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跳伞女裁判的飞翔人生

2016-10-26王斌俊

文存阅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热气球

王斌俊

国际跳伞女裁判的飞翔人生

王斌俊

2016年8月6日早晨,我照例锁定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早间新闻节目“听”了起来:“迎接奥运不只是在里约,当地时间8月3日,来自中国吉林的‘八〇后’女孩于音,在南加州的佩里斯山谷机场,完成了一次特殊意义的跳伞。”听到“于音”这个熟悉的名字,我马上来到了电视机前面,由游动中的听变成看,画面果然出现了我早就认识的于音。她身着红黄相间、色彩明丽的跳伞服,中国女孩中常见的那种尺把长的独辫子搭在左肩前,有点蓬松的头发在强烈日光的映照下微微发光,面容红润,颇为兴奋和高兴地对着采访的镜头说:“作为一个华人女孩,我觉得我现在站在美国的天空下,能够在这里为祖国奥运健儿加油,也是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身姿的状态吧。”哦,于音,好样的!边看节目边想起与她印象深刻的几次接触,大脑记忆屏上又一次刷新了这位“八〇后”由一个聪明活泼、外向好胜的小女孩赴美留学成为MBA硕士,课外时间瞒着远在吉林长春的父母学习跳伞成为“北美跳伞一姐”,继而成为国际跳伞裁判的一路奋进的历程。

小姑娘有个飞翔的梦想

于音1986年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母亲是大学老师,父亲是公务员。于音是于家长子长孙的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希望她长大后能有个好前程。父母在家一直叫她“音音”,既是乳名昵称,同时也是对“福音”“佳讯”的祈望之意。小时候的音音也确实是个乖乖女,聪敏伶俐,勤奋认真,善于表达,胆大好奇,求胜心强。各科成绩优秀,尤爱读书写作。十五岁中考时,语文得了满分。

于音爱好文体活动,高中时,应约担任《演讲与口才》杂志的小说写手、专栏作家,还学习打架子鼓并且自组乐队。十八岁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她顺利地拿到“天使”投资,创办了DM杂志《大学时代》,因此获得“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先锋”荣誉称号。2005年,在“动感地带杯”吉林省大学生校园原创艺术大赛上,于音倾情表演,以一首《正面就北京,背面就拉萨》获得原创歌曲奖、最具人气歌手奖两个奖项。同年她签约“动感地带”旗下经纪公司一年,她演唱的歌曲被编为彩铃,下载量上万。

大家庭的鼓励,父母的着意引导和精心扶助,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尤其是学校优良的教育资源、文化氛围和实践锻炼平台,使得浸润其间的于音如鱼得水,人格修养、意志品质和智识能力都得到了扎实的“奠基”。她理想的翅膀日见丰实、坚硬。对于一个综合发展,素质全面,多才多艺而又精力充沛、激情盎然的新生代女孩来说,其发展方向有着多种可能性。她怀着自己的五彩梦想,对许多方面都抱有执着的热忱。不过,有一个朦胧的翱翔天际的理想就在她年少时悄然萌发于心中。她从小就想象着自己能像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读高中时,她就做过关于鹰的演讲,那场演讲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倾诉了她对翱翔蓝天的热望,感动了台下无数的同学和老师。

投身翱翔蓝天事业

2008年,二十二岁的于音,心中装着一双矫健的“隐形翅膀”,来到美国南部的一所高校留学。三年后,她拿下传媒/传播学和数字化设计双学位,还担任了国际学生会会长。由于她的刻苦努力,加上一些令人讶异的好运气,她在美国亚特兰大州政府当了一年的实习公务员,之后又收到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工商管理硕士(MBA)录取通知书。UIC是位于芝加哥市的一所研究型大学,被认为是多样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一进入这所充满活力和探索氛围的大学,于音便开始了她自己所形容的涌动着“洪荒激情”的风城“疯生活”(芝加哥别名“风城”)。这里,北来冷风频繁而又强劲,但于音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激情也空前旺盛。

