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2016-11-02黄寿昌罗永有
黄寿昌++罗永有
【摘 要】分析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大数据技术对资源共享的促进作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现状,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总体原则、学习模式、关键技术、具体实现四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高职院校 教学资源 共享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48-03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可以广泛地传播高质量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高效、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已经在一些重点本科院校得到成功的建设和运行,并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与应用的认识尚不够全面,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与应用还远远没有成熟和普及。高职院校需要借鉴一些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成功经验,利用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领域内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为最大范围的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共享服务。并在此过程中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迅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的观念,又限于经费、技术等方面原因,教学资源的获取与使用效率都较低,教师和学生基本只能依靠校内图书馆及有限的网站获取相关教学资源。另外,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使用也相对不平衡,很多高职院校给予学生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较少,学生又无法获取其他院校的教学资源,很多学生也缺乏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意识,甚至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分享及下载都一无所知,这些导致学生往往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实质上就是通过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中来,使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传播、分配和放大,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等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发挥出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效能,在迅速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其办学成本,用有限的优质资源培育无限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因此,教学资源共享打破了高职院校原有的封闭办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跨校际、跨年级、跨专业的展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同时解决高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促使高职院校持续、快速、良性发展。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有必要的。
二、大数据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大数据的到来使得高职院校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变,大数据的分析、挖掘、预测和智能辅助决策等技术也给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个性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高效、便捷地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找到最想要的部分,使教学资源的利用趋于智能化、个性化;利用大数据技术也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广大师生的意愿和需求,以便于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具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达到既提高高职学生创造力、兴趣特长及实践等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终目的,又使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能够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建设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都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为指导,网络教学资源偏重于强调规范性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统一性,却往往忽视教学资源的个性化与创新,其基本的知识架构和体系与传统的教材之间差别不大,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缺乏自身特色。职业教育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各个行业领域里工作在第一线的实用、专门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重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中心。因此,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强调把与实践、操作等相关的教学资源贯穿于其中,通过实践操作来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主要还是以文本、课件、音乐、视频等传统的素材为主,缺乏与技能训练相关的虚拟多媒体、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等资源。
3.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都是在自己封闭的圈子里建设的,各个高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教学资源。但是,因为缺乏院校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同的高职院校就会出现建设内容和模式相同的教学资源等情况。大量不同院校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最终造成各高职院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并降低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价值和使用效率。
4.资源共享平台的配套设施落后。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硬件及软件等配套设施都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储存空间狭小,甚至仅仅依靠几台存储器来存储少量的视频及数据库,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容量大的信息资源储存空间以及高效、便捷的平台软件,很多教学资源更新很不及时,教师和学生往往只能浏览资源却无法高效地检索。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教学资源的原始积累,却忽略了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和形式,这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最后造成大量教学资源的价值不高,可用性低。
(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间缺乏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大数据时代,实现院校间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是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使各个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加便利和高效,便于各院校之间的学习、合作和交流差距。但我国各个高职院校间尚未实现网络互联,也尚未建成一个专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各个高职院校就不能快速了解领域内其他院校的教学资源情况及发展动态,不利于更新自己的教学资源。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广大师生就无法掌握和学习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这都不利于高职院校间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应用。
2.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缺乏各个主体间的互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目的除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学习与借鉴,还应该实现各方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管理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等。而以上恰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共享服务所缺乏的。
3.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依然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共享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教学资源也缺乏统一的管理。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的部门分割现象仍然存在,绝大部分的教学资源虽然形式上是属于国家所有,但在实际中却往往归属于部分院校甚至个人,这样就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分散、各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占有极不平衡的现象。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过多地重视自身的利益,尤其是教学资源比较丰富的高职院校参与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比较低,不愿与其他教学资源较匮乏的高职院校共享教学资源,或者只愿意将使用价值不高和使用率比较低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其他的院校共享。这样就不利于各个高职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整合。
4.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具体法规尚不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出台一套比较完善、便于实际操作又行之有效的关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法律法规不健全,就会进一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和良性运行,最终严重地影响到各个高职院校参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
