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6-10-26赵丹鹏卜淑芳刘喜灿
张 申 赵丹鹏 刘 扬 陈 坤 李 琳 卜淑芳 刘喜灿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75000)
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申赵丹鹏刘扬陈坤李琳卜淑芳刘喜灿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75000)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艾地苯醌治疗)和对照组(36例,安慰剂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 w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HT)、5-羟吲哚乙酸(HIAA)、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IL)-6、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5-HIA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IL-23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改善单胺类递质代谢,缓解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艾地苯醌;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炎症反应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可能和患者脑组织缺血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合成、释放、摄取和降解过程发生异常有关〔2〕。艾地苯醌是一种脑功能代谢及精神症状改善药,具有抗氧化、缓解炎症、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预防卒中后抑郁〔3〕。本研究旨在探讨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2例,采用SPSS生成伪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 h内送诊;②符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指征,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③卒中后抑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②意识障碍;③严重痴呆、失语、失认无法正常交流;④精神病史;⑤药物过敏史。研究组36例接受艾地苯醌治疗,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37±7.46)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4.67±0.64)h;对照组36例接受安慰剂治疗,其中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8±7.87)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4.59±0.72)h。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知晓研究风险和收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在急诊收住院后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入院后即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嚼服,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30083)嚼服,之后给予100 mg/d阿司匹林、75 mg/d吡格雷片口服,持续8 w。患者同时接受改善微循环、脑细胞营养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30 mg/次、3次/d艾地苯醌(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63)口服给药,持续8 w;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服用安慰剂。
1.3检测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8 w时,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5 ml,采用二氨基联苯胺(EDTA)抗凝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样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IL)-6、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基免实业有限公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样品5-羟色胺(HT)、5-羟吲哚乙酸(HIAA)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Agilent 1200配荧光检测器。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指标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或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神经细胞因子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BDNF、NGF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单胺类递质代谢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5-HT、5-HIAA
表1 两组神经细胞因子情况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及NE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5-HT、NE水平升高,5-HIA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5-HIA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单胺类递质代谢情况比较
2.3两组炎症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IL-6、IL-23及TNF-α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反应情况比较
3 讨 论
BDNF、 NGF都是神经营养因子(NTs)家族的成员,参与神经细胞的维持和分化过程,并决定神经细胞的死亡〔4〕。BDNF在大脑所有区域的多种神经元中均有表达和分布,某些特定的神经元BDNF表达的改变和多种疾病相关,包括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亨延顿病及帕金森病等〔5〕。BDNF具有维持神经内环境稳定,促进记忆、学习等脑可塑性相关过程的功能〔6〕。NGF在人体内以前体的形式合成,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三部分组成,具有调节周围和中枢神经元的发育,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7〕。本研究结果提示,艾地苯醌治疗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该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相似〔8〕。其机制可能是艾地苯醌可以抑制脑线粒体生产过氧化脂质,提高脑内葡萄糖利用率,从而使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升高〔9〕。
“单胺递质假说”认为持续的压力或者大脑功能紊乱,会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和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抗抑郁药物也是基于该机制研发的〔10〕。研究发现,单胺类递质系统,主要包括5-HT系统、NE系统等,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5-HT缺乏会造成突触后膜5-HT1A受体、5-HT2受体功能减弱、神经递质技能受损,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5-HIAA是5-HT代谢的最终产物,5-HIAA的过度生成反映了5-HT代谢增强,导致5-HT在患者体内缺乏和抑郁症发生相关〔12〕。NE是交感节后神经元、脑组织的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上肾上腺素脱去N-甲基后形成的神经递质,NE缺乏会引起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并导致抑郁症的发生〔13〕。本研究结果提示,艾地苯醌治疗可以加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单胺类递质代谢,这可能是由于艾地苯醌可以改善脑单胺的代谢,刺激5-HT、NE的释放〔14〕。
炎症反应在脑卒中的病情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参与了动脉斑块性质改变的过程,还可能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密切的关联,炎症反应的激活可以导致一系列的生理、行为、情感和认知的改变〔15〕。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通常伴有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激活,从而造成血清炎症因子IL-6、IL-23、TNF-α等含量升高〔16〕。本研究结果提示,艾地苯醌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缓炎症反应。
1张敏,赵建民,朱美婕,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86-7,1192.
2Lewin-Richter A,Volz M,Jobges M,etal.Predictivity of early depressive symptoms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Nutr Health Aging,2015;19(7):754-8.
3张翼,陈继华,付鹏程.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222-4.
4薛小燕,郭小华,李敏,等.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463-6.
5赵轲,顾大东,杨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血清BDNF含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3):194-6.
6李云,彭春,游俊杰,等.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5):526-8.
7高媛媛,郭瑞友,王莉,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结合珠蛋白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0):1938-41.
8李知莲,吴慧芳.艾地苯醌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2):262-4.
9Zhou Z,Lu T,Xu G,etal.Decreased serum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s associated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but not with BDNF gene Val66Met polymorphism〔J〕.Clin Chem Lab Med,2011;49(2):185-9.
10薛海兵,覃佐爱,吴清明,等.电针“四关”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7(1):65-9.
11谈鹰,王庄,王亚仙.脑卒中后抑郁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4;36(8):666-7,674.
12李晶,牟建明,赵珩,等.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641-2.
13Ji XW,Wu CL,Wang XC,etal.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in the brains of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J〕.Exp Ther Med,2014;8(1):159-64.
14张翼,陈继华,符鹏程.艾地苯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27-9.
15李晓鹤.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10-1.
16王渊铭,陈德,王蕊,等.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3):451-3,454.
〔2015-12-25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刘喜灿(1970-),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张申(1982-),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变性及退行性疾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15-3709-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