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粉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①
2016-11-03祝艳龙
安 静,丁 黎,祝艳龙,常 海,梁 忆
(1.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5;2.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 710065)
Al-Li粉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①
安静1,2,丁黎1,2,祝艳龙1,2,常海1,2,梁忆1,2
(1.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5;2.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5)
采用TG-DSC-FTIR-MS联用技术研究了Al-Li合金粉体燃料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其对AP的催化热分解机理。DSC、TG-DTG曲线表明,Al-Li的存在使得AP的低温分解及高温分解峰温分别降低7.7、11.2 ℃,分解热ΔH增加35.6%,说明Al-Li对AP的热分解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FTIR、MS对AP及Al-Li/AP的分解气体产物进行表征及对比,二者表现出明显不同。FTIR显示,低温分解过程中,Al-Li/AP相比于纯AP,出现了明显的NH3红外特征吸收;MS显示,高温分解过程中,Al-Li/AP比纯AP明显少了m/z=35(Cl)的离子流。
AP热分解;催化机理;Al-Li粉;金属燃料
0 引言
金属粉燃料具有燃烧快、放热量大的特点,可增加固体推进剂单位体积能量释放量,增大比冲,提高燃速和燃烧稳定性,同时提高其密度及能量性能[1]。其中,较常用的金属燃烧剂有硼、镁、铝[2]。新型金属材料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推进剂能量性能的提升,其对固体推进剂中氧化剂热分解特性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AP是固体推进剂中常用的高能氧化剂,其组分含量可达60%~80%[3],其热分解特性与推进剂能量及燃烧性能密切相关[4-5]。通常情况下,降低AP的分解温度可提高推进剂的燃速[6],研究不同金属燃料对AP的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可预估催化剂对AP系推进剂的催化效果。李凤生等研究表明,单质金属粉[7-9]、金属氧化物[10-11]、金属储氢材料[12-14]及金属合金粉材料[15]等都对AP的分解及含AP的推进剂的燃烧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质。
铝锂合金粉(Al-Li)是一种新型的金属燃料,与铝粉相比,其添加少量活泼碱金属锂,所以具有优异的点火性能和燃烧性能[16],在固体推进剂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Al-Li合金粉燃料对AP热分解的影响对于Al-Li在推进剂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DSC热分析试验研究了Al-Li合金对AP热分解的影响规律,采用TG-DSC-FTIR-MS联用技术对AP及Al-Li/AP体系热分解气体产物进行表征,对产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Al-Li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机理。
1 试验
1.1试验原料
Al-Li合金粉体燃料由华中科技大学提供,锂含量为3%,D50=17.5 μm;AP,粒度60~80目;纳米铝粉(n-Al),粒度为50 nm;通过玛瑙坩埚均匀研磨制得Al-Li/AP及n-Al/AP质量比均为1/1的混合样品。
1.2试验仪器及条件
DSC-TG-MS-FTIR联用,德国NETSCH公司STA449C型同步热分析,QMS403质谱,美国Niconlet公司57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联用,试验样品量小于0.3~0.6 mg。试验时,取Al-Li/AP中AP质量与单纯AP质量相等。常压铝制开口坩埚,高纯氩气气氛,气流量75 ml/min,升温速率10 K/min,DSC-TG与FTIR和MS联用接口温度均为473 K,FTIR分辨率4 cm-1。
2 结果与讨论
图1为Al-Li、AP及Al-Li/AP的DSC图,表1为Al-Li/AP及AP的热分解特征量。表1中,Tm、TP1、TP2、TO、TE、ΔT、ΔH分别为熔融峰温、低温分解峰温、高温分解峰温、初始分解温度、结束分解温度、分解温区、分解放热焓。
图1 AP及Al-Li/AP体系的DSC曲线
结果显示,Al-Li在试验温度区间内,没有显著的吸热或放热峰现象。但纯AP及Al-Li/AP的DSC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纯AP的DSC曲线中,243.1 ℃的吸热峰为AP的晶型转变过程,放热分解峰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292.5 ℃(低温分解过程)及337.8 ℃(高温分解过程),峰型显示2个连续放热阶段。
