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山奶奶庙的现状考察与历史追溯

2016-10-26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墙泰山壁画

魏 燕 利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蔡山奶奶庙的现状考察与历史追溯

魏 燕 利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蔡山奶奶庙是近年在苏北地域新发现的一处道观遗存。该遗存现仅余残破不堪的前殿一处古建筑,殿内山墙上幸存有十分罕见的碧霞元君巡行壁画和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功德碑。蔡山奶奶庙兴盛时不仅建筑规模宏大,且曾是徐州以北滕州以南最有影响力的道观,而其前身应该与玉皇大帝或东岳大帝的信仰有关,后来约于明代嘉靖年间才改颜碧霞行宫。蔡山奶奶庙是中国传统的泰山和道教等宗教信仰文化的一个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蔡山奶奶庙;泰山庙;碧霞元君;壁画;道教

引言

2012年初夏,《徐州都市晨报》《扬子晚报》以及中国徐州网、中国江苏网等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一则关于江苏省徐州市利国镇发现一古代道观及壁画的新闻。2014年春末和仲秋,笔者对此新闻报道中的道观及壁画分别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经考察初步发现,此古道观实际坐落于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蔡家山村。蔡家山村俗称“蔡山”,此道观俗称“奶奶庙”。为此,本文亦权且称之为“蔡山奶奶庙”。这一古代道观遗存的发现虽已两年有余,然时至今日,不仅对其保护令人堪忧,而学界亦鲜有对其研究的成果发表。笔者不揣浅陋,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并参诸方志等文献,特对此“蔡山奶奶庙”这一珍贵的道观遗存做专项研究。敬请方家斧正。

一、蔡山奶奶庙之现状

(一)残破的前殿

蔡山奶奶庙原是一完整的宗教信仰建筑群,但岁月沧桑,现仅存前殿一处建筑,且处于多户村民住宅的包围中,而由其东边一家农户作羊圈使用。乍见殿顶塌落,地面狼藉,显得十分破败,但细窥梁柱挺拔,檩椽板瓦井然,依稀可见昨日的辉煌。

该前殿坐北朝南,单檐硬山式结构,中间开门,两面对称开窗(现窗已被封堵);殿内无隔墙,通阔约12米,进深约9米,抬梁式木架结构(五架梁、三架梁用料粗硕;脊瓜柱带云头装饰;顶梁内柱6根,直径各约0.23米,础石直径约0.35米);殿脊高9米,殿顶年久失修,多处塌陷,檩条、椽子和板瓦随时可能崩落(为防止漏雨,有关部门暂用塑料编织防雨布蒙罩);殿周墙壁,东西两山墙保存较为完好,皆以矩形石条盘根,再以青砖垒砌(青砖规格一般为0.26米长,0.07米厚),白灰嵌缝;南北两墙改动较多,墙体内面由杂色砖石垒砌而成,用工较为粗糙,应该是自1950年代奶奶庙移作他用之后发生的。据调查,神像遭拆后,先后被用作村校舍、生产队仓库和村民羊圈等,可谓历尽沧桑。

(二)珍贵的壁画遗存

蔡山奶奶庙仅存的前殿虽然残破不堪,但可贵的是在其东西两山内墙上仍然留有部分古壁画。2012年5月末,该道观遗存被发现并见诸报端,壁画便成为主要焦点。譬如,《徐州都市晨报》的记者即以“利国一道观发现大型古壁画,颇有唐宋遗风”为题首先对蔡山奶奶庙作了报道。

该庙前殿的壁画绘于前殿东西两山内墙上,为工笔彩绘。原壁画离地0.5米左右布满两山墙,总绘画面积50多平米。建国后,蔡山奶奶庙的前后殿均被改作学校教室。为此,前殿的两山内墙壁画就被抹上一层白灰泥而加以覆盖。2012年初夏,连日的阴雨使殿顶塌落漏雨,覆盖壁画的部分泥皮被冲掉,被掩盖几十年的壁画才得以重现。当笔者考察见到这些壁画时,近两年时间过去了,原来裸露出来的部分已褪色不少,再加之剥落严重,只能断断续续看得出一些眉目。

