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三十年祭
2016-10-31高荣伟
文 / 高荣伟
切尔诺贝利三十年祭
文 / 高荣伟
编者按:今年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三十周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评价此事时指出,这一事件可能就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影响远比自己所进行的改革更大。
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反应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突然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下令全面封锁消息,而少部分知情的人也爱莫能助。甚至戈尔巴乔夫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的苏联官员向他报告此事只是轻描淡写的提到发生了轻微的小事故,并且向他强调这只是一场非常常见的问题、且政府完全能够处理。
当时苏联的消防员、警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冲进了火场进行灭火,在他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火灾之时,吸入了大量致命的、远超人类所能够吸收的安全辐射量的数万倍辐射,最后都倒在了现场。而一些由少先队、共青团团员等政府组织的志愿者们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现场,而此时周围已经充斥着巨大的核辐射。最后这些人包括大量的普通民众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吸入致命的辐射最后死于癌症或身体变异。
在几天之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已经飘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瑞典率先检测到异常,随后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也相继检测出超高的辐射,经过分析判定了切尔诺贝利发生爆炸并开始与苏联政府进行严正交涉。在舆论压力之下,苏联终于被迫承认核电站发生爆炸,但直到三年之后才逐渐开始将危险区内的民众进行疏散和撤离。从十公里到三十公里,再到一百公里最后到两百公里。
大爆炸之后,乌克兰首都基辅仍然进行了五一劳动节的庆祝,乌克兰民众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上街参与庆祝游行与集会。5月9日苏联照常举行了壮观的胜利日大阅兵。但粉饰太平的举措却并没有挽救这个红色帝国,后来苏联民众逐渐了解到了可怕的真相,于是东欧剧变开始了。
戈尔巴乔夫表示,正是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的真相隐瞒和处置的不当,人们坚定信仰和对政府的信任荡然无存,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受害最大的国家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声势浩大的反苏运动,随之蔓延至整个东欧地区。最终这一事故成为了压垮苏联最后的一根稻草。
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帝国就此土崩瓦解,俄罗斯新的时代开始了。
三十年岁月悠然而逝,可是留下来的一切仍然挥之不去。本期编发一位作者的文章回顾那个惨痛的事件。
1905年,爱因斯坦写下E=MC²,预设了核能的利用与开发。魔盒就此被打开,核能在给人类提供巨大利益的同时,其潜藏的巨大危险也悄悄溜了出来。
30年前的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切尔诺贝利(Ч о р н о б и л ь,C hernobyl)核电站4号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由于操作失当,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紧接着一道强烈的蓝白光线射向夜空,致使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
史上最大的核辐射灾难发生了!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有媒体称,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太可怕了,到处都是辐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以北110公里,它是前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切尔诺贝利曾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当时,有无数专家曾经拍着胸脯保证说“该核电站绝对安全”,1986年的这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一场盛大的救援行动展开。苏联最顶尖的驾驶员被紧急从阿富汗前线召回,驾驶直升机运送士兵前往事故现场。虽然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和硼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他们对着火焰,徒手空投80公斤的沙包。他们希望透过大量填沙与硼酸,将反应炉的火焰闷熄,因为硼酸可以用来中和辐射。
第一天出动110架单机,第二天出动300架。当时,反应炉上方的辐射值超过3500伦琴,几乎是致命量的9倍。有些驾驶员一天飞行多达33趟,他们每去一趟就吸收5到6伦琴,如果动作慢一点就吸收更多。丢下6到8袋沙包后,他们全身就因热气而被汗水浸湿。
危机发生后第三天,莫斯科派出安托区金将军与手下80架直升机舰队前来灭火。“由于火势的关系,我所在高空的温度约是摄氏120到180度之间。我们的5部放射量测定器,只能升到500伦琴。指针疯狂移动,放射量完全破表。”将军抵达后,飞在爆炸反应炉的200公尺高空上。即使在这样的高空,只要暴露半小时就足以致命。从反应炉升空的强烈放射性热气流,让直升机难以靠近。他们必须随机应变,以执行任务。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泄露的辐射物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
