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隆精神与国家利益的碰撞:印度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的政策探究*

2016-10-27刘名望

关键词:尼赫鲁匈牙利苏联

刘名望

(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万隆精神与国家利益的碰撞:印度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的政策探究*

刘名望

(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1956年10月,苏联政府从阵营稳定等角度考虑,对匈牙利人民旨在要求改革的呼声予以了粗暴干涉,最终引发了匈牙利事件。在国际社会对此的一片质疑声中,尼赫鲁并没有站在他积极倡导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核心的万隆精神的高度对苏联在匈牙利的举措进行谴责,而是在各个场合为苏联人做伪辩,这与几近同时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具有典型的双重标准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受尼赫鲁对印度国家利益的深层次考量、苏联的压力和美英的“观望”的影响所致。尽管尼赫鲁在此事件上的双重标准饱受国内外媒体和政要们的质疑,但却由此赢得了苏联的信任,为随后印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印度;匈牙利事件;政策探究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是冷战时期国际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因此,自该事件爆发至今仍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由此产生了数量颇丰的学术研究成果,文章有数十篇,著作有数部。但这些成果大多集中于探讨中、美、苏等国家在该事件中的政策或角色分析①,鲜有对印度在该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印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符。所以,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入研究,以尽可能再现历史全貌。本文将在借鉴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史料文献的基础上,对印度政府在该事件中的政策与缘由作一尝试性剖析,以供学界参考。

一 匈牙利事件概况

二战后,东欧各国由于经济恢复缓慢,人民生活得不到有效改善,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运动更是在东欧各国人民心中荡漾不已。人们对西方式的民主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对苏联在东欧各国的压制有了诸多不满,这其中反映最为激烈的莫过于波兰和匈牙利。两国不久就爆发了波兰事件(1956年10月19-20日)和匈牙利事件(10月23日-11月4日)。在此二事件中,由于各自政府的不同措施导致结果也完全不一样。在波兰事件中,由于当局的有效处理最后成功地较为平缓地解决了,但匈牙利事件的结果却远非如同波兰事件那样简单。在这场危机中苏联几度出兵干涉,并导致匈牙利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1991年匈牙利当局公布了一份当年的绝密报告:事故中死亡人数共计2700人,其中体力劳动者1330人,大专院校学生44名,中学生196人。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逃往西方,[1]这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震惊。

二 印度在匈牙利事件中的政策

危机爆发后,对苏联人在匈牙利的举动,西方媒体大加鞑伐,称此为“野蛮的侵略”、“公然冒犯了所有法律的尊严”等。[2]而尼赫鲁政府则从维护刚发展起来的印苏关系和获取苏联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支持等因素考量,采取了有别于与此几近同时爆发的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立场,以各种理由为苏联在匈牙利的行动作伪辩。在联合国与此相关讨论的主要议案中,印度以维护苏联的形象与利益为基点,基本上就是投弃权票甚至否决票,在国际上对苏联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政治支持。

事件爆发后不久,11月4日,美国在联合国大会的紧急委员会上,提交了一个旨在呼吁苏联停止所有武装进攻匈牙利人民的举动并呼吁匈牙利政府和苏联政府允许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派的观察人员可以自由地在匈牙利进行实地考察并向特别委员会报告情况的草案(1004号)。这个提案最终以50票支持8票反对(苏联集团国家)和15票弃权(大多是亚非国家)获得了通过,[3]84印度对此投的是弃权票。对此,克里希纳·梅农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强调说,“印度的弃权是基于印度不同意这个议案中的某些部分——匈牙利人民需要一个响应民族渴望和为它的独立和人民福利而献身的政府。”[4] 345关于这点,当前的匈牙利政府已经完全做到了。尽管它目前局势悲惨,但它仍是联合国一个享有主权的成员国,并不是一个未民族独立的民族。因此,1004号草案中关于通过选举来组建一个新的匈牙利政府的提议是不切实际的、荒诞的。对于苏联军队是否应从匈牙利撤出的言论则只字未提。

