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 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探究

2016-10-29王晓彤王珉

关键词:学生组织交流平台新媒体

王晓彤 王珉

摘 要: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总结现阶段学生组织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认为学生组织可以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改变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由学校牵头设立校内公共事务管理的网上BBS交流平台,开发对应手机端的APP。同时构建M型结构,将学生组织纳入到校园管理的体系中,发挥学生组织参与校园管理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组织;交流平台;M型结构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104-3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并普及,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学生表达个人诉求的途径亦越来越多。而学校以往的由下及上、层层传递意见的反馈模式(学生—学生组织—学校),在应对需要亟待接收并解决学生反馈的信息时,显得力不从心。在此模式下,学生组织缺少正式的渠道去了解民意,整合意见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现有15个校级组织,协助学校管理相关的事务,如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社团事务、膳食管理委员会处理学生对于饭堂的诉求等。但在管理过程中,校园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给学生问题的反馈和处理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先前“学生宿舍热水问题”事件,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应该借助哪个学生组织向学校相关部门反馈意见,从而出现了学生在校学生会公众平台、红满堂论坛、精准热水官方网站同时反馈,而学校部门却未能及时接收相关信息的现象,揭示出来的实质:

一是学生组织在与学生的信息沟通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反馈主体不明确;

二是缺乏反馈机制,学生反映问题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回复环节之间出现了断层现象。

久而待之,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会“被”留下负面印象,对学校公信力也会造成一定影响。面对如此困境,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体,学生组织在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上有了新的路径选择。

1 新媒体发展现状

1.1 新媒体技术的定义

自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Cavl Goldmark)在他发表的一份商品计划书中提出“新媒体”这一词,“新媒体”这一概念出现迄今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而美国《online》杂志对新媒体下过的一个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流传播——也受到许多人的推崇。而国内研究者在吸收国外研究者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时,也对“新媒体”做出不同的定义,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的理解,即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所谓的新媒体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今天的网络就是新媒体。

笔者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靠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的表现形式、运作方式都与时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在论文中,笔者所指新媒体主要指大学生所熟知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工具或平台,如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

1.2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组织中的使用情况

2016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6303 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高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新媒体它的用途并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它可为组织利用从而进行信息的发布、收集以及反馈等工作。在新媒体出现并广为学生使用后,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简单有效地信息管理。如2013年9月,吉林大学在距新生报到还有3天时,其大学生工作部通过微信推出“微信迎新”服务,让九千多名新生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这一举措广为人知,原因在于它突破了学校和学生的传统交流模式,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有全国高校首个微信平台——华中科技师范大学的“华小科”,都是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真实写照。高校利用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信息、发出通知等行为都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2 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参与学校管理概况

2.1 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

自新媒体技术出现以来,我校的学生组织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这一技术去拓展参与学校管理的新渠道。以我校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区”为代表,在2015年的暑假期间筹划建立其官方的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做服务学生的新媒体。利用微信接收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宿舍保修等。在短短的半年期间,粉丝关注者达到了万余人次。不仅是学生社区,更有校学生会、膳食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均是开始利用组织的官方微博、微信和网站与学生交流。虽然多数的学生组织已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组织事务管理和接受学生的意见反馈,但其主要的工作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设立办公点或是设立留言本),但显然这种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1.44%的学生会通过学生组织进行反馈,且希望能有更为便利的线上反馈渠道。数据表明了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管理的成效并不明显,有待改善。

2.2 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参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学生组织多数拥有官方网站、微博或微信,且通过这些网络渠道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但这些平台目前都处于建设初期,由于管理不够规范化,导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网络工作平台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和发挥,出现了学生满意度低、学生组织参与管理的领域不全面、平台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2.2.1 学生参与度低且反馈机制不完善

调查显示,通过学生组织进行信息反馈的学生只占31.44%,而这其中,通过官方微博或微信向学生组织进行信息反馈的学生比例更不可观。膳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则表示,据他们组织的统计,仅有20%的数据是来源于线上工具,占主体的依然是线下的反馈方式。而在通过学生组织反馈问题的学生中,高达66.34%的人表示,通过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反映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后,未能得到及时、满意的回复。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学生组织的网络平台不仅是学生参与度低,在问题的处理反馈上也难以令学生满意,网络平台只达到了接收学生意见的功能,而未能将所反馈问题的处理结果回传。

