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2016-11-02刘善琴
刘善琴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制定的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阐述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施措施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根据他们生活环境的差别,对事物的认知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在学校学习小学数学时,如果使用统一模式的教学手段,会导致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好的学生会认为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而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又觉得内容不能接受,难以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为了解决这个现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生的分层
老师通过以往的成绩和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分层,尽量将层次分得鲜明一些。将接受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分为一层,称这类学生为优等生。将能力中等、程度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称为中等生。将基础知识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分为一层,称之为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的成绩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分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整体授课速度缓慢。所以,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并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层次的学习都能达到目标的要求。就以“时、分、秒”这节数学为例,课程中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难度差异,老师可以将这节课分解成小的模块进行讲解,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其内容。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进行咨询,杜绝学生不懂又不好意思询问他人的情况发生。在学生感觉学会模块中的内容后,就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在理解完模块内容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方面的扩展,将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只有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与其相符合的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不断地进步。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很多基本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不能让学生浪费掉这宝贵的时间,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通过获得知识来丰富自己,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三、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分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数学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对
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思维逻辑较差的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具象思维,反之亦然。所以,在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讲授数学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别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讲述应用题的课程中,将程度差的学生进行正向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掌握解题的根本思路。而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引导他们掌握正向思维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从其他角度来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分层教学的教育目的,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四、课上的分层教学
在上课前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且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争取做到在课上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在“长方体体积与表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其数据较多,推导方式比较复杂,一些学生不能理解,对于这一类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课上记住最后推导出来的公式,对于公式所表示的内容如果理解不了,可以日后再进行细致的讲解,必要的时候找老师帮助,进行单独辅导。
五、教法的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统称为教法。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学方法要重于学习方法,这类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对于中等生,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在学生有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加以指导。而优等生就需要老师指导他们对知识主动探索,让这三层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并不是说老师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水桶理论,一个集体装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且良好地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能有收获,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老师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合理地使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可以一步一脚印地前进。
参考文献:
[1]莫壮远.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5(4).
[2]马海燕.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