由现场勘察和采集到的照片发现,东山墙的壁画遗存得稍好些,描绘的是泰山奶奶巡行的场面。整个壁画构图呈S形,以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和工笔彩绘等技法,将山川、树木、楼阁、车马、人物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一面山墙上。壁画的最高处隐约可见有些山峦和松树的影子,往下一些则有一歇山式建筑物,应该是泰山上碧霞元君香堂的形象;再往下偏右一些的位置画的是一些车马人物形象,乍看比较繁乱,但细看则有规律可循。较为清晰可辨的马车有四驾,皆位于东山墙偏右位置,其中偏上、偏右的两架画面保存相对完整,偏下偏左的两驾仅能见到局部车顶盖和一两个人物的头像,其余部分皆已脱落。由偏上、偏右一点较清楚的两驾来看,巡行队伍的马车为单马驾辕的厢式双辕车,车厢的顶盖为穹窿形,状若龟背,边角有坠饰,车厢帷幔有彩绘,两位头戴红色卷檐尖顶帽的仆从在车辕外赶车,另有同样装扮的两骑马男仆在车厢两侧护卫,两位发髻高耸、面部丰满的女仆端坐车厢前,另有一类似装束的女仆端坐车厢后,车驾前面还有人执旗,有人骑马引路。对这四驾马车车厢内乘坐的主人,壁画中没有直接绘出。不过,由泰山奶奶巡行这一壁画的主题推测,车中乘坐的应该有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等。这四驾马车中有一驾位置居中,尺幅最大且保存相对完好,或许正是泰山奶奶的“座驾”。

蔡山奶奶庙前殿西山墙遗存的壁画面积太小,对其绘画内容如果不仔细甄别很容易误判。乍看画面中有一较为清晰的道士形象,其下方还有一残缺的阴阳鱼太极图。据此,有专家认为这是一幅少见的“道士作法的壁画”[1]。笔者仔细研究后发现,实际上这是一幅展现为泰山奶奶送行的画面。理由有二:其一,壁画中的阴阳鱼太极图并不是道士用以作法的法器,而是绣在旗子上的一个标志。因为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阴阳鱼太极图的左下方有两位着冠、并排、面朝左的人面形象,而这两位的头后各有一斜向上的杆子,杆头成桃子形,正是旗杆的样子。那个较清晰的阴阳鱼太极图恰好位于上面的那根旗杆的下方,而下面的那根旗杆下方的图像已模糊不清,或许也是一个阴阳鱼太极图。据此可以判定,壁画中的这个较清晰的阴阳鱼太极图是绣在旗子上的标志,那两位并肩、面朝左的应该是扛旗的旗手。其二,壁画中那位形象较完整的道士不是在作法,而是作挥手送别状。对此,笔者有两点根据。首先,如果我们细看道士周围的画面,其两侧及头顶部为砖砌墙壁形成的一个拱形门洞,门洞上方呈斜向的平行线条为房瓦形象。可见,这位道士是站在一拱形门洞下。再者,这位道士身着青衣长衫,头戴圆形平顶巾帽,面部眯眼作微笑状,左手下垂,右手扬起,显然是站在门洞下挥手送别的形态。我们再联系东山墙的泰山奶奶巡行图,从而断定西山墙的壁画主要表现的应该是为泰山奶奶的巡行队伍送行的场景。

如果我们把东西两面山墙的壁画综合起来考量,会发现它们实际上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信仰逻辑,即神通广大、众生敬仰的泰山奶奶除坐镇东岳泰山碧霞宫外,还时常下得山来,巡行天下,监护众生,神迹所过之处无不欢欣迎送,顶礼膜拜。蔡山村虽北距东岳泰山碧霞宫有几百里之遥,却也是泰山奶奶曾巡行监护之地,故修庙立像以示供奉。质而言之,现在遗存的蔡山奶奶庙前殿东西两山墙上的壁画原本是以绘画艺术的形式为该庙所供奉的主要神灵——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作的一种说明。

时至今日,各地乡村保留下来的奶奶庙已非常少见,而有壁画遗存的更是凤毛麟角,可见此蔡山奶奶庙壁画之珍贵。

(三)难得的石刻遗留

据健在的蔡山奶奶庙最后一位道长的弟子厉至嵉回忆,原来庙中一进山门有很多碑刻,后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都被运走铺了路。如今考察中发现,前殿门口尚有抱鼓石一对,殿内东南角离地1.7米左右的东山墙内侧砌有碑刻一块。两块抱鼓石都有残缺,其中门西边的残缺得多些。不过,它们上面凿刻的门槛凹槽、门枢窝还都较为完整,且皆有明显的使用痕迹。令人奇怪的是,两抱鼓石鼓面部分内侧却都雕有一颗五角星。通过向附近住户调查才知道,这对抱鼓石是庙里的旧有物件,鼓面本来雕刻的是宗教题材的内容,后来上世纪文革期间“破四旧”时,原先的雕刻被铲掉而代之以雕工粗糙五角星,反而成为那个荒唐年代的见证。幸运的是,庙中尚存的另一碑刻则因为砌于较隐蔽的墙角处而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这块碑刻砌于墙体中,只能见其有碑文的一面,此面为长方形(长约0.7米,宽约0.35米),周边刻有卷草纹饰,碑文居中,行文为竖刻繁体楷书,完整记载了对该庙的一次捐助事件。碑文如下:

