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田野 播撒春天
——记“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主持谢丽芳老师

2016-11-02供稿陈卫和

少儿美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湘西蒲公英课题

■供稿/陈卫和

走进田野 播撒春天
——记“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主持谢丽芳老师

■供稿/陈卫和

2003年立项的“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是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实施“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的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边远地区的儿童学习美术,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民间美术进课堂,为更多农村孩子争取享有艺术教育公平权利。这个课题进行到第四期持续了13年,课题主持人是如今已过花甲的谢丽芳老师。

谢丽芳老师是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研究员,多年来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工作直到退休。她1986年进入儿童美术教育领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儿童与他们绘画间的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谢丽芳老师实践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和方法,开展儿童美术教学,论证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和思想性人才基础工程的儿童美术教学方法,领着她的学生们到乡间做陶,到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创作了一批新颖的原生态儿童美术作品。她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探索,当年《人民画报》专门向海外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外都产生一定影响。1989年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任命谢丽芳为儿童美术研究室主任,在从事儿童美术教学的同时开始了对湘西为主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儿童绘画考察,1996年提出了“儿童绘画不教而教”的观点,当时引起争议。1998年底,谢丽芳老师接到了老艺术家、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先生上万字的连夜疾书,得知当时已有不少省市近40个单位开始对儿童画进行考级,情急之下她也写下《为什么要鼓捣鸟蛋——关于儿童画考级的质疑》一文,1999年初发表在《光明日报》,引起教育界关注和社会反响。同时,她还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主席,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艺术家。2002年10月,谢丽芳老师在广东美术馆策划了一个儿童美术展览“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与艺术教育”,从更高层面提出对儿童美术教育进行人文思考。这个展览面对艺术教育中人文价值的流失,呈现出对儿童生命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关爱,表明了展览策划者对社会儿童美术教育“热”的一种反思,也是作为儿童美术教师的一种责任。这个展览联络了海内外观念现代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关注。也就是在这个展览之后,“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正式立项,2003年7月在湘西启动。

“蒲公英行动”的课题宗旨,以推进民间美术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探索一种可在全国少数民族和贫困边远地区小学美术教育推广的教学模式。谢丽芳老师主持这个项目,从湖南出发,足迹遍布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持续“行动”十多年,在全国建立了80多个项目实验点。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尹少淳教授曾经称其为具有人文情怀、牺牲精神并谙熟美术教育规律和方法的“传教士”。谢丽芳老师在主持“蒲公英行动”项目的十几年里,常常在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奔波,带着一些热爱地方文化和有着教育情怀的中小学老师一起,考察当地民俗风情,收集民间美术素材,请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给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们讲课,在农村学校课堂交流艺术教学方法,自己也给农村孩子上美术课。“蒲公英行动”的工作推广方式,从一开始就基本确定下来。2003年7月在湘西泸溪白沙希望小学启动“蒲公英行动”,谢丽芳带着课题组的老师们考察当地古村落建筑和傩戏面具,邀请民间艺人进行苗族锉花艺术的传授和表演。湘西课题组老师通过这种互动式培训,逐渐形成了“蒲公英行动”的规模和核心,实验学校由9所到20多所,参加课题实验的许多老师得到成长,刘宇新、徐锋、龙俊甲等湘西老师相继成为湖南省特级教师。谢丽芳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保持密切联系和深厚友谊,她去到当地和老师们一起跋山涉水、废寝忘食地考察民俗文化,这些老师到了长沙也经常到她家共同讨论美术教学问题。谢丽芳老师曾经把湘西凤凰腊尔山希望小学一名年轻美术教师带回长沙,安排在家里并带她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跟美术班听课,手把手传授美术教学方法。

