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满足新消费亟需创新服务业供给

2016-10-26倪霞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服务业创新

倪霞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在投资和出口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第三驾马车”——消费增长却逆势井喷,新形势下,居民对消费有了新需求,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服务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增加短缺服务,通过创新供给,进而推进新消费,从而倒逼新产业。

关键词:新消费 供给侧改革 服务业 创新

随着我国消费者走过“以时间换取收入”、步入“以收入换取闲暇”的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但与闲暇相关的服务、娱乐、体验式服务消费刚刚起步。数据显示,2015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当前,在投资和出口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消费无疑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但新形势下如何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在服务业领域增加有效供给,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服务亟需解决。

一、新消费特征

(一)新消费观念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居民消费追求不在满足于单一、雷同型,逐步出现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渐变为享受、发展的方式,并对消费质量和消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倾向于方便快捷的消费。随着信用卡消费、贷款消费、网络购物等成为新的消费方式,及微信、支付宝支付等新兴消费方式的出现,消费观念由传统消费模式向现代消费转变。

(二)新消费主体

一方面,80、90后已经逐渐登上时代舞台,年轻、时尚、个性是新消费主体的需求,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的同时,也越来越追求优质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消费能力强,年龄介于30-45岁之间,事业处于上升期且敢于消费。此外,步入退休阶段的老年消费群体,更热衷于休闲旅游、养生保健等消费领域,健康消费正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预防”转变,银发一族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三)新消费需求

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如家政、医疗、旅游、养老、教育培训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面临转型升级。同时个性化产品设计、精细化服务、信息服务等新业态亟需发展。住宿餐饮、商业服务、科学研究、运输和零售部门等“新”经济消费明显优于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和房地产业等“旧”经济发展。随着新消费集中体现在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上,传统消费结构须升级才能有效满足新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

二、新消费热点

(一)旅游业

2015年,全国主要节日旅游类消费迅速增长,其中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期间,包括旅行社和景点售票的旅游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88.2%、57.5%和41.2%。在中西部地区,旅游消费需求也井喷式增长。甘肃省文化旅游是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唯一高速增长的产业,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8.2%,旅游综合收入增速同比增长25%。青岛、西藏两地异地加油占比分别高达54.5%和58.5%,这显示节假日期间居民自驾游逐步增多。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为1.2亿人次,境外旅游消费总额为2495亿美元。

(二)健康养老业

健康产品诸如基因检测、癌症筛查、孕产服务包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升级。2015年“双11”,阿里巴巴平台以智能手表、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接近5倍,健康服务增长200%。健康消费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的需求方面,包括健身、保健、养老、家政服务业,及生活供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我国老龄化严重,老龄化人口占比达15.5%,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却相对缓慢,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在管理模式、医疗技术、信息技术、旅游资源、顾客资源上有待提高整体水平,缓解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矛盾,这将是新的、可持续的消费热点。

(三)科技信息业

信息经济时代,依托大数据、智慧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运用,网络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智能端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也随着互联网的大潮迅速普及,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提速,均为信息消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断推陈出新的APP应用,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创造良好条件,智能手机客户端从以往的娱乐业务逐渐向金融产品、交通导航、医疗挂号、诊断等领域扩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而手机支付本身的便捷也为新型消费的增长提供新动力支撑。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万亿元,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消费保持高速增长。

三、新消费面临的问题

(一)消费市场供需错位

当前消费市场的供需错位主要是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传统产能、初级加工产品量大而需求不足,出现库存积压,而老百信需要的货真价实产品,供给不足,真正需求不能满足,目前消费市场把这部分消费者推向了海外,赴国外抢购,或者通过各电商平台进行 “海淘”。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需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解决供需矛盾,供需错位的问题是服务业中发展潜力最大的生产性服务业,而这又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推动精致生产,倡导工匠精神,提高制造业附加值比重,向供应链中的设计、研发、销售端提升,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

新消费的规模逐步扩大后才能抵消旧经济放慢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才可避免衰退式调整,新消费规模逐步壮大需要三至五年,目前新的消费热点需加快形成,而对新消费具有巨大拉动作用的信息服务业,尚在起步、培育阶段,据测算,信息产业每增加100亿元,产生的效益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信息消费规模将继续扩大。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中高端消费比重加大,而我国2014年人均GDP已达到7000美元以上,与此同时,居民的消费支出更直观体现在基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及服务上,亟需提供有效供给。

(三)消费环境需改善

当前我国除住房、汽车等大件产品按揭贷款外,其他大额消费品、旅游和教育等领域金融产品可提供相应服务发展不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缺乏资金支持,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所致,另一方面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尚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相比于快速发展的个性化消费和便捷支付方式,现代化、社会化的电子支付业务、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及监管等方面均面临挑战。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正在进一步显现,但缺乏安全的消费环境和相应的法律规章保障。移动客户端数量庞大,但是数据流量费仍过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消费的发展,及当前信息消费网络诚信系统不完善、信息消费市场不规范和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消费环境妨碍了新消费的发展。

四、有效满足新消费的对策

(一)创新产品和服务

一是转型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家庭服务业、旅游服务及养老服务业等,进一步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培训和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促进设计、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为制造业全面升级提供产业支撑,进一步提高消费质量。三是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创新更多代表的是原创,突破性产品或科技,没有新的发明和服务,人们对消费需求的边际效益递减,随之消费会削弱,企业和私人就不愿追加投资,导致经济出现衰退的趋势,反之,则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二)创新模式和业态

围绕“互联网+”领域,改造传统的业态,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新消费模式产生,促进经济社会与居民消费的融合发展,互联网近20年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下一步将向生产性互联网迈进,包括智能服务,通过“超前布局”,带动一批相关业态变化,更好的为消费升级进行系统的延伸,进一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的变化,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向更有带动力的未来发展。

(三)创新制度供给

一是创新政策支撑,和新消费相关的财政政策对地方政府和市场行为起正向导向性,激励政府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氛围,引导服务业发展。二是创新人才供给,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的加剧,创新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人才,促进人才流动,人才保障为消费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创新环境供给,创新与新消费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与金融融合发展,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和条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敢于消费。

参考文献:

[1]吴敬琏,厉以宁.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

[2]林左鸣.新消费升级.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

[3]刘勇.试读新常态下的消费增长与工业转型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年11月

[4]姜长云.中国服务业—发展与转型[J].山西经济.2012年1月

[5]薛领.转型升级与区域服务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6]陈东琪,马晓河.消费引领供给创新——“十三五”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M].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服务业创新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