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育员培训新视角

2016-11-02王美华

新课程·上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视角保育员

王美华

摘 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保育成为一个大概念,全面的保育观对保育员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使保育员更好地从新的视角关注和理解保育工作。海盐县实验幼儿园通过互动培训,诠释保育新理念——引导保育员关注“幼儿”;通过调研培训,直面保育新难题——助推保育员成为教育的参与者;通过多维度培训,凝聚保育新团队——引领保育员在互助中成长,从而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幼儿园的保育质量。

关键词:保育员;保育新理念;新视角

随着幼儿园改革的深入,保育工作成了一个大概念,有保护、保健、养育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含义。保育不仅是身体的保育,还包括心理的保育、安全的保育、环境的保育等,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保育观。在全面保育观实施的过程中,与教师一样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保育员,成为保育工作推进的软肋。

一、在保育工作中,保育员的具体表现

1.重幼儿一日生活中自身的日常操作技能,缺少观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

如,晨锻时保育员会事先放置器械,但在活动中陪、等的情况就比较多,往往是等教师提醒了,才给幼儿擦汗。对运动中幼儿的安全、运动量、运动能力等方面缺少主动观察与配合的意识。

2.重日常卫生消毒规范,缺少关注幼儿习惯养成的意识

如,保育员每天都能按操作流程规范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也会通过生活活动教幼儿洗杯子,但幼儿喝完牛奶后,哪些幼儿的杯子没洗,哪些幼儿的杯子洗得不干净则很少关注,更多关注的是卫生消毒制度方面自己要做的事。

从上述现象中可以看出,保育员的保育意识相对比较被动,如何促使保育员从关注幼儿的角度进行主动保育,能从全面保育这个新视角关注和理解保育工作,成为我们实践培训的重点。

二、如何让保育员更好地理解保育工作

1.互动培训:诠释保育新理念——引导保育员关注“幼儿”

无论是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是《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宗旨都是对幼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为了让保育员理解科学全面保育的重要性,理念培训中我们更多地开展能让保育员从自身出发的积极的互动式培训。

(1)我的保育故事会,引发对保育工作的再认识

保育小故事,是保育员将自己工作中的点滴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记录的同时保育员通过记忆再现情境,进行第一层次的自我反思:我做得对吗?达到效果了吗?怎么做才会更好?第二层次是将自己的保育小故事与人分享,在交流中进一步解读理念、相互提高。

故事会上保育员们各显神通,有表演形式的,如,自己准备道具布置场景,邀请老师、同伴参与角色,将自己的保育小故事《左耳朵右耳朵》进行情景再现,告诉大家生活技能的教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有讲述形式的,如,现场讲述自己的保育小故事《杯子哪里去了》,通过自身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感染现场听众,提示大家观察了解、走进孩子内心,教育就会有效;也有小论坛形式的,如: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如何帮助每天尿床的宝宝》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评评其中道理。

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领大家反思:什么才是科学的保育工作?保育工作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具体实例诠释的保育新理念,让大家明白日常工作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人”比“活”更重要。

(2)保育标准解读会,诠释保育工作中的新理念

现代保育观认为,保育是一个大概念,不单单是满足幼儿的物质生活需要,更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我们尝试采用互动、直观参与的理念培训,让保育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科学保育的视野拓展到幼儿的心理保育、营养保育、环境保育以及安全保育等方面。

如,在解读《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新)》一级幼儿园中关于生活环节的具体要求会议上,请保育员说说自己在孩子运动前准备工作中的侧重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各有不同。托班必须逐个检查衣、裤、鞋,小班鼓励幼儿看看自己的鞋子、试一试塞裤子再逐个帮忙,中班提倡自己动手、相互帮忙,有重点地检查,大班则以自我服务为主,重观察提醒。从讨论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保育员正在逐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在这些环节中应具有的自主能力和良好习惯,进入主动参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角色,体会自身工作中配合老师的“育”的重要性。

就这样,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保育员在不断地思索提高,理解保育是建立在幼儿的基础上,我们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睡好,还要让孩子玩好、长好,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