爆炸发生后,核电厂东方30公里处,森林被爆炸后的放射性气流烧成焦黄。但是灾区早已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气流裹挟着致命的放射性粒子铯137和碘131继续扩散到东欧地区、巴伐利亚与北意大利上空,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半岛,然后到了英国。大量高辐射物质抛出并被风吹散,云层所携带的放射性粒子,又以花豹斑点般的模式随着雨水降落。它们降落地面,污染作物和水源。
为了控制核电辐射尘的扩散,当局派人将13.5万人撤离家园,之后乌克兰政府疏散了将近35万居民。士兵们在各家门上加了锁还贴上封条,几天内,跨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30万公顷地区就被看不见的敌人夷平,整体文化遭到连根拔起。人们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到这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岂料,这一走就是30年、甚至是永远,这一区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无人区。
为了遏止核辐射并防止四号反应堆发生更严重的爆炸,事故处理人员采用被称为“石棺”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将4号反应堆盖住。据悉,前苏联几乎是以成千上万的人命为代价,阻止了第二次爆炸——如果那真的发生,整个欧洲将无法住人。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说,为这场核事故苏联付出了180亿卢布的代价——当年一卢布可相当于一美元。
为消除核泄漏造成的危害,苏联当局决定在1993年底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但是不久苏联解体,新独立的乌克兰面临严峻的经济问题,核电站关闭留下的电力供应缺口将难以填补。直到2000年12月15日,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才正式下令彻底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造成了28个人的直接死亡,这些人几乎都是在灾难发生后一个小时内进入现场的消防员。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
核尘埃几乎无孔不入。核放射对乌克兰地区数千万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污染。据乌紧急情况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共有264万乌克兰人遭受核辐射侵害,2294个居民点受到核污染。
一位医生说:“在我们这地区的30个医院里,我们发现曾经居住在受辐射区域的人群中,30%的人身体机能紊乱,患有心脏和血液疾病、癌症和呼吸疾病等。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新生婴儿有体内残疾。这比战争更糟。在这里,你看不见敌人。战争中你还能看到大炮、机关枪跟战车,这里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到处都是辐射,它会穿透你的身体,侵蚀你的身体。你只会在稍后感受到影响,有些人得等个几年。太可怕了。”
卫生单位预测,在未来的70年间,受到5~12艾贝克辐射而导致癌症的人比例将会上升2%。而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官方统计的结果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少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
真相被政府屏蔽
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正是切尔诺贝利敲响了前苏联的第一声丧钟。事故发生三年后,前苏联轰然解体。
但是,事故发生时所有居民被蒙蔽了,他们不知道真相。事故初期,苏联政府只是公布核电站发生了火灾,并没有说明发生了核泄漏事故。为了掩盖事件的真相,苏联中央政治局也下发了秘密文件,禁止医生作出事故清理者患病原因与核辐射有联系的结论。不久,当地居民通过国外新闻媒体才得知他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天就要塌下来了,我们却显得若无其事。还在筹备五月劳动节庆典。事故发生后6天,虽然辐射值是正常值的几千倍,当局依然鼓励人们参加五月劳动节庆典,即使他们知道,其中某些地区遭到了严重污染。国家仿佛拒绝承认相关状况。”有幸存者回忆:“相关报导只出现一则,刊载于真理报3版底部的小标题。该报导对该起事故轻描淡写,表示危险已经过去。”
在已被严重污染的乌克兰,政府明知某些地方有核辐射,仍于5月1日在离切尔诺贝利140公里的基辅市举行了传统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大游行。乌克兰第一书记雪比斯基也偕同家人与孙子参加庆典。
媒体报道,五一节这天游行人群欢声雷动,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毫不知情的行进在充斥了核污染的大街上。到处是人群,人群。然而,在他们的周围,环抱他们的是空气里看不见的杀手。参与这场节日庆典的很多人不久就因为辐射所导致的种种恐怖疾病离开人世,幸存者也生活在辐射病的折磨中。
俄新社记者伊戈·克斯汀当时也在现场,他拍了一些照片。“毫无疑问,所有参与这场游行的人都处在致命的高辐射中。”后来伊戈·克斯汀发现,他拍的照片也难逃核辐射,这些本来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照片也蒙上了因辐射导致的黑色。究竟有多少人在这场庆典中被辐射污染,直到今天官方尚未公布任何统计资料。至于参加游行的乌克兰党第一书记雪比斯基,据悉他后来自杀身亡了。
“作为公民,我们拥有知情权。理论上这对我们似乎很重要,可以借此避免恐慌。如果我们早知道,空气中有多高的辐射量……”基辅居民沙拉称:“切尔诺贝利爆炸后,没有任何消息,大家都不知情。学校却停课了,接着领导人的子女们被一个个秘密接走了。3周后我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明白,该推翻这个政府了。”
切尔诺贝利,今天还好吗?