正是在这个从来不缺自然风的北部名城,于音开始投身于一件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学习跳伞,学习翼装,学习在天空中如何自由地飞翔。

2008年第一次跳伞后,于音深爱上了这项极限运动。从专业角度和经验来讲,其实第一次跳伞的不算勇士,第二次第三次还敢来的才能算。于音就是尝试了第一次又渴望第二次、N次的勇敢者,她甚至还是个都没有把后来的不懈艰辛练习当作是“坚持”的女孩。“其实,在第一次之后的跳伞尝试中,我也感觉到了害怕。不过很快,这样的害怕就被对跳伞的热爱给消解了。”于音说,“正是因为内心的无比热爱,才能让我在不断挑战自己的同时做好心态上平衡。”

这也许是源于倔强和执着的秉性,但更多的是源于她对于这项运动的由衷热爱。她后来回顾首次跳伞时这样说:“我还记得当时跳完了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大喊大叫,也不是发短信告诉别人,‘看我刚才跳伞去了’。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头问我的教练:‘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可以一个人跳伞。’这应该就算是我跳伞生涯的开始了。”

翱翔蓝天的梦想是美妙的,学会跳伞的信心也是满满的,但是学习的过程却充满着艰辛,也常常会觉得苦闷和孤独。尽管对于具有语言天赋,又善于言语交流的于音来说,她的英语表达已经相当出色,但移步完全生疏的专业领域,好像耳朵有些堵塞,舌头短了一截似的。而跳伞是门很讲究科学、严谨又充满风险的专业,恰恰需要正确理解、精准把握和规范操作,来不得半点的糊弄与马虎。一米六出头的娇小身材,于音的身体力量也显微弱。又是一个来自东方国度的女子,给美国人的印象应该是文静、温柔而又内向……种种原因使得于音在学习跳伞的前期颇受轻视和排挤。“这么一个中国来的小姑娘能跳伞吗?……”面对这样的怀疑和冷遇,于音决心以行动和成绩来回答一个大写的“YES!”

从中国这块在西方人看来有些神奇的大地闯出去的于音,几乎从来没有性别差异的心理羁绊,有的是一颗从来不服输、力争上游、敢为人先的坚毅、顽强的心,同时也不乏身手的敏捷和行动的机智。于是,她在完成硕士课程学习之后,又突击学习英语跳伞专业词汇和表达。她仔细认真地钻研跳伞教材,竖直了两耳聆听老师们的讲解和示范,同时积极健身锻炼,提升体力和肺活量。各种地面的和自由落体的艰苦训练科目,她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去做。一科又一科,一遍又一遍,她跳高楼、跳飞机、跳热气球,尝试从一切足够高的地方纵身跃下。疲惫,劳累,疼痛,又大又沉的装备一次次勒得她四肢淤青,好几次还造成皮肤擦伤,有一次还因一时打不开伞而出现险情,但对于这些她都等闲视之。她一次次自由地徜徉于蓝天与大地之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她的飞翔靠的正是庄子所言之“怒”——一种奋发、奋起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充盈着一股气,她自觉或不那么自觉地鼓足了源自中华大地的那样一种气,那是中国女性的坚毅、乐观、自信与勇敢!她不断地收到教练那鼓励和信任的微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许。

本来,学习跳伞这种精神压力很大的极限运动,得到家庭亲人尤其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重要的。但于音为了不让爸爸妈妈担心她,直到考取了美国跳伞国家队队员资格,才将学习跳伞的事轻描淡写地告诉父母。跳伞的确是“勇敢者的运动”,但无疑也是令父母亲担心害怕的“冒险行为”,可父母还是理解她支持她。

