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息在社会安全事件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16-10-27夏依尔古力·沙吾提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内部的矛盾日益凸显。推进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旧的矛盾得到化解的同时造就了新的矛盾,导致不同程度的潜藏了风险和危机。与此同时,政治信息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事件,如何避免社会安全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我国在政治信息的处理和发布时都要深重的关键点,本文就是以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因素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阐述。
关键字:政治信息;安全事件;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6-02
一、概念界定
(一)政治信息的含义。
政治信息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获取、使用、传播、存储信息的总和。对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及管理政治信息,对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对于个人,政治信息的任职偏差会严重影响国家政治的认同及肯定。在信息社会中,通常是统治阶级通过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形态,并通过人对政治信息的内化和外化以实现政治的社会化。在政治共同体中,政治信息具有传播明确的政治信息、释放隐含含义、提供政治线索、表达象征意义、反映社会民意等功能。
(二)社会安全事件的含义。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在社会安全领域发生的,因人为因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事件。社会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采取紧急措施,消除来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粗略地说,其第一层意义是发生速度快;第二层意义是很难处理这种事件,必须采取非常规办法来处理。狭义上讲,这是一种严重的或敏感事件。前者是自然灾害,后者包括恐怖主义行为、社会冲突、丑闻或传言等,也被专家称之为“危机”。本文主要是以人为紧急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政治信息的传播途径
传统意义的政治信息传播包括:会议、文件及大众传媒。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覆盖面极广的传媒面前,政府官网也走上了政治信息的网络化步伐。政府官网的论坛也随之建立起来,如果说政府官网是政治信息另一种形式的输出方式,那么官网的论坛就是政治信息的输入输出相结合的形式,民众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参与政治讨论,抒发个人见解,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这不仅意味着政治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更体现了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政治民主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除此之外,政府的官方网站和论坛的普及自然而然使官方微博也与之并进,微博以其内容精简、时效性为主要特点备受广大网民的关注。
三、政治信息的存在特点
(一)权威性。
政治信息作为政府部门传达政治意向的主体,具有权威性。网络传播的特点在于其便利性和任意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很难保证网络媒体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当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和网络媒体结合的时候,作为政府部门所有的“网络传播"就具有了权威性的可能。通过长期的、持续的权威真实信息的发布,政府网站同样可以像传统媒体一样在公众中树立权威和可信度。
(二)即时性。
这是互联网传播最大的优点之一,相比较报纸等传播媒体信息传播周期,互联网可以充分体现其快速性的特点。当危机爆发时,人们需要快速的获取相关信息来消除自己的不确定性,在这个时候,政府能依赖的传播媒介虽然有大众传媒和手机媒体等,但大众媒体传递信息需要一定时间的制作、手机媒体又存在权威性的不足,这个时候,政府网站将会是最好的选择。政府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可以及时消除信息真空,避免流言的产生和传播。
(三)广泛性。
由于我国民众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政治信息是输入过程,再加上在重要的时期或者这种突发状况面前多数民众还是会在第一时间查询官方发布的消息,而确定自己接收到的消息是否是真实的。在这种程度上,对于政治信息而言被接受群体占多数,而造谣和传播不实消息的人群为少数,这时,政治信息是具有广泛性的。
四、社会安全事件中政治信息所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安全事件的突发性。
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都有不可预知的危险,并且往往超出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并对社会正常秩序和人民的财产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是社会性的,受害主体是群体性的,并且会制定非常态非程序化的紧急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发展,才能有效的避免事件的恶化及延展,但其影响往往不能按照既定的做法和措施判断、监管,处理不当会导致事态快速发展扩大化。
(二)社会安全事件的扩展性。
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会导致社会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混乱,因而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由于事件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危害,容易成为政府、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的对象。在一些冲突中有多个厉害关系的事件中,如果没有参与者的明显缺点,他很快就能得到社会的同情,成为一种“聚合行为”。但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各取所需,就会使事件产生新一轮的“共振效应”,进而引起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连锁反应是一个概念性的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系统越复杂其卡考性越低。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的系统中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同时突发事件也包含其中,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便会迅速扩散和放大,不能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容易给社会这个系统带来连锁反应,产生衍生危机,甚至是危机的共生。
(三)社会安全事件的信息有限性。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的不实信息包括真实信息,也包括虚假信息。虚假信息实际上是未经证实的信息,其中可能包括应急消息和实时信息两类。尤其是在事件的早期,缺乏信息,传播渠道受限,在官方没有公布事件情况前,人们无法分辨真是信息和虚拟信息,不是信息以小到消息的方式在民众间传播。由此可见,信息传播一旦失控,会使虚假信息到处散布,影响社会秩序带来社会恐慌。
五、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政治信息管理体制。
就本文主要阐述的人为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来看,具有萌芽阶段、预谋阶段、发生阶段、后期阶段等步骤。以此为基础,政治信息应做到这类突发事件在其萌芽阶段开始就做到信息的预警、控制、疏导及后期的安抚工作。因此,大量的信息数据处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机制,以方便对这类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理和政治信息的传播。但一定要确保网络政治的民主化,不能一味的限制信息的传递和流动,适得其反会降低网民对网络政治的参与热情,网络政治信息的管理要主要避免形式化。并且要重视与民众的互通性,这种信息管理机制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是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责任。
(二)注重政治信息的公开化。
在传媒领域需要做到信息公开与权威,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此外,保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高质量的信息,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实现理想的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突发事件具有真实、新颖、接近等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具体传播活动中,应根据事件的相关情况,在保证稳定社会情绪和正确引导舆论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公开信息,以稳定受众情绪。
(三)加强政治信息的可信度。
社会安全事件中的传播效果和传播主体的公信力有关,公信力有赖于传播主题过去积累的形象,这不仅取决于网络性能的管理,更有赖于传播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作风。政府机构应高度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承认、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政府部分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社会责任,认真履行公务职责。在谈到具体问题时,要认真考虑民众的实际需求,做一些能为人民和国家带来长远利益的事。其次,实现政治民主,提高党政机构的透明度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促进科学的民主决策。
参考文献:
[1]赵路平.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公众关系研究[J].复旦大学,2007.
[2]赵磊.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角色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张洪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角色与政府应对[J].苏州大学,2008.
[4]陈雪.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挑战与机遇[J].学理论,2011年,第11期.
[5]王春业.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J]. 2009年,第2期.
[6]李文冰.政治信息沟通对传媒的诉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4, 11(3).
[7]刘金玲.第四媒体的政治社会化功能[J].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肖飞.信息社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夏依尔古力·沙吾提,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