11月9日,在关于匈牙利举行自由选举的五国草案(1005)的表决中,印度投了反对票,是唯一投否决票的非共产主义国家,这个态度与印度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尼赫鲁政府对英法以对埃及的举措予以了猛烈抨击,称英法以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最大的嘲讽。具体可参见拙作《印苏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政策及战略考量》)。[5]这个提案重申了在匈牙利的外部干涉是不能容忍的且苏联军队在匈牙利的镇压行动违背了联合国的宪章精神,呼吁苏联立即撤军,一旦当地法律和秩序恢复就应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自由选举。克里希纳·梅农一如既往地对此辩护道,五国草案中关于在匈牙利举行自由选举的提案,不仅没有对匈牙利的法律和局势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也没有获得匈牙利政府的同意,这显然违背了匈牙利政府的意愿与联合国的宪章精神。因此,它是错误的。所以“我的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赞成联合国无视国家主权的言语和提案。”[4]347当天,美国还提出了解决匈牙利难民问题的议案(1006),但在议案中又牵扯到苏联对匈牙利侵略的内容,印度再次投了弃权票。对此,克里希纳·梅农说:美国此举是“对那些不喜欢的人扔政治石头。”[4]348此后,在一系列关于匈牙利事件的主要议案中,印度基本都投了弃权票(见表一)。

表一 印度在联合国就匈牙利事件表决中投票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6(p.68-96.)[3]、1957(p.60-68.)[6]、1958(p.67-71.)[7]

印度在此问题上投票的原则就是以议案中是否有谴责苏联的成分为依据来进行表决,当含有时则是弃权或反对,反之则是赞成。当问及印度为什么老是投弃权票时,克里希纳·梅农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在匈牙利问题一直避免有反苏联的言语出现,目的就是为了我们与苏联的友谊不会受到伤害。”[8]而亚非拉国家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印度影响基本投弃权或反对票。

三 印国内对此态度的反响与尼赫鲁的伪辩

印度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引来了国内外一片嘘声。

在议会上,昆祖鲁(H.N.Kunzru)等联合起来谴责政府在联合国谴责苏联对匈牙利侵略的议案中投弃权票。[9]印度社会党领导人纳拉因(J.P.Narain)指出,尼赫鲁的“政策是双重标准……有损这个国家的尊严。”[10]6萨尔乌达耶(Sarvodaya)的领导人纳拉扬(Narayan.Jaya Prakash)在给尼赫鲁的信中说:“如果你不大胆地说出来,你将对通过这种新的帝国主义方式奴役一个勇敢的民族怀有负罪感,而这种方式比过去的殖民主义还要危险,因为它冒充革命者。”[11]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纳对美驻印管办表示,他对克里希纳·梅农在联合国关于呼吁苏联从匈牙利撤军和举行自由选举提案的投票也表示十分不满。[10]6尼赫鲁的资深传记作者,印度外交部历史司司长戈帕尔(Sarvepalli·Gopal)在尼赫鲁自传的第二卷(1947-1956)中写道:“甚至南斯拉夫和波兰对苏联行为的批评都比克里希纳·梅农更加有力和直接。”[12]293

同时,外交部的其它官员也都警告尼赫鲁不要采用双重标准。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杜德提醒尼赫鲁,“如果苏联军队正试图占领布达佩斯和匈牙利其它地方的消息确切,如果这个举动是匈牙利政府反对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我们都承担不起对这些情况视而不见的后果。我不是建议我们应该象其它国家一样来表达我们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是时候考虑一下匈牙利的局势,目的在于根据我们所提倡的这些基本原则来决定我们的态度。”[12]291但尼赫鲁回应道:“我们在我们很熟知的苏伊士运河危机问题上采取哪些原则都尚且不容易,更何况在匈牙利问题上我们获知的消息来源主要是西方媒体,它们也许夸大了苏联在华沙条约下持续干涉的可能性,而一个公开对苏联行为的谴责也许将弄巧成拙,同时也将对原本的目的造成恶劣影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援助匈牙利民族主义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私底下对苏联政府施压。”[12]291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杜德后来写道,“在新德里的外交部,在匈牙利发生的事情退居于埃及之后。”[13]