2006年8月“蒲公英行动”项目第二期在湘西凤凰县启动,实验规模由湖南湘西逐渐延伸到江西、江苏、陕西以及贵州等地学校,实验主体由教学行为扩大到教研行为,湘西教科院和凤凰县教研室以及一些教育行政领导也参与了课题。谢丽芳老师担子更重、头绪更多,跑乡村的次数也更为频密,每个月都往各农村实验校跑。她采用实验学校相互影响的方式,将已经点燃的“蒲公英行动”火种播撒到我国更多地区。截至第二期课题结题,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的单位,由第一期的13个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地区延伸到云南、贵州、湖南、内蒙古、陕西、江苏、江西、广东、吉林、西藏和四川等11个省和自治区。谢丽芳老师曾经带着湘西的课题组老师到贵州的台江、黎平等地,既考察当地苗族、侗族的工艺和民俗,又带着具有湘西地方文化资源特色的美术课,在贵州当地学校实施教学,启发当地的老师开设自己民族特色的美术课。用这样的方式,逐步达到通过“蒲公英行动”种子教师传播火种的作用。谢丽芳老师还邀请各高校专门研究地方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专家,请他们一起到当地培训课题组老师,同时培训实验点校的校长。谢丽芳老师在“蒲公英行动”第二期工作中,意识到培训校长并加强交流沟通的重要。由于许多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并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能否开设美术课程,选择什么老师兼任美术教学,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如湘西凤凰县的阿拉小学,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后没有专职美术教师,该校选择了不同学科的几位老师组成美术教研组,几年来取得许多艺术教育成果,该教研组也被湖南省评为优秀教研组。该校的龙林章老师原来是专任数学老师,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后兼任美术课老师,给孩子们开出了一系列具有苗族民间美术特色的课程。谢丽芳老师多次带人去阿拉小学听课并关注到龙林章老师的进步,2015年推荐其参选第二届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通过了全国选拔脱颖而出。“蒲公英行动”在实施过程中,谢丽芳老师坚持培养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帮助学生也提升自己,同时非常注重发挥课题点校和种子教师的示范作用。

2010年“蒲公英行动”进入到第三期,各地的实验点校已经取得各自的艺术教育成果,一批“蒲公英行动”种子教师得以形成,年届退休年龄的谢丽芳老师仍然在各实验点校奔波。她一方面考虑如何将“蒲公英行动”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成果和民族文化教学特色的模式总结出来,编写成为一般乡村教师可以使用的教材,让更多的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孩子也能够获益。另一方面她感觉到“蒲公英行动”要持续下去,必须有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亟待更多“传教士”的支持和互动,“蒲公英行动”必须后继有人。谢丽芳老师因此带领一批青年志愿者,他们主要是来自国内高校美术专业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跟随着“蒲公英行动”的步伐,深入实验点校体验和了解农村艺术教育状况,围绕农村美术教学与课题组老师互动,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简易美术课本的编写。谢丽芳老师曾经带着十几个美术教育的研究生,去到湖南湘西、贵州凯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走村进寨深入农村学校,研究生们听课题组老师的课,自己也上课,同时收集编写教材的相关资料,征求课题组老师对教材编写的意见。谢丽芳老师主持“蒲公英行动”课题十多年,深知农村学校要开好美术课非常不易,现有的中小学美术课本比较城市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农村地区根本没有办法使用。总结“蒲公英行动”课题项目实施中的成功经验,选择13个民族的民间美术资源,编写出非专业美术老师也能够操作、适合老少边穷地区儿童学习的美术教材,成为谢丽芳老师心中的夙愿。她组织青年志愿者共同编写这套美术教材,要求非常严格。不仅仅是课程内容要体现民族民间美术特点,而且要适合不同条件学校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教学难度要降到最低,即使不是专业美术教师也能够看懂并教学。为了促使教材编写达到要求,谢丽芳老师要求青年志愿者们将编写的内容一次次试教,一遍遍修改,并多次拿到实验点校去上课验证。不少青年志愿者由此而得到成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王勇全,在读研究生期间参与了“蒲公英行动”项目,跟随谢丽芳老师去过湘西、贵州。毕业后他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除开继续参与民间美术简易教材的编写外,还配合谢丽芳老师积极承担“蒲公英行动”种子教师的培训工作。还有首都师范大学的一批博士、硕士生,在读期间前后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活动,不少同学的毕业论文选题都围绕民间美术和文化传承进行研究,与“蒲公英行动”课题产生密切联系。“蒲公英行动”第四期项目申报工作,也由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段鹏博士主持,“蒲公英行动”课题组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加入。

参加培训的老师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稻草是编织课最好用的材料

腊尔山希望小学的美术课

猜猜我是谁?

