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董事人力资本特征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2016-11-02宋波

会计之友 2016年17期

宋波

【摘 要】 文章以“沪深300”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力资本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独立董事的年龄、职业背景能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其学历、性别、任职时间和海外经历虽有影响,但相对次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为我国独立董事遴选标准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人力资本特征; 盈余质量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036-04

一、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旨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声誉和质量,规范会计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我国于2001年正式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以期能解决“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等问题,规范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但实践中,由于没有配套的市场选择机制、利益激励和声誉机制,独立董事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责。因此,独立董事制度愈加重要并亟待完善,实务界、学术界也愈发关注独立董事制度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倾向独立董事占比、薪酬机制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本特征(如性别、年龄、专业、受教育程度)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独立董事人力资本特征和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并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遴选提供参考,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Fama and Jensen[1]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能起到正面帮助,例如提高业绩、盈余信息的投资参考价值,独立董事制度是内部治理中较为合理的一种设置和安排。Peasnell et al.[2]的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与管理层企图提高收入粉饰报表的可能性呈负相关。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绩效、盈余管理与独立董事组成、报酬因素的关系上[3]。对独立董事人力资本特征的研究并不多,实证分析其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文献则更少,在当前独立董事的选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完善独立董事遴选机制,完善和合理化董事会组成结构,提高会计盈余质量,因此对人力资本特征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年龄与盈余质量

年龄与人的阅历、精力、学习能力相对应。高龄的管理者,虽然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社会阅历,但受到年龄、身体状况的限制,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年龄小的管理者较弱,决策多依赖以往自身的成功经验,对于新鲜事物理解较慢,有时甚至会对改革、新的事物有所抵触[4]。孔翔[5]研究认为35岁至55岁是独立董事最佳的任职年龄,过小过大都不是最适宜的。故本文提出H1。

H1:独立董事平均年龄越大,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低。

(二)性别与盈余质量

多数研究都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思维、行为和感觉上存在着差异。Bin et al.[6]研究表明,女性董事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女性董事更可能独立思考,减少信息不对称[7],有助于加强公司的战略管理和完善公司经营,她们更难容忍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更容易发现财务报表编制、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盈余质量。故本文提出H2。

H2:女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

(三)任职时间与盈余质量

理论上,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的契约关系越长,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和所处行业愈加了解,更容易发现潜在风险、盈余管理问题。但实际上,因为时间越长,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管理层形成利害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容易危害到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故本文提出H3。

H3:独立董事任职时间越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

(四)教育背景与盈余质量

教育水平反映独立董事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而学历是教育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学历水平是评估独立董事的潜在生产效率的信号。唐雪松和马畅[8]发现,独立董事知识储备越多,越能更好地帮助公司作出科学的决策,发现公司治理经营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盈余质量。具有海外经历的独立董事相对其他董事更加了解国际市场的走势、规则和法律,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魏刚和肖泽忠[9]研究发现独立董事中的“海归”越多,公司业绩往往表现得更加令人满意。故本文提出H4、H5。

H4:独立董事教育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

H5:具有海外学习、生活、工作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

(五)职业背景与盈余质量

Sanjai et al.[10]研究认为职业特征越强,独立董事就愈容易察觉公司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专业性和有价值的建议。学术型独立董事具有扎实且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Mohammed et al.[11]研究认为,政治型独立董事会给盈余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来自政府部门的独立董事越多,公司与政府部门沟通得也就越好,但可能会对盈余质量把控不严格。银行型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低于其他独立董事的表现。由此,本文提出H6—H8。

H6:具有学术、事务所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高。

H7:具有政府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低。

H8:具有银行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为全面反映沪深市场整体走势,本文选取2012—2014年跨市场指数“沪深300”(000300)的300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总样本,剔除异常值公司,最终得到可观测的样本总计148家上市公司,样本选自沪深两个证券市场,覆盖了大部分流通市值,成分股为市场中市场代表性好、流动性高、交易活跃的主流投资股票,能够反映市场主流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和上市公司股东研究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以及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回归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目前理论界关于盈余质量的计量模型主要有三种:第一是Jones[12]模型及其修正模型;第二是Patricia et al.[13]所开发的营运资本应计项目模型及其修正模型;第三是基于盈余反应系数(ERC)的“盈余—回报模型”。然而,利用Jones模型进行研究时,均隐含一个假设,即非操纵性应计项目是由一些会计要素组成的,而这些会计要素是没有被操纵的。为了避免这一假设带来的不利影响,Patricia et al.提出了估计盈余质量的新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Ball et al.[14]以Patricia et al.的基本DD模型为基础,对模型做了适当修正,提出了分段非线性盈余质量计量模型,即修正的DD模型。修正的DD模型弥补了传统线性模型未能确认会计应计程序的非线性属性这一缺陷。相对于基本DD模型,修正DD模型的解释力大大提高。目前,利用修正的DD模型衡量公司盈余质量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因此,本文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水平,用修正截面DD模型的残差绝对值作为盈余质量的指标,残差越小,盈余质量越高。