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内压力和众多责难,尼赫鲁在11月5日的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大会上,首次史无前例地公开表达了他对匈牙利民族力量的同情和对苏联行为谴责的言论。尼赫鲁说:“我们今天在埃及同时还有匈牙利都看到了人类尊严和自由的愤怒,用军队来镇压人民来获取政治自由的目的,一个属于落后的原始的殖民手段现在在复燃和实践。”[14]但这种声音并没有持续多久,克里希纳·梅农在11月9日对美国提出的在匈牙利举行自由选举和外国军队撤出的提案投否决票的举措证明了尼赫鲁始终站在维护苏联利益的初衷。尼赫鲁对此以不明真相为由辩解道:“没有更确切的消息或更进一步对事件的调查,要下结论是异常困难的。……我不知道,我仅仅是指出要得到一个正确的(事件)图景的困难。自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来,我们与之保持了紧密的联系,……我们对许多事实都很清楚,因此我们才可以大胆地对此发表我们的观点。关于匈牙利事件,对我们来说困难就是我们对大量的事实并不清楚。同时,在匈牙利发生的事情又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必须对当前实际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更清楚、更确切的了解。因此,我们在发表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时有一点谨慎。”[15]

事实是否如此呢?事件爆发后,当美国希望印度和它一起将匈牙利事件提交到联合国讨论时,尼赫鲁当即予以了拒绝。而当苏联军队快速地进入匈牙利并成功地镇压了叛乱后,尽管有不同且混淆的报告,但尼赫鲁起初所做的就是指示印驻莫斯科大使K.P.S.梅农让苏联当局以非正式的途径知道印度的立场,而不是发表声明对此予以谴责。同时,在11月4日即1004号草案表决的当天,尽管尼赫鲁深知苏联的镇压行动应该停止,并且匈牙利人民有权在没有外部干涉或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地决定他们自己的未来,但他还是指示印度驻联合国的代表避免谴责苏联。[12]292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1004号草案表决时,印度投弃权票的一幕。随后,尼赫鲁又在11月5日给K.P.S.梅农的电报中说:“我可以肯定苏联政府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12]292但尼赫鲁并没有如此实际行动。11月7日,尼赫鲁在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中表示,在匈牙利事件和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武装干涉任何国家都是十分令人讨厌的且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在没有外界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地选择他们自己的政府。”但尼赫鲁还是强调希望美国在苏伊士问题上采取行动。[12]293除此以外,尼赫鲁还在11月2日和3日两度打电报给印驻苏大使K.P.S.梅农询问事件的进展情况,并且还在11月16日询问印驻苏大使梅农是否有关于匈牙利青年对苏联谴责的报道。[12]292可见,尼赫鲁完全是以事实不明为由故意为苏联和自己辩护。

在匈牙利危机大局已定时,尼赫鲁也开始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做些善后的事,以减轻印度政府在国内外压力的同时力勉不结盟大旗还能迎风飘舞。他在11月19日的下院讲话中高喊:“我从一开始就说得很清楚,首先外国军队应该从埃及和匈牙利撤走,虽然这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第二,匈牙利人民应该给他们自己决定未来的机会。”“在匈牙利的苏联军队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且苏联军队的干涉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苏联和它人民的声望。”[16]但紧接着尼赫鲁以苏伊士运河问题与匈牙利事件的属性不同为自己和苏联的行为辩护,他说:“在这里并没有象苏伊士运河案例中的赤裸裸的侵略,它实际上是苏联军队在华沙条约的基础上对这些国家的干预。”[12]330可见,尼赫鲁压根就是站在维护苏联的角度来对待此事件的,自然有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

四 印度双重标准的缘由

从印度政府在联合国投票的结果和尼赫鲁对此事件态度的反复,我们不难得出印度在匈牙利事件中的立场就是支持苏联的结论。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尼赫鲁在该事件中放弃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核心的万隆精神的呢?在同样具有侵略性质的匈牙利事件和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为什么印度要采取双重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缘由:

(一) 尼赫鲁对印度国家利益的深层次考量

尽管尼赫鲁当时在国际政治舞台可谓是个新手,但他对对外政策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认知毫不逊色于美英等国身经百战的外交专家。他认为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石,是国家交往中最核心、最永久的话题,是衡量对外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思想在尼赫鲁在关于对外政策与国家利益关系的相关讲话有着明显的体现。他在1947年7月1日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讨论关于犹太人问题的一封信中就坦言:“我没有必要向你肯定……正如你所知道的,国家政策本质上是自私的政策,每一个国家首先想到是它自己的利益然后才是其它的利益。”[17]随后,在同年的12月4日制宪会议上,他又强调:“一个国家进行外交事务的艺术就是要善于发现什么是对这个国家最有利的。我们也许讨论国际友好和我们所说的意见。我们也许讨论和平、自由和我们最想说的。但最终,一个政府应为这个国家的前途发挥作用。没有政府敢做,在短期或长期看来对这个国家有害的任何事情。因此,不管一个国家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它的外交部长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国家的利益。”[18]此后,他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对我们对外政策代表的教导就是每个问题最优先考虑的是印度的国家利益,其次才是它的价值。”[19]“每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他自己的安全和保护自己的利益。”[20]可见,尼赫鲁在作决策时通常把印度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在匈牙利事件中的“欲言又止”就是最好的例证。那尼赫鲁在匈牙利问题上又有哪些国家利益的战略考量呢?我认为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印苏关系的稳定发展对印度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很重要,而印匈关系则几近可以忽略。在印度独立以前,尼赫鲁就非常重视发展友好的印苏关系。他在1927年的一篇《俄国魅力》中写道:“苏联……是我们的邻居,一个强大的邻居,它也许对我们友好并与我们合作,否则就是我们心中的一根刺。”所以“无论发生任何事件,我们都必须理解它并相应地改变我们的政策。”[21]随后,他又在组建印度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广播演讲中(1946年9月7日)说:“苏联……是我们在亚洲的邻居,我们两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许多共同的义务且有很多问题需要相互帮助。”[22]而在印度独立前夕,尼赫鲁不顾英国的干涉阻扰(英国曾就印苏建交问题,窃听过尼赫鲁与主要负责人的电话,并指示英驻苏大使设法阻止两国建交),积极谋求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尽管两国最终在印度独立前,1947年4月13日建立了正式关系,但由于受苏联对印度独立的否定、印度与英美关系紧密、尼赫鲁对苏联的怀疑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使得印苏关系在印度独立后六年多的时间里(1947-1953)并未得到稳定发展,处于较为冷淡的一种局面。[23]为此,尼赫鲁积极利用新中国成立承认问题、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等问题向苏联当局表明印度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地位并能为苏联所利用时,印苏关系得到改善,并很快就得到了苏联在克什米尔问题、果阿问题的大力支持,印对苏出口也是急速回升,由1952年的850万卢比飙升到1955年的3260万卢比[24],同时还获得了条件优惠金额高达10.196亿卢比的《比莱贷款》。可以想象,若尼赫鲁坚守万隆精神,固然能够得到美英等西方国家的首肯,但印苏关系的发展将从此陷入低谷,这将很有可能导致苏联放弃对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果阿问题上的支持和对印度的经济援助,作为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双边贸易也将大幅度下滑。如此一来,必将对印度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而尼赫鲁不结盟的走钢丝战略也将昙花一现。同时,尼赫鲁“应该清楚它在苏联远程轰炸的有效范围内,因此,受不起成为这个国家的敌人。”[25]而匈牙利相较之印度的重要性而言,几近可忽略。两国在此期间并无贸易往来,再说匈牙利又是个弱小且远离印度的国家。因此,从地缘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匈牙利不可能在印度国家安全战略优先考虑范畴之内,而通过牺牲匈牙利的利益来提升印度的利益,就构成了尼赫鲁对此事件态度的基石。我们都知道任何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以极大限度索取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的,而尼赫鲁对此更是发挥到了极限。

2.尼赫鲁担心在联合国监管下的自由选举将运用到克什米尔问题上来,这不是尼赫鲁想要的结果。他对印度在11月9日的五国草案中决定投反对票的原因解释说:“任何对这种类型的干涉和外国监管下的选举的采纳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一个糟糕的先例,而这也许会在将来为干涉它国所利用。”[11]尼赫鲁所说的糟糕先例,无疑就是担心在联合国监督下的匈牙利的自由选举将不可避免地折射到克什米尔问题上来,这显然不是尼赫鲁想要的结果。在随后的国会讨论中,尼赫鲁再次强调:“印度反对的理由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联合国支持下的选举。”[26]而美情报分析也指出,尼赫鲁拒绝与联合国对苏联干涉匈牙利事件进行合作,也拒绝支持在联合国监管下的匈牙利选举,可能是受他早期拒绝在克什米尔进行选举的影响。[10]