2.调研培训:直面保育新难题——助推保育员成为教育的参与者

我园保育员大多年龄比教师大,学历比教师低,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相对弱。在保育研讨中我们发现,结合实践的直观式调研培训更适合他们的实际水平。

(1)蹲点调研,让保育员一日工作忙而有序

在一级幼儿园评估新标准中,反复强调幼儿的生活要自主,幼儿园要对《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安排》进行改革,幼儿什么时候上厕所、什么时候喝水、吃多少饭,户外锻炼时选择什么器械等,孩子们都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与此同时,保育员开始迷茫,孩子一拨一拨地上厕所,怎样才能保持厕所干净无味?孩子自己盛饭、倒牛奶会不会撒出来?问题一堆堆提出来。

鉴于此,幼儿园三位园长亲自蹲点调研,重点对一日生活环节中幼儿自主性培养及良好健康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以及班级管理三位一体的有效协作进行分析对比,对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时间点上的衔接问题进行协调。为保证水果按时进班,食堂应相对于前期提前准备水果;为保证幼儿早上一来园就有开水喝,保育员应轮流提前上班把开水准备好等。保育组及时介入,分别跟踪各班保教配合情况,详细记录保育员的工作行程,广泛征询全园各班的具体意见,经多方考量后汇总成《幼儿一日活动保育配班表》,使保育工作有迹可循,做到忙而不乱,使保育员成为推动幼儿生活自主的助力。

(2)现场调研,让保育员关注保育细节

梳理了幼儿一日活动保育要求后,保育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有个别环节很难。如午睡起床时,中班孩子们陆续起床穿好衣服入厕盥洗,孩子们有的还在床上、有的正在穿衣、有的在入厕、有的已经坐下来等着老师分点心了,保育员一会儿午睡室、一会儿厕所、一会儿活动室,转了几圈后自己都摇头了,感叹道:按原来的规矩是先穿好衣服的孩子在午睡室等着,等一多半穿好衣服再一起出来,就很顺,现在真是忙不过来啊。

于是,现场调研开始介入。各班以午睡起床盥洗环节中怎样有效避免拥挤、等待及洗手不到位等现象为重点,就幼儿起床后整理衣服进入盥洗的行进路线、所做事项和教师的关注重点、站立位置变化等为基点,各班开展研讨:如何实现三位一体,既保证幼儿在视线范围内又避免等待的午睡起床生活环节管理。一次次的学习和研讨逐渐让保教人员理解了科学保育不是简单地按照操作流程完成,而是要用心观察幼儿、关注细节。保育员也真切感受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保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观摩研讨,让保育员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观摩学习对任何一个群体的经验获得都是直接有效的,我园采取理论学习与指导、观摩对比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保育员对生活环节(见表1)及集体教学配班(见表2)进行观摩研讨,让保育员逐渐形成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意识。

儿。要配好教学活动,不但要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目标,还要熟悉班级幼儿的原有水平,在配班过程中要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包容幼儿不同的表达、表现方式,对幼儿的指导支持不是包办代替、简单机械回应,而要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学习用幼儿的思维方式解读幼儿,用幼儿的学习路径指导幼儿,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而生动的,这样的配班才能起到合理补充的良性作用。

这种常态下的观摩活动使保育员直观感受到保育工作的新要点,“保”为显性行为,“育”要蕴含其中,始终要以幼儿发展为本。她们不再简单求快处理事情,安抚孩子情绪时会了解前因后果,洞察孩子的内在需求,理解自己在这些环节中所担当的责任,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做幼儿的好朋友,教师的得力助手。

3.多维度培训:凝聚保育新团队——引领保育员在互助中

成长

当保育员逐渐明确理念,有一定的实践反思能力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她们的专业化水平,让她们更有想法地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保育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1)结对式培训,让保育新手迅速适应

每年都会有不少新保育员加入我们的团队,作为新手时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镜头一:小班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闻桂花、找桂花树,孩子们闻到花香渐入佳境:好香哦,桂花树在哪儿呢?老师:再闻闻,你的鼻子会帮助你找到桂花树的。保育员A忍不住用手指着不远处的桂花树:在那儿呢……

