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茶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6-10-31李勇
摘要:在介绍陕西茶产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陕西茶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茶农分散经营、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和茶叶品牌等方面的困境,从成立专业机采服务队、推动土地流转、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品牌和做强企业品牌、推广适生优良品种、推进茶文化体验旅游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陕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茶产业;机械采摘;土地流转;茶叶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5-0150-05
一、产业概况
陕西省的茶叶产区集中在陕南的汉中、安康和商洛3个市的21个县区。陕南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产茶历史悠久,属我国古代8大茶区的山南茶区。陕南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陕南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无污染茶区。
2014年陕西省茶园面积12.14万公顷,茶叶产量4.9万吨。2015年陕西茶叶产量5.8万吨[1],比上年增长18.0%,茶叶总产值113.7亿元,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茶业是陕西继粮、果、畜、菜后农业的第五大支柱产业。陕南3市的市政府均把茶产业确定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茶农种茶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5%以上,有的县区达到60%,茶叶是陕南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生态保护的主要产业[2]。
二、面临的困境
(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茶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分别为90.7万人、70.59万人和60.4万人,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60%以上,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妇女、儿童和50岁以上的劳动人口,留守的妇女大多年龄偏大,她们既要照顾子女、老人,又要忙于农活,不少村庄有1/4以上的土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有的偏远山村闲置撂荒土地甚至达到50%以上[3]。传统的茶叶生产,尤其是鲜叶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手工采摘,茶叶生产季节采工严重不足,尤其夏秋茶整体利润较低,雇佣采工就更加困难。据安康平利县估计,由于缺少采工,仅平利县每年至少有5 000万元的夏秋茶鲜叶未采摘,致使茶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4]。
(二)茶农分散经营,收益低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的经济制度背景下,目前陕西茶园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普遍规模小,劳动生产率较低。由于大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致使茶园基础管理水平差别大,生产加工技术高低不一,茶叶品质有优有次,茶农收入悬殊[5]。带来的具体问题:一是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难以做到统防统治,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二是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少、对低产茶园改造积极性不高,对茶叶标准化生产、先进技术引进,尤其是确保茶叶卫生质量达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也影响着茶产业的发展。三是农户自己生产的茶叶,由于茶农本身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外出销售成本高,收益低。
(三)龙头企业带动不够
2015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茶业企业有38家,陕西省仅有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家企业上榜。在385家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茶业企业仅有16家,递补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83家企业也只有4家茶业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即使是省级龙头企业,规模产值也偏小,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能力不强。
(四)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与陕西毗邻的河南信阳市制定了红茶、乌龙茶等深加工茶的发展规划,且发展势头良好。陕西茶叶生产目前还是主攻绿茶,茶叶产品主要是春季生产的绿茶[6]。陕西茶叶产品相对单一、精深加工少、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极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普遍情况是重视高档春茶生产,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茶叶数量偏少。
(五)区域品牌覆盖度低,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茶叶品牌有区域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2010年至2015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7]中,陕西的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一直名列榜单。这也反映了陕西当地政府在资源整合、统一品牌方面所做出的重要成绩。就区域品牌而言,2007年12月,汉中市政府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汉中市茶业协会对汉中仙毫实行定点产销企业资格认定,采取“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估,颁证挂牌”的办法,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统一定点经营企业、经营门店门头标志,加强市场监管,初步规范了经营秩序。与此同时汉中仙毫品牌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汉中仙毫排名第22位[8],品牌价值为9.29亿元,2015年排名上升到第19位,品牌价值提升到17.35亿元。但汉中仙毫是名茶品牌,但质量很好的汉中炒青等接地气的“民茶”未包括在这个区域品牌之内,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汉中茶产业的发展。2004年,紫阳富硒茶通过了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原产地域范围包括紫阳县城关镇、焕古镇等20个乡镇。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其排名是第20位,品牌价值为9.6亿元,2015年排名是第26位,品牌价值为15.03亿元。紫阳富硒茶这个区域品牌一是原产地域范围局限在紫阳县的范围,二是虽然品牌价值在提升,但排名在下滑,品牌定位、推广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康市除了紫阳富硒茶这个区域品牌,同属中国名茶之乡的平利县及安康市的汉阴县、汉滨区、岚皋县等未搭上区域品牌整合的快车。同样,商洛市也未整合形成有影响的区域品牌。