事故之后,森林和山区的动植物吸收了很高程度的放射性铯,蘑菇、浆果和猎物中的辐射层级一直很高。由于水栖食物链中的生物体内积累,远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湖中的鱼身体中发现放射性铯积聚增多。在一些地区,可以看到放射性铯从苔藓转移到驯鹿肉再转移到了人类身上。相关政府对打猎进行了一些限制,包括当动物的肉污染程度较低时定为狩猎季节。
30年后,这座已经孤寂了许久的“鬼城”今天是何模样?知情人描述,即使今天,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还是不许任何人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旧址仍是一片死城,核辐射依然厉害。
尽管没有人类生活的气息,然而这里的一些植物却不惧辐射、仍在疯长,郁郁葱葱。生态学家惊奇地发现,“石棺”周围的“死亡区”竟成了动植物的“天堂”,野生动物在这个看似乐土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走在还是有些荒凉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山猫、野狼、老鹰和野马。”具有探险精神的驴友称:“朝隔离区里面进去,死气沉沉的感觉越发强烈。竖着大烟囱的核反应堆像停泊在干船坞的笨重汽船,毫无生机;市政大院游泳池上时钟的指针一动不动,这里的时间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凝固了;废墟上时不时能看到生锈的铁牌,上面‘为了下一代保护环境’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到了夜晚,所有的房屋都黑漆漆的,夜风吹过无窗无门空洞洞的房屋发出呜呜的哀号,街道上多年没有出现过人影,只是偶尔会有野狼或者野狗嗖地穿过。
“尽管有些毛骨悚然,如果你再深入一点的话,你还会看到麋鹿、狐狸、水獭、海狸、野猪、灰鹤以及濒危物种大斑点鹰,时不时地发现熊在那里走来走去。”
人们一直认为,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也会受到影响,数量和种类都会出现下降。但是与人们预料的完全相反,由于没有人类的打扰,不仅动植物大量繁衍,一些原本属于濒危物种的动物也兴旺起来。
据官方统计,这一地区的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数量已经达到了80匹~90匹,而切尔诺贝利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生存的地区之一。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伟大,30年的时间让那个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之间的“人间地狱”变得生机勃勃起来,有270多种动物回来了。官方发布的隔离区只对人类管用,动物可不管这个禁令,它们在这里休养生息,在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它们把人类的“灾难所”变成了“动物乐园”。
由于动物和植物的迅速增加,这里成为了天然的公园,旅游业开始发展起来。自政府允许旅游部门组织旅游者到切尔诺贝利参观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成百上千名游客。这些好奇的游客主要来自外国,包括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因为他们非常想亲眼看一看那场大灾难发生的地方如今到底是什么样了。不过,旅游部门规定,游客在隔离区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其间一切后果自负,不许带走任何东西,无论是废钢铁、植物还是石头。
之前有科学家称,这片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公里的疏散区域,可能在2万年内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不过,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切尔诺贝利灾难发生后,距核电站仅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约5万居民全部被疏散,之前这里大多住的是核电站员工及其家属。如今小镇早已是空城一座,大部分楼房已经破败不堪,许多院落杂草丛生。