由上面碑文可知,此次捐助事件发生在清代嘉庆四年(1799)春,捐助人是该庙的一对信士夫妇。他们家居徐州府铜山县龙庄村,由道士沈复钦引化,向该庙捐献了一对旗杆和十亩地。如此大数额的捐助,在该庙的历史上可能少有,所以专门刻石记载。佐助此事的其他信士和施工的石匠、木匠以及该庙的住持道士等都碑上有名。还须注意的是,碑文中直呼的“泰山庙”应该是该庙的正式称谓。

二、对蔡山奶奶庙的历史追溯

(一)道长弟子与其记忆中的奶奶庙

如今,仅靠破败不堪的前殿,我们很难想象蔡山奶奶庙曾经的样子。有幸该庙最后一位道长的弟子尚健在,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追溯其往日曾有的辉煌。这位弟子叫厉至嵉,现年83岁,与妻子同住在其蔡山村的农家小院中。笔者亲自登门对这位老先生作了采访。据老人讲,他与奶奶庙结缘是因为他小时候的一场久治不愈的大病。那年他7岁,母亲看着孩子的病不见好,很是着急,于是到庙里求助祷告,没想到回到家中时孩子的病一下子好了很多。两年后,为了还愿和对泰山奶奶表示感谢,就把9岁的厉至嵉送到奶奶庙里给道长做弟子,并由道长供给其衣食及读书。这位道长叫平明俊,本是蔡山村东北大辛庄人(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大辛庄),是蔡山奶奶庙的最后一位道长,于1956年去世,享年约67岁。虽然解放后厉至嵉与道长已经解除了师徒关系,但厉至嵉还是为其送了终。

根据厉至嵉的回忆,蔡山奶奶庙原位于蔡山村西南,两进院落,前后院共占地约80亩,规模较大(据此不远的利国镇也有此类庙,但不及蔡山的大),曾经是徐州以北滕州以南影响最大的泰山奶奶庙。院落坐北朝南,最南为山门,往北分别是前殿和后殿,两殿南北相距20多米,院内还有东西配房和韦陀庙;前殿内供奉泰山奶奶、送子娘娘、眼光娘娘,东西山墙则绘有神仙出巡图;后殿内正面及东西两厢各有多尊神像。奶奶庙遭到破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1954年神像被拆除,后来被先后用作校舍和仓库,前殿壁画是在用作校舍时以灰泥抹盖的,而大殿是拆于“文革”期间,砖石木料用于修看守所了。

(二)蔡山奶奶庙建始考

由上文的记述可知,上自清代嘉庆下至民国末年,蔡山奶奶庙一直香火未绝。然而,其究竟始于何时,尚需进一步查考。

民国时期的《铜山县志》依据清代道光、同治所编的铜山旧志,对蔡山奶奶庙作了如下记载:

①“玉皇庙:有十。一近夹河(今案在西关演武厅后),一在坨城,一在黄钟集,一在朱家庄,一在季家山,一在梁山,一在楼子顶,一在蔡家山,一在四座楼,一在杨家楼(以上道光旧志),又城东北盘马山亦有玉皇庙,久废。”[2]

②“显济庙:在城南泰山颠,祀碧霞元君。明嘉靖年建,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府永龄改颜碧霞宫,每岁四月朔至十八日里人进香甚盛,谓之泰山会。又名泰山庙。一在季家山,一在蔡家山,一在郑家集。又名奶奶庙,一在北门外,一在子房山北,一在庞家山,一在顾台集,一在黄家集,一在黄村,一在兴隆峪。(以上道光旧志、同治府志)”[3]

