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初探

2016-10-27金雯雯

人间 2016年25期
关键词:综合学习鲁迅

金雯雯

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作为一个时代的经典,鲁迅作品的地位也是无法否认的。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不仅适宜于现在的阅读和接受,同时也适宜于未来人的阅读和接受。正因为如此,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都不乏鲁迅作品的身影。

关键词:语文;鲁迅;教学;综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5-01

近些年来,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所占的篇幅有所减少,此事一度成为网络上人们争论的热点,赞同者认为:“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反对者则大声疾呼:“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三年有余、同时又是鲁迅迷的笔者也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进行了沟通,结果发现语文课中的“怕鲁迅”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学生的共识:“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这种情况下,我陷入了沉思。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奠基性作用,其思想与作品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思想的启迪,是故鲁迅精神被称之为“民族魂”。那为什么学生会“怕周树人”呢?

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我发现对鲁迅作品持否定态度的学生主要理由是:语言深奥,政治性强,言辞偏激,尖酸刻薄;年代久远,无法理解时代背景,批判意识过强,读后心情沉重,不希望学习社会的丑陋面;还有人认为他文章的意义都是后人强加的,文章本身并没文采。但是在批判的同时,有些学生也指出,原来小学、初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等文章学起来就觉得生动有趣得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不同作品本身风格的差异性之外,问题真正的症结在哪里呢?通过和其他同事尤其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前辈的探讨,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材选文的问题,我们常说鲁迅杂文是“匕首”是“投枪”,集中体现了鲁迅思想的精髓,过去教材编写受政治因素干较大,因而鲁迅杂文被当作政治思想教育的工具大量选入中学特别是高中的语文教材,如鲁迅先生的《我们不再受骗》、《大众并不如读书人所想象的愚蠢》、《论打“落水狗”》、《记“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第三种人”》、《“友邦惊诧”论》等火气十足的杂文都曾经入选过语文教材,显然这些作品不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不起他们的兴趣甚至引起反感是必然的。

二是教师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师素养有待提升,教师对鲁迅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教学鲁迅作品只能依赖教学参考书,缺乏自己的理解与鉴赏。教师只有自己真正读懂鲁迅作品,理解了鲁迅,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呈现的鲁迅作品,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去理解鲁迅、读懂作品,否则只能将教参的内容“填”给学生。

在找到问题之后,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材选文是我们教师不能决定的,那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从自身入手,从教学手段上探究解决方法。

大学学习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一文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其中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样解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包含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让他们对鲁迅的文章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真正自发认识到这位作家的伟大呢?我以《阿Q正传》为切入点了,和学生一起开始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鲁迅文章的历程。

我提前一周就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文改编话剧。每组安排了一个导演,剩下的同学由导演安排。整个排演过程都是在休息时间进行的道具服装也是学生自己找人借或者自己制作的。特别是服装道具我们煞费苦心,为了体现阿Q等人生活上的窘迫,学生们把装米的麻袋裁剪成了衣服的形状,还用毛线辫了些辫子绑在头上。我事先没有给学生讲解,所以学生并不太了解《阿Q正传》和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

经过一周的准备,四个小组开始表演自己的话剧。当然由于理解不同,四个小组侧重点并不相同,有的小组重点排演了阿Q与王胡打架和阿Q调戏吴妈这两场戏,注重贴近原文;有的则根据自己创新,给了阿Q一个光明的结局。有的甚至有了幻想的色彩给剧中加了一个天使。

上完课后,学生告诉我这算是他们到现在为止记忆最深刻的一节课。本来一直觉得鲁迅的文章难懂,所以难学。但是这次课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挤出时间排演,准备道具。为了编好剧本,演或每一个人物,他们更是一遍又一遍的熟悉课文,熟读人物的每一句话,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会的,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最后我总结性地再讲过一次课,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以往课堂要多的多。就是在他们表演过的画面,他们讨论人物、台词的过程,真正地理解了鲁迅组品的精髓。

当然,由于时间准备的不足以及尚属第一次尝试,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准备阶段比较放任,没有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导致学生对《阿Q正传》的理解有了误差。个别小组改编的话剧成了爆笑喜剧,失去了鲁迅先生的讽刺意味;准备结束后没有经过验收,导致最后的汇报演出出现了些许混乱场景。

其实这种不够完整,不够全面,甚至片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接受教育”,教师習以为常,学生没有了问题意识,循规蹈矩,毫无创造意识,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教学,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把综合性学习教学做得更好,《谈谈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策略》中对此的看法,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以上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总结,有很多收获也有许多疑惑。也许随着今后对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解加深,之前遇到的疑惑和困难会逐步解决,但语文综合性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不断在挫折探索和前进!

猜你喜欢

综合学习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