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教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2016-10-25华萍萍刘咏春

教育界·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学樟树生字

华萍萍 刘咏春

教学目标:

1. 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 指导学生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3. 通过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樟树蓬蓬勃勃的生长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宋庆龄图像)这位美丽端庄的女性是谁呢?——宋庆龄(板书:宋庆龄)

边板书边强调“龄”的写法及字音。(龄是生字,左边的齿表示从牙齿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年龄的大小。注意:上下对正,下面的框不与中横相连,右边表示读音,这是一个后鼻音的字)跟老师读两遍。

2. 课前,你们对宋庆龄的了解有多少呢?

预习展示一

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作简要介绍。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被尊为“国母”,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3. 这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地方,宋庆龄去世后,这里就对外开放,供后人瞻仰,可奇怪的是,每一个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总爱和她故居庭院前的这两棵樟树合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两棵樟树。

4. 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理清课文脉络。

1.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字词预习情况。

预习展示二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一)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1. (课文中除了龄字,还有四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搬家、稠密、繁衍、瞻仰”四个词)

2. 指名读。评价: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正确,尤其是“稠密”这个词,很难读,提示:稠是翘舌音,它的韵母是ou,谁再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1) 出示图片:你们看树叶怎么样?挨挨挤挤的,真多呀!这就叫——稠密。(看图理解)

(2) 出示象形文字图解:稠密的“稠”原指禾苗等植株密集,所以是禾字旁。

(3)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都市工作、买房子,比如北京、上海、深圳,人口越来越密集,我们可以说成——人口稠密。

3. 这四个词语中还有一个生词也是翘舌音,大家知道是哪个字吗?(瞻仰)

4. “繁衍”怎么理解?它的近义词是?(换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5. 刚才是有注音的?现在老师去掉拼音,会读吗?

评析:课文中的五个生字词,华老师采用了不同的识字方法。“龄”采用的是“人物关联法”,通过结合故事中的主人翁宋庆龄相关资料的介绍来学习生字;“稠密”采用的是“图画理解法”,利用象形文字的图解,了解“稠”的构字原理,利用“茂密树叶”和“众多人员”的形象画面,理解“稠密”“人口稠密”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繁衍”采用的是“近义词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6. 指导写字。

(1) 出示五个生字:龄、搬、稠、繁、瞻。指名读。

这5个生字中,只有一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哪个字?(繁)

(2) 繁的意思就是表示数量多,这个字的笔画也比较多,看似笔画多,但容易记。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是“敏”,但有了一些变化。(强调没有勾)

(3) 同学们,类似于这样上面两个部件、下面一个部件的字要注意上分下合,上下紧凑些。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书写一遍。

(4) 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把这五个生字描红、仿影、临写各一遍。(49页)

(5) 教师提醒学生书写姿势和书写的要求。(坐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握笔姿势: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在学生动笔前作提醒)

(6) 写完后进行评价。

评析:生字学习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汉字写美观,并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繁”的书写中,华老师抓住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书写时“上分下合,上下紧凑”,这样形象化的指导,旨在让学生在书写中体会汉字自身的结构美。

(二) 检查自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过渡:生字读得这么准,字写得这么好,相信同学们课文读得更棒!谁愿意来展示?

1. 1-3小节男生读,第四小节女生读。

2. 重点指导第五段:要想读好第五自然段,得先读好这个长句子。

出示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1) 谁能说说,读好这些长句子应注意些什么吗?

(2) 我们一起来读读。

(3) 这个长句子会读了,这一段读起来就会流畅很多,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合作来读,谁想读?一名学生读蓝色部分,一名学生读红色部分。

3. 第六段(齐读)

(1)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具体把这个词写出来)

(2) 师:意思理解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恭敬地看。

师:(查字典)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解词方法。

(3) 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它的意思,你能找出它所在的句子吗?(生说后,在下面出示此句,“瞻仰”显红)说说看什么意思?

(4) 它和“参观”你能区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

考考你

参观 瞻仰

1. 清明节要到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革命烈士纪念碑。

2 .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宝应工业园区。

(5) 师:瞻仰和参观都是指实地观看,但瞻仰的对象有特殊意义,是庄严的,神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它比参观多了一份敬意。我们再恭恭敬敬地读一读这个词!齐读两遍“瞻仰”。

(6) 现在,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评析: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课文已经大致能顺畅地读下来,课堂上老师的预习检查就应该有所侧重。从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华老师在检查预习时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重点段和重点句,二是理解一组近义词。词、句、段都有所关注,朴实、扎实!