表1 AP及Al-Li/AP体系的DSC特征量
Al-Li/AP的DSC曲线中,混合体系中AP晶型转变过程峰温降低为239.8 ℃,低温分解及高温分解峰峰温分别降低至284.8 ℃和326.6 ℃。与纯AP相比,2个阶段分解放热峰峰温分别降低了7.7 ℃及11.2 ℃。2个放热阶段分解峰虽有重叠,但区分更明显。放热分解峰半峰宽增加,初始分解温度提前。初始分解温度与结束分解温度差ΔT由65.9 ℃增加到84 ℃,分解反应温度区间变宽,分解热ΔH由971.5 J/g增加至1 317.5 J/g,增加了35.6%,热分解反应热显著增加。Al-Li的存在对AP的热分解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催化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Al-Li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本文比较了n-Al的加入,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n-Al对AP热分解的影响主要是使其高温分解峰温由337.8 ℃明显增加至352.4 ℃,增加了14.6 ℃,却对其低温分解几乎没有影响。但Al-Li的加入使得AP无论低温、高温分解峰峰温均有显著提前,则说明Al-Li合金对AP热分解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Al-Li中少量的活泼金属Li的促进。
图2 AP及n-Al/AP体系的DSC曲线
对AP及Al-Li/AP在升温过程中的热失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TG图显示,无论AP或Al-Li/AP的热分解过程均表现出一个主要失重阶段,但由DTG曲线所示,AP的失重分为2个阶段,2个失重阶段有明显重叠,最大峰峰温为336.6 ℃;Al-Li/AP失重分为清晰的2个阶段,峰温分别为290.3、326.1 ℃,二者最大失重速率峰温差为10.5 ℃,最大失重速率所对应峰温比纯AP降低,同时失重初始温度提前。因此,TG-DTG曲线也表明Al-Li对AP的热分解过程发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图3 AP及Al-Li/AP体系的TG-DTG曲线
3 作用机理研究
一般认为,AP的热分解主要是固-气多相反应[17],存在离解与升华过程,其低温分解反应起源于AP经质子转移解离生成NH3和HClO4,如方程(1)所示,且分解速度大于升华速度,产生的NH3吸附于NH4ClO4晶体表面,低温分解状态下为吸附着的NH3(a)及HClO4之间的反应,并随着反应进程,吸附态的NH3不断覆盖在NH4ClO4晶体表面,从而阻止NH4ClO4进一步反应,该阶段少量AP分解,产物类型较少。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态的NH3不断从NH4ClO4晶体表面解吸附,并与HClO4及其分解的氧化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得到最终分解产物,该阶段大量的NH4ClO4分解反应进行,反应放热增加,反应产物类型增多。
(1)
3.1MS分析
通过DSC-TG-MS捕获AP及Al-Li/AP在整个升温分解过程可能产生的离子数(m/z)种类、可能的离子碎片、出现的初始温度及峰温进行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Al-Li的存在使得各离子出现的初始温度及峰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纯AP分解过程中,各产物出现的初始温度分别为276 ℃附近出现的18(H2O)、30(NO)、32(O2)、44(N2O),285 ℃附近出现的1(H)、16(O/NH2)、17(OH/NH3)、28(N2),291 ℃出现14(N),307.4 ℃出现的46(NO2),315 ℃出现的31(HNO),45(HN2O)及在345 ℃出现35(Cl)。可看出,纯AP分解过程复杂,初始NH4ClO4解吸为NH3和HClO4后,经过多次不同产物之间的进一步反应,得到最终气体产物。
与纯AP相比,Al-Li/AP的热分解产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前期261 ℃出现14(N),随后在270 ℃附近出现30(NO),16(O/NH2),17(OH/NH3),18(H2O/NH4),28(N2),32(O2)等大量主要气体产物离子集中出现,292℃出现少量的45(HN2O),300 ℃附近出现31(HNO),1(H)。与纯AP相比,Al-Li的存在显著促进和加速了AP的热分解反应,解吸的NH3与HClO4之间各步反应在低温阶段同时进行,使大部分分解产物同时在270 ℃附近产物出现。
表2 质谱中检测到的可能离子碎片,出现初始温度及峰温
值得一提的是,纯AP在分解反应后期,质谱中明显检测到m/z为35的离子流信号,应为最终分解产物Cl2所产生的Cl,而在Al-Li/AP中该离子流强度却并不显著(图4)。结合上述AP、n-Al/AP及Al-Li/AP热分解特征量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AP的分解产物中的Cl2,与Al-Li中少量活泼金属Li发生如(2)的反应,使更多的Cl留在固态产物中,减少了气相中的Cl2产物。因此,在Al-Li/AP的质谱中没有出现明显的m/z为35的离子流信号。