2.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依据研究假设,选择8个解释变量以及4个控制变量,其名称、替代符号和相关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中的残差、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本文建立以下回归分析模型,以检验假设。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沪深300样本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和职业背景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各不相同,从0.001到0.979,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独立董事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之间;女性独立董事平均所占比例(11.5%)远不及总人数五分之一;独立董事大多是硕士及以上层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大多平均在三年左右;独立董事的背景情况中,学术或者有事务所背景的占比超过了一半(52.5%),其次是政府背景(37.8%)。

(二)回归分析

本文以残差的绝对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表3和表4分别可见对模型的基本描述和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的R2为0.375,F检验方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方程是有意义的。

从表5中可见,自变量的VIF分布在1—2之间,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其中Sig值小于0.1说明对应的变量对残差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独立董事年龄、政府背景、银行背景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H1、H7和H8通过检验。这说明独立董事的年龄越高,曾在政府部门或者银行工作过的独立董事越多,盈余质量越低。学术或事务所背景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具有学术或者事务所背景独立董事越多,越能很好地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H6相符。而女性董事所占比例、教育程度、任职时间和海外背景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这表明董事的性别、受教育程度、任职时间和海外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盈余管理,提高盈余质量,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回归方程如下: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独立董事人力资本特征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并由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当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小时盈余质量较高。第二,具有学术或者事务所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该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则表现较高。此类独立董事大多是会计师、经济师、财会专业的教授,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和职业敏感性,能更好地发现财务报表中针对盈余存在的问题,特别当公司股东或管理层做出有损盈余的行为,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第三,当上市公司具有较多的政府背景或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时,其盈余质量相对较低。此类董事能为上市公司了解政策走势或者融资规则方面带来帮助,其社会关系也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优势,但公司也容易因此忽视了盈余质量的把控。

根据上述的分析和结论,本文针对独立董事遴选标准提出建议:第一,设立标准。独立董事的特征多元化,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各行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和资深人士的观点,因此,针对某一类的人力资本特征时,应该设置相应的比例,不致使某一类独立董事数量较多。第二,建立独立董事数据库。可由证监会或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筛选、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据库,从而在独立董事来源上控制其独立性,并规定上市公司只能在该数据库中遴选,上市公司也可向数据库管理组织推荐候选人。第三,完善独立董事档案、诚信机制。证监部门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公开信息,方便公众查阅,包括独立董事的个人简历、历任公司、与会情况、发表意见情况、处分情况等。第四,可以借鉴美国FASB的组织结构,各家上市公司缴纳一定比例的会费给一个类似独立董事协会的组织,由该组织考核独立董事的履职和绩效情况,并发放工资,将独立董事的经济利益与公司独立开来。

【参考文献】

[1] FAMA E F,JENSEN M C.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83,26(2):301-325.

[2] PEASNELL K V,et al. Accrual Management to Meet Earnings Targets: U.K. Evidence Pre- and Post-Cadbury[J].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0,32(4):415-446.

[3] BENJAMIN E H,et al. Boards of Directors as an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stitution: A Survey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J]. Economic Policy Review,2003,9(1):102-119.

[4] RENEE B A,et al. The Role of Boards of Directo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Survey[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0,48(1):58-107.

[5] 孔翔. 中外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J]. 管理世界,2002(8): 88-104.

[6] BIN S,et al. Female Directors and Earnings Quality[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 28(5): 1610-1644.

[7] ROSE C. Does female board representation influence firm performance? The Danish evidence[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7,15(2):404-413.

[8] 唐雪松,马畅. 独立董事背景特征、辞职行为与企业价值[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2,26(4):3-13.

[9] 魏刚,肖泽忠.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7(3):92-105.

[10] SANJAI B,et al. 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Business Lawyer,2010,54(3):921-963.

[11] MOHAMMED D,et al. Strategic manoeuvring in simultaneous discussions[C].2011:78-85.

[12] JONES J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29(2):193-228.

[13] PATRICIA M D,et al.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ual Estimation Error[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Supplement):35-59.

[14] BALL R, et al.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4,39(1):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