这些家曾经代表着骄傲,这是前苏联政府对为国家核事业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的奖励,而现在破败不堪空空洞洞。灰尘、碎片、玻璃渣随处可见;曾经鲜艳的墙纸支离破碎,墙体更是坑坑洼洼;蒙尘的防毒面具和布娃娃散落在地上。荒凉的游乐园里,摩天轮孤零零地伫立着,碰碰车东倒西歪散落在地上,铁门、铁栏杆全都锈迹斑斑。更凄凉的是,这座游乐园还从未迎接过人们的欢乐,据记载,游乐园的首次开放时间定在1986年5月1日,也就是爆炸发生后的第5天。
小镇整体迁移后,虽然说很多人获得了补偿,得到免费的房子,选择了安置地点 ,但是这种经历是痛苦的,而且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他们认为在迁移点没有一席之地。当时,负责撤离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说3天以后就可以回来,因此许多人甚至没有带走宠物。
于是,每年都有一些难舍故土的人自愿回到隔离区生活,老人们故土难离,觉得自己反正一把年纪,即使有危险也不怕,死就死吧。他们在距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0公里左右的一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小村庄,居民们几乎都相互认识,事故发生前他们都住在不远处的普里皮亚季。
瓦列利·斯鲁克奇是选择回到隔离区生活的人之一,他回忆到:“当年,我和老婆还有两个孩子都认为一定会回来的,所以走的那天我们带的行李并不多。”
据悉,隔离区内现有500~800名居民,绝大多数是退休者。每周会有送货车来到这里,为村庄里的人们送生活必需品。老人们居住的房子通了电,有的还安了电话,他们在隔离区里种菜、饲养家禽、捕鱼打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不过,科学家们指出,虽然已过去30年,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带来的噩梦还远没有结束。首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目前“石棺”下还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近年来“石棺”顶部发生倾斜,表面出现裂缝,甚至有崩塌的危险。更危险的是坚固的外壳挡不住地下水的渗透,反应堆内的核物质随着地下水继续污染周围地区,危及乌克兰的饮用水源,因此这座“石棺”被俄媒体称作“延时引爆的地雷”。
30年后,伤害仍未停止。一份最新出炉的报告称,切尔诺贝利事件可能已造成20万起额外死亡。高辐射粒子至今仍留在俄罗斯南部的森林中,威胁着当地民众的健康。
专家认为,更可怕的是核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难以消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受辐射地区民众的心理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他们由于害怕产生很多心理障碍,这样引起来的问题应该说比真正的辐射的影响要大得多。尽管30年过去了,但人们仍然不能忘记心头这一久久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的“死亡之城”仍在哭泣。
30年后的今天,仍有500万人在核辐射的阴影中生活:人们在吸收了大量辐射的森林里伐木,食用森林里的蘑菇和莓果,儿童在森林里嬉戏;频频发生的森林火灾,让辐射粒子更轻易地进入他们的呼吸道;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就连吃饭、喝水这等平常事都要小心翼翼,甲状腺癌、白血病儿童以及新生儿生理残疾者数量也骤然增加。
白俄罗斯人甚至已到了谈“核”色变的程度。媒体报道,在白俄罗斯受灾严重的戈梅利州,父母纷纷把儿女送往明斯克上大学或中专,希望他们毕业后不要再回家乡。
在俄罗斯,谈到切尔诺贝利时许多人都还心有余悸。“切尔诺贝利是一块难以抚平的创伤,核泄漏事故将深深刻在俄罗斯人记忆中,永远无法抹去,它激发人们对核能安全现实与未来的再次思考。”一位俄罗斯记者感慨地说道。
Three decades festival of Chernob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