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路径
——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6-11-01刘秉亚何杨琦陈文林
刘秉亚 袁 峥 何杨琦 陈文林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路径
——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刘秉亚 袁 峥 何杨琦 陈文林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微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产物,孕育出各种微媒介并逐步渗透到大众的周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载体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文章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贵州省网民数量达到1346万人,普及率38.4%,网民规模增速10.1%,普及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30位。[1]
一、“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对于“微时代”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和学科背景出发提出不同的见解,武汉大学杨威认为:“微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术语,而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2]“微时代”是包含一定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文化底蕴、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等复杂语义的时代主题。[3]本文采用浙江大学林群对“微时代”的界定:“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4]
“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的开发为代表,促进了网络社交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共享越来越便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机会也提出挑战。大学生具有接受新鲜事物快、彰显个性自由、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等特点,是“微时代”最直接的受益者、体验者和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调整自身,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单线灌输教育过程转变为教育主客体间双向传播的互动过程,充分利用微媒介发展的契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途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微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针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3份,问卷回收率为96.6%,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3.2%。问卷主要从大学生使用微博或微信的状况、大学生参与微博或微信的信息情况、微博或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三方面了解微时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微博或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基本应用状况
由于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网络状况相对较少,但基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范围和频率相对较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483位被调查对象中,大学生同时使用微博和微信的比例占16%,只使用微博不使用微信的占4%,只使用微信不使用微博的占53%,两者都不使用的比例有27%。其中,大学生通过手机登录微博或微信的高达95%,使用电脑登录的只占3%,其他2%的则用平板等方式登录。
在使用微博或微信的379名大学生中注册和使用时间,5%的大学生最近2个月开始使用,10%的使用半年以内,25%的使用一年以内,25%的使用两年以内,使用三年以内的有12%,使用三年以上的有23%。关于大学生使用频率问题上,30%的调查者只要有空闲就会打开,39%每天都会关注,19%的每两三天打开一次,7%的一周使用一次,2%的每月使用一次,3%的学生不怎么使用。
2.大学生参与微博或微信的动机和认知
整体来看(见表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对微博或微信的使用习惯主要集中在浏览信息阶段,73.8%的学生很少发布和转发信息,只有9%的学生经常发布和转发信息。大学生主要把微博或微信当作资讯获取平台(37.7%)和交流分享平台(40.6%)。
表1 大学生使用微博或微信的习惯(N=379)
大学生使用微博或微信的目的多样,其中认为是生活状态的占11%,认为记录个人心情的占12%,有人生感悟的占8%,获取身边趣事的占15%,经常浏览评论他人动态的占8%,转发分享资源4%,了解并参与社会热点话题的11%,10%为了拓宽知识面,3%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7%为了打发闲暇时间,7%是娱乐休闲,3%跟随时尚潮流,1%是其他原因。从调查来看,大学生使用微博或微信的原因多种多样,没有集中体现在一种原因中。
表2 大学生是否相信微博或微信上的信息(N=379)
通过对大学生对微博或微信上各种信息认知状况的调查(见表2)可知,选择完全相信的只有5%,半信半疑的高达70.2%,而不相信的只占2.1%,说明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持有保留的意见,当大多数认同时则会选择跟风。
3.关于微博或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近些年,很多学校开设了微博或微信的公众号,极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但因种种原因,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还未创建自己的公众平台,大学生在微博或微信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形成,本文主要从运用微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进行调查。在“微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38%学生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留,59%的学生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当保留,只有3%的学生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没有必要。从微博或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调查结果(见表3)看,59.3%的学生认为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由一定的影响,占据绝大多数,只有8.2%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工程设计本着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维护管理方便的原则进行,最终决定管控器的架设采取一井一表、一井一卡、以水控电的方式。
表3 认为微博或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影响(N=379)
总体来说,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微时代”的来临,大多数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媒体,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比较理性,但微媒体确实已经渗透大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我们必须重视微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三、“微时代”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种集体“失语”和功能“障碍”的窘境。[5]目前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还较为滞后,严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为避免“微时代”给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良的后果,我们应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变化。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1)吸收网络流行语
语言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直接体现,反映着社会文化信息,蕴含深刻的民情民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关注和搜集网络流行语的动态,透过语言符号体察社会心理的变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适时把网络流行语引进课堂,顺应时代的潮流,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引导受教育者用理性、辩证的思维分析网络流行语背后的事件和心理。最后,教育者需要适应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话语习惯,将具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具时代性、平民性,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2)建立平等对话关系
“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享有自由的言论,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发布信息,间接削弱教育者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信息的单向传播早已转变为网状传播,其内容和范围呈裂变式发展,消解传统的“一元话语权”,话语主体大众化。“微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媒介素质和熟练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自由、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尊重、支持、理解、包容的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教育双方主体性的发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
