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民居
——黑瓦·白墙

2016-11-02王茜朱国华

少儿美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黑瓦白墙民居

图、文 /王茜 朱国华

江南民居
——黑瓦·白墙

图、文 /王茜 朱国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和美学气象,学习用水墨的方法造型与表现。

方法与过程: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尝试用中国画的笔法、变化的墨色表现江南黑瓦白墙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在美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审美认识与思维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墨画工具。

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黑瓦、青砖、老窗、古门实物、学生作业特殊画板若干块、水墨画工具材料、同屏仪。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将全班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每组桌上放有:水墨画工具,每人画板一块、写生参考图片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人岁月里的一些美好感受总在对物的一些记忆中,面对它们,(实物展示+PPT:黑瓦、青砖、老窗、古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与感受,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上来仔细观察、感受甚至触摸,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看大屏幕交流:它们让你联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江南民居建筑黑瓦白墙的朴素、和谐、古雅、内韵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联想与美好感受!

2.我们来听听祖辈们的话。从他们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一份怎样的情感?——(视频展示)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3.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用水墨的表现方式来表现江南民居黑瓦白墙独有的建筑特色和艺术美感。

出示课题《江南民居——黑瓦·白墙》

【教学解构:这一教学环节以黑瓦、青砖、老窗、古门这些老物的展示导入课堂,让学生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观察、触摸、感受甚至联想,初步感受江南民居的朴素、和谐、古雅、内韵等特征,然后听听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说说对江南民居、对生活特有的情感,从情感层面引导学生体会江南民居黑瓦白墙,在祖辈们的岁月里有着平淡却无比醇厚的情感与记忆,最后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与联想古民居的黑瓦与白墙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感受江南人的视觉世界与内心情感

二、深入观察,探究水墨表现

1.引导观察,展开讨论:

(出示组合图PPT)同学们,不同时节、不同天气、不同远近中的瓦是纯黑的吗?墙只是纯白的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在认真的观察与感受下,我们发现:江南民居黑瓦和白墙单纯却又无比的丰富,它们使得江南民居建筑呈现出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美。

2.初步尝试,探究表现:

下面要来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了,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组合图中的一张图片,已经贴在同学们桌上的小画板上了,请你们尝试着结合自己对江南建筑的感受,将图片中呈现的不同的黑瓦或白墙画在桌上的作业板上,老师要看:你是用什么水墨方法来表现的?你们的水墨表现是否很好地表现了它们的韵味与内涵?等会儿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学生尝试初步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发现、收集优秀作品,待交流时用投影仪放大展示。)

3.展示交流、解决方法:

⑴师:哪位同学研究出了好的方法?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2-3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回答方法,教师肯定、表扬。)

⑵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刚才我在你们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好的方法。(放大展示优秀作品……快速列举展示4—6位学生有代表性的探究成果。)

⑶师:看来,水墨表现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要的是自己感觉的表达。你们看,老师来画一画对这个比较难画的黑瓦白墙局部的感觉。

★教师示范:

①洗湿毛笔后,吸去笔中多余水分,接着用笔尖蘸上浓墨,并在调色盘里略感觉一下墨色所需的干湿浓淡,然后直接开始勾画。

②教师先勾建筑的外轮廓,注意线条的轻松自然,然后用线条仔细地勾画内部结构,注意线条的疏密、虚实、外形。

③看不清的浓黑处,教师直接没骨概括。

④远处包括白墙,教师用略淡的墨线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⑤墙上岁月的斑驳和一些好看的光影,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呢?(学生回答后,可以鼓励学生上来试着皴擦,然后教师进一步示范讲解清楚——皴擦的要点和技法。)

▲我们在皴擦时,一定要把笔中的墨吸干,甚至于干到可以形成散锋,然后边感觉边反复皴擦,直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

⑥在墨色半干后,我们可以用更淡的墨色进行渲染,表现出更丰富的光影感觉与水墨韵味。

4.了解画法,画作欣赏:

你们觉得老师画得怎么样?其实老师只是画出了自己的感觉,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画的好吗?——请看微视频。(PPT)

【教学解构: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放在观察和尝试体验上,通过观察不同时节、不同天气、不同远近中的黑瓦白墙,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现黑瓦与白墙无数单纯中的变化、朴素中的内涵。如:细节结构、光影变化、质地效果、虚实呈现、黑白关系、岁月印痕、美学气息等,再通过学生初步尝试表现后,共同交流展示,解决水墨表现方法,最后教师总结、示范,欣赏大师作品,对表现技法进一步提升。】

三、水墨写生,巡回指导

师:现在,就要请同学们来大显身手了,请你们在刚才画过的画板的反面,结合发给你们的参考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水墨方法,也可以适当融入你的想象,描绘出你对图中江南民居黑瓦白墙独有的感觉与意境。(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指导组合成集体装置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观察黑瓦白墙的丰富与和谐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水墨语言和方法表现黑瓦白墙

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表现江南的作品

【教学解构:学生作品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画板上,初步尝试表现和第二次水墨写生刚好画在画板的正反两面,最后学生的作品以集体形式的水墨装置立体呈现,把每位同学的画板搭建起来。】

四、作业展评,鼓励创新

1.师:看,这是我们共同创作的作品。你喜欢吗?为什么喜欢?评价一下我们今天共同完成的这一件水墨装置作品。(学生简单回答,教师认可。)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神器,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用我手中的手机,对准我们的作品,来找一找你心中谁的江南民居、黑瓦白墙最美、最具水墨的韵味?(教师简单演示后,请学生上来,并按要求,请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手机同屏仪展示,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笔下的江南民居真美,也让我们这件水墨装置作品独具神韵!

【教学解构:这一教学环节的亮点在于学生作品展评时,除了可以欣赏到水墨装置作品的整体之美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同屏仪展示,让所有学生通过大屏幕看到同屏仪照到的水墨装置作品的细节之美。】

学生学习借鉴艺术家的作品与学生的水墨作品

五、课后拓展,升华主题

1.师:我们的祖辈们常常觉得黑瓦白墙、小桥流水是他们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与时光。

通过学习,我们也发现黑瓦白墙不仅是我们江南人的精神记忆,更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

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在不时地亲手将它们拆除,你们看:(PPT图片)然后重建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谈感想,教师开放点评。

2.结束语:历史虽然是前进的,可我们的记忆却常常是永恒的。愿我们都能多留存一份乡情,坚守那一份朴素与自然的美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解构:课后拓展部分通过拆除江南民居建筑的图片,触动学生内心的感受,提倡保护江南民居建筑的必要性,将主题进行提升。】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尝试用中国画的笔法、变化墨色表现江南黑瓦白墙的建筑,了解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在美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审美认识与思维情感。

整个教学设计简洁扎实,条理清晰,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课件中运用了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教学形式辅助教学,层层推进,让学生充分感受江南民居的黑瓦白墙这种独有的建筑特色和美学气息。

学生作业的展示,以立体的水墨装置的方式呈现,形式新颖。同屏仪的使用,从整体到细节,将作品的欣赏评价做得较为全面。课后拓展环节也将主题升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提倡保护古老的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情感层面的引导应该更深入一些。导入部分,可以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上来近距离观察、触摸、感受那些古老的事物留下来的岁月痕迹,更多的让学生去感悟,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每组只请组长上来。

学生的课堂习作与集体装置作品

猜你喜欢

黑瓦白墙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哪儿错了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卓阳“白墙”
当白墙黑瓦遇上粉色烂漫
早春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擦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