(2)
Al-Li与AP反应后期产生的最终气体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从而使得整个反应历程变宽,这就解释了DSC-TG中,Al-Li/AP分解温度区间变宽,分解热增加。
对Al-Li/AP及AP在高温分解峰峰温时,质谱中捕获到不同离子数的离子强度进行对比研究(图5),结果显示,该温度下二者的主要气体产物均以18(H2O/NH4)、17(OH/NH3)、28(N2)、16(O/NH2)、14(N)、32(O2)、1(H)为主,还有少量N的不完全及完全氧化产物30(NO)、45(HN2O)、46(NO2);与纯AP相比,在高温分解峰峰温时,Al-Li/AP产生的大部分气体产物的离子强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m/z为44(N2O)的离子强度却有减弱。
图4 Al-Li/AP及AP分解过程中m/z=35的离子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图5 高温分解峰温时的离子数类型及强度分布
图6所示为Al-Li/AP及AP体系中m/z为44(N2O),28(N2)的离子强度比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6 Al-Li/AP及AP的MS中44/28离子强度比随温度变化
与纯AP相比,Al-Li/AP中44/28离子强度比随温度变化曲线的峰温明显提前;同时,分解峰峰温时,Al-Li/AP中的44/28离子强度比小于其在纯AP中,说明在Al-Li/AP的热分解过程中,44(N2O)的离子强度增加程度小于28(N2)的增加程度,即Al-Li/AP在高温分解峰峰温时的氧化产物N2O明显减少。上述分析中,Al-Li对AP热分解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其中活泼金属Li的促进作用;同时,Al-Li/AP在该分解过程中只有N2O减少,但其他分解产物均增加,说明该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或最终氧化产物与Al-Li中活泼金属Li发生进一步反应被消耗而减少,从而导致N2O减少。
3.2红外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Al-Li对A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机理,通过DSC-TG-FTIR对AP及Al-Li/AP在整个升温分解过程中的气体产物进行监测。
AP及Al-Li/AP在低温分解峰峰温时的红外光谱见图7(a),该阶段二者主要气体产物均有N2O(2 235、2 204、1 306、1 274 cm-1),H2O(3 600、1 500 cm-1附近宽峰),且Al-Li/AP在此过程中出现NH3(969、931 cm-1),而纯AP中的NH3红外吸收并不明显。
(a) 低温分解峰温
(b) 高温分解峰温
二者在高温分解峰峰温时的红外光谱见图7(b),与低温分解峰峰温时的红外光谱相比,AP及Al-Li/AP在该阶段产生的气体产物类型均明显增加,除上述N2O、H2O外,出现了NO2(1 631、1 602 cm-1)及较弱的HCl(2 927 cm-1)的红外吸收峰,但均没有出现明显的NH3红外特征吸收峰。
对比AP及Al-Li/AP在分解过程中红外光谱显示的主要分解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图8),可看出,NH3的红外吸收主要出现在二者的低温分解过程中,相比于AP、Al-Li/AP在该过程中的NH3的红外吸收强度更显著,表明Al-Li的存在促进了AP前期分解过程中质子转移,从而产生更多的NH3。
(a) AP
(b) Al-Li/AP
4 结论
(1)Al-Li的存在使AP的热分解反应、低温分解及高温分解峰峰温分别降低了7.7及11.2 ℃,同时放热量△H增加了35.6%,表明Al-Li合金粉对AP的热分解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Al-Li对AP的低温分解催化作用主要是因为Al-Li中活泼金属Li的存在,促进了AP的质子转移,有利于低温分解反应中NH3的形成释放,表现在FTIR中,与纯AP相比,Al-Li/AP在前期低温分解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NH3的特征吸收峰。
(3)Al-Li对AP的高温分解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Al-Li与AP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因此,在MS显示的气体产物中,与纯AP相比,Al-Li/AP高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44(N2O)减少;在分解后期,最终产物Cl2所产生的m/z为35(Cl)的离子流强度显著降低。
[1]庞维强,樊学忠.金属燃料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9, 7(2):1-5.