(二)苏联的压力

在印度拒绝了在联合国监督下匈牙利举行选举的议案后,尼赫鲁催促匈牙利新任总理卡达尔(Jano Kadar)和布尔加宁允许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匈牙利,很快苏驻印大使告知尼赫鲁可以讨论除匈牙利和苏伊士事件以外的所有问题,比如克什米尔问题,并暗示尼赫鲁,苏联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有可能放弃。此后,尼赫鲁又声称匈牙利人民将取得最后胜利,苏联政府即将马上撤军,BBC对此评论道:“这个重要讲话显示出尼赫鲁象关注埃及人民的命运一样关注匈牙利人民。”但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再次提醒尼赫鲁,匈牙利对苏联的重要性与克什米尔对印度的重要性是等量齐观的,[11]并随后就付出了具体行动。在1957年1月24日就美英提议向克什米尔派遣临时联合国部队以帮助实现非军事化及公民投票的提案表决中,苏联以一剂否决票回答了尼赫鲁的“莽撞”。这无疑使得尼赫鲁紧张不已,因为在此问题上仅有苏联是唯一支持印度的大国。面对如此压力,尼赫鲁也只好且说且观望。

(三)美英的 “观望”

尽管美英的喉舌对苏联在匈牙利的举措予以了抨击和美英在联合国提交了多个敦促苏联撤军的提案,但美英政府对此事件的战略考量促使它们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对苏联的行为进行谴责的言论。事件爆发后,美国人认为,匈牙利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的权力是有限度的,匈牙利不在美国势力范围之内,它是在美国的权力限度之外。同时,还担心苏会因其在东欧地位的严重恶化陷于绝望,诉诸于极端措施从而引发世界大战,所以,美国采取了不干涉的做法。[27]而英国则试图以匈牙利事件作掩护,积极谋划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因此,两国在该事件中积极充当“观众”。[28]作为苏联的死对头美英对此事件的态度尚且如此,印度又怎能在事件中强出头,充当美英的代言人?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头脑清醒的外交官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更何况是对饱经风霜和对外政策与国家利益有着深远认识的尼赫鲁呢。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的考虑,尼赫鲁在此事件中尽可能从维系印苏友好关系的角度出发,在联合国关于匈牙利事件通过的主要12项决议中,印度投了8次弃权、1次反对票和3次赞成票,为苏联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国际支持。

五 结 语

匈牙利事件的爆发使得尼赫鲁信守的万隆精神与国家利益发生了激烈碰撞,但尼赫鲁审时度势,做出了偏袒苏联的决定。尽管这一决定饱受国内外媒体与要员的质疑,但却赢得苏联人的信任,使得印苏关系稳步向前,不仅为印度日后赢得了巨大的国家利益,比如说,在克什米尔问题、果阿问题与中印边界等涉及印度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苏联人的大力支持;再比如说,在获取苏联的经济援助方面,印度更是拨得头筹;仅此事件过后不久,1957年11月,苏联就与印度签署了规模达9.375亿卢比的《工业贷款协定》等等,也为随后印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注释:

①代表性论文:赵继珂,邓峰.论匈牙利事件冲击下的美国之音改革.安徽史学,2013,(第6期),第78-84页。胡舶.中国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对策及其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第149-156页。郭洁.美国对匈牙利十月危机的反应.国际政治研究,2009,(第4期).第156-169,197页。James Cable,Britain and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International Relations,1988Vol.9No.4,pp317-333.代表性著作:郭洁著.匈牙利事件 美国的政策与反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胡舶著.冷战阴影下的匈牙利事件:大国的应策与互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Adam,Christopher :The 1956 Hungarian Revolution:Hungarian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s,UNIV OF OTTAWA PR,2010.06.Sebestyen,Victor,Twelve Days:Revolution 1956-How the Hungarians Tried to Topple Their Soviet Masters,Orion Books Limited;HarperCollins Canada,Limited [Distributor];Hachette Book Group [Distributor],2006.Virag,Zoltan,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Hungarian Revolution Of 1956,BiblioScholar [Imprint];BiblioBazaar,2012.

[1]孔寒冰,郭洁:1956年匈牙利事件:“反革命案件”还是“人民起义”?[EB/OL].2013-12-29.http://history.people.com.cn/GB/198306/13084491.html.1956年匈牙利事件真相 :苏联两次出兵镇压[EB/OL].2013-12-29.http://war.163.com/07/0507/14/3DT80S7N00011232_2.html.

[2]Ross N.Berkes And Mohinder S .Bedi.Ind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United Nations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8:49.

[3]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6[M].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1957.

[4]Blema Salomon Steinberg.India’s neutr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D].McGill University,April.1961.

