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的精彩闪回
2016-11-03文/周波任梅
文/周 波 任 梅
庆功宴上的精彩闪回
文/周波 任梅
陡坡峭壁迎难而上.
这是一次仅有7个人参加的“庆功宴”,缘由是他们经过短短14天的艰苦奋斗,使中铁五局贵州公司银西铁路项目部前期精密测量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实现了银西铁路甘宁段首家完成前期精密测量任务的单位。初战告捷,怎能不令人兴高采烈呢!
中铁五局贵州公司测量分公司经理唐召清兴奋地对在场的小伙子们说:“测量是一项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发挥到极致的工作,是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我们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感谢兄弟们14天来的艰苦奋战,实现了银西铁路甘宁段首家完成前期精密测量任务。”
高级测量技师沈成也禁不住发出了感慨:“我是当兵出身的,说实话,这些天的劳动强度比在部队的时候都大,这些小伙子能坚持下来,毫无怨言,让人佩服!”
一时间,小伙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谈论起这些天来的感受,百感交集。
测量是项目施工前的“硬骨头”,不但要首先“啃”下来,还要“啃”得快、“啃”得好。对于这个项目,设计院已于几年前就沿铁路线埋设了一些控制点,并计算出了这些点的绝对坐标。但由于这些点布得比较稀疏,不能完全满足施工需要。精测队的任务就是要对这些控制点进行复测、检验,并根据实际地形埋设一些“加密点”,并计算出它们的绝对坐标,以此为施工提供控制基准。此次测量的地方,地处甘肃省环县,这里干旱少雨,砂土飞扬,秃山荒岭,土壤贫瘠,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测量队造成了不少麻烦。为了快速完成测量任务,测量队来不及作更多的考虑,一到目的地,稍作调整,第二天一早就投入了工作。
“脏、累、险、晒、湿、饿”,这六个字是对测量人员工作和生活的贴切写照。由于人手不够,精测队临时抽调了几名实习生和见习生,在测量分公司经理唐召清和测量队长的带领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吃完早餐后,带上仪器便乘车出发。山路不平,车子一般都进不去,所有仪器设备都得靠手提肩扛,上山越沟,没走几步,人就累得不行。更为艰难的是山上找不到一滴水,土地上大多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土,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坑,行走十分困难。大西北最怕的就是起风,漫天扬尘连路都看不清。中午到了,大家不可能休息,将就用完随身携带的盒饭后,又继续工作。找点、埋点、设站、架菱镜、测量、记录,从这座山翻到那座山,有时候为了找准一个点的位置需走上一两个小时的山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一般会持续到晚上八九点钟。当收拾完东西回到宾馆,已差不多晚上十点钟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半个月。他们一天能测三四千米范围,但操作人员却需要徒步来回走几十千米,很多人脚底都磨起了水泡,尽管如此,却没有人发牢骚,更没人退缩。
在测量期间,山里有时候会遇到热情的老乡,为感谢测量队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他们会拿出自家种的水果给大家吃,此时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有趣的是,之后这些地点竟成为他们来往的“地标”,一旦由于地形复杂、弄得让人有些混淆不清时,只要一说“上次吃西瓜的地方”,大家马上就会心领神会,形成默契。
在精测队,伞不是给人准备的,仪器远比人“娇气”,刮风下雨或太阳太大都需要给它打伞,防止仪器被淋湿或光线太强对测量结果产生不良影响。队员们就像呵护“爱人”一样保护着仪器,就连乘车都把它抱在腿上。
队员们多数是南方人,初来大西北难免水土不服,就连行伍出身的测量队队长沈成也一样,前一次发了高烧,说要来只顶两天工作,谁知一来就坚持不下线,再没落下一天。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委实令人感动。
经过实地探查,他们将原本计划埋设的100个加密点缩减到60个,工作量减少了近一半,成为银西铁路甘宁段首家完成管段内测量任务的单位。此外,精测队由于精益求精,对误差较大的数据反复补测,直到符合要求,为后期科学合理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测量数据。
“庆功宴”上,有人问沈成队长:“你们这么辛苦,没日没夜地工作是因为上级对你们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吗?”沈队长憨憨地一笑,说:“不是的,我们七标有三个子公司都在干这项工作,其实彼此都在较劲,都想争第一。因此,别人下点小雨就收工了,我们是不下暴雨绝不撤退!”
银川至西安的高速铁路是我国中西部铁路的重点工程。银西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宁夏回族自治区将接入我国高铁网,将进一步完善中西部铁路网结构,以此密切少数民族与内地人员的往来和经贸交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铁五局银西铁路甘宁段7标项目部三分部管段全长19.37千米,工程总造价7.3亿元。测量队对7标三分部管段内基础平面控制网(CP1)、线路控制网(CP2)的复测及加密点的布点与测设,为项目快速施工提供了先决条件。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