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操类专业运动员退役后成功就业现状调查*

2016-10-28周靖弦李先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凭运动员职业

周靖弦,李先雄

(1.南京体育学院,南京 210014;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 )



体操类专业运动员退役后成功就业现状调查*

周靖弦1,李先雄2

(1.南京体育学院,南京210014;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12 )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当前竞技体育需要面对的难题。从运动员退役后成功就业的角度来着手分析,首先收集大量相关文献,用问卷收集到30名运动员的资料,去掉组织安排就业筛选出22名自主择业和高校就读两种退出途径的退役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分别是退出途径、运动成绩与等级、文化教育水平、所获文凭、再就业职业层次,另加入两名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进行对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本次调查的成功就业退役运动员就业状况良好,多位于中上层,从就业层次来说,技术类占半数,这与运动员职业本是技术类有关;运动员退役时的运动等级、比赛成绩对退出途径与成功就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运动员退役途径选择不是全自愿形式,而是存在一定选择条件;文凭、新职业所需能力与人脉对成功就业有很大影响作用;退役后成功就业的运动员认为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提供和就业指导课程能给成功就业带来帮助。

退役运动员;专业运动员;成功就业;就业指导

随着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的下达,[下文简称《意见》]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方式由政策包办式转为一次性买断,从退役之日开始,其生活与生存便脱离体育系统的保护。而随着社会劳动不断复杂化,我国进入高失业阶段,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案例屡见不鲜,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体力劳动类与专业技能要求程度不高的职位也难以找到。而让国家曾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重点培养的人才,在退役后沦落成保安、餐厅服务员等一系列职业专业性低、社会地位较低的就业层,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根据新华社报到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数据“全国目前共有运动员约1.7万人,每年退役的运动员约有2000人,其中政府帮助安排工作能够解决30%。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与2014年729万时被各大媒体称为“更难就业季”再多20万人。然而运动员还不是普通学生,其文化教育水平、文凭和社交、写作、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都低于普通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运动员在儿童或少年时期便离开校园进入体育大院。成为专业运动员后,每天以6~8小时的训练为主,体育在这时便成为了他们的职业。因为职业需要,运动员时时刻刻都在前线奋斗,随时准备为国家出一份力,一年当中鲜有机会休息,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屈指可数。待到其成年后或有部分运动员从事专业训练10多年后从运动队退役再回到普通人的生活时,其文化水平仍保持着进队前的小学或初中程度,长期长时间的训练导致其错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与成长时机。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运动员自身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运动员群体的就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已退役的普通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而精英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前三、世锦赛冠军、全运会冠军)因为名人效应和政策优先安置等特殊性,所以本文不做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登录中国知网、维普网、国家数字图书馆等网站查阅有关退役运动员的文献资料,截止2016年2月;在CNKI中以再就业为篇名搜索,共有17692篇文章;以运动员再就业为篇名搜索,共有81篇文章;以运动员成功就业篇名搜索,共有1篇文章为作者研究生毕业论文。

1.2.2系统分析法

对成功就业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主要从退出途径、运动成绩与等级、文化教育水平、所获文凭、再就业职业层次等五个方面入手,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1.2.3问卷调查法

发放3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份,对问卷中政策安置的精英运动员进行过滤,筛选出22名选择高校就读与自主择业两种退出途径的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在问卷设计上本文作者访问了12位专家及学者,他们认为问卷的结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并对调查问卷提出了宝贵意见,结果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退役运动员成功就业的核心概念

2.1.1成功就业

表1 专家结构

表2 问卷结构和访问提纲

本论文定义成功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年龄内,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愿从事社会劳动,并能够创造社会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最终获得一定劳动的报酬或经营收入。创业者根据公司法第六条规定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第七条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第十七条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这样的公司创业者也属本文中成功的就业者。

2.1.2运动员

劳动部在《关于界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和艺徒概念的通知》([1995]25号文件)中明确提到专业运动员是指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的人员,其学习、生活、训练、管理都在专业运动队,收入与经费支出基本由国家供给。

2.1.3退役运动员

广东省在2004年出台的《广东省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意见》中提出:退役运动员是指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省体育系统运动队正式办理招调手续,工资关系在省体育系统运动队且实行运动员基本津贴和成绩津贴,并经两年以上训练、比赛,由于身体、技术、年龄等原因不适宜继续从事训练、比赛,经省有关部门批准退役的运动员。

2.1.4退役运动员成功就业

根据以上概念,本论文定义成功就业的运动员是指运动员退役后在法定年龄内,具有从事劳动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劳动合同,并能够创造社会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最终获得一定劳动的报酬或经营收入,创业者依法设立公司,获取营业执照,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视为成功就业。而退役后选择高校就读的运动员以普通大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来划分。

