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裴宰相的待友之道

2016-10-26沈淦江苏南通

清风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书老朋友政绩

文_沈淦(江苏南通)

裴宰相的待友之道

文_沈淦(江苏南通)

裴垍

唐人赵璘《因话录》记载:裴先得洎在中书。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洽。在其第,无所不为,乘间求京府判司。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他日有害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文中“裴先得洎”指的是唐朝大臣裴垍。“在中书”,哇,那可了不得,进入中书省这一核心机构、决策机构,也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于是,有个老朋友从大老远的地方赶到京城来拜访他了。这个老朋友官做得也不算小,不过,与裴垍这个当朝宰相相比,自然就不值一提了。

可是,裴垍并不因地位的悬殊而流露出一丝半点的轻蔑之心,不但“给恤优厚”,即给以丰厚的物质待遇,而且“从容款洽”,即盛情款待,经常与他饮酒叙旧,相处得十分融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给老朋友以充分的自由——老朋友在裴府,可以“无所不为”。

眼见得裴垍如此重视感情,如此珍惜友谊,老朋友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乘机请求裴垍稍微使用一下手中的权势,将自己调来京城长安,弄一个“京府判司”的官儿当当。万万没有料到,这次却碰了个大钉子,被一口回绝:你确实有才能,有政绩,然而这个职位却不适合你。我裴垍可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交而破坏国家的法度啊。而且还斩钉截铁地表明:他年如果碰上一个瞎眼宰相,或许会同情你,给你这个职位;但只要我裴垍还留在宰相的位置上,却是“必不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一下子就将后门彻底堵死了。

裴垍是山西闻喜人。他生于哪一年,已无从查考,只知道他入阁拜相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九月,两年后即因中风而去职,并于元和六年(811年)病逝。史书上还说他“年少柄用”;“虽年少,骤居相位”。可见他去世时年纪也不大。然而,他的政绩却不容忽视:他整饬吏治,抑制宦官干扰政事;他改革两税法,废除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尤其使作为赋税主要来源的江淮之民得以休养生息;他鼓励谏官言事,所提拔的白居易、元稹等人,均以畅所欲言、敢于抨击时政而知名;他推荐的李绛、崔群、裴度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相。

裴垍能取得如此政绩,除唐宪宗李纯的信任外,其自身原因不外乎两条:他才华横溢,尤其是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伯乐”;他大公无私,绝不凭借权势以谋私利。裴垍二十岁时就考中进士,唐德宗贞元年间,朝廷推举“贤良极谏”,他又因“对策第一”(《旧唐书·裴垍传》)而授职美原县尉。元和初年,他被召入京中担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后来,新宰相李吉甫因刚刚进京,不熟悉情况,请求裴垍推荐“才杰”。裴垍提起笔来就书写了三十几个姓名,并被李吉甫于“数月之内,选用略尽”。于是,普天之下都称赞李吉甫会识人、能用人。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真正精于鉴人的,不是李吉甫,而是裴垍。

裴垍铁面无私,以“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而名闻天下。不但长安城里那些勋臣贵戚们见了他,都不敢托以私事,就连宪宗皇帝李纯也忌他三分。李纯还在东宫当太子时,宦官吐突承璀就开始服侍他;李纯做了皇帝,吐突承璀最受宠幸。可是,当吐突承璀乘着与皇帝闲谈之际有所“关说”时,皇帝竟然因为“惮垍”而“诫使勿言”。说白了,就是连皇帝也因害怕裴垍,告诫吐突承璀:别再说了,那裴宰相一定不会卖这个情面的;他一身正气,连我这个当皇帝的也无可奈何呢!

后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将赵璘记载的这段故事收入了《资治通鉴》,显然是想给当时或以后的皇帝及执政大臣们一些借鉴;或许,那年轻的裴垍宰相,也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一点启发与思考。

猜你喜欢

中书老朋友政绩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再见了,老朋友
“政绩”何以成“政债”?
你可知道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假政绩也是一种腐败
中国人民都有哪些“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