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中的认知图式阐述及应用*
2016-10-27杨永和
吴 斐,杨永和,曹 娟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中的认知图式阐述及应用*
吴斐,杨永和,曹娟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在翻译研究方面,跨学科研究趋势日益明显,譬如起源于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知就有重要的价值。为此,以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文本为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认知图式理论对其翻译过程中的原文解读和译文表达进行了阐述,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三个层面进行了机制分析和应用研究,旨在提高翻译质量,为弘扬和传播湘西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湘西; 民族文化;旅游翻译;认知图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译介成为了国内外炙手可热的主题。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率先提出了翻译中“文化转向”的概念,从而掀开了文化翻译的高潮。湘西,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热土之一,其拥有璀璨与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湘西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对其展开译介工作成为了一种必需,这对增强湘西各民族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1]近年来湘西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传播集中体现在旅游方面,但目前其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为此,需要寻求新的理论支撑和进行实践探索。
现存的翻译理论众多,如接受理论、对等理论、目的论等,但他们大多从静态方面来探讨译本优劣性或侧重翻译策略的选择,缺乏对译者的认知,对翻译过程的关注更少。如《湘西旅游翻译策略应用效果研究》就只论证了文本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没有深入探讨。[2]近5年来,翻译的跨学科性逐渐凸显,起源于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也被广泛用于翻译研究,图式理论优势在于突出翻译过程的解读,动态性和可变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恰好能弥补以上理论的不足,为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 认知图式理论与民族文化旅游翻译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它于1781年由心理学家康德提出,皮亚杰(Jean Piaget)确立并完善了概念和理论。简言之,图式理论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图式涵盖的类别很丰富,可以简单或复杂、具体或抽象、高级或低级。[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如Minsky、Eysenck和Rumelhart等,他们都对图式理论进行了发展。[4]在信息加工理论和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论的推动下,现代认知图式理论逐渐走向成熟。鲁墨哈特(Rumelhart)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把图式作为认知的基本单位,既是贮存知识的场所和表现形式,又体现了知识的认知结构。此外,图式并不是一成不变或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且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构建性。
现代认知图式理论是哲学、心理学、认知学与信息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今,现代认知图式在翻译领域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认知语言学翻译理论方面进行阐述,如谭业升的转喻的图式-例示与翻译的认知路径,利用认知图式的观点对传统对等理论进行了创新。[5]二是用现代图式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如王立弟指出了知识图式在口译过程中对原文解码、信息加工和译语表达的作用。[6]刘明东在论证图式理论与翻译的关系上,结合翻译实践提出了图式翻译观。[7]然而,国内外学者主要将现代图式理论运用于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中,关于民族文化与图式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图式理论应用于民族文化译介与传播的研究较为鲜见,即使相关论著涉及到也只是零星的成果。而本文要探讨的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是近年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虽然也涌现了不少成果,如彭明英的《湘西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英语翻译探究》等,[8]但缺乏一定深度和广度,涉及图式理论的研究较少。实际上,翻译的过程是语言的转换,要经历源语解码和译语输出两个过程,认知图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认知图式对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文本的解码
这一阶段是文本理解阶段,译者眼睛接触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文本材料后,即刻将信息传达到大脑,然后再利用已有图式进行信息加工。被激活的图式既是抽象的概念归纳,也有具体的东西,例如知识图式,表现为源语的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内容。译者图式越丰富,则对文本解读得更透彻。以湘西民族文化旅游文本的文化图式为例,译者要对一些少数民族特色词汇和文化有所了解,否则无法激活图式,如梯玛公园(Tima Park)的梯玛专指土家族中从事祭祀和驱鬼的从业者,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图式。
(二)认知图式与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英译本表达
这个过程既是一个目的语输出的过程,又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译者必须对目的语图式非常熟悉,且在想方设法激活读者已有图式的基础上来建立新的图式,以完成跨文化交际的任务。这个过程的难点在于译者既要依赖源语图式,又要利用译者和目的语读者认知语境中共享的图式,通常还要构建新的图式,因此,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还需要积累大量的目的语图式,并灵活掌握各类翻译策略与技巧。
二 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中的认知图式机制
根据现代认知图式理论,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中的认知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等三大类,其中每一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民族文化旅游译介的基础,它是指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词汇和句子的掌握程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民族文化译语图式不足,或对原文的遣词造句不能准确把握,那译文质量会大打折扣。民族文化旅游译介过程中较常见的下位语言图式是“词语—语义”图式。英汉语言中在这方面的认知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下面以旅游通名“词语—语义”图式所构成的相异认知结构为例,来论证语言图式的机制。
