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制度保障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2016-10-25柳进军

中关村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匠制造业精神

柳进军

2016年,“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社会对工匠精神的热烈讨论。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创新将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工匠精神是打造知名品牌、成就创新创业必须具备的精神力量。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一种精神理念和境界。工匠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其“产品品质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待产品和技术的态度,工作中愿意付诸的努力程度和代价等。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诸多体现工匠精神的故事,如鲁班雕木成凰、庖丁解牛等,正是因为有了工匠精神,使得陶瓷、丝绸、玉器等产品得以扬名海内外。传统中国文化推崇“道”而看轻“术”,在手工业时代,工匠精神仅仅是工匠的个人追求,未能在全社会发扬光大。经济发展进入工业时代后,我国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张,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面临着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升级的历史转折点。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是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性问题。

事实上,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发展都曾经历过低质量水平阶段,德国、日本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与工匠精神盛行密不可分。工匠精神本质上是文化,在工业4.0时代,我国需要借鉴德日制造业发展经验,用制度保障工匠批量涌现,使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保障制度。

一是以互动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制度。互联网信息高度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协同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的主流趋势。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粉丝经济模式,实现产品生产者与产品消费者的高度互动,进而快速找到产品的不足,并融合集体的灵感,高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以某户外运动装备企业为例,通过搭建户外运动爱好者网络平台,持续采集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薄弱环节,并集思广益征求改进建议,在生产过程中针对性改进,使得产品质量得以迅速提升,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可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协是突破思维局限、提升产品质量、引领时代需求的有效途径。

二是以质量为生命的品牌打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引导企业立足远期利益,构建集法律、标准和质量认证于一体,环环相扣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第三方平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以质量和消费者口碑等对产品及公司进行公开化、透明化排名,使消费者可以快速获得产品质量信息,强化消费者对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能力,逐步消除价格战、竞价排名、柠檬市场等不利于品牌形成的现象。鼓励中小企业在细分行业领域做出特色,形成核心技术,打造细分行业标准,冲击 “隐形冠军”,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一流的品牌企业。

三是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训制度。将传统技艺融入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按需求实行专业技能人才的自主人才培养或委托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政府、科研院所、制造型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分享有价值的技术成果和专业经验,共同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能院校。在专业技术领域,建立现代学徒制度,通过技艺传承、重复熟练、持续改进、传播推广等连续性作业,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技师和熟练技工,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劳动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技师劳动收入,加强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尊重工匠精神,强化专业技能型人才荣誉感和获得感,批量培养新时代的工匠。

中关村作为创新创业高地,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中关村人才优势,需要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用制度保障新时代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关村的明天将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工匠制造业精神
90后大工匠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