三、 重点阅读第四自然段

预习展示三

重点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找出最能体现樟树特点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这到底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请拿出你们的预习单,把你们的阅读成果和我们做个分享与交流。

(一) 品读第四段

交流,相机点红。

1.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预设:交流辨析两个“伸”:伸得不简单——伸得广,伸得远。长得多么有力呀!(结合观看插图)粗壮中蕴含着力量,这就是蓬蓬勃勃。(指名读、齐读)

评:还不够粗。

粗是粗了,伸得还不够远?伸得再远一些。

它的枝干伸得可真远呀。

2.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稠密”“发亮”的树叶充满了活力,这也是蓬蓬勃勃。(女生读)

樟树的树叶真多啊!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树叶真密呀!密得不透风,不透一丝光亮。

读:多美的树叶,请你把树叶的美读出来。

评:它的树叶可真绿呀。

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

3.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从“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中更看出它生命力顽强。充满生机,生命力旺盛。

相机点拨:那么同学们,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呢?从哪里能看出来?(四季常青)

四季常青也就是说樟树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多么顽强的樟树呀!他还会在什么环境中,在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你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句子训练: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它们总是蓬蓬勃勃。

无论还是酷暑,它们总是蓬蓬勃勃。

无论还是,它们总是蓬蓬勃勃。

无论还是,它们总是蓬蓬勃勃。

小结:是呀,樟树就是这样勇敢地挺立在烈日中,顽强地伫立在风雪中,读——它不怕电闪雷鸣,不怕狂风怒吼,任凭雷雨鞭打,任凭大雪压枝。

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总是那样“蓬蓬勃勃”!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两棵顽强的樟树吧。

(二) 背诵第四段

1. 你能把樟树的样子牢牢记在自己的心中吗?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得又快有牢呢?(先背)

2. 指板书小结: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作者写樟树的外形,先写粗壮的枝干,再写稠密发亮的树叶,最后写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宋庆龄故居樟树的蓬蓬勃勃。

我们可以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去背,先背枝干,再背树叶,最后背整体。

3. 练习背诵:自己练练,提示关键词助背,学生齐背诵。

(三) 仿写第四段

1. 从外形看,这真是两棵美丽的树,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树,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棵。(播放图片)

2. 美吗?想用你手中的笔去赞美它吗?

3. 出示:模仿第四小节的写法,用一段话写一种你所喜欢的树木的外形。

写完点评一到两个学生的习作。

人们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去合影留念,仅仅是因为它的蓬蓬勃勃吗?樟树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在吸引着人们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评析:不难看出,华老师在这一段的教学中要完成三大任务:品读,背诵、仿写。这样的学习程序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理解、内化、表达。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任务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作必要的点拨,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背诵、自由表达。

总评:

“预学”和“展示”——语文课堂异样的风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习惯与方法的问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问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为老师所忽略,在三维目标中,老师们可能更多关注的仍然是知识与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华老师紧扣“预学”和“展示”这两个关键词,借助文本,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学习惯,习得展示交流的基本学习方法。

一、 “预学”串联课堂学习,教与学合一

四年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预习能力,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华老师精心设计了预学单,从预学单中可以看出,华老师布置学生预学的任务有五项: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再将下列生字工整美观地书写一遍。

2. 尝试用多种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稠密瞻仰繁衍蓬蓬勃勃

3. 认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做到正确、流利。

4. 重点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圈画出体现樟树特点的词语,在旁边作批注。

5. 百度搜索,了解宋庆龄的身份、事迹以及人们对她的评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有关她的小故事。

预学单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学生“多渠道搜集信息,了解宋庆龄的基本情况;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借助语言文字感悟樟树的外形”。而这就是第一教时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在未学课文之前,老师通过预学,提前让学生介入文本的相关阅读,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因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熟悉度,所以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值得说明的是预学单不只是提供学生预学的内容,更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程序板块。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华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预学单中的五个问题展开的。学生有了前期的预学习,课堂上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重点问题,这样的教学,因基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基于学生的有效预学,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效果彰显。

二、 “展示”交流学习感悟,过程促成长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向其他人教授或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这种方法24小时的平均保持率为90%以上,而我们常用的老师讲授法,24小时的平均保持率仅为5%。数据的巨大的反差提醒我们,课堂教学要尽量采用学生交流、展示、讲述的形式。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方式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地利用。

以第四自然段的品读为例,学生围绕话题“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找出最能体现樟树特点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展示了激烈的课堂讨论。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句话体现了樟树怎样的特点?我们来看看学生阅读感受。

生1:“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

生2:“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生3:“稠密”“发亮”的树叶充满了活力,这就是蓬蓬勃勃。

生4:我看到樟树的树叶真多啊!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生5:我能感受到这树叶真密呀!密得不透风,不透一丝光亮。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一个所谓的“正确的”樟树的形象?当然不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株“自己的樟树”,但在寻找结果的过程中学生思考、表达、交流、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收获和成长。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习!

其实无论是预学还是展示,主角都是学生,主体更是学生,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才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吴海丽.从一篇课文的四种教学设计看难点突破的关键问题——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09(15).

[2] 林春曹.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对话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10(12).

[3] 金立义.顺疑导学 以学定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及感悟[J].小学语文教