湘西苗族孩子在画壁画

湘西凤凰县阿拉小学的美术课

蒲公英行动课题展览“记忆的家园”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在贵州岩洞小学举办蒲公英行动培训和研讨会

检阅谢丽芳老师率领“蒲公英行动”团队十多年走过的历程,必须提到一位全程相伴、最重要的志愿者吴尚学老师——他是谢丽芳老师的先生,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退休的资深美术编辑、油画家。自“蒲公英行动”项目启动,他陪同谢丽芳老师去过所有的课题点校,用图像摄制记录了“蒲公英行动”的全过程。在“蒲公英行动”之初与谢丽芳老师一起进入长沙第一社会福利院,对部分启智儿童用绘画进行心理干预,并记录观察他们在绘画活动中的心理表现。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共同进入四川,与四川省少儿美术艺委会的老师们等一起给三百多名灾区儿童用绘画进行心理治疗,同时了解记录这些孩子灾难后通过绘画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吴尚学老师协助谢丽芳老师去到最边远的藏族地区,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下坚持进行拍摄记录,在“蒲公英行动”的征途上始终相伴,不辞奔波。

蒲公英行动走向了街头,走向了社会

苗族大娘大婶被孩子们的剪纸和锉花迷住了

吉林通化金斗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刺绣

谢丽芳老师深怀着对于生命的大爱和艺术教育责任,在“蒲公英行动”课题项目实施中称得上呕心沥血、不畏艰险、不辞辛劳。这个课题完全是一个民间资助的草根行为,但国内各大媒体均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其达到的效果之好、产生的影响之广,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领域中堪称最出色的成果。为了赢得社会对农村学校学生艺术教育的关注,她经常陪同媒体记者并邀请专家学者去到那些实验点校,通过他们向社会发出声音。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谢老师陪同《南风窗》的记者等人到湘西腊尔山希望小学采访,汽车打滑,路途艰险,许多地段都是步行跋涉。为了宣传展示“蒲公英行动”项目课题实验的成果,谢丽芳老师组织策划各种展览,多次在广州、北京等地展出。自2013年开始,谢丽芳老师在《中国中小学美术》撰文介绍参与“蒲公英行动”课题项目地区和学校,杂志每一期设置专栏连载,让社会了解“蒲公英行动”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孩子的艺术教育。

《中国教育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报道谢丽芳老师和她的“蒲公英行动”团队,题目是《你看你看春天又来了》,介绍实验点校开展艺术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春天般的欢欣。谢丽芳老师荣登《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其入榜理由为:

在朋友眼里,谢丽芳是个不务正业的画家,放下自己的创作不管,净往偏远的乡村跑,为了一些和她不相干的孩子学习美术,作为“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项目主持人,她这一跑就是八九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尹少淳说:她像传教士。谢丽芳说:我没那么崇高。在她那里,支撑她的是一个朴素的信念:你没办法放弃那些信任你的孩子。

陕西安塞第一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农民画

江苏无锡五爱小学的孩子和他们的作品

云南景洪市勐宋小学哈尼族学生的图案课

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县尼西小学的学生和他们的泥塑

和蒙古族老师一起考察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和专家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

谢丽芳老师对于我国美术教育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她说:“自古以来,艺术作为生命的表现,因其显著的感情效果和多样的社会功能,一直被当作有效的教育手段,纵观中外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感性作为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一直被认为是对儿童情操的陶冶。然而,令人尴尬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理智教育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地波及了儿童与儿童美术教育,儿童绘画中的迎合和模仿比比皆是,不少学习画画的儿童对单纯素朴的东西已出现失去感觉的危险。”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好似无度使用化肥农药又被抛荒的田野,在那些远离城市现代文明的地方,多少亟待成长的孩子瞪大着殷殷期盼的眼睛。当“蒲公英奶奶”谢丽芳老师在田野里播撒“蒲公英种子”,带领更多人撑起艺术教育的这片天空时,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能够获得些许改变。

十年前的“蒲公英行动”主要关注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那些孩子,现在谢丽芳老师关注的视野扩大到农村空巢的留守儿童和跟随父母打工的流动儿童,实验点校也纳入了沿海三角洲地区的民工子弟学校。中国乡村的教育存在太多田野荒芜情形,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努力将会促使状况的改变。儿童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花蕾开放需要经历春天的阳光雨露,谢丽芳老师及其“蒲公英行动”项目将艺术教育带给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让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地方花蕾绽放,她确实是一个走进田野播撒春天的艺术教育家。

2015年9月6日

课题组的老师在云南基诺乡考察

课题组老师在四川理县桃坪羌寨考察

云南景洪市基诺族民族小学的美术课

云南景洪市勐宋小学的老师在讲述哈尼族的民间工艺

贵州施洞小学的孩子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课题组成员在四川理县考察羌族的服饰图案

专家、艺术家和贵州课题学校的孩子们

贵州黎平县岩洞民族小学的学生在观摩蒲公英课题流动展览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的孩子特别喜欢美术课

猜你喜欢

湘西蒲公英课题
蒲公英
蒲公英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可以吃的蒲公英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