以上两条材料中都有“蔡家山”三字,即蔡山村名字的全称。其中材料① 说蔡家山有玉皇庙,材料②说蔡家山有泰山庙。难道一个蔡家山曾有两处道教庙宇吗?为此,笔者在调查中曾专门采访过蔡山村的村民,得知蔡山村仅有奶奶庙一处,另外别无其它庙宇。既然如此,难道是材料①记载有误?为此,笔者又查阅了《同治徐州府志》中的相关记载。铜山县在清代隶属于徐州府管辖,《同治徐州府志》卷14《祠祀考》中对“玉皇庙”和“显济庙”的记载如下:

③ “玉皇庙:铜山县有三。一近夹河,一在坨城,一在黄钟集。萧县……”[4]

④“显济庙:铜山县:在城南泰山颠,祀碧霞元君。明嘉靖间建,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府永龄改颜碧霞宫,每岁四月朔至十八日,里人进香甚盛,谓之泰山会,故又名泰山庙。”[5]

显然,以上两条材料中均不见“蔡家山”的名字。不过,我们把《同治徐州府志》中关于铜山县玉皇庙与显济庙的材料③④分别与《民国铜山县志》中的材料①②对比后不难发现,材料①②过简而材料③④更详。就以“显济庙”条中的“泰山庙”而言,本来铜山县蔡家山村在嘉庆年间庙就已存在,而《同治徐州府志》却不见记载。可见,《同治徐州府志》有网漏吞舟之嫌,而《民国铜山县志》作为一县的专志,对同样事务的记载比上一级府志更为细致可靠。如此,《民国铜山县志》中材料①②关于蔡家山庙宇的记载还是可信的。至于材料 ①中记载蔡家山有“玉皇庙”一说,或许不是其记载有误,而是暴露出蔡山奶奶庙曾经的一段历史和称呼。历史上,玉皇大帝信仰的形成要远早于碧霞元君,隋唐时已普遍流行,明清时期玉皇大帝已上升为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由此推论,蔡山奶奶庙的前身或许曾经是玉皇庙,所以县志中才会留下其“玉皇庙”这一旧称。

除玉皇庙外,蔡山奶奶庙的前身还有可能是东岳庙,大殿里也许曾供奉过东岳大帝。之所以作如此推测,主要是因为据蔡家山村高龄村民回忆,该庙的庙会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而这天又恰好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一般来讲,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的圣诞日有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四月初八和四月十八四种说法,又以后三个日期最常见。[6]蔡山奶奶庙庙会时间不在碧霞元君诞辰日,而在东岳大帝诞辰日,其中缘由肯定与对东岳大帝的信仰有关。对东岳大帝的信仰早在明代以前已经形成,就铜山县而言,在明代及其以前已有多处东岳庙,其中一处曾在离蔡山村不远的利国驿圩外,“金正隆九年建,有碑”[7]。碧霞元君信仰的形成要晚于东岳大帝,其兴盛应该起于明宪宗、孝宗二帝。[8]可见,蔡山奶奶庙原先也有可能是东岳庙,碧霞元君增祀其中是后来的事。孰料,碧霞元君香火鼎盛而盖过了东岳大帝,以致后来造成附近百姓只知有泰山奶奶,不知有东岳大帝的局面。不过,庙会却已约定俗成,仍以东岳大帝的诞辰为期。

综上,依据现有资料推论,蔡山奶奶庙前身可能是玉皇庙,也可能是东岳庙,抑或曾经与二者分别有一定关联。①至于其何时由其前身演变成以供奉碧霞元君为主的泰山行宫,则应该是明代嘉靖年间发生的。碧霞元君祖庭——岱顶之碧霞灵应宫首建于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金改称昭真宫。[9]后来,碧霞元君信仰逐渐兴盛起来,并呈现出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发展的态势。碧霞元君之宫观开始突破岱顶一处,至明代嘉靖年间曾出现过碧霞元君行宫(或称泰山行宫)修建的高潮。“江苏的碧霞元君庙也多建于明代,以嘉靖、万历年间修建的最多”[10],像徐州、淮安、江都、松江等地的“碧霞宫”大多修建于明嘉靖年间。[11]蔡山奶奶庙地处江苏北境,不但距离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地带更近,而且北有京杭大运河通过,西有产铁名邑利国,可谓既有交通之便利,又有经济之基础,所以综合看来,其改颜碧霞行宫的时间也不会晚于嘉靖年间,甚至更早一些。又据媒体报道,徐州市道教协会会长王中华曾与媒体记者讲,蔡山村村民曾在道观附近的水沟里发现过一块明朝嘉靖十三年的石碑,上有“大明嘉靖重修碧霞行宫”字样。如果此事属实的话,蔡山奶奶庙的建始时间至少可准确上推到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②既然如此,为世人所关注的该庙前殿山墙上的碧霞元君巡行图,虽有唐宋绘画风格之气象,但其创作时间不会早于该庙改颜碧霞行宫之时,或许即在嘉靖十三年(1534)前后。