2.1.5未成功就业

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指其未能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或未依法设立公司。

2.2现状调查结果

2.2.1就业岗位分布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安妮罗伊职业分类法,其将职业分为8种类型和6种能力动机水平将职业分成48组[28]。把职业分为服务、商业交易、行政、科技、户外活动、科学、文化和艺术娱乐等八大职业组群,依其难易程度和责任要求的高低,分为高级专业及管理、一般专业及管理、半专业及管理、技术、半技术及非技术六个等级。这八大类职业和六个专业管理水平等级,组成个职业等级分类系统,如表3所示。

表3 罗伊的职业世界分类系统(1984)

注:资料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商学院就业网

根据其的职业分类,层次越高,所需要的宏观把控能力越强,一般而言,以动脑为主,身体力行为辅,行业要求高,入行时间长且为本领域高级人才,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属于社会人群中金字塔的上层,收入与社会地位高。层次越往下越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所需专业技能、宏观把控能力、文化知识与学历随着层次下降逐渐减少,门槛也随之降低,到最后一类非技术工作,几乎仅需要劳动力即可,社会地位与收入因为可参与人群广,无门槛,在现有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自然很低。

表4 运动员就业岗位分布

此表展示了参与本次调查的运动员再就业时的层次,分别是教师类、教练类(技师)、企业工作类、创业类和其他。

2.2.1.1成功就业的运动员

此次调查的运动员,就业状况良好,大部分处于中上层。22名运动员中在专业及管理层9%;专业及管理一般层27.2%;半专业及管理9%;技术层次54.5%。

2.2.1.2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

因对比关系,本文另加的两名未成功就业运动员,一名未与任何单位签署合同或通过工商本门成立自己的店铺,现在的职业是微商,属于通过微信朋友圈向好友推销产品,另一名运动员现处于无工作状态,故加了一失业层次。

通过分析本次调查的运动员发现,从就业层次来说,技术类已占有半数以上,这可能与运动员职业本是技术类有关,专业性虽强但应用范围窄,如跨行就业,没大学专业知识保障或从未到其他行业实习锻炼,需重新起步,从新职业最基层开始。

2.2.2退役时基本情况分析

2.2.2.1运动开始年龄与运龄

本次调查的运动员,学龄期3~6岁开始参与训练的人占36.3%,学龄初期开始占54.5%,少年期和青年期一共占9%。从事训练5~10年45.4%,10年以上54.5%。平均运动年限为11.1年。两名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从4~5岁开始参与训练,从事专业训练10~12年。

不难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运动员大多数在读少年儿童时期进入此领域,在心智成熟前或心智发育关键期便断开与外界交流进入封闭式训练,文化教育在小学开始或未入校便已中断,具有典型代表性。另两名未成功就业运动员与前者在同一范围内。

2.2.2.2运动成绩与等级

(1)成功就业的运动员

表5 被调查者运动等级

表6 运动员最好比赛成绩

被调查的成功就业运动员获得全国成年比赛前三名占86.3%,运动等级都在一级运动员与国家级健将之中,被调查者运动成绩与等级基本在同一范围内。另两名未成功就业运动员运动等级与成功就业者在同一范围都是一级运动员,但运动成绩偏低,未能获得全国成年组前三及其他更好比赛成绩。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文件,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或健将的运动员有免试进入大学就读资格,遗憾的是两名未成功就业运动员运动成绩与等级均未达到免试要求。

2.2.2.3退役的年份和出台的政策与成功就业的关系

22名成功就业运动员中16名在2005到2011年之间退役,占72.7%。这期间主要出台的政策有2002年9月,六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2003年8月,人事部、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再次联合印发《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试行办法》、2007年9月执行的,由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2007年8月,《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关于做好2008年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通知》等六项,这六份文件在不同程度上给运动员成功就业带来了帮助,如《意见》中提供给获得一定成绩的运动员免试进入大学就读资格,帮助退役者离开竞技体育圈,习得其他技能与知识,拥有与普通大学毕业生共同求职的资格;《助学金办法》每年能申报最多5000元,以学校具体所交金额而定,这给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了较大帮助;《自主择业补偿办法》则是根据运动员训练年限、比赛成绩和受伤程度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使得运动员可以通过这笔资金,学习进修或自主创业。

2.2.2.4退役时运动员学历分布

表7 运动员退役时学历分布

此次调查的成功就业者,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凭占86.4%,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两名运动员,退役时一人初中在读,另一人高中在读。

专业运动员退役时学历拥有高中(同等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学历成为主体,未成功就业者与成功就业者退役时学历基本在同一范围但偏低。

