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

2016-11-02赵世民郑林华苏小青侯静芳

河北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终末期自体肝病

赵世民, 郑林华, 韩 英, 苏小青, 侯静芳

(1.陕西省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16 2.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3.陕西省黄陵县人民医院, 陕西 黄陵 727000 4.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2)

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

赵世民1, 郑林华2, 韩 英2, 苏小青3, 侯静芳4

(1.陕西省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16 2.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3.陕西省黄陵县人民医院, 陕西 黄陵 727000 4.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02)

目的:观察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HBV -E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HBV-EL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肝功指标,测定两组的IFN-γ、IL-6、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月后,观察组的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IFN-γ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2月后的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BVELD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终末期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HBV);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本研究采用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BV-ELD,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HBV-E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

患者入组前均经临床、肝功能生物化学、影像学以及既往病史检测确诊为HBV失代偿期肝硬化。排除:合并其他肝病、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入组前1月合并曲张静脉出血、自发性腹膜炎、活动性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包括,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35~58岁,平均(45.3±5.4)岁。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37~59岁,平均(45.5±5.7)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和年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法符合伦理学标准并报经我院医学伦理会研究同意,所有入组患者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于接受干细胞移植前7d给予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将患者HBV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体外富集并经由肝动脉输注至患者体内,术毕拔出穿刺导管,局部按压15min后送至病房。

1.3 观察内容:检测并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月的白蛋白(Alb)、胆固醇(CHO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月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12月后,观察组的Alb、CHOL、PTA、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时间Alb(g/L)CHOL(mmoL/L)PTA(%)MELD评分(分)Child-pugh评分(分)治疗前29.51±3.822.96±0.9851.48±15.4913.61±4.258.72±3.65治疗后12月40.05±5.463.72±0.9772.48±14.257.96±2.165.78±2.06 t 5.9365.3296.9355.09376.295 P 0.0020.0020.0010.0020.001

2.2 细胞因子的调节效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的IL-6、IL-1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月后的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s)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s)

a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b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时间IFN-γ(pg/mL)对照组 观察组IL-6(pg/mL)对照组 观察组IL-10(pg/mL)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前3.0±0.62.0±0.51.4±0.513.2±5.23.5±1.222.3±6.3治疗后3.4±0.81.8±0.85.4±1.7 ta1.6355.6385.932 Pa0.3620.0020.002 tb1.5621.9354.935 Pb0.3320.4290.003 tc5.9345.6385.332 Pc0.0010.0010.001

3 讨 论

干细胞是具有无限期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虽然其存在数量很少,但其作用强大。干细胞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或诱导下分化成各种细胞,在体内可以发育成为功能完善的组织或器官,且在特定微环境下可以修复损伤。干细胞的这种特性为促进肝细胞细胞分化、修复肝功能提供了可能。根据分化潜能和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而外周血干细胞便属于成体干细胞。李翠莹等[1]采用脐血干细胞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肝硬化腹水的慢性重症肝病,2种方法治疗后的患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改善,且2种方法治疗后的上述3指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脐血干细胞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慢性重症肝病的效果类似。李梅等[2]对比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综合内科方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后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的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综合内科方法,认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微创、安全、有效。其他相关报道也得出与之类似的结果[3]。表明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疗效确切。

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病具有以下优点:向肝细胞分化的多能性和专能性,取材容易,损伤小,无移植排斥反应,自体移植成功率高。本研究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输注至肝脏内部治疗HBV-ELD。结果显示,观察组的Alb、CHOL、PTA、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表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HBV-ELD可以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减轻终末期肝病的症状,进而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目前,人们对于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了HBV-EL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IFN-γ、IL-6、IL-10,尝试从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角度分析干细胞移植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的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前的IL-6、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2月后,观察组的IL-6、IL-10水平出现了大幅度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也未见明显差异,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能够促进抗炎细胞的分化,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由此,我们推测,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调节机体免疫微环境的平衡可能是改善患者肝功能的重要作用机制。IL-6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可由T细胞、B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IL-6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HBV-DNA载量的增高,IL-6等促炎因子均明显升高,IL-6等促炎因子随着肝脏损伤呈进行性升高,并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认为炎性因子在乙肝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将其作为了解乙肝体内免疫状态的指标。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比较类似。在本研究中,干细胞移植之后,观察组抗炎因子IL -10出现了明显下降,因为随着炎症反应被抑制,IL-10通过自我调节也逐渐下降以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BV-ELD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1] 李翠莹,赵景兰,张利,等.脐血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 (3):182~184.

[2] 李梅,党双锁,田长印,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J].肝脏,2015,18(4):269~272.

[3] 郭晓钟,王迪,邵晓冬,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7):434.

Clinical Efficacy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in Treating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ZHAO Shimin, et al
(Daxing Hospital of Xi'an,Shanxi Xi'an710016,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in treating HBV-ELD.Methods:100 cases with HBV-ELD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50 healthy examin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liver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IFN-γ,IL-6 and IL-10 level of two group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Results:After 12-month treatment,Alb,CHOL,PTA,MELD score and Child-pug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evidently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IFN-γ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evident difference(P>0.05),which had no evide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IL-6 and IL-10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duced evidently after 12-month treatment(P<0.05).Conclusion: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in treating HBV-ELD has evident efficacy.The mechanism may have relationship with adjusting organic immun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atients and inhibiting liver inflammation.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HBV;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1006-6233(2016)09-1411-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9.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81400646)

猜你喜欢

终末期自体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吗啡治疗终末期肿瘤患者呼吸困难的安全性评价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