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忆男生的心灵避难所

2016-11-01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失忆症因性心理压力

□ 马志国

失忆男生的心灵避难所

□马志国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心理症状:忘记了所有跟学习有关的事

方华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男孩,身材高大。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怪病,把全家人都吓坏了。

那是刚上初中后不久的一天早晨。一觉醒来,父母说该准备上学了,方华却愣愣地问:“上学?上什么学?上学干什么?”父母以为他没有完全清醒,催他赶紧收拾好书包准备上学。方华愣愣地问:“什么书包?书包是什么?”

这时,父母才发现孩子已经醒来,但好像脑子出了问题,说什么都不知道、想不起来。不过,随后父母发现,方华忘记的都是与学习有关的事:忘记了自己是中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学校,忘记了同学、老师。

这下可把父母吓坏了,他们赶紧把方华送到了医院。先看脑内科,再看神经科,都没有检查出大脑有什么问题。这让方华父母心里更没底了: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通过进一步的沟通,我了解到事情的起始缘由。

方华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是家族中唯一的孙子,父母对他也百般疼爱,隔代亲的疼爱更不用说了。方华就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

从方华背起书包的那天起,全家人对他就怀有很高的期望,“好好念书,上个好大学”,几乎成了父母的口头禅。可是,父母越是期望高,方华越是出问题,隔三岔五地“闹病”。大约到了三年级,方华就开始经常闹病不上学了。六年级的时候,方华的症状更严重了。特别是每次考试之前,他不是头疼,就是胸闷,要么就是肠胃不好,后来干脆是浑身难受。每次“闹病”,医生都没检查出什么问题。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只要一回家,他就没事了。就因为方华总是“闹病”,父母不敢再说“考个好大学”了,但是心里还是这样梦想着。

转眼,方华上中学了。第一次月考之后,老师找家长谈话,说方华有进步,希望家长配合督促孩子,争取考个好高中。父母听了很高兴,回家就和方华谈,铆足了劲给方华加油。方华也劲头很足,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到期中考试拿个好名次。

就在这时出现了一种俗称“猪流感”的传染病,学校每天都要对学生监测体温,方华因为体温总是偏高而一个月没能上学。后来,虽然传染病流行期过去了,学校不再检测体温了,可是,方华却再次闹病而不能上学了。

▲蔡军摄

可是,就要期中考试了,总不上学怎么行?一天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给方华施压,爸爸说完妈妈说,爷爷说完奶奶说,中心思想就一个:不能不上学。方华感到再也找不到退路了,终于表示第二天去上学,说完就到自己的房间去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具。可是,方华刚整理完书包就晕倒了。爸爸妈妈赶紧把方华送去医院,医生看后说没什么事,暂时住院观察。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就出现了开头吓人的一幕。

心理透析:心因性失忆成了避难所

方华的问题,其实就是心因性失忆症的表现。医生也给出了这样的诊断。

心因性失忆症,是一种选择性的反常遗忘现象,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的原因,而产生的选择性失忆。具体说来,心因性失忆症的特征主要有三:第一,原因是心理性的。患者虽丧失对过去经验的记忆,但并无生理上的症状,失忆现象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第二,内容是选择性的。与因车祸等原因而导致的失忆不同,心因性失忆往往是有选择性的遗忘,比如,只忘记了某一方面的事情,只忘记了某一时段的事情。第三,发展是阶段性的。心因性失忆都是阶段性的,持续的时间从一两天到几个月,过了一个阶段通常都能自然恢复正常。

就方华的症状看,是典型的心因性失忆症。首先,他的失忆选择了学习方面的事情。其次,阶段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来访的时候,方华已经有所恢复了。至于失忆的诱因,更是显而易见。

方华患心因性失忆的直接结果就是,他躲过了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而且可以每天不上学不写作业了。也就是说,他不用面对学习的压力了。

面对压力,我们的心灵难免会去寻找避难所,容易逃进“病”里。但是,一直逃到心因性失忆症里,确实是不多见的。方华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前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病根在家庭,在家庭教育的失误上:一方面是爱,爱护过头;一方面是压,压力过大。爱护过头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心灵难于长大,会形成退缩、退行、回避等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见困难就怕,就躲,就逃。压力过大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在学习时会面临更多的困境。于是,越是怕,就越是感到困难,就越是想逃避。先逃到病里,当逃到病里也不能解决时,就只好逃到心因性失忆症里了。