2.2.2.5退役时选择的退出途径

2014年11月24日体育总局人事司司长在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提到,“政府帮助安排工作能够解决30%。不过,政府安置并不是人事司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更看重和鼓励的是运动员自主就业或者选择职业。”因为政府安排只有30%或更少的精英运动员和杰出运动员,所以在筛选问卷时,政策安置不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已与筛选,主要集中于高校就读和自主择业两种退出途径上。

(1)成功就业的运动员的退出途径选择

59%的运动员选择高校就读,在9名选择自主择业的运动员中有5名是在运动员时期完成本科课程。这证明无论是在训期还是退役后,运动员都意识到学历对就业有重要作用。

表8 退出途径

(2)未成功就业的运动员的退出途径选择

两人因均未达到保送要求的运动成绩,仅能从自主择业途径中退出,无法通过政策安排就业也没有免试读书的资格。

首先,运动员退出途径的选择不是全自愿,而是有一定条件,政策安排有编制的工作主要正对金字塔顶端的精英运动员,而一般运动员很难通过此类途径直接就业;高校就读必须获得国家健将或全国比赛前三、亚洲比赛前六、世界比赛前八的运动成绩,而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但又进入专业队的运动员仅能根据《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获得一笔经济补偿,但未来发展需由自己与家人承担,退役买断后与原单位再无法律责任关系。其次,本次调查的运动员大多都意识到文凭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超半数的运动员选择先获得文凭再就业。

2.2.3运动员自评对就业产生帮助的影响因素

因为未成功就业运动员没有参与此部分的调查,所以一下的问卷中影响因素分析没有未成功就业者。

表9 影响我国退役运动员成功就业的因素重要性指数

如今的社会文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成为求职者必备的敲门砖,从数据可知,高水平运动员免试就读高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2.2.3.1高校就读文凭的重要性

表10 运动员退役时与就业时学历对比

高校就读政策是从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关于国家体育总局指数体育院校免试招收退役优秀运动员学习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放宽执行政策。在这个政策与后续出台的相关政策中,这一条成为很多运动员,尤其是年轻退役运动员选择退出的主要渠道,通过表10可看出,被调查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大多选择读书深造。运动员从退役后到再就业时文凭提升率为72.7%。其中获得本科或同等学历有14人,研究生学历6人,博士学历1人,仅1名运动员在就读本科时选择辍学。这表明,学历对成功就业有较大影响作用。

但同时注意到表9中文凭的重要性指数为68.1%,排在影响因素之首,然而文化知识水平仅占54.5%,排在六位,高校文凭重要性高于文化知识水平。这现象可能与之前许多学者提到的,“许多运动员虽然获得了高学历,但是由于求学期间还要兼顾竞赛、训练等任务,实际从未进入学校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有关。造成这种现象不排除在就业中某些单位仅要求文凭而不是真实文化水平的因素,使得运动员通过“混”文凭的方式,获得就业机会,但实际文化知识水平并没有很大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时的文凭有所提升。其次,文凭与文化知识水平重要性的不平等,可能会给运动员就业带来影响。

2.2.3.2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与成功就业成正比

图1 新职业所需技能对就业的影响

被调查者认为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在再就业中起直接作用,说明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或相关就业单位实习,积极培养与新职业相关技能,有助于运动员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竞争力,从而走出竞技体育就业范围。

2.2.3.3人际关系与成功就业的关系

图2 人际关系对再就业的影响

通过图2数据分析得出,运动员积极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利用人脉获取就业信息对成功就业起重要作用。人际关系在求职时期能给运动员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信息,但扩大运动员在役时期人际圈可能对封闭式训练有所影响,不利于运动员专心备战比赛。所以运动员最直接的人际交往圈,各省市体育训练中心及相关体育部门负责人应该引导与推荐退役运动员到相关体育行业就业并积极搜集和提供就业信息。

2.2.4影响运动员就业的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运动员就业困难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身体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单一、体力转脑力和政策安置少。本次调查就这5个方面(政策安置不在调查范围内)展开。

表11 影响程度对比

通过表11发现,形成阻碍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基础,占到72.7%,第二是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占40%,其余因素对运动员再就业形成阻碍不及前两者。

2.2.5运动员感兴趣的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

表12 运动员就业需要的指导内容

表13 运动员感兴趣的就业指导形式

被调查者认为以上就业指导形式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运动员再就业,但运动员仅知道从所在训练中心询问有关文件信息,不知自己能在何处了解最新动态。目前就业信息、政策、指导课程、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在中国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网站运动员职业辅导专栏公布。运动员创业扶持主要信息来源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里面有关于退役运动员的政策法规、运动员保障动态、保障专项基金、医疗照顾和创业扶持等信息。体育职业信息网专门提供健身房、俱乐部和企业招聘信息,其中退役运动员推荐栏目专为退役运动员设计,另里面提供就业简历写作方式和面试技巧。