能体现类别属性的名词称之为“通名”,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由“通名”激活的认知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异性。民族文化旅游译介过程中,错误的“通名”选择会影响目标语读者的图式。以“楼”为例,其最基本的意思是楼房,即两层以上的房屋,译为英语为storied building;第二个义项是茶肆、酒店、歌舞场、旧时妓院等场所也称楼,如:茶楼、酒楼,此时宜译为house 或bar;第三个义项是指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如:暗楼、阁楼,译为attic;其它还有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如:楼子(楼阁)、楼榭。 译为super structure或tower。那么,作为湘西侗族建筑文化独具特色的“鼓楼”,在民族文化旅游翻译中应该选择哪个义项,即哪个更适合“楼”的“词语—语义”图式 。这需要译者进行追本溯源,首先要先理解“鼓楼”的民族文化内涵,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其高度从数十米到几十米不等,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是在遭遇重大事件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又兼有休闲和社交的功能。所以,从“词语—语义”图式来看,此处“楼”宜译为“tower”,鼓楼译为“drum towers”比较合理。
(二)内容图式
通俗地说,内容图式指原文的背景知识和所体现的主题。内容图式涵盖较广,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艺术、体育、文化等。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译介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内容图式在于文化图式。如果缺乏足够的民族文化图式,翻译任务几乎不能完成。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的认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文化图式建构模式(见图1)。
图1 文化图式建构模式
第一种是阐述式建构。由于文化具有同通性,湘西民族文化和汉语、英语文化图式相对应时,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法。
第二种转换式建构。我们在肯定文化相似性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文化的相异性,此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采用转换式建构。湘西民族旅游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奇幻性,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奇特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
在自然景观中存在很多的“天下第一”。如猛洞河的“天下第一漂”、类似的还有“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楼”、“天下第一寨”等说法。这些称谓显示了古代湘西少数民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天下”和英语国家的“世界”反映的图式不完全相同,在唐朝以前,天下指“中国”,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不是全世界。所以“天下”在这译为“all over the world”并不妥当。此处应当采用转换式建构的方法,天下宜译为“china”,“天下第一漂”译为“the best drift in china”或“The best in all the land drift”。当然也有例外,譬如新建的湘西矮寨大桥,为钢桁加劲梁单跨悬索桥,全长1073.65m,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m,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当之无愧为“天下第一桥”或“世界第一桥”。此外,在时间年代和皇帝名号翻译方面,也可以使用转换式建构法,明代嘉靖苗民起义的“明朝嘉靖年间”应当转换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Jiajing(1507-1567)of the Ming Dynasty(1368-1644)”。
第三种是针对原文文化图式和译文文化图式之间的缺失,采用创造式建构法,这个主要体现在特有的民族风俗方面。湘西侗乡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物,也是传统交通建筑。 此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风雨桥仅仅简单译“wind-rain bridge ”并不恰当,研究者比较青睐的是创造式建构法的Fengyuqiao (roofed bridge for shelter ),它采用的音译+意译+注法,把文化图式和意象图式都体现出来了,恰到好处地向西方读者展示了湘西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当然,创造式建构法所衍生的异化翻译策略必须以不曲解原文为基础,创造只是恰到火候的创译。
阐述式建构法是三种方法的核心,毕竟文化的共通性还是大于其相异性。在翻译实践中,三种文化图式建构类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译介效果,甚至可以同时使用这三种方法。盛行于湘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它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赶秋节”译为:“Ganqiu Festival”(the Miao’s traditional Festival,which happens in the earlier fall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joys in Huayuan,Fenghuang,Luxi ect)。
(三)结构图式
结构图式包括原文和译文的谋篇布局,语篇风格、文体、修辞等多方面内容。从宏观整体语篇来看,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汉语言是意合文字。而英语等西方语言文字则深受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影响,更强调逻辑性强的形合。“合”意为关系,一句话当中可能有若干小句,小句之间的关系可隐可显,如果关系是隐性的,便好似那无缝的天衣,我们称之为“意合”;如果关系是显性的,便会在形式上清晰地严格地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形合”。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汉语缺乏词性曲折变化,没有明显时态和语态等,但却能反映实际存在的辩证关系。
从具体的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来看,英汉旅游语篇特点是译者要把握的最主要的结构图式。在风格、词汇、句子和段落方面,英汉旅游材料文本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中文旅游材料相比,英语旅游文本实用性和目的性更强,它主张用质朴的语言来传递地理环境及服务设施等信息,而汉语描述性语言相对丰富一些。这也体现在遣词用句和修辞方面,汉语多用四字词,工整对称。例如湘西某景点的介绍如下:
“绿草成茵,青山绿水,苍松翠竹,山花烂漫”。该句目的在于说明景点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其译为英语时可遵循英语旅游文本的结构图式,将其简单译成The scenic spot is a beautiful place covered with forest,hardly spoiled即可。此外,在句型和表达方法,也存在结构上的差异,这些需要译者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和驾驭。
(四)融入三种图式机制的文本分析