三、余论

透过蔡山奶奶庙的历史经历和山墙上的壁画,我们可以窥见其背后有一个曾经非常强大的中国传统信仰文化——泰山信仰文化。当然,这个泰山信仰文化也仅是中国传统山岳信仰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离不开官方封禅、祭拜、赐尊号等引领,也少不了民间的响应参与,更有后来道教对它的吸纳和发挥。明清以来,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就是多种因素杂糅的结果,且超越了东岳大帝,成为传统泰山信仰文化的后期主角。蔡山村地处苏北,北距东岳泰山不足两百公里,尚属泰山信仰文化圈之腹地,所以该村及其周边地域深受泰山信仰文化的影响,有此奶奶庙也不足为奇。不过,令人称奇的是,至今与残破的奶奶庙前殿相比肩的村民的新房外之巷口墙角处大多立有一块镇石,并朱笔书刻“泰山石敢当(或挡)”或“石敢当(或挡)”字样。可见,泰山信仰文化对此地影响之深。

总之,今天的蔡山奶奶庙虽然破旧,仅剩前殿一隅,却不仅保留了两墙珍贵的古代壁画,更为我们提供了碧霞元君信仰的一个生动例证。对我们进行明清以来中国乡村社会中曾存在的泰山和道教等信仰文化等研究大有裨益。

[注释]

①根据笔者的调查采访及前殿山墙所存壁画,蔡山奶奶庙前殿供奉的是碧霞元君诸神像,而后殿早已荡然无存,对其殿内曾供奉的神像,所采访的蔡山村民业已含混不清。《民国铜山县志》对蔡家山有玉皇庙一说的记载是来自道光旧志,所以笔者推测,不仅道光年间修志时庙中后殿内或许主要供奉的正是玉皇大帝,而且当时社会上也存在称呼该庙为“玉皇庙”的习惯。实际上,明清及民国道观中,玉皇大帝和碧霞元君信仰共存的现象并不鲜见,如山西武乡会仙观中就既有玉皇殿,又有奶奶庙(参见叶建华《山西武乡会仙观建筑研究》第33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5)。

②对于此处所谓嘉靖年间的石碑,其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笔者两次实地考察中均未发现其线索,所以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1]贾晓君.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到利国考察壁画[OL].中国江苏网1912年6月24日讯,网址: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6/24/017738183.shtml.

[2][3][4][5] [7]薛飞.中国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民国铜山县志[C].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197.

[6]范恩君.论碧霞元君信仰[J].中国道教,1995,(2):28.

[8][10]叶涛.碧霞元君信仰与华北乡村社会[J].文史哲,2009,(2):36.

[9]代洪亮.社会记忆的空间——以清代山东碧霞元君信仰为中心[J].济南大学学报,2003,(3):33-34.

[11]孟昭锋,王元林.明清时期碧霞元君信仰的地域扩展[J].贵州文史丛刊,2012,(3):65.

(责任编辑梅焕钧)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History of the Caishan Grandma Temple

WEI Yan-l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 Bei, An Hui 235000, China)

The Caishan Grandma Temple is a Daoist temple which was newly discover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Jiangsu Province four years ago. It remains only the front hall of the temple and now it is an ancient and shabby building. On the gable walls of the front hall of the temple, there are rare murals in which the Bixia Yuanjun was making an inspection tour. A stone tablet that was made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Jiaqing in Qing dynasty also survived. In the golden age of the Caishan Grandma Temple, not only was its construction-scale very large, but it was also the most influential Daoist temple in the area ranging from Xuzhou to Tengzhou. Its predecessor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beliefs of the Jade Emperor or the God of Mount Tai. Later, it was changed into a palace of Bixia Yuanjun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Jiajing in Ming dynasty. Caishan Grandma Temple is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Mount Tai and Daoist faiths , and has a high value for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Caishan Grandma Temple; Mount Tai Temple; Bixia Yuanjun; mural; Daoism

2016-07-10

魏燕利(1970-),男,山东广饶人,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G127;B95

A

1672-2590(2016)05-0022-05

猜你喜欢

山墙泰山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陈沛捷 庄绿妮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壁画上的数学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北朝、隋唐壁画
绿山墙的安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