学习跳伞需要交不便宜的学费,可父母没有给她这笔费用。于音就利用空闲时间尽量多地去打工赚钱,以补充学费不足。据她后来跟我说,几年时间里,她就打过二十多种工。

经过多年的努力,那个小时候老是爱学小鸟扑闪翅膀的小姑娘,老是看着天空出神的小女孩,如今真的张开坚实的双翼在蓝天上追梦、圆梦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夕,于音从三千米高空跳下,在空中展开一面五环旗。

“北美跳伞一姐”的实力彰显

里约奥运会前夕,于音头戴印有五星的红色头盔、身着印有金色凤翼图案的红色跳伞服,从三千米高空跳下,在空中展开一面五环旗为中国体育健儿助威的时刻,她已经有超过七百六十次跳伞记录。开始尚不久的翼装飞行训练,让她更像是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她终于从一只跳伞菜鸟变成了美国跳伞协会D级(最高级别)专业跳伞运动员、跳伞高级教练和美国国家级跳伞裁判,也是在美国跳伞国家队年纪最小、同时也是唯一一位纪录在册的华裔裁判。

本来,跳伞虽是于音心中最爱,却还是职业工作之余的事儿。MBA一毕业,她顺利地入职了当地的一家大公司。如今,她辞去公司的管理岗位,专心致志从事跳伞运动和培训跳伞者的工作。为此,她每年必须完成上百次跳伞训练,还要执裁三百场以上的比赛。现在她还担任着美国冠军杯中西部选拔赛主裁判一职,这就要求她首先要把自己训练得对整体项目非常通晓,对运动员的动作造型完全烂熟于胸。

跳伞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似乎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但作为“科班”出身、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来的专业跳伞运动员,于音却坦言自己“体验到这项运动带来的奇妙感觉和无比愉悦,有过一些十分难忘的经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次她去美国亚利桑那州,看到那里有很多乘坐热气球上天的游览项目,突然萌发从热气球上跳伞的念头。于音找到经营热气球的老者,向他讲了自己的想法。老者听得神情严肃,和她对视约一分钟,然后告诉她说,坐热气球观光收费一百五十美元,因为跳伞后并没有和气球一起下来,他只收于音七十五美元。两人相视而笑。

热气球升至约一千五百米的高点,于音开始往吊篮外面爬。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和她同乘热气球的人十分惊恐,一个女孩对着她惊呼“你要干什么!”得知于音是专业跳伞运动员后,他们舒了口气,一个个赞扬起她勇敢、有胆量来。而站在热气球篮筐外侧的于音打趣地说了句“飞这么高都没有背降落伞,你们比我胆大哦”,便一跃而下。

于音时时渴望新的突破、挑战新的极限。她曾说:“跳伞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极限、与自己较量的过程。在空中时,可以用与在地面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2011年,她用两万五千英尺高空跳伞打破美国当地跳伞纪录以及华人最高跳伞纪录,见证了那一刻的美国人都为她高声欢呼,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2013年,于音在伊利诺伊州花式跳伞比赛中大放异彩,与三十四名女跳伞运动员一同被载入美国史册,打破二十世纪的大造型纪录。她在飒飒纳小飞机上倒挂,玩着五千米高空倒立的俯冲;她参加上百人的大造型,成为天空盛开的大花朵中的一个花瓣。

精彩绽放的时刻,危险也经常伴其左右。但作为成熟老练的运动员和教练,于音都能化险为夷。2015年,正在数千米高空时,伞包的引导伞部分将于音身体缠住了,危险之际,丰富的应急事故处理知识和经验让她成功脱险。作为一位年轻教练,她更是几次书写了在空中帮助打不开伞的学员摆脱险情的有惊无险的故事。作为主裁判,于音执裁过多届美国国家冠军赛和明星赛,多次参加颁奖仪式,亲手把奖牌挂在运动员胸前。在美国冠军赛中西部选拔赛上,作为主裁判的于音,赛场上天空中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参赛选手,做出精确裁判,赛场外地面上热情地给大家做指导,亲切地交流。周围的美国人亲切地称呼她“JudgeYin”(Yin裁判),透着对她的尊敬和喜爱。

