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6-11-02张素玲
张素玲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 河北 围场 068450)
预防保健
围场县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素玲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 河北 围场 068450)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承德地区的学龄前儿童1000例进行研究。调查所有入选儿童的基础资料,分析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学龄前儿童的问题总分为(9.87±1.34)分。且男童在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问题总分上的得分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Q评分异常者的独生子女、祖辈看护、学习型家庭、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低的比例高于SDQ评分非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卫生状况,且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承德地区; 学龄前儿童; 心理卫生状况; 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承德地区的学龄前儿童1000例进行研究。男584例,女416例。年龄≥5岁者602例,<5岁者398例。入选标准:①精神状态正常;②无严重的原发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其他地区的学龄前儿童;②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过低,无法配合此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调查所有入选儿童的基础资料,主要包含:①性别;②年龄;③是否为独生子女;④是否祖辈看护;⑤是否为学习型家庭;⑥是否与父母关系差;⑦是否家庭不和睦;⑧是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初中及以下);⑨家庭收入低(<2000元/月)。利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SDQ)对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评价[1],此问卷包含25个题目,共5个维度,分别为:①情绪问题;②品行问题;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④同伴问题;⑤社会行为。各维度总分10分,除社会行为以外,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状况问题越严重。问题总分为以上5个维度的分值之和,所有维度的评分结果主要包含正常,临界及异常,本次研究中将正常与临界统一归入非异常。
1.3 观察指标:分析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判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问题总分为(9.87±1.34)分。且男童在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问题总分上的得分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的分析(±s)
表1 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的分析(±s)
项目总体得分男童(n=584)女童(n=416)tP情绪问题1.84±0.121.93±0.161.72±0.2516.1760.000品行问题1.54±0.231.63±0.201.44±0.3211.5320.00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25±0.164.42±0.394.01±0.1819.9780.000同伴问题2.28±0.332.35±0.342.32±0.221.5790.115社会行为7.43±0.207.26±0.147.27±0.131.1470.252问题总分9.87±1.3410.11±2.259.59±1.284.2490.000
2.2 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单因素分析:SDQ评分异常者的独生子女、祖辈看护、学习型家庭、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低的比例高于SDQ评分非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表2。
表2 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危险因素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可知,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危险因素为独生子女、祖辈看护、学习型家庭、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低。
3 讨 论
本文通过对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所有学龄前儿童的问题总分为(9.87±1.34)分。且男童在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社会行为,以及问题总分上的得分值显著高于女童,提示男童可能更易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卫生状况。这可能与性别相关基因及内分泌激素的差异有关。此外,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祖辈看护、学习型家庭、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低等均可导致学龄前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学龄前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其在家庭中受到全体成员关注,家长对其事事代劳,使其缺乏自主能动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后无法马上适应新生活,且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在处理和同学之间关系方面缺乏经验,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如不加以纠正,则会加重此心理问题[2]。同时,学习型家庭由于对孩子学习培养高度重视,并且过早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强制孩子提前接受文化教育,使孩子压力大,生活氛围较压抑。与同龄孩子相比,学习型家庭儿童的生活缺乏轻松氛围,孩子长期受压抑以出现抑郁焦躁心理。同时仅注重学习能力培养,会剥夺儿童亲近自然与接触同龄伙伴的机会,使其缺乏爱心,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此外,父母的理解、关注以及鼓励对孩子性格养成和健康快乐成长最为重要。而儿童和父母之间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则导致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注,易造成儿童缺乏自信心、自卑等不良心理产生。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恶劣,且经常出现争吵等恶性刺激,则会造成儿童长期处于恐慌状态,且此不良心理体验会对其日后成长造成影响,甚至成为其习惯性攻击行为的诱导因素。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及家庭收入低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心理卫生健康的认知度及重视度,从而可能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1] Hart LM,Damiano SR,Cornell C,et al.What parents know and want to learn about healthy eating and body image in preschool children:a triangulated qualitative study with parents and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J].BMC Public Health,2015,2(15):596~597.
[2] 崔立华,李林泉,庞淑兰,等.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33~135.
1006-6233(2016)09-1581-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