[5]刘名望.印苏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政策及战略考量[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5-60.

[6]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7[M].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1958:60-68.

[7]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8[M].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1959:67-71.

[8]Akhileshwar Singh.Political Leadership of Jawaharl Nehru[M].New Delhi:Deep Publications,1986:247.

[9]Office of Current Intelligence(美国中央情报局动态情报).Part Ⅱ- Reactions to Polish and Hungrian Develpoment,CIA-RDP79-00927A00100060001-6[Z].1956-11-01:13.

[10]Office of Current Intelligence(美国中央情报局动态情报):Nehru Reactions to Events in Hungary,CIA-RDP79T00975A002800210001-7[Z].1956-11-13.

[11]Inder Malhotra.The art of intervention[EB/OL].2013.12.14.http://archive.indianexpress.com/news/the-art-of-intervention/749698/.

[12]Sarvepalli Gopal.Jawaharlal Nehru:a biography,V2 1947-1956[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3]Dutt.With Nehru in the Foreign Office [M].Calcutta:Minerva Associates,1977:177.

[14]Nehru Jawaharlal.India’s Foreign Policy:Selected Speeches September,1946-April,1961[M].New Delhi:Publications Division,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Govt.of India,1971:171.

[15]Nehru Jawaharlal.Jawaharlal Nehru's speeches.1953-1957[M].New Delhi: Publications Division,1983:321-322.

[16]Nehru Takes Bolder Stand on Hungary,Office of Current Intelligence(美国中央情报局动态情报):CIA-RDP79T00975A002800270001-1[Z].1956-11-20:4.

[17]Sarvepalli Gopal.Jawaharlal Nehru An Antholog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364.

[18]Jawaharlal Nehru.Jawaharlal Nehru’s speeches vol 2,1949-1953 [M].New Delhi:Publications Division,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Government of India,1967:206.

[19]Discord in Colombo[EB/OL].TIME,1954.5.10.http://www.wilpattuhouse.com/MiscStuff/time_before66/19540510_DiscordinColombo.html.

[20]Chacko Priya.Indian Foreign Policy:The Politics of Postcolonial Identity from 1947 to 2004[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2:53.

[21]Jawaharlal Nehru.Soviet Russia:some random sketches and impressions[M].Bomay:Chetana,1929:3.

[22]Jawaharlal Nehru.Jawaharlal Nehru’s speeches volume one:1946.09-1949.05[M].New Delhi:Publications Division,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Government of India,1967:4.

[23]刘名望.1947-1953年印度与苏联关系冷淡的原因探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22.

[24]R.K.Jain.Soviet-South Asian relations 1947-1978 Vol 1[M].Oxford:Martin Robertson,1979:577.

[25]A.Appadorai.India’s Foreign Policy[J].International Affairs,1948(April.15):413.

[26]M.Saleem Kidwai.Indo-Soviet relations[M].New Delhi:Rima Pub.House,1985:67.

[27]胡舶.美国在匈牙利事件中的态度与政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8.

[28]胡舶.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英国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与政策[J].历史教学问题,2007(1):64-67.

The Collision of the Bandung Spirit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Exploration of the Policy of India in the Hungarian Event of 1956

LIU Mingwang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Manage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In October 1956,the Soviet govern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mp stability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wantonly interfered and neglected the voice of the Hungarian people’s calling for reform,which at last triggered the Hungarian Event.Under the query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Nehru did not condemn the Soviet Action in Hungary,which didn’t show his maintaining the peace of the world as the core of the Bandung Spirit,but defended for the Soviet people in various kinds of situations.This formed a striking contrast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uez Canal crisis and had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double standards.The reasons mainly included his consideration of the Indian national interests,the Soviet government’s press and Anglo-America’s non-intervention.Although he was question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a and the politicians for his position in the Hungary Event,Nehru won the Soviet trust from then on,which provided a basis of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 Indo-Soviet relations.

India;Hungary Event; policy

2016-01-22

2015年度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立项项目。

刘名望(1979-),男,江西遂川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南亚国际关系史、南亚国际问题。

K351.5

A

1671-1181(2016)03-0072-07

猜你喜欢

尼赫鲁匈牙利苏联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嗅一嗅
莫迪想动“尼赫鲁”,辛格急了
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我们时代的尼赫鲁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印媒称莫迪冷落尼赫鲁诞辰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关于匈牙利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