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二次开发的探索
2016-10-27朱艾然
朱艾然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教育局教研室,韶关 512000)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二次开发的探索
朱艾然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教育局教研室,韶关512000)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参与教材开发.本文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从教材内容、教材教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二次开发问题,旨在使教材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教与学的需要,教法更灵活高效,评价更合理,课堂教学更高效.
新课标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从内至外、从理念到方法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新课标给教材赋予了资源特性,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发与利用教材.笔者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利用好现行课程教材的同时,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更贴近现实,回归社会生活,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施中,很多教师也尝试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不少教师走入误区,有任意减少课时的,有随学生兴趣或者教师个人喜好替换教学内容的,等等.下面就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二次开发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二次开发教材的原则
二次开发教材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更换教学内容或增、减课时.笔者认为二次开发教材有其必须遵循的四个“不”原则.
1.不违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各个教育阶段中的课程结构、学习内容、总课时、周课时等有明确的要求,严格控制着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二次开发教材不能超越这个底线,任何随意改变课程结构、减少或增加授课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行为都是违规的行为.
2.不偏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教学考核的依据,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与保证学习质量的最低要求.因此,不应随意降低课程标准难度,或破坏课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不脱离现行教材
现行教材是由多位专家、学者基于课程标准,经过论证与修改而编写出来的,其基础性、系统性、严谨性是其他教学资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本文提出的二次开发指的是在这些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开发.
4.不忽略具体的学情
二次开发教材必须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对象上.只有根据具体学情,从教学实际出发,才能发挥二次开发教材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与思考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在遵循上述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教材内容、教材教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
1.教材内容
虽然教材具体内容都是经过专家、学者深入的论证与修改而成的,但是教材的通用性与实际教学的特殊性之间是有差距的.另外“滞后性”是任何教材都无法避免的.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加、删除、更换、拓展,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着力点.
(1)适当增加最新信息科技知识、删除淘汰技术有利于解决教材“滞后性”问题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最新学科知识,并将之补充到教材中,对已经淘汰的技术要注意改进.例如在讲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可以增加Windows 10,Android,IOS等系统的知识介绍.在讲到视频获取中的视频卡这个知识点时,由于现行视频拍摄设备基本已实现数字化,不再需要视频卡,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内容可以删去.而讲到视频的截取时,教材举例的软件是超级解霸,此软件已经被淘汰,不如直接用QQ影音代替.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教材应用技术灵活处理,有利于解决教材的“滞后性”问题.
(2)结合本地实际,更换、改编教材内容有利于教学更贴近现实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大部分信息技术都依赖于计算机及网络.而计算机及网络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软硬件保障前提下的.虽然笔者所在地区经过“教育创强”后,全部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室,但是不同学校之间软硬件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如在近几年新配备计算机室的一些学校中,学生机大致配置都是双核64位CPU+2 G内存+500 G硬盘+19寸液晶显示器,配备100 M光纤接入,基本上能顺畅运行市面上的所有软件.但仍有部分学校还在使用10年前运行Windows 98的赛扬3 级别的产品,连运行Office 2003都是问题,更不用说视频的编辑这些教学内容了.所以,教师根据实际的软硬件条件,对教材使用软件、范例进行适当的更换,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使经过“二次开发”后的教材更贴近实际,有利于我们具体的教学实施.
(3)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含义,但现行教材普遍重技术而轻人文.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如笔者在教改实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实践教学的三个目标:信息判断、信息应对、形成信息伦理道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初中阶段的课本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重组,一年级一学期为渗透积累阶段,具体课本处理如下.
课本章节对应信息伦理道德方面具体表现第一册上第一章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真伪、实效性问题第一册上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的公开责任问题:恶搞与言论自由第一册上第三章第四节信息的保护性知识产权第一册上第三章第五节信息的保护性、安全性个人隐私、人身安全第一册上第三章第六节信息的保护性、安全性个人隐私、人身安全、系统安全
续表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信息技术伦理道德问题有了初步的概念,并能简单判断我们日常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一年级二学期及二年级一学期为巩固提高阶段,具体课本处理如下.
课本章节对应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目的第一册下第一章信息技术学科调查问卷制作与问卷调查让学生在制作问卷调查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采访其他学生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思考第一册下第二章问卷调查数据汇总,成果交流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思考关于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应对策略第二册上第二章问卷调查成果展示让学生学会通过信息技术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展示与讨论,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自律,最终形成优良的信息技术应用行为道德
实践证明,经过重新编排后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
在进行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时应注意尊重教材,深入了解教材编者的本意,遵守课标,保证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谨性.尤其不能存在功利心态,笔者所见有些学校为了能在学生竞赛上出成绩,针对竞赛内容作了大篇幅的拓展,而把一些大纲应当教授的内容直接删掉或弱化,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大打折扣.这是与我们的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2.教材教法
新课程提倡“通过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展开教学,避免枯燥的讲授与机械式训练,灵活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与各种教学手段”.现行信息技术教材里面用得最多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被证实为有效且易于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涌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如:WebQuest、先学后教、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V(基于项目的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材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二次开发.如在初中学习网页制作内容时,可以设计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几个项目来让学生选择,然后利用WebQuest 教学模式制作相关网站供学生学习探究;在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后,穿插先学后教的方法替代书本固定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二次开发后的教法,融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及问题解决综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改进教材教法时应注意:只有在学生参与下的二次开发才有意义,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教法.因此教材教法的再开发必须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二次开发教法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好的教学评价应当是积极的、有促进作用的.新课标强调“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鼓励、倡导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评价方法”.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学生知识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评价包含于教学中,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实践中,笔者所见的如我区教师开发的“基于C/S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二次开发评价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适当的评价量规表.学生在课堂中的任务提交情况、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学习情况评价等都可以在评价系统中实现,较好地统一了教学中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二次开发教学评价体系时要注意:新课标下的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在对教学评价二次开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适时反思.通过反思,可以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检讨不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评价,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
三、二次开发信息技术教材的目的
因地制宜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坚持新课程理念,立足纲要和现行教材.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使我们的教材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教与学的需要;通过教材教法的二次开发,让教法更灵活高效,让学生能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评价的二次开发,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开发更具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可以说“基于教材,提升教材的实用性、通用性,力求超越教材”是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的最终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应转变观念,从被动的教材使用者转向教材的开发参与者与课程的实施者.通过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出更能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教材,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定更有活力,更能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1] 朱从娜.浅议教师对信息技术教材的二次开发[J].中小学电教,2010(11):94-95.
[2] 黄建峰.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二次开发”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2(3):74-77.
[3] 付宜红.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学报,2002(12):15-18.
[4]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