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6-11-03高蒙蒙孙乾伍
高蒙蒙,孙乾伍,方 佳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实验与调查
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
高蒙蒙,孙乾伍,方 佳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吉首大学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参与者的专业、年级、性别存在较大差距;篮球活动的组织形式比较多样;每周参加篮球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一。最后,提出吉首大学课外篮球活动更好开展的建议,以期推动高校学生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健身意识的形成与锻炼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吉首大学;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14.026
在高等院校中,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思想品质作为体育目标。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学校体育任务和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大学生活中,课外篮球活动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锻炼方式之一,它是体育教学的良好补充,又是学生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重要途径。课外篮球活动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运动中表现自我、满足自我并反省自我,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有其项目优势和群众优势,这是项目特点决定的。所以在高等院校中,课外篮球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热爱。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湘西州吉首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期刊、吉首大学图书馆、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网站等处查阅国内体育学、社会学、体育文化和篮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互联网上搜索篮球著作、硕、博士论文等各类文章30余篇,为选题提供依据,为撰写提供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所需,分别对在篮球场、篮球馆运动的学生发放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62份,回收率为92.4%。
1.2.3 访谈法 对吉首大学的教师进行专访,让他们谈谈对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意见及建议,为本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性别、专业及年级特征
在吉首大学课外活动中,课外篮球活动对于男生是很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而对于女生来说参与比例不是很高。其原因在于男生比较倾向于竞争激烈、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而篮球正好符合男生们喜欢的特点。相对于女生来说,篮球运动具有强度大、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特点,这使得一些女生不愿参加。
从专业角度分析,体育专业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比例要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喜爱运动并相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多一些运动技能,对篮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有些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很喜欢打篮球,但由于专业不同,篮球课外活动的时间也不相同,所以在参与篮球活动的年级特征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最多,大四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相对来说最少,大二、大三学生所占比例居中,但还有待提高。(表1)
2.2 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场地选择
篮球场是课外篮球活动的必备场地。吉首大学有4个室外篮球场,2个室内篮球馆。4个室外篮球场都是塑胶场地,且符合国家标准。充足的场地让学生很愿意去进行篮球活动,既方便又有利于锻炼。选择在学校室外篮球场进行锻炼的学生占83.5%,有可能是室外场地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篮球技术方面的相互交流。
2.3 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时间分布
吉首大学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在早上6:00~8:00进行锻炼的占13.8%,他们认为早上锻炼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比较好的锻炼,对一天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早上9:00~11:00进行锻炼的人数较少,占5.1%,且大多数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在下午5:00~7:00进行锻炼的学生较多,占62.1%;而在20:00~22:00时间段内进行锻炼的只有少数学生,占3.7%。(表2)
2.4 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方式选择
吉首大学课外篮球活动中的课外篮球活动方式主要有半场2人的、3人的、4人的和全场5人的比赛以及个人的技术练习等。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外篮球活动的主要选择方式中选择4人半场比赛的有72.6%,3人半场比赛的有40.4%,而选择个人技术锻炼、2人比赛组合和全场比赛的分别为27.6%、14.7%和 16.3%。这表明吉首大学学生锻炼手段主要以3人和4人的半场练习为主,特别是4人半场比赛是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主要方式。篮球作为一项集体项目,它需要多人参与。首先,4人制篮球赛强度比较适中,可以较长时间进行锻炼,符合科学健身的原理;其次,4人制篮球赛只需要一个半场就可以了,既节省了场地,又充分锻炼了自己;另外,半场比赛3人与4人易于组队,活动形式也较灵活,是课外篮球活动锻炼很好的组织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篮球水平,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生战术水平。
2.5 制约吉首大学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主要因素
篮球场地的合理分配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因素之一。在1~2万人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的设施配备目录中,基本配备类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都在60块以上,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地硬化面积100%,生均4.7㎡;发展类中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在70~80块,篮球场、排球场硬化面积100%(沥青地面),其中塑胶地面积占80%以上,生均5.6m2,同时还需多功能体育馆1座。吉首大学现共有19个篮球场地,2座篮球馆,篮球室外场地全部硬化,塑胶面积也达到80%以上,但是在数量上与高校的场地设施配备标准存在差距,篮球场地的数量明显不足,使学生进行篮球活动所需场地受到制约。
在吉首大学,篮球“毕业杯”“新生杯”是课外篮球的组织形式,有教师进行组织参与指导,但有些院系的篮球比赛基本上都由学生自行组织,缺乏正规篮球比赛的形式,使篮球竞赛魅力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体会,学生失去对篮球的兴趣。其次,在课余的篮球活动中,教师的参与度比较局限,基本上在篮球竞赛时,教师才会来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组织篮球比赛。再次,由于体育专业教师的课时较多,课余时间不够充分,造成对学生课外篮球活动指导不足,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常规性的指导,导致对篮球兴趣降低,这使得课外篮球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吉首大学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中,男生参与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体育专业的学生参与比例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低年级学生参与度高于高年级学生;不同专业水平学生对篮球知识了解程度也不一样,存在较大差异。
表1 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性别、专业及年级分布表 n=462
表2 吉首大学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 n=462
3.1.2 吉首大学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中,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学校室外篮球场所进行篮球活动,有些同学也会选择室内篮球馆和校外篮球场。在吉首大学课外篮球活动中,课外篮球活动方式主要有半场的2人、3人、4人比赛和全场的5人对抗赛以及个人技术练习。大多数同学主要进行半场3打3、4打4的比赛,而进行个人技术练习的大部分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同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方式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锻炼身体。
3.1.3 不同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时间分布不同。有些同学喜欢清晨去进行篮球活动,而有些同学由于受课时的影响,需要在课后时间进行锻炼,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下午5:00~7:00去进行篮球活动。
3.1.4 影响吉首大学学生参与课外篮球活动的因素有:吉首大学篮球场地的数量不足,使学生进行篮球活动所需场地受到制约;课外篮球比赛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使得篮球竞赛魅力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体会,学生失去对篮球学习的兴趣;课余时间不够充分,造成教师对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指导不足,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常规性的指导,失去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3.2 建 议
3.2.1 完善和强化课外篮球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加强高校课外时间的锻炼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高校完善课外篮球活动的组织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去锻炼自己,也能让篮球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3.2.2 整合资源,加大篮球场馆的开发利用 吉首大学有2个篮球馆,2个较大的室外篮球场,对于学生平时进行篮球课外活动来说基本上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在晚上,由于有些地方没有配置灯光,无法满足学生在晚上进行篮球活动的需要。所以,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更好地完善篮球场地设施,并配备专职人员对篮球场馆进行管理与保护,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去开展篮球课外活动。
3.2.3 采取激励机制,优化课外篮球活动指导服务 学校相关体育领导工作者可以通过协商制定出相关的课外篮球活动制度,如采取激励机制,这可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篮球活动中。在优化课外篮球活动时,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篮球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服务让学生增加对篮球知识的储备,学生通过此方式可慢慢地参与到课外篮球活动中并逐渐提高身体素质。
[ 1 ]李伟民.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2 ]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 ]雷继红.当前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与分析[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 (8).
G841
A
1674-151X(2016)07-049-02
投稿日期:2016-05-15
高蒙蒙(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