镜头一:大班孩子正在美工坊活动,水彩画、水粉装饰画、编织、泥塑,还有纸浆染色加工,保育员A为每个区域备好材料后,看到主班老师在泥塑区指导,就赶紧来到画画区,鼓励画画的几位小朋友:“画得真好;画得很好看的;画得很漂亮……”

镜头二:晨间活动时中大班孩子们在中庭早操区锻炼,投球、平衡木、跳跃、攀爬等项目众多,由于混班混龄玩,孩子们的活动选择自由度大,活动范围广。只见保育员B大声喊着:贝贝,快过来塞毛巾,你出汗了!可贝贝玩得忙着呢,根本就没听见……

镜头一中的保育员A有配教意识但缺乏配教技能;镜头二中的保育员B护理幼儿心切却不讲究方法。我们看到新保育员爱孩子却不知怎样适度管理,想教育却不会正确引导,往往凭借自己传统的生活经验照顾孩子们。

为了让新保育员迅速成长,我园除了对新保育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基础理论培训以外,还采用结对式培训方式,由经验丰富的保育老师一带一进行指导,一方面加快新保育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给有经验的保育员提供展示业务技能的平台。在其获得职业成就感的同时,给全园树立了榜样,使这些有着丰富保育经验的保育员成为我园保育队伍的中坚力量,实现以点带面的良性辐射作用。

(2)小组式培训,为保育员主动研究保育提供平台

保育员往往宁肯多干活也不愿动脑筋,宁肯用嘴说也不愿动笔写。为了让保育员跳出原有的少动脑多动手的思维方式,我们开展小组形式的保育研讨活动,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时间和机会,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小组式主题研讨,餐前准备细节处理如何才能更完美?一般餐前准备按流程操作没有错,但横向一比较,总有不少差距。大家围坐一起,说说自家的体会,评评别家的做法,你一句我一句,绽放智慧的火花。比如小勺竖放、柄朝上,方便孩子拿取;碗碟叠放但先用碗袋盖着更卫生;每桌一个残渣盆更方便;保育员自己去用餐前应该完成哪些细小事项;班级环境成何种状态等,鼓励保育员在反思自身工作中不断改善保育行为。

录像回放、影像对比的方式将保育工作直观呈现,目的在于让保育员自我觉察保育行为是否合适。如离园时段总有几个孩子因为家长接得迟,焦虑不安地到门口张望,有的保育员只是简单安慰“一会儿就来了,到里面等哦”,有的则会拉起小手“我们一边玩一边等妈妈好吗”,前者主要不让孩子堵在门口,后者则以孩子感受为主,玩时分散注意,减轻等待的焦虑。户外活动时总有几个孩子或怕或懒,不愿动,有的保育员只是一遍遍地说着:快来玩呀,很好玩的,有的保育员却能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或几个一起玩小游戏,或个别带着一起边交流边活动,特别是肥胖的孩子,就要发现点滴运动的兴趣,让他动起来。

就这样,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大家无拘无束地进行研讨、分享经验、收获成长,不但干好了保育实务,更重要地是有了主动“思”与“想”的意识。

(3)专业技能培训,助力保育团队均衡发展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保育员亦如此。她们有的善于与幼儿打成一片,在环境物放上却比较随意;有的清卫消毒一丝不苟,参教配班却被动应付;还有的对班级管理有方却羞于与家长沟通交流等,这些通常由日常工作中的细枝末节体现出来。为此,我们采用分阶段、抓重点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对保育员进行专业技能、技巧培训,具体见表3。

多维度的培训方式,不断能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质和内在涵养,而且有助于保育员队伍的均衡发展。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身上,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最佳的保育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育教研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在中午休息时间她们也常常说着孩子们的趣事、分享着走近孩子的欢乐。她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工作者,不是搞好清卫、管好孩子吃喝拉撒就行,而是在幼儿发展中发挥全方位的作用;逐渐学会学习与反思,感受自身担负的保育责任,她们与老师一样正在提高,享受着自我成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蔡丹艳.保育员专业化的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新视角保育员
幼儿园保育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
区域性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的审视
——基于武汉光谷地区的调查分析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现状研究
马云的新视角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
新视角看北京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