2.2.2 平台定位不清晰以且功能多有重叠

目前,我校的学生组织管理的网络平台,尤以各学院学生会的微信平台为代表,功能主要是信息的输出,多是与组织或是学校事务相关的信息,如学生活动信息等。但根据统计调查,同一组织不同平台的服务和推送内容存在大量重叠。超过半数的院学生会的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与院网上的消息重叠, “华农学生社区”微信平台与其网站的服务内容和信息基本一致,在微信平台上可以找到的服务项目,如宿舍报修、二手市场等,在网站上同样可以找到。不同平台内容重叠反映出学生组织对平台定位模糊不清。

2.2.3 学生组织参与管理的领域不均衡

大学校园的公共事务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领域:一是学生事务管理,如热水使用、校巴服务等;二是学校事务管理,如奖学金评定、教学课程设置,有42.57%的学生参与。但相对而言,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学生组织相对缺乏,尤其是教学事务管理的参与。公管学院某学生表示,“学时严重压缩,课程设置不合理。大三学年课程少,却在大四学年课程增多,导致大四学年学习和其他计划,如找工作、考研等产生严重冲突。”“学时与课程的安排,涉及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权益,但学生与教师并无话语权。”诸如此类的反馈声音不小,反映了学生对于学生组织均衡参与校园管理的寄望,希望能更加关注校园教学事务。

2.3 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参与学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责任主体不明确且缺乏信息交流

目前,我校有多个学生组织,但学生组织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分工,致使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以膳食管理委员会和校会权益部为例,膳管会职能是维护学生与饭堂双方利益;而校会权益部主要负责学生权益相关的问题。两者的工作职能有重叠的部分,但在日常工作中的交流却是少之又之,日常交流仅限于年度换届换任的新成员认识。从访谈得知,若是权益部收到跟饭堂方面有关的问题反馈时,表示“不会主动将信息传递给膳管会,而会自行跟进处理。” 在此情况下,当学生欲向学生组织反馈饭堂问题时,不仅会因为不知究竟该向哪个组织反映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困惑;且会出现同一问题在不同组织的处理方法和反馈口径不一。校园公共事务的多头管理而又缺乏信息交流的现象。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组织的形象,不利用学生组织的工作推进和校园影响力的建设。

2.3.2 上传下达的单一参与路径

现今高校学生组织面临的情况主要是,其职能表现更多的是上传下达而非协同治理。调查显示,仅有6.93%的学生认为学生组织在协助学校处理公共事务方面表现很好,而将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学生组织仅执行了学校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组织成了学校管理部门的“附属部门”,成了学校政策的基层执行者。在访谈中了解到,膳管会并没有被赋予真正的权利来督促食堂进行改变与改进,只能够充当桥梁作用。校会权益部也表示,权益部主要是做信息的收集、调研或提案,并反映给校方,但校方是否解决,如何解决,解决的进度如何,权益部难以跟进处理情况和进一步的监督,更加难以干预校方如何操作。在此模式下,学生组织在协同处理公共事务方面缺乏实际的权力,难以实际参与问题的处理和解决。

2.3.3 网络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增多,要吸引学生关注学生组织的网络平台,推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我校学生组织对网络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不足。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组织表示:几乎没有对官方平台做过线上的推广活动。而学生组织进行线下活动,直接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同样是只着眼于活动本身,对平台的推广仅限于扫码关注进行活动投票,忽视了对线上平台本身的介绍和推广,致使大多数学生关注投票后就会立即取消关注,导致官方平台开设后,关注的人数始终寥寥无几。

3 基于新媒体发展下的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路径探析

3.1 构建新媒体交流平台,实现双向沟通

依照我校学生组织参与管理的现状而言,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生组织-学校间三方的未能做到双向交流。欲突破现有的桎梏,学校以及学生组织都需转变工作理念,认同新媒体技术带给学生工作管理的便捷性,率先跨出迈向新媒体技术利用的一步,由学校提供一个支持学生组织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校园环境,牵头建立双向互动沟通的校园公共事务线上管理的平台。

3.1.1 基于Java技术下建立学校官方的学生BBS论坛交流平台

学校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基于Java技术下建立学校官方的学生BBS论坛交流平台,论坛的设计主要实现用户模块、板块与公共信息模块、帖子模块和管理员这四个主要功能出发:用户模块实现用户的注册、登陆和浏览其他用户信息等功能;板块与公共信息模块,针对板块的创建和指定版主等;帖子模块主要包括帖子的发表、回复等;管理员模块包括论坛系统参数设置、用户管理等功能。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的互动式论坛主要从这四个模块设计出发,学生凭借学生账号登录论坛,进行帖子发布交流,而我校各大学校组织和学校代表方均作为板块版主进行板块的管理,实现与学生交流。