3 结论

3.1本次调查的成功就业退役运动员运动起始年龄小(学龄期3~6岁36.3%,学龄初期54.5%,少年期和青年期一共占9%)、运动年限长(5~10年45.4%,10年以上54.5%。平均运动年限为11.1年)就业状况良好,多位于中上层,从就业层次来说,技术类占半数,这与运动员职业本是技术类有关,其虽专业性强,但应用范围窄。

3.2运动员退役时的运动等级、比赛成绩对退出途径与成功就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和全国比赛前三名、亚洲比赛前六、世界比赛前八的运动员能有免试进入大学就读资格,其余正式在编运动员仅能从自主择业的途径中退出。这说明运动员退役途径选择不是全自愿形式,而是存在一定选择条件。

3.3自主择业的退出途径仅为运动员提供一笔退役费,之后与原单位再无相关法律责任,这不利于多数没有较好运动成绩且长期在专业队训练的运动员退役后职业发展。

3.4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时的文凭有所提升,然而文凭与文化知识水平重要性的不平等,可能会给运动员就业带来影响。

3.5高校毕业文凭重要性对成功就业影响排第一(占68.1%其中很大影响4.5%关键影响63.6。运动员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与人际关系两者并列排第二(占68.1%其中很大影响27.2关键影响占40.9),学习新职业相关技能与利用人际关系获取就业机会与信息对成功就业影响重大。

3.6退役后成功就业的运动员认为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提供和就业指导课程能给成功就业带来帮助。

4 建议

4.1加大运动员退役后再教育力度,给予更多普通运动员再教育的机会。

4.2鼓励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培养与未来职业相关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4.3各省市体育训练中心和相关体育部门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推荐退役运动员到相关体育岗位,同时运动员自身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扩大社交圈,丰富个人资源信息,各省市体育局组织体育类招聘会将优秀的退役运动员推向社会岗位。

4.4组织退役运动员参加职业培训班、退役心理辅导班和就业技能指导培训课程帮助运动员转换角色。

4.5被调查者中的大部分在运动成绩、运动等级、运动起始年龄、和训练年限与未成功就业的两名运动员差异与选择区别不大,但毕业后或退役后运动员开始分流,进入社会上层中层下层皆有。是运动员自身能力与努力程度造成的差异还是外部环境导致,选择读书的模式是全日制还是函授对就业层级有无影响,读书时选择的专业是否有不同,这些专业是否对其再就业有直接影响,再就业职业相同的退役运动员是否有某些相同的经历等,这些问题仅通过问卷难以得到答案,往后可通过个案研究来深入探索运动员从退役后到再就业成功期间具体经历了些什么。

[1] 张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2

[2] 祝凯,李海. 河南省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 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10:22-25

[3] 马国祥. 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4] 于树祥. 我国田径运动员社会流动现状调查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5):395-396

[5] 马少辉,危志扬. 近十年广东省职业男子体操运动员再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 科技信息,2009,16:262,264

[6] 吴向明. 四川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情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20-22

[7] 蒋兴宏,王宇颖,张淑华,方华. 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28-30

[8] 陈建宁. 福建省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2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Re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ymnastics' Retired Athletes

ZHOU Jing-xuan1, LI Xian-xiong2

(1. Nanjing institute of sport, Nanjing 210014,China;2.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Retired athletes re-employment is a hot topic of social concern is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sports needs to fac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tired athletes after the successful employment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literature, with the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30 athletes, The main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 exit way, sports achievement and grade, culture and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employment of the retired athletes in the two kinds of exit ways. , Reemployment career level, and the other two unsuccessful employment of athletes to compar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urvey of successful employment of retired athletes in good employment, mostly in the upper, from the employment level, the technology accounted for The athlete's retirement grade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exit way and the successful employment, the athlete's choice of the way of decommissioning is not a voluntary form, but there are certain conditi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athlete; Diploma, ability and contacts of new career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ful employment; the athletes who succeed in employment after retirement think that employment policy consulting, employment information provid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an bring successful employment.

retired athletes;professional athletes; successful employment;case studies;career guidance

2016-04-28

周靖弦(1991-),女,湖南长沙人,助教,硕士

国家体育总局社科一般课题,体政字[2014]16号,编号:2007SS14038;湖南省社科规划办课题,湘哲社领[2011]9号,编号11YBB272。

G80

A

1007-323X(2016)05-0077-07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教育训练

猜你喜欢

文凭运动员职业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法国推出在线文凭证明服务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