(一)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的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大体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范围广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应该囊括各个高职院校的全部专业,其内容应涉及各个院校专、本、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全部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形式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应涵盖最广泛类型的资源,除了文本、图片、视频资源,还应建设体现最新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课程资源等。
2.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强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 可以查询、浏览、上传、下载各类教学资源并能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等,还应符合技术性强、简单易用的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保证可靠、安全的基础上将共享平台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按照国家教学资源的标准设计要求,采用较为先进的动态网页设计脚本语言开发,做好平台对内对外的对接,给用户提供操作简便又扩展性好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的以人为本原则。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应以学习用户的需求为重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掌握所有专业的内涵与核心,以满足各类学习主体,如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企业以及社会访客等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模式。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而是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资源的教育和学习,而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模式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师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下,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共享平台的交流、互动相关功能,即时、便捷地进行一对一以及多对一的交流、互动和协作。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状态,各个学习用户也可以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互动协作,这样就便于高效地解决相关学习问题及完成学习的任务。
2.自主、个性的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下,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习用户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突出高职院校学习用户自主化学习的特征,为广大的学习用户提供全面而完备的教学资源。学习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及进度。自主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用户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习用户在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自由扩展,举一反三,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需求、差异等,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习惯、基础、进度进行有针对性互动和协助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计划和教学方法。在个性化学习结束后师生还可以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一步做出教与学的改进和调整,从而形成良性的教与学双向互动和促进,既高效地完成了教与学的目标,又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独特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三)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实现的关键技术。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需要以下几项关键技术的配合:
1.大数据处理技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的数据处理必然涉及数据的检索、获取、存储、分析、共享和展示等多个环节,教学资源的来源很多,资源数据的格式也各不一样,必须拥有成熟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下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等工作的要求。基于云计算的云储存可以将教学资源的大量数据进行托管和存储;大数据挖掘包括算法服务管理、数据并行处理、调度引擎等支撑;大数据分析则通过运用Hadoop等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在大量的教学资源中寻找有用的部分,最终实现基于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的教学资源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分析等服务。
2.泛在网络通信技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要做到即时随地为学习用户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就必须通过泛在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下的交互。泛在网络整合了互联网、无线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多种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学习用户、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其他资源主体之间的联通和互动;可以使任何学习用户既时随地访问任何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服务。
3.安全及识别技术。要加强安全防御技术及数据恢复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全方位安全和可靠性,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受系统故障及网络入侵、攻击的影响而时刻保持正常的状态。另外,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时刻都要接受大量学习用户的访问,因此对学习用户进行身份识别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运用先进的身份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学习用户的身份,简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流程并对保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数据安全大有裨益。
(四)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的实现。具体如下:
1.在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制定一系列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收费制度以及一套包括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科学共享机制,来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实施,使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得以实现。
2.政府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共享协调管理机构,统一指导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协调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各个院校间的沟通。用具体的方案及管理办法约束、规范各个高职院校的行为,使各个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不仅着眼于经济角度,还应考虑社会公共效益,促使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
3.高职院校自身要突破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约束,提高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应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应从我国职业教育全局发展角度考虑,真正树立教学资源共享意识,贡献出优质的教学资源,促使各个高职院校间的优势互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
4.高职院校要从“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出发,丰富教学资源共享的内容和形式,坚持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并重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学习用户的各异需求不断的完善、丰富、创新共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在共享的教学资源中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需要的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受益群体,真正发挥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的巨大效益,使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服务沿着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昭斌,刘文芝,李金祥.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现状及实施[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6)
[2]陈万顺.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贵阳学院学报,2014(3)
[3]陈臣.一种大数据时代基于读者体验视角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搜索引擎[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6)
[4]秦晓珠,李晨晖,麦范金.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内涵、典型特征及概念模型[J].情报资料工作,2013(2)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知识服务体系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13BTQ002 )
【作者简介】黄寿昌(1966— ),男,广西巴马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罗永有(1979— ),男,广西来宾人,大学学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