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分析
2016-10-29文英先
文英先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畜牧兽医站,青海 民和 810801)
试论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分析
文英先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畜牧兽医站,青海民和810801)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吡喹酮;血吸虫病;副反应
血吸虫病是人畜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为了控制孕牛血吸虫病的传播,我们选取此病高度流行的几个村作为试点区域,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干预,探讨吡喹酮治疗孕牛的临床效果及产生的副反应,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地选择2个没有外来流动渔民、船民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庄作为研究区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研究区域之间间隔8~10 km,实验组牛群数量为70头,母牛58头,占82.9%,其中孕牛15头,占25.9%。对照组牛群数量为75头,母牛61头,占81.3%,其中孕牛17头,占27.9%。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牛群采用吡喹酮(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20050410,0.2 g/片)进行化疗,3个月以上的牛均可列为化疗对象,6个月及以上的水牛药量为25 mg/kg,400 kg作为上限值。不足6个月的药量为30 mg/kg。2014年对孕牛除外的实验组牛群进行1次化疗,2015年分别于8月和12月对包括孕牛在内的所有牛群进行2次化疗,采取药物灌服。孕牛用药治疗后圈养3 d。
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于每年的12月对两组牛群进行统一孵化法(MHT)检查,观察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后作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2014年孕牛阳性例数为2例,2015年为1例。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但两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牛感染情况比较(n,%)
2014年实验组15头孕牛主拒绝化疗,2015年8月进行第一次化疗的覆盖率为100%。化疗后出现副反应的孕牛月龄主要在4~6个月,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化疗后36 h冒冷汗等症状,经圈养1天并常规输液处理后症状消失。同年12月进行第二次化疗,覆盖率为100%,15头孕牛未见副反应。
3 讨论
由于本次研究所选区域位于湖区沿堤一线,区域内养牛户均利用湖州自然草资料进行耕牛或菜牛的饲养,在有螺环境中自由敞放饲养的牛群得血吸虫病的
表2实验组孕牛化疗副反应情况(n,%)
月龄化疗数量(头)覆盖率(%)副反应情况(头)<321000 4 3 1001 6 8 1001>921000总计15100 4(13.3)
几率较高。本次调查发现,36月龄以下的牛群易感血吸虫病,且重复感染率较高。1 a仅化疗2次难以十分快速地阻断有螺环境中血吸虫病的感染,但相较于常规的防治方法而言,经化疗后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采用吡喹酮对实验组孕牛进行化疗后,除第一次化疗后,牛主未采取圈养,导致2例孕牛出现食欲不振及冒冷汗症状,但经圈养和输液后恢复正常,第二次化疗孕牛均表现正常。化疗后孕牛生产未受影响,新生牛崽也无异常症状出现,说明吡喹酮化疗的安全性较高。
王尚位等人以云南平坝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吡喹酮进行8年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前5年的感染率由15.37%降至4.85%,后3年加入灭螺措施后,感染率下降0.86%。
从上可以看出,吡喹酮对血吸虫病有一定效果,但是单纯采用吡喹酮对敞放牛群进行1~2次化疗是难以达到对传染源的控制效果的。所以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1]郑南才,黄宝明,李凤玲,等.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病防治试点效果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
[2]纪卓,葛涛,袁爽,等.肇源县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社区干预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1).
[3]黄新华,李志奇,方悦怡,等.2006-2009年阳山县华支睾吸虫病示范区综合防治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5).
(编辑:晏兵兵)
S858.23
B
1006-799X(2016)14-0122-01
文英先(1974-),男,青海民和人,助理畜牧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养殖与动物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