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吴文化资源丰富高职语文课程价值的探究
——以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校为例

2016-10-26周密

职教通讯 2016年24期
关键词:苏州地区五年制语文课程

周密

利用吴文化资源丰富高职语文课程价值的探究
——以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校为例

周密

吴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为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的语文课程带来了重大的课程价值。将吴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辅助了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形成;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促进了语文课程的整体发展。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价值;吴文化;苏州

一、吴文化的概念与特色

(一)什么是吴文化

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所谓吴文化就是吴地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的一种区域性传统文化,即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的精神文化创造。[1]

(二)吴文化的主要特色

1.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吴地向我们展示了朴素平实、宁静舒适、温情脉脉的美好意境。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的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仿佛身在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2.吴侬软语,里仁为美。吴音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妩媚可人,洁雅绵软。吴语体现了浓浓古老的遗韵和一种书卷气。自先秦时起,吴语就享有“软、糯、甜、媚”的赞誉,而“水般柔”是其最大特征。在“水柔般”环境下生活的人们,自然以“仁”为标准,达到“仁”的境界,也就到了真善美的境界。只有仁者,才能真心地喜好人,诚信人,团结人。

3.尚武崇文,尚德向善。吴文化作为长江流域文化的重要内核和中国古代文化最高水准的区域之一,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具有“尚德”的内涵。始于泰伯奔吴的“吴文化”,从诞生伊始就充满了谦让和谐的道德色彩,也被后人一直视为“尚德”的文化。吴国后期季札的谦让、诚信、重义为吴文化沉淀“尚德”的特质。[2]阖闾执政19年时间里,“厚爱其民”作为执政之道,主张“恤民同劳,安君治民”,不仅构建了一个伟岸的王者形象,也极大地丰富了吴文化的精神内涵。汉代高士梁鸿,明代东林八贤,大儒顾炎武,乃至大批廉政官员如于谦、杨震、范仲淹等,都是得到吴地人民敬重的道德楷模。可见,尚德的传统在吴地是被一以贯之的。

4.诗性生活,诗性文化。诗意的落脚点在于“生活”。吴地是“百城烟水”,处处可谓烟水淡淡,泼墨写意。流传至今的关于吴地风情人土的诗文数不胜数。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利用吴文化资源,丰富高职语文课程价值

语文课程价值是指语文课程的客体对语文课程主体发展需要的满足。在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融合工具性、社会性、审美性及文化传承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把教、学、做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通过教学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及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3]

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吴文化的资源,只有将之运用于高职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高职语文的课程价值。

(一)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等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提升能力。将吴文化融入语文课程,能使学生通过体验吴地文化,挖掘并了解吴地文化,增进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拓学生语文知识,并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

1.口语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从事服务型行业,因此,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会设置5~10分钟的课前演讲,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吴文化融入到这个环节中,由学生自由选择吴文化相关的内容作为演讲的内容,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增进其地域文化知识。

2.阅读能力。吴地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数不清的吴地诗文。这些作品中处处都能体现吴地的风土人情。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生的生源即来自苏州地区,他们在这里成长,深得吴地文化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理解文章中内容,感悟文人的情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写作能力。高职学生常常为作文写什么而头疼。而吴文化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将吴文化融入语文课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轻松运用,凝结成文字,提高了写作能力。渐渐地,随着学生吴文化知识的丰富,他们也会越来越热爱写作。

4.语文实践活动。在吴地,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楼、古坊,四乡村镇,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的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吴地俨然成为一个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这些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的资源,教师带着学生走街串巷,处处都能找到吴文化的足迹。通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语文的课外资源。

(二)丰富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1.文明儒雅内秀的气质。五年制高职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有由内而外的文明儒雅的气质。吴文化是水文化,“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培养出吴地人浓浓的以水为质的人文气质。苏南城市的古韵,园林的雅致,太湖的秀美以及优美柔和、洁雅绵软的吴侬软语,都给人一种儒雅与内秀。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主要来自苏州当地,他们只有继承吴文化气质,弘扬吴文化精神,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苏州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去。

2.和谐宽容开放的心态。在吴文化的历史上,泰伯奔吴打破了吴地文化封闭,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开启了接纳异质文化的先河。因此,吴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质,具有强大的融合、筛选和吸收的能力。后来,秦汉时期的吴文化向外传播,明朝后期率先接受西方科技文化,到现在吴地文化向内地传播和辐射,这些都说明吴文化的宽容与开放的特质。这些优秀品质可以在语文课程中有选择地进行渗透,教师要用吴地的著名人物、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

3.勤奋至德仁爱的品格。泰伯谦让和谐的美德;季札谦让、诚信、重义的“尚德”特质;阖闾“厚爱其民”的王者形象;以及汉代高士梁鸿,明代东林八贤,大儒顾炎武,等等,都是得到吴地人民敬重的道德楷模。高职学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操作人才,企业更希望这些学生拥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因此,我们应将这些优秀的品格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勤奋至德仁爱的优秀品格。

(三)促进语文课程的整体发展

吴文化的融入密切了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语文听说读写的素材,带动了语文课程的整体发展。

1.课程生活化。语文课程要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吴文化内含民俗民风等,与吴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由当地历代人所构建,具有生活性。吴文化的融入践行了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成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纽带。

(1)将吴文化纳入语文教学,即将吴地生活写入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如五月端午祭伍子胥。我们熟知,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吴地相传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祭胥王、迎水仙、赛龙舟的活动,已经是吴地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教师可将这一习俗的来源、伍子胥的事迹以及历史发展等融入语文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查询相关资料。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会了解到跟伍子胥以及吴国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吴文化的融入沟通了课堂内外,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学生通过参加自主活动,走街串巷,拜访历史名迹,能够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回到课堂后,学生往往各抒己见,对于有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2.素材丰富化。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两类。吴文化的实践性、审美性、人文性、开放性等价值,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提升语文课程价值。

(1)显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为外在的物化表现形式,以苏州地区为例,这些课程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纪念馆等,如表1所示。

表1 显性课程资源

(2)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主要是精神和意识层面的,包括吴文化的制度、思想、价值观念、民俗民风,等等。它不直接作用于学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将之转化为显性素材。吴地的文章资源、昆曲、苏州评弹、吴语、吴风,等等,都是语文课程的隐性资源。

3.创生灵活化。创生是创造产生,生而成长之意。创生是一个过程。吴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是以内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吴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增强了语文学科的灵活度,扩大了学科的开放度,促进了教师增长地方文化知识,建立多渠道链接,从而从某个点产生创生的可能。教师在此基础上,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构教学内容。因此,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吴文化,并根据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教学情境,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生。

[1]高夔初.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62-63.

[2]徐国保.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王虹.地方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诉求及其价值[J].教育导刊,2013(10):64-67.

[责任编辑盛艳]

周密,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6)24-0011-03

猜你喜欢

苏州地区五年制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苏州地区风景园林中彩叶树种的应用调查
苏州地区五年制高职办学典型特征分析
苏州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