[2]李凤生,Haridwar Singh,郭效德,等.固体推进剂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刘子如.含能材料热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王雄彪,张秋杰,张幺玄,等.Ce掺杂纳米NiFe2O4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催化性能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12,35(4):504-507.
[5]李露明,李兆乾,马拥军,等.Mn3O4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J].含能材料,2014, 22(6):758-761.
[6]白华萍,李凤生,宋洪昌,等.纳米Ni及碳纳米管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J].火炸药学报,2005,28(4):32-40.
[7]Liu Lei-li,Li Feng-sheng,Tan Ling-hua,et al.Effects of metal and composite metal nanopowders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AP) and the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terminated polybutadiene (AP/HTPB)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4,12(4):595-598.
[8]朱艳丽,焦清介,黄浩,等.铝粉粒度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34(3):662-667.[9]张智宏,李凤生.纳米CuO的制备及与高氯酸铵复合方式对其热分解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10,33(5):564-568.[10]郝嘎子,刘杰,刘环环,等.纳米CuCr2O4的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J].火炸药学报,2015,38 (1):26-29.
[11]刘磊力,李凤生,支春雷,等.镁基储氢材料对AP/Al/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J].含能材料,2009,17 (5):501-504.
[12]支春雷,宋洪昌,李凤生,等.Mg2NiH4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J].化工学报,2007,58 (11):2793-2797.
[13]刘磊力,李凤生,支春雷,等.镁铜合金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8,66 (12):1424-1428.
[14]刘磊力,李凤生,谈玲华,等.纳米NiB非晶合金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4(3):39-42.
[15]吴婉娥,毛根旺,鲁军,等.镁铝金属粉对含鹏富燃推进剂燃烧性能及硼氧化效率的影响[J].含能材料,2008,16(4):458-461.
[16]赵庆华,王莉莉,刘欣,等.合金燃料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9(1):50-54.
[17]刘继华.火药物理化学性能[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1997.
(编辑:吕耀辉)
Effect of Al-Li powders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haviors of AP
AN Jing1,2, DING Li1,2, ZHU Yan-long1,2, CHANG Hai1,2, LIANG Yi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luorine & Nitrogen Chemicals, Xi'an710065, China;2.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Xi'an710065, China)
Effect of metallic fuel Al-Li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AP) was studied by DSC-TG-FTIR-MS,and the catalysis mechanism of Al-Li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AP was preliminarily studied. DSC and TG-DTG curves show that two exothermic peaks temperature of AP were decreased by 7.7 ℃ and 11.2 ℃. The exothermic heat increased by 35.6%. It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Al-Li has an obviou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AP.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gas products of AP and Al-Li/AP were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through FTIR and MS. Their gas products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TIR spectrum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remarkable peaks characteristic to NH3for Al-Li/AP at low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MS shows that there is obviously less proton beam ofm/z=35(Cl) for Al-Li/AP compared with pure AP at high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catalysis mechanism;Al-Li powder;metallic fuel
2015-06-08;
2015-09-10。
安静(1988—),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热化学与热安全特性。E-mail:a11115anjing@126.com
丁黎(1970—),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火炸药热化学与热安全。E-mail:dingli166@163.com
V512
A
1006-2793(2016)03-0383-05
10.7673/j.issn.1006-2793.2016.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