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戏曲家周昂的生平考略
2016-10-26孟宪华
孟宪华
摘 要:清代戏曲家周昂一生与乾隆朝相始终,其出生于江南富裕地主家庭,立志功名而遭遇坎坷,学问渊博、兴趣广泛而不能用于世。其生平际遇、心态历程折射了盛世“无事”之悲剧人生。
关键词:周昂 戏曲家 生平
周昂,字千若,号少霞,出生于江南水乡——常熟。常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雍正十年(1732)出生的周昂,纳山水之灵气、承人文之积淀,在戏曲创作和理论的探索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乾隆三十年(1765)周昂中拔萃科,授宁国府训导,乾隆三十五年(1770)离开宁国府,以他事被劾,奉旨留任,周昂不愿意受圣恩于格外,退居乡里,立志科举,然而六上春官不第的打击让有才无命的周昂成为末路英雄。
一、周昂的生卒年考定
邓长风先生在《周昂的生平及其〈兕觥记〉传奇的本事》中考证了周昂的生卒年:“周昂生于雍正十年壬子(1732)二月,卒于嘉庆六年辛酉(1801)三月” [1] 。本文依据周昂的《二月朔日作》诗:
欲涕无从涕,凄凉洲景明。露花醒宿蝶,(不寐二年馀矣),风柳颤流莺(病起患颤振比更甚)。病榻难堪夜,春愁不问晴。明晨蓬矢设(初二为余生辰),缘又结来生。[2]
将周昂的生年确切到雍正十年(1732)二月初二。关于周昂的卒年,邓长风先生据《支溪诗录》中周昂族人周燮的诗《哭姚古愚》:“酉春三月伤鸥梦(谓少霞),癸亥三冬哭狎鸥(‘狎鸥,君家轩名)”,将周昂的卒年定为嘉庆六年辛酉(1801)三月。癸亥是嘉庆八年(1803),三冬是腊月。据《狎鸥轩集》卷首李翃的《古愚姚君小传》:“(古愚)卒于嘉庆八年癸亥十一月二十四日”,接近腊月,与周燮哭狎鸥的时间“癸亥三冬”是吻合的,也说明周昂卒于嘉庆六年辛酉(1801)三月不是臆测。周昂的诗《二月八日遗凤池凤台》,其中颇有交待后事的意思:
……大梦无常,逝将永诀。视我手足,顾我肤发。落拓半生,幸无殒越。告我妻孥,勿自暇逸。黽免持身,庶罔攸失。谢我兄姊, 勖我弟侄。谆嘱良朋,收拾遗笔。明媚春光,花朝佳日。梅堕残英,杏舒新缬。花可再荣,人同灯灭。魄魄恋恋,残书数帙。欲渡迷津,斯为宝筏。手泽存焉,后人毋忽。
也说明此时已经病危了,三月三日还留诗一首《三月三日作》:
一番妖梦一番惊,一寸灰心暗短檠。文字推敲直到死,寝兴杌隉(颤振不止)久忘生。孤虚但以干支计,煞印空将禄命评。岂有才名同贾谊,鸺鹠不住夜啼声。
因此周昂离世应在三月三日以后。
二、“六上春官”不第的中年
周昂生于富庶的江南水乡——常熟(清代隶属于苏州府)的一个世耕读的小康之家,“有田一倾,有屋三椽,有书万卷,颇可自适”(《少霞诗抄·七歌》)。周昂的父亲周廷标共有四个儿子,在男性“英年早逝”、“一门四寡”[3]的周家,也算是人丁旺盛了。周廷标一生布衣,便把振兴家族声望、光耀门楣的重任寄托在这个生而颖悟、读书十行并下的少年周昂身上,“延名师课子,庭训最严”[4]。当周昂晚年路过他少年读书的“九桂轩”书斋时,父亲的耳提面命犹在耳目。少年周昂喜经史、工诗文,然而与制艺无关的诗词被父亲严令禁止,故“中岁奉先府君戒,不甚泚笔”[5],心无旁鹜、专心举业。
周昂的启蒙老师是顾镇,“我昔年总角,曾侍先生读” (《少霞诗抄·为虞东先生撰行状毕赋此志感》)。顾镇是清代支塘继周陈淑以寄籍发闻以来,第二位以功名载于里志的人物,治经史尤长于《诗》、《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经师。周昂师从顾镇治经十年,“习《诗》、《书》,助校雔”(《周君少霞墓志铭》),为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琴水弦歌德泽滋” (《祀先师》),当周昂回忆这段求学时光时,恩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仪型同玉润,笑语比春温。末座抠衣侍,当年许入门。” (《少霞诗抄·为虞东先生撰行状毕赋此志感》)