“微时代”使各种社交平台广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变化、新问题。由于贵州省普遍使用网络和微媒介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公众平台的创建和更新缓慢,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却乐于接受新事物,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受到众多大学生的热烈追随。思想政治教育如若不能及时紧跟“微时代”的步伐,大学生会因此出现价值观扭曲、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结果。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微媒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微媒介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国家历史教育,摈除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的前途,坚定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加强文化建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微时代”传播方式的要求,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逐渐被双向的交往方式所取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文化多元、形式多样,对正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的大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舆论惯性,这不断影响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信息的海量化给大学生无限选择的可能性,传播媒体本身的娱乐化和草根化很容易忽视信息的教育性和思想性,给很多非主流文化甚至是反主流文化滋生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顺应“微时代”的潮流,创建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掌控微文化的领导话语权,唱响网上的主旋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情感渗透法
当代大学生拥有展示个性、喜欢创新的特点,而“微时代”的发展正好迎合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征,信息的发布和接受更加自由,畅所欲言,教育者对信息的控制难度不断增大,一些腐朽、错误的思想顺势侵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孔子曰:“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之以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教育者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加与受教育者情感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互动,通过情感传达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情中有理,理中带情,用深情暖意赢取信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2)隐性教育法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微时代”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垄断局面,各式各样的信息开拓受教育者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只需通过敲击键盘、移动手指就可以尽收天下奇闻轶事、网罗世界时事热点,给大学生提供复杂又便捷的人际交往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媒介,摆脱只依靠课堂、书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模式,制造拟定好的场景和舆论氛围,引导受教育者身临其境去感受,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不断进行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4.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教学载体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6]因此,课堂教学还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微意识,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对微媒介的培训和学习,摆脱固定教材的局限,提高获取信息的渠道,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的教学知识体系之外,还应通过媒体的热点新闻、话题讨论及时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教育者还需在教学过程里充分吸收微媒介的优势,创新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教学方法,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最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灵活、有效。
(2)传播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开设网页、印发报纸杂志、校园橱窗、学校广播等传播形式来宣传,但这些方式方法在微时代背景下还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最主要的途径还是手机,教育者要利用微媒介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随着4G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和低成本的支出,受教育者使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教育者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通过手机与之沟通,既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又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活动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学载体,还要重视活动载体,它更符合大学生的特性,丰富课余生活,增加活动空间,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社团是高校活动的主要形式,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组织一起,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引导社团的发展方向,适时进行指导和监督,鼓励学习型创新型的社团活动,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其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教育者还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精心策划和组织,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宣传和开展微公益,在微小的活动中汇集巨大的能量。
四、结语
“微时代”的来临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追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并存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抓住“微时代”的特点,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构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 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01-22.
[2]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3]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3).
[4]]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5]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6]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58.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cro Era——A Case Study i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IU Bing-ya YUAN Zheng HE Yang-qi CHEN Wen-lin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Micro age is a produ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gives birth to all sorts of micro media that graduallypenetrated intoeach individual,and influence people’s life style and values subtly.Under the background ofmicro era,micro media have a series of influences on the content,way and carrier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takes the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 example,I make colleg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iciencyof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ear;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009—0673(2016)04—0010—05
G641
A
2016—06—1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微时代’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4ZC043)的阶段性成果。
刘秉亚(1985— ),女,河南许昌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和社会文化的研究。
李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