧盟(119次)和阿根廷(91次)之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13]。另据巴西外贸秘书处的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巴西执行的153项反倾销措施中,48项针对中国产品,35%的反倾销附加税征收自从中国进口的产品[12]。可以说,近年来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下降与巴西实施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静态数据分析来看,2009年SITC0类、SITC5类以及SITC6类产品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尤其是SITC0类和SITC6类产品,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分别高达0.94和0.99,说明两国间这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显著。2009后,SITC0类、SITC5类以及SITC6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14年只有SITC0类和SITC6类产品显示出产业内贸易特征,但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仅为0.52。

从动态数据分析来看,2005—2014年间只有属于劳动密集型的SITC6类产品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而且MIIT指数也从2005—2009年间的0.12,快速上升到2010—2014年间的0.35,两国间SITC6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一结果与静态数据分析的结果一致。动态数据分析同时表明,其他类别产品的贸易无论在哪个时间段都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这一结果与静态数据分析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回归结果显示,2005—2014年间只有两国市场规模和巴西市场开放度两个因素对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市场规模的影响是负向的,这是由于随着两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贸易互补性使得巴西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越发明显,其所导致的贸易结构特殊性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从而使得两国间产业内贸易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而这些年,巴西对中国产品频繁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增加了中国产品开拓巴西市场的难度。这些阻碍巴西市场开放度提升的贸易救济措施,不可避免地对两国间产业内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和建议

首先,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并研究两国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巴西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利用相关规则来处理贸易纠纷,维护自身利益。面对巴西频繁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磋商等手段,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体系内,帮助中国企业主动面对和解决巴西所发起的各类贸易摩擦。同时,积极寻求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拉美地区国家中,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已经分别与中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哥伦比亚与中国开展了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作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巴西与中国的贸易结构差别大,互补性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有效地扩大双方的贸易规模,无论对产业内贸易还是产业间贸易,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各行业协会和商会应积极利用信息、人才与政府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巴西市场。在巴西的各类中国商会需要更多地向当地的产业协会、企业和民众介绍和宣传中国的发展状况,增进两国民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巴西社会对中国制造的抵触和排斥,以提升巴西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开放程度。面对巴西所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国内的行业协会除了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外,更应该主动联合出口企业积极应诉,在合理、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宣传中国企业的主张和诉求,尽可能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

最后,中国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巴西的投资步伐。巴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巴西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低迷,这为中国企业到巴西投资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尤其对那些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低价收购或兼并当地企业,获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这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国国内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等不断上升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避开巴西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同时,巴西是南方共同市场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的绝大部分商品可以与共同体其他成员国进行自由贸易,这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拓展整个南美市场。

[1]Balassa B.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3):466-473.

[2]Verdoom P J. The Intra-Block Trade of Benelux[M]. London:Macmillan,1960.

[3]Grubel H G,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differentiated produc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5,6(3):312-314.

[4]Krugman P R.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Falvey R E,Kierzkowski H.Product Quality,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m)perfect Competi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7.

[6]Gullstrand.Splitting and measuring intra-industry trade[D].Lund:Lund University,2002.

[7]陈仲常,陈杰.产业内贸易和中美欧纺织品贸易[J].对外经贸实务,2005(11):9-12.

[8]陈伟.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27-129.

[9]徐新伟.贸易模式结构变化与我国经济增长[J].特区经济,2009(2):285-286.

[10]曹莉丽,郜志雄.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对外经贸,2014(10):6-9.

[11]Brülhart.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J].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3):600-613.

[12]CNI.Statistics[DB/OL].[2016-04-10].http://www.portaldaindustria.com.br/cni/en/statistics/.

[13]WTO.Anti-dumping-Gateway[EB/OL].[2016-04-05].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

AnAnalysisofIntra-industryTradeLevelofChinaandBrazilandItsDeterminants

XIONGMinghua

(SchoolofInternationalBusiness,Zhejia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As two of BRICs,China and Brazil are important trade partners to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COMTRADE,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export and import source country for Brazil. In this paper,the situation of bilateral trade is summarized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 in the last decade. And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 of two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4 is analyzed by using GL index and MIIT index. Furthermore,the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is peri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 of two countries have appeared to be on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market size and Brazilian market openness are th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 between China and Brazil. Finally,the advice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is given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government,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enterprises.

China;Brazil;intra-industry trade level;determinants

F752

A

2095-2074(2016)04-0097-09

2015-05-09

熊明华(1969-),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类产品中巴静态
组合类产品筛选试验通用工装设计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消费者报告!玩具童车类产品3C认证新规发布,7月1日起实施
融媒体环境下H5新闻类产品传播优势分析
中巴建交
В Синьцзяне приступили к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китайско-пакистанского логистическ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