乾隆十三年,顾镇入京为国子监学正,同年,以诗古文制艺冠东南的何忠相从太仓州崇明岛来支塘,主讲于正修书院,“提命当头棒,切磋刮目筚。春风长桃李,浓荫自成溪” (《少霞诗抄·呈二山师》),使包括周昂在内的支塘子弟得到了受益终生的沾溉。周昂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困场屋。
乾隆三十年,高宗第四次南巡,周昂得以拔贡。周昂《支溪小志》记:
常、昭为新旧两县,向来止拔常、昭一人,乾隆乙酉,南巡盛典,学臣李因培奏准加恩各拔一人,后不援例,余得滥竽膺选。
周昂深知这次机会的来之不易,因为拔贡不常举行,雍正五年(1727)定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以后定为十二年一次。
周昂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举,乾隆三十七年(1772)即参加壬辰科会试,他的《江仲雨录旧稿见还诗以志感》一诗中有“皆壬辰下第后诗”,也就是周昂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时间。此时的周昂满怀信心、志在必得:“此去凤城早在望,荡平王路敢驰驱。”[6]然而实际并没有周昂想象的那么顺利,落第的难堪,让雄心勃勃的他对科第之难有了真切的认识,但他认为靠自身的努力,愿望总可以实现,“富贵不可知,断断在自立”(《少霞诗抄·拾遗·杂感》),这一动力让他频繁地在场屋中进出,不知疲倦地在科举路途上奔波:
渐觉乡音近,真同汗漫游。文章两薄命,风雨一归舟。吴树烟重叠,燕台路阻修。荒村此信宿,身世总浮沤。(《下第南归偕颐堂宿陈抟桥》)
可能是其初期下第后的作品,虽然语气中有惆怅之意,然其中看不出悲观的情绪,但是随着屡蹶科场及年龄的增加,周昂的失落感越来越重:
得得驴蹄走未休,此身端合老林丘。渡河有水如瓜蔓(黄河六月水为瓜蔓水),下第无风不石尤。贫贱何妨拾马矢,功名哪处觅鱼钩。行年五十吾衰甚,镜影萧萧白发稠。(《甲辰南归》)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此时的周昂已五十三岁了,病体支离,白发萧萧,心灰意冷,然而周昂已在科举的道路上走得太远,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按照《周君少霞墓志铭》中所说的“六上春官”,假如周昂没有间断过,那么他最后一次参加会试的时间是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此时的周昂已是五十六岁了,他的诗中有“鹿鹿尘中五十七”(《少霞诗抄·遗二子凤池凤台》),和这一假设是的年龄非常接近的。这次的下第终于让周昂做出退出科举的决定:
曾居席上共称珍,非玉深惭质本碈。鲋涸岂期鲲共化,萤干谁望蠖还伸。何妨刘士呼驺卒,那有袁孙问主人,自笑龃龉难入世,无端举扇障汗尘。(《少霞绝意进取玩世不恭赋此》)
折腾大半生,周昂终于对科举、对人生道路有了清醒的认识,重新审视当初的选择,才发现自己人生决策的失误:
吾生六十年,往事忆如昨,志因象罔迷,笔将混沌凿。魂梦负芒刺,名利被束缚。俯仰天地间,历历多愧怍。及耄微有省,回首半参错,犹幸直道存,未至元气削。(《拾遗·吾生》)
在叹息中无限追悔已经荒废了的人生最有价值的岁月。
周昂是继蒲松龄、吴敬梓后科举道路上成千上万的牺牲品之一,这种个人的悲剧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具有时代意义,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三、氍毹任诞的晚年
在“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落空以后,退而“独善其身”是中国士人通常都会选择的道路。然而有一部分既不以“兼济天下”自负,也不因“独善其身”而远遁,他们于政治道德之外寻求任性适情的人生,他们以一种狂狷任诞的心理而别立精神空间,游走于艺术和学术的边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释放自己,周昂便是其中的一员。