就企业商标品牌而言,2015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陕西茶企品牌只有两家上榜。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的盘龙品牌排名80位,品牌价值1.53亿元。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春独早品牌排名98位,品牌价值0.96亿元。陕西茶企品牌存在的问题是知名度不高,且变化较大。如2014年陕西名牌产品紫阳富硒茶上榜的是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春独早”品牌,2015年陕西名牌产品紫阳富硒茶上榜的是紫阳县天赐茶业有限公司的“真人宫”品牌。2014年陕西名牌产品汉中仙毫上榜的是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東牌”品牌,2015年陕西名牌产品汉中仙毫上榜的是西乡县南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山村”品牌。
三、发展的对策
(一)鼓励成立专业机采服务队,加大夏秋茶的采制
机械采摘的劣势是购买采茶机和修剪机费用高,农户茶园面积小机械不能充分利用则效益差。春季高档茶、没有良好修机的茶园、幼龄茶园、陡坡和地面不平整的茶园不宜机采。机械采摘对茶树品种、配套的茶园管理及机采技术要求高。机械采摘的优势是机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效率高、效益好、使用劳动力少。陕西目前茶农的茶园规模普遍较小,分散经营的茶农或茶叶大户购买采茶机、修剪机进行机械采摘劣势比较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机械采摘在陕西得不到茶农青睐和推广的主要原因。机械采摘面临的机会是陕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手工采摘劳动力缺乏,茶园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采摘的茶园多。同时,夏秋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的生产通过配套管理和采摘技术的培训,在选择好合适的采茶机型情况下可以使用机械采摘。
成立专业机采服务队面临的挑战相当于创业,需要投资、掌握机采配套技术、还要有能和茶农沟通推广的创业带头人。从发展的角度看,其符合陕西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新建茶园要做好宣传按照机械采摘茶园的标准建设,对现有平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地、山区等高梯地茶园,鼓励组建专业机采服务队对夏秋茶进行机采,从而提高陕西茶叶资源的利用率。
(二)积极宣传推动,鼓励土地流转
2007年全国土地流转为424.8万公顷,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之后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了2686.7万公顷,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达5 833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数的25.3%,有8个省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重超过35%,分别是:上海71.5%、江苏58.4%、北京52.0%、黑龙江50.3%、浙江48.0%、安徽41.0%、重庆39.7%、河南37.1%[9]。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率高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茶农自发性的流转,一般规模小、时限短,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10]。龙头企业主导的流转一般投入大、风险高。在保障好茶农土地流转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情况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服务水平,消除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在土地流转的服务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委托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土地定级及价格评估机构、土地投资机构、土地融资机构和土地保险机构等中介组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的运行模式,使中介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使生产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为加快实现茶园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规范茶园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降低流转成本。
当前茶农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为土地转包、出租、入股、互换、合作等,产业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企业建设自有基地和联控基地;二是专业合作社模式;三是专业大户模式。生产经营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自适合的土地流转类型和产业组织模式,从而促进土地流转。
(三)优化企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
结合陕西茶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优化企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1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要做好招商引资,最好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地茶业龙头企业进入陕西,从外部力量推动陕西茶产业的大发展。二是按照项目绑定、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陕西现有茶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股份合作,促进已具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扩张升级,形成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三是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组建茶叶产业集团,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企业,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四是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协会+农户” “公司+加工厂+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利用土地流转的机遇,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四)调整产品结构,延长茶业产业链
2012年以来高价礼品茶遭到市场冷遇,茶叶价格回归理性,相反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茶叶需求旺盛。陕西茶叶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一是在绿茶方面大力推广专业机采服务队进行机采,降低采摘成本,加大夏秋茶的生产。二是开发生产红茶、乌龙茶,优化茶类产品结构。三是抓好茶叶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企业、研究所、食品饮料企业等联合开发茶多酚、茶饮料、茶食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延长茶业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12]。
(五)优化区域品牌,做强企业品牌
1.优化区域品牌。建议汉中市的区域品牌直接推广汉中茶,汉中市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在全国知名度较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推广区域品牌汉中茶有较好的基础,如果想强化某一方面的品牌定位,也可以考虑推广汉中某某茶,某某就是强化的这方面的品牌定位。通过推广汉中茶,可以克服目前汉中仙毫仅名茶的不足。同样,商洛市的区域品牌也可以考虑整合推广一个有影响的区域品牌。安康市的区域品牌紫阳富硒茶,目前原产地域范围包括紫阳县城关镇、焕古镇等20个乡镇。笔者在2006年就撰文阐述紫阳茶或紫阳茶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是只有紫阳县产的茶才可以叫紫阳茶,属于紫阳茶区与紫阳县毗邻的几个县产的茶都可以叫紫阳茶[13]。再看安康市硒资源分布图,与紫阳毗邻的产茶县也属于富硒区,因此建议通过鉴定认证的办法扩大目前紫阳茶的原产地范围,使与紫阳毗邻的几个县搭上紫阳富硒茶发展的快车。对安康市平利县,目前女娲茶品牌已有一定影响,需要继续加大推广,提高知名度。因此,笔者建议陕西茶区区域品牌推广紫阳富硒茶、汉中茶、“女娲茶”和商洛的一个区域品牌共4个茶叶区域品牌。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倡导者、规划者、扶持者、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功能。