以上分别从语言、内容和结构三个认知图式分支阐述了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的机制,但在翻译实践中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需要我们考虑各个图式结构,并激活大脑中的图式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凤凰古镇的英译介绍文本: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其历史和文化举国闻名。她被著名新西兰作家雷维艾利称为中国最迷人的城镇。凤凰古镇紧邻苗族村落德夯,永顺的猛洞河以及贵州省的梵净山。如果行人想到达怀化、吉首和贵州的铜仁,那么就必须要横穿这个古镇。
……凤凰古城以其别样风情静待了千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凤凰古城不仅跨越古代与现代,更融山水古城之美,足可获得来自各地游人的认同。
Fenghuang Ancient Town or literally translated into Phoenix Ancient Town,was built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in Qing dynasty (1704),is a national-level famous town for its history and culture.It has ever been acclaimed as the most attractive town in China by Rewi Alley,a famous Zelanian writer.Fenghuang Ancient Town is adjacent to Dehang Village of Miao Nationality,Mengdong River of Yongshun and Fanjing Mountain of Guizhou province.It will be compulsory to go across this ancient town if walkers want to arrive in Huaihua,Jishou and Tongren of Guizhou province
……Different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in his life waiting for the millennium,“Leshan wise,benevolent Water Music”,the ancient city of Phoenix not only across the ancient and modern,more financial landscap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the United States,enough to get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community.
从语言图式来看,显然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图式,无论是源语的词汇还是句型表达,还是译语的输出,都比较熟悉,因此翻译处理技巧纯熟,如凤凰古城,在保留源语因素同时还考虑了目标读者的图式,它被巧妙地处理为“Fenghuang Ancient Town or literally translated into Phoenix Ancient Town”。从内容图式看,用了文化转换式建构法,如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译为“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in Qing dynasty”。“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译为:“Leshan wise,benevolent Water Music”,足见译者对形式图式把握较好。
三 结 语
翻译实践证明认知图式翻译观同样适用于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不断丰富译者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结构图式是提高译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认知图式理论应用于翻译的优势在于对源语文本进行解码,对目的语再编码,即通过新的视角来透视、分解翻译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文化英译的难点。由此可见,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认知图式理论与民族文化旅游翻译应用研究,对提高其它文化文本英译的质量也大有裨益,这需要今后的进一步探讨。
[1]吴斐,杨永和,罗胜杰.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湘西民族文化为案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10):39-43.
[2]白蓝.湘西旅游翻译策略应用效果研究——基于目的论视角的调查与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2010(5):149-152.
[3]Geeraerts,D.&H.Cuycken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77-78.
[4]Croft,W.&D.A.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102-103.
[5]谭业升.转喻的图式——例示与翻译的认知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6):465-471.
[6]王立弟.翻译中的知识图式[J].中国翻译,2001(2):19-25.
[7]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7):50-52.
[8]彭明英.湘西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英语翻译探究[J].考试周刊,2012(26):29-31.
Application and Elaboration of Cognitive Schema in Xiangxi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Translation
WU Fei,YANG Yonghe,CAO Ju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It is becoming evident tha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popular in translation research.For example,the schema theory originated from psychology is valuable for the perce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Thus,taking Xiangxi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text as an example,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and using cognitive schema theory,the paper comprehends the original text and expound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and it also makes a mechanism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aspects of language schema,content schema and structure schema,which aims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expanding and spreading Xiangxi national culture.
Xiangxi;national culture;tourism translation;cognitive schema
2015-10-07
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联合项目“认知图式视域下湘西民族文化译介及传播”(14WLH10);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翻译现状调整和对策”(湘教通[2016]283号,序号540)。
吴斐(1980-),男,湖南娄底人,中南民族大学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翻译、跨文化教育。
H059
A
1671-1181(2016)03-0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