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2016-10-31居伟
居 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居 伟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虽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心率失常的几率并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效果
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被阻塞导致管腔闭塞,血液无法流通为部分心肌持续供血供氧导致其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坏死影响心脏活动的发生和(或)正常传导,使心脏出现异常的搏动频率和(或)节律,即心律失常。心梗时,患者出现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伴濒死感,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小梗死心肌面积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一旦并发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持续受累继而衰竭,严重者会因其突然发病而致猝死。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有效改善心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自2014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年龄为(45.1±2.9)岁;对照组45例,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6~69岁,平均年龄为(45.0±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变程度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措施
以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用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由相关护理人员成立的循证护理小组进行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 环境条件
尽量为患者提供使其感到舒适的住院环境,如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控制噪声分贝等;尽可能系统的完成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其家属的探视次数,以保证其充足的休息时间。
1.2.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改善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误解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病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并帮助纾解。
1.2.3 健康教育
饮食方面: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急性期以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禁食加快心率的饮品如浓茶、咖啡等。锻炼方面: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注意循序渐进,锻炼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若患者表现出任何不适,立即停止锻炼。
1.3 心功能分级指标
Ⅰ级:患者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悸,心绞痛等症状;Ⅱ级:患者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Ш级:患者活动明显受限,轻体力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活动,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上述症状[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 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在心功能分级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总体上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在心功能分级上的比较
2.2 两组在心律失常和住院天数上的比较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率为11.11%,对照组的心律失常率为86.6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在心律失常发生率(n,%)和住院天数上的比较
3 讨 论
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血常规、血沉等多种方法确诊。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多容易发生该病。该病的最严重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49%,所以,在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该种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循证护理是指受过专业笔者为研究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发现,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由此可得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心率失常的几率并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训练的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将结合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患者意愿等方面的资料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以便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3]。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对患者来说,循证护理为其提供的护理是标准化且经济的服务,护理措施以科学为依据,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医生而言,虽然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延伸的,但护士与医生不再是传统的命令与服务关系,这很好的使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达到了加强,有助于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
[1] 胡 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3):148-149,
[2] 黄 屹.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53-354.
[3] 时 红.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8):224-225.
本文编辑:白 璐
R541.7
B
ISSN.2096-2479.2016.03.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