2.做强企业品牌。茶叶品牌如果只有区域品牌就会出现“公地悲剧”问题和“柠檬市场”问题,同时由于区域品牌的共享性,这种市场分割也会导致龙头企业发展缓慢。从政府角度看,对待企业品牌,要扶优扶强,支持龙头企业申请绿色及有机食品认证、GAP认证、HACCP认证[14]。从龙头企业角度看,要细化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运行模式,实施质量电子监管,实行“一件一码”的管理,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在企业品牌建设上要发掘品牌文化,丰富内涵,为品牌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并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现状下,要花大力气研究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网上营销。在管理体制、质量标准统一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可以开展品牌授权或建立加工中心和包装中心,发挥企业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六)推广适生优良品种,抓好清洁生产
根据陕西茶叶种植面积还在大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先安排良种繁育工作,茶树良种是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先后引进推广了福鼎大白、乌牛早、龙井43号、龙井长叶、中茶108等十余种茶树良种,这些品种的引进推广对安康市无性系高产早采茶园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茶树品种具有适应性和适制性,引进的品种在春季气温较低的年份容易遇“倒春寒”,所制茶叶香气、滋味偏淡。因此,在陕西新一轮茶叶大发展之际,要抓住陕西紫阳群体种等优势,重视当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培育的陕西省第一个无性系茶树良种“陕茶一号”已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应大力推广以“陕茶一号”等为代表的适生优良品种,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同时对新引进外省茶树品种,一定要对比试验、示范,防止盲目引进推广造成陕西茶叶的质量下降。
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重视,茶叶清洁生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清洁生产一是要抓好茶园环境清洁化建设,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茶业企业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二是要抓好茶叶清洁化加工,加大茶叶初制厂的技术改造力度,搞好名优茶机械的选型配套,完善机制工艺技术规程和标准。
(七)推进茶文化体验旅游,提升的知名度
生态旅游是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重点发展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来陕南旅游的省内游客大部分是来自关中、陕北非产茶区的游客,采茶、制茶、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体验旅游对他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陕南3市可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精心规划,合理开发,大力发展茶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茶叶附加值。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茶叶节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茶叶企业可以利用茶叶观光园,吸引游客参加采茶制茶活动,观摩茶艺表演,听茶歌,品新茶,感受陕西茶文化。通过茶区休闲观光旅游,进一步提升陕西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段建真.关于陕南茶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茶业通报,2015(1):3-6.
[3] 郭亚锋.陕南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4):123-124.
[4] 李华海,洪善存,王军,等.机采茶园益研究与分析[J].中国茶叶,2009,31(4):26-27.
[5] 许婉珍.安溪县茶园流转的实践与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14(6):69-70.
[6] 李华海,洪善存.陕西平利县现代茶业发展主要对策[J].中国茶叶,2011(4):36-37.
[7]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5(6):4-11.
[8]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5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5(6):12-18.
[9] 农业部经营总站.2014年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情况[J].农村经营管理,2015(6):40.
[10] 黄河,朱红梅,袁露影,等.茶庵铺镇农户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6):37-40.
[11] 杨秀芳,杨贤强.长三角区域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中国茶叶加工,2010(3):10-12.
[12] 鲁成银.中国茶产业升级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茶叶,2013 (11):4-6.
[13] 方琼,李勇.谈陕西省安康名茶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6(18):48-49.
[14] 林伟平.茶叶品牌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以浙江宁海望海茶品牌为例[J].中国茶叶,2010(2):4-7.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 overview of Shaanxis tea industr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industry are analyzed, such as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ea resources, decentralized operation of tea growers, inadequate driving forc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 and weak tea brands in Shaanxi. Meanwhile, countermeasures for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s tea industry are proposed, such as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plucking service teams, promoting land circulation, developing and strengthening leading enterprises, adjusting product structure, optimizing regional bands and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brands, popularizing good varieties suitable for growth, and giving impetus to tea culture experience and tourism.
Key words: tea industry; mechanical plucking; land circulation;tea 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