心灵跨越:学会直面困境和压力

前面我们提到,心因性失忆通常都能恢复正常。这个恢复过程,基本上是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所以,一般不必经过特别的医学治疗,或者说,医学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心病还需心药医,重要的还是当事人和家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一是缓解现实压力。如果现实压力有所缓解,适应能力有所改善,生活环境有所转换,心因性失忆往往可以获得缓解,甚至完全恢复。所以,如果了解到当事人存在某方面的心理压力,首先要帮助他减压。心理疏导、心理宣泄、转换环境、提高能力,都有心理减压作用。一般来说,压力缓解,症状就会缓解。

二是增强心理素质。不论怎样,压力总是不可避免。所以更重要的是增强心理素质,学会直面生活,学会应对压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心理素质,重塑良好人格,引导当事人学会直面生活,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心因性失忆。如果已经出现了相关症状,就更加要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当事人一旦心理上可以直面现实问题了,失去的记忆也就可以恢复了。

三是利用事件重演。有的心因性失忆,可以通过事件重演来帮助恢复记忆。所谓事件重演,就是重复当初导致精神创伤的类似情境,这样会激活相关的记忆内容。事件重演常常在自然状态下就会发生。比如,一个偶发刺激恰好与当初的情境相关联,就可能激活相关记忆。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专业人员引导进行事件重演,还可以采取催眠疗法来恢复记忆。

针对方华的情况,应该主要从前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帮助他减轻压力。为此,我做了较多的心理沟通,给予他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与老师沟通协商暂时不给他布置作业,允许他暂时不参加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方华的记忆逐渐恢复了。其间,父母还带他去专科医院接受了催眠疗法。多方共同努力,引导他逐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二是教他学会直面生活。家庭教育的关键是重新塑造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人格的成熟。只有在人格上变得成熟,方华才能学会面对学习压力,也就不需要再逃到心因性失忆中避难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表示要积极合作,帮助孩子成熟起来。

不久,好消息传来,方华的记忆已经完全恢复,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与教师一起思考】

人在无法承受某些打击或压力的时候,潜意识里就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卫。心因性失忆症,从实质上说就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由此可以说,心因性失忆,与其说是想不起来,不如说是不愿想起来,从而让自己免于面对困境或压力。

具体说来,心因性失忆症的心理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压力。这个压力可能是持续性的,比如学业或事业上的压力,也可能是突发性的,比如家庭的突发重大变故。二是人格特征。有些人格特征容易出现心因性失忆,比如表演型人格,还有退行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三是心理素质。这样的人心理脆弱,自我防御体系的阈值较低,难以抵御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遇到困境就容易导致心因性失忆症。

就方华的情况说,他从小学开始经常闹病,就属于躯体化现象。所谓躯体化现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躯体化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心因性反应,是心病转移到了身体上。

三年级正是一个特殊的转折期,六年级又面临着毕业和升学,对学生来说都是心理压力相对较大的时期。因此,常常有学生在这个时候逃进病里来避难。这也是方华在三年级和六年级,躯体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由来。那时,方华确实也通过“闹病”而成功地避难——逃避了上学和考试。

但是,到了初中后,方华却不能通过“闹病”来成功地避难了——尽管他病休在家,全家人也要共同敦促他去上学。这让方华感到,自己尽管“逃”进了病里,还是逃避不了面对学校和考试的压力,他在茫然中感到无路可走。

怎么办?方华“逃”进了心因性失忆症里。因为失忆可以更好地逃避困境,更好地避难。这样说来,心因性失忆症就成了最后的心灵避难所。平常说,“眼不见心不烦”,心因性失忆却是连“心”都“不见”了:心里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个问题跟我们教师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很明显,学生中出现的这类心因性失忆,以及其他相类似的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从而产生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最终形成了种种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压力,当然不能全怪老师,然而,这其中有多少不是老师亲手制造的?

在前面的案例中,在方华出现心因性失忆后,为了化解方华的心理压力,老师配合做了积极调整,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初老师无意中给方华制造的那种善意而温情的压力,也是导致方华心理障碍的一个诱因。

由此说来,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类心因性失忆,以及类似的心理障碍,老师应该有所了解。但是,仅仅有所了解是不够的。面对类似的事件,面对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面对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老师应该如何自我反思,又该做怎样的自我调控,是所有老师应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罗佳)

猜你喜欢

失忆症因性心理压力
他的记忆只有7秒却一直认识自己的妻子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魏玮服装设计近作
久坐会导致“臀肌失忆症”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