周训导昂,字千若,号少霞,居邑之蔡泾。生而颖悟,读书十行并下,家多藏籍,过目不忘。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乙酉中拔萃科,谒选除宁国府训导,庚寅举江宁乡试。每一涉笔,古藻纷披。中年以后,移疾家居,声伎杂进。偶取唐人韦皋轶事,编《玉环缘传奇》,点定宫商,付梨园演唱,音节之妙,四座为之醉心。[7]
按《甑尘纪略》的叙述,姚齐宋将周昂列入“任诞”篇的理由是“声伎杂进”和“创作戏曲”。诗酒文会、结社交游,似乎是文人间常见的雅行,江南尤盛。乾隆年间,常熟陈祖范在为同里张朝绩《闻涛轩诗稿》作序时,曾回忆过里中结社的情景:
昔年里中结呤社,宿素与少俊咸与……阅月浃旬必一会,会则互相评驳,闲以谈谐,至秉烛尽欢乃罢。[8]
周昂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种自我消遣的机会:“醒扶拄杖行,自赴南村社” (《少霞诗抄·漫兴》)。文人宴集会饮,除了饮酒论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听曲:
灯照氍毹酒泻卮,银笙檀板响迷离。是谁贪看逢场戏,直到钟鸣漏尽时。[9]
周氏族人也喜欢戏曲活动:
周氏仓厅涟漪,旧宅也……日畜女伶一部,宾朋宴会无虚日 [10] 。
饮酒听戏,给处在疾病和丧痛之中的周昂以慰藉,“酒筹歌板难回首” (《少霞诗抄·可叹》),“鹅笙象管逐云烟”(《少霞诗抄·景德寺观剧毕寺僧出宣纸索句(旧作)》)。既具文采又通音律的周昂,在这种文学艺术的氛围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与娼优杂坐,狂歌酣颜。人谏之,辄谢曰:‘吾悔,吾改。未几,逋荡如初。——《周君少霞墓志铭》。
乡居的岁月,周昂潜心为文;患病的日子,周昂以书为药。
中小地主出身的周昂一心想通过科举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兴盛家族、光耀门楣,但是“六上春官”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终于让暮年的周昂痛下决心,改换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醉心科举转向戏曲创作与评点,他的戏曲创作有:《玉环缘》传奇、《西江瑞》、传奇《兕觥记》传奇、《两孝记》传奇,戏曲评点有《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记》、《周批鹤归来》传奇,还改编了蒋士铨的《临川梦》、《香祖楼》合为《鸥梦馆消夏小抄》,在晚清戏曲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续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59.
[2] 文中所引周昂的诗均出自常熟图书馆所藏清刻本《少霞诗抄》和《此宜阁诗抄》.
[3] (清)顾镇,编辑.(清)周昂,增订.朱孺人祠田记[A]//支溪小志》卷四[C],85.
[4] (清)顾镇,编辑.(清)周昂,增订. 周廷标传[A]//《支溪小志》卷三[C].
[5] (清)周元徽.无题诗.跋[A]//《无题诗》卷末《少霞诗抄》[C].
[6] (清)周昂.少霞诗抄.卢沟晓眺[M].
[7] (清)姚齐宋,著.与其诗集《狎鸥轩集》合订为一册,道光刻本,藏常熟图书馆;本文所引《甑尘纪略》均出于此.
[8] (清)陈祖范.闻涛轩诗稿序[A]//闻涛轩诗稿[M].张朝绩,著.南京图书馆藏光绪卷葹草庐重刊本.
[9] (清)吴蔚光.闻演剧者[A]//素修堂诗集(卷二十三)[C].南京图书馆藏清刻本.
[10] (清)顾镇,编辑.(清)周昂,增订.《支溪小志》卷四[C].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