论坛板块的设计可按学校现今16个校级组织和学校方代表设置成独立的论坛板块,此设计的目的在于以往归向不明的学生问题可以逐渐清晰明了,板块的划分同时将问题的接收权处理权交给学生组织,可以避免责任主体不明的状况出现;二是清晰的板块设计让学生不再“求助”无门,可以在问题归属的板块畅所欲言。而校方代表的板块可以由直接对接校园公共事务的部门构成,实现定期的信息发布和学生意见的查看。通过在此版块,学校可以接收学生意见作为工作推进参考,且校方的管理员可浏览各学生组织版块,针对热门问题进行回复处理,建立互动式的工作模式。

3.1.2 构建对接PC端的手机端APP软件

手机媒体是当今最为热门的新媒体技术之一,手机以成了大众日常生活中不能离开的交流媒介之一。区别于PC端论坛,手机APP软件是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设备来访问论坛,在本质上,论坛的设计和访问的方式与PC端是相同的,只需要有相对应的软件支持,学生便可以利用手机作为终端,随时随地访问论坛资源,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为符合现今的信息资源交互模式。开发对接PC端的手机移动端的软件更为符合学生组织的工作模式,原因是现今手机是高校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日常的交流和学习都渐渐与手机绑定在一块,开发手机移动端的对应软件方便了学生在遇到校园事务的第一时间进行了反馈。其次是学生组织的成员的身份皆是学生,成为组织成员的动力皆是源于对于参与校园公共事务的管理的积极性,但不可忽略的是学生还需要日常的上课学习,不能做到时时守在电脑进行事务的处理。移动端的APP软件即是方便了学生组织在课余的空闲时间进行论坛板块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上。

3.2 构建M型组织结构,调整学生组织的角色定位

学校构建统一的网络交流平台除了技术与资金的支持,还需要一个合理、民主的组织进行管理与决策。笔者提议,构建M型组织结构,M型组织结构又称事业部门型组织结构,基本特征为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分离,根据业务分设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而重大战略决策与经营决策由不同的部门与人员负责。将企业M型组织结构引入管理委员会的构建中,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同样分为两个部分运行,日常运行与战略决策分离,两个部分为半独立运行状态,工作互有交叉。

战略决策部分由决策组由校方代表与16个校级学生组织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制定BBS论坛、APP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关注学生反馈的热点问题,且对问题进行跟进、反馈。校方代表与学生组织代表针对每一阶段的校园公共事务进行讨论,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日常运营部分则归由运营组负责,运营组由16个校级学生组织相关成员组成,按照不同学生组织的职能,划分不同的校园公共事务,主要负责:BBS论坛、手机APP的后台运营管理,处理组织所负责板块学生的问题的处理与回复,做好跟进与反馈工作。

M型的组织架构能使日常事务的营运与学生专项问题分开解决,提升工作的专注度与效率,决策组由校方代表与学生代表组成,共同管理与商议校园公共事务。在这一模式中,校方顺应现今的简化管理的呼声,将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权力交由学生组织处理,而学生组织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能够确实履行应承担的职能,为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帮助学校管理校园事务。所参与领域可以不再流于表面,而是着眼于更深、更广的参与领域,如生活服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等。

3.3 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

学校除了支持和鼓励学生组织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也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支持新模式的建设,通过制度科学合理地赋予学生组织的权利和对应承担的责任,让学生组织能更好地发挥管理力量,辅助学校高效地完成学校管理。

首先,学校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对学校网络和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带头建立健全我校学生组织新媒体运营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一是督促学生组织在利用新媒体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规范,提高其作为“使用者”的自觉性,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坚决抵制不良有害信息的流出和传播。

二是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保证管理行为的透明化,清晰化。监督机制的建立必须集合学校管理者、学生组织、学生大众三方的力量,形成互相影响、互相平衡的机制,保证监督的有效可行。学校应该在积极支持管理活动的同时担当起相关的监督责任,正确引导学生组织在应用新媒体,保证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健康有益。而学生组织作为主体之一,必须认真负责地完成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学校和学生大众的监督,在责任范围内督促学校积极配合管理事务的完成。

参 考 文 献

[1] 胡泳.新媒体环境下的“参与式新闻”[J].新闻战线,2007,12:57-59.

[2] 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里斯之剑[J].中国记者,2003,5.

猜你喜欢

学生组织交流平台新媒体
技工院校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