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策略探究

2016-11-02蔡德仿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政教育辅导员

【摘 要】分析泛媒体环境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泛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工作开展面临的难点,提出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泛媒体 民族地区 辅导员 思政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37-02

泛媒体时代,新媒体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价值观的强势媒体,在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广泛展开、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缺乏理性判断的大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较大的挑战。为此,本文试探讨泛媒体环境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困境、途径及方法,以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泛媒体环境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被社会和广大公众所关注。各类新兴媒介构建的泛媒体环境正全方位多维度地影响着大学生信息交流和反馈的方式,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呈现出“复合化”的发展趋势,约9成以上的大学生使用两种以上的媒介获取新闻及信息。新兴媒介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互动性更强,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娱乐、在网络上发帖留言、撰写博客和微博、在朋友圈中转发微博微信、通过聊天工具与或远或近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聊天互动等。在网络世界,人人都可以掌握传播信息的渠道成为网络媒体里的行为主体,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介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诉之于公众面前。可以说,现代媒介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模式,甚至出现盲目追随大众媒体、缺乏自身判断的情形。于某种程度而言,媒介已经成为民族地区高校的第二课堂,大学生易于受媒介影响和干预去观察和认识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既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如部分网络媒体为了争取点击率阅读量,力求内容和形式通俗化,通过微博微信等故意炒作、放大民族问题,放任部分网民歪曲民族团结等问题,对民族地区的高校学子们产生不可估摸的影响,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二、泛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思想工作开展难点

(一)民族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一般侧重于对信息的判断和鉴别能力以及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获取、传播、使用和创造已经成为基础性社会活动,信息能力也就成为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基础社会活动能力之一。总体而言,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算高,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中国传媒业、传媒技术在规模、品种、信息量、信息覆盖面等方面高速发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和以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之间,难免形成种种的错位和冲突,信息传播深刻作用下的社会运行过程也难免呈现出各种问题与缺陷,导致大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甄别。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辅导员应注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民族素养。很多大学生政治理念尚未确定,他们的民族观、对自身民族的印象,乃至对国家与民族的感受恰恰是来自网络的影响,他们也不大了解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认知模糊。多元的信息环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样化,会引起大学生更大程度上的迷惘,甚至会不分是非地附和非主流价值观。他们可以成为海量媒介信息的良好受众,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他们利用新媒体多是感性需要,缺乏对生活的磨炼,对社会制度、民族认同、价值理念等深层次的问题缺乏判断力和理性思考。甚至有学生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助于增加自己知识量的信息,仅把互联网当作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和联系好友等工具,甚至沉迷于网络,借网络表达对学校教学等相关管理规定的不满以此逃避现实,或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总之,自媒体工具的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均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受到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舆论的影响,健康成长。但是泛媒体时代的诞生和蓬勃发展标志着去中心化时代的逼近。在去中心化时代,给予参与者更多的参与空间,无时空限制的自产信息发布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领域拓展到虚拟环境,没有单一舆论场,空间说说、微博、微信好友圈等媒介虚拟空间里以事件为导向、以个人兴趣为缘起无规律地形成多个舆论场,并且谈论话题的广泛性也远非传统的单一舆论场能比拟。大学生身处其中,其所见所闻纷繁复杂,其话语选择权更多,价值取向更为个性与多样,往往会结合个人、家庭和民俗进行判断和选择。以往作为受众的大学生正在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过程中。一般而言,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一般是站在社会舆论的主流层面开展,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有天生的逆反心态,对于主流信息不敏感甚至对抗、不愿意深入了解或理解不到位。种种因素结合,大大弱化辅导员这一中心的话语力量,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的冲击,或者被其他信息干扰,难以发挥其预期功效。作为民族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民族高校还未做好准备迎接泛媒体时代的挑战。

三、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策略

泛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展传播瞬息万变,身处其中的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无法置身其外,应认真思考如何将新媒体作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方面的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将思政工作融入大学生话语体系中。在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如思政教育、班团建设、指导学生活动辅导学生课业等方面,都会用到新媒介,还要指导学生利用新媒介发现、接受和传播信息。如果辅导员没有考虑把新媒体作为工作的载体,就很难将工作做好。在泛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确保作为受众的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价值观具备抵抗力。辅导员必须顺应媒体发展的新趋势,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特点及传播规律,掌握新技术、用好新媒体。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当在接受传播信息过程中,通过开设论坛、微博、微信、QQ班群,凭借新媒体这个平台融入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中,对信息进行分级、筛选、鉴别,加强对内容的梳理和提升,及时冷静应对学生在新媒体各渠道中反映的各种问题,采用点对点、点对面、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把握学生思想动向,隔断负面信息进入学生的话语体系中。不仅只作为信息发布的源头,更需要借助信息传播的过程让所带班级的学生信赖自己,以负责的态度将纯净有益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把主流民族观、价值观宣传渗透到班集体教育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增强学生的认知认同。由此利用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介入大学生的舆论场,形成辅导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多个舆论场的向心力,强化民族平等团结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家庭已经成为青少年接触媒介的重要场所。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需要用传统沟通方式以及新媒体和家长沟通好,齐心协力引导大学生稳妥运用各种新兴媒体工具,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主流民族观,真正做到家校共育。

(二)配合高校教育主渠道开展学生思政工作。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在泛媒体时代可以配合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与所在班级的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并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介资源及当地民族资源开展思政工作。如网络语境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基本都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各大学生社团的各种活动诸如微博大赛、微电影大赛、海报大赛、校报院刊的编辑、电台节目的录制和微电影的制作等基本上是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发布、宣传组织;党团组织活动等亦是通过其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为开展党组织活动做宣传带动等工作。在这种校园氛围下,高校辅导员有必要通过组织班委建立班级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建设班集体的舆论场并与辅导员的新媒体工具对接,进一步鼓励学生通过接触学校学院的微博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官方贴吧、手机报等新媒体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乃至学校的建设管理。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通过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话语体系中,鼓励学生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媒介传播氛围中,使学生能在各课内外党团、社团、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自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真正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

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民族观是民族地区高校院校思政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辅导员身负重任。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优势,主动出击,将新媒体作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利用自己的信息传播平台介入大学生的舆论场,传播主流信息,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内各类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指导大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审视各种媒介传递的信息,培养、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把握能力,整体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成新.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

[2]陈致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素养新领域[J].教育与职业,2014(26)

[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基于‘多维一体的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2015XJA710003);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KY2015LX628)

【作者简介】蔡德仿,广西北海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民商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法学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思政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