于音用一次次破纪录的事实,一回回出色的教练工作,一场场成功的裁判业绩,证明了中国人蕴藉的实力。她得到过不少赞誉;但她似乎更得意于其中一个用近乎网上昵称铸成的大“金牌”——“北美跳伞一姐”。

心系祖国的高端翱翔

身居海外,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于音一直为自己的跳伞教学事业奋斗着。同时,浓厚的故土乡愁,深深的中华情结,使得她总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跳伞事业同祖国联系起来,说话办事想问题,不仅明显带有中华文化熏陶的印记,而且还处处都透着那种反哺、报答的情愫和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做点什么的愿望。她常常好说一句话:“没情怀的人难成事。”

有件事虽跟跳伞无关,但却能体现出她的爱国主义情怀。2012年,于音作为美国中西部学生领袖代表在芝加哥华埠广场作了一场关于钓鱼岛事件的对日抗议演讲。后来谈到此事,于音说:“我参加这次大会心里深受触动,也让我感觉到华人同胞的凝聚力。尽管我们个人的力量非常微弱,但是如果我们的力量合在一起,这股力量就会变得足够强大,足以保护我们的领土。”

让于音跟中国国内发生交集和连接的,更多的是跳伞的事情。连续五年,于音作为中国国家跳伞队赴美国海外训练的顾问,帮助中国跳伞运动员完成海外集训。她还发起组织中国民间的跳伞活动。

2016年6月,于音还在微信上告诉我,她已经计划好为国内同胞编写一本跳伞教材,在国内出版,以期把更加先进、更加前沿的跳伞理念、技艺和经验引入中国。

近年来每次回国,于音在探望父母家人的同时,都要安排些同国内跳伞界会见、交流、考察、商谈的种种事宜。

回顾走过的历程时,于音曾这样说:“我从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成长,明白成功需努力、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也懂得生活须脚踏实地才最为真切。我在美国跳伞的这八年,一直要求自己像个中国人:热爱就要付出汗水和辛苦。我是个中国人,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同时,又要懂得合作与交流,认真学习美国人先进和优秀的地方。我的这段经历证明身材年纪性别种族都不是决定能否实现梦想的条件,勇敢地去尝试去实践,能让你发现新的自己,体验到探索世界多种可能性的无限乐趣。”于音不会止步,她那总是活跃、跳动着的思维,对探索未知,对闯和创永不停步。

于音还有很多计划,她将挑战华人华裔女性的吉尼斯跳伞纪录,她还计划在2017年从超过一万米的高空跳下,冲击世界女子跳伞最高纪录。于音跟我说,“打破这项世界纪录是我的梦想,我渴望证明女子也可以拥有在这么高的天空跳伞的能力。”今天,为了实现新的目标,她正在积极进行体能、技术和耐压等方面的训练,为战胜严酷的挑战积蓄足够的技术和力量。

至于怎样为中国跳伞体育运动的发展做点实事儿,于音也有自己的大思路和新打算。她明白,这项运动在美国起步比较早,规则规程比较系统完善。中国国内算刚刚起步,虽有一些新进展,但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引进,需要借鉴。她披露说:“我打算一段时间后辞掉现在的工作,专心做引进借鉴工作,推动和提高国内这项运动的总体水平。”

此刻,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于音在里约奥运会前夕,为中国体育健儿助威的现场对祖国同胞所讲的恳切话语:“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把这些优秀的体育文化、优秀的跳伞赛事带回中国去,能够为我们自己的祖国,能够为我们中国的‘玩家’带来一些新鲜感。”

猜你喜欢

热气球
五彩缤纷!世界各地举办热气球节
自制“热气球”
小小热气球
热气球飞上天
可爱的热气球
热气球
动手做个热气球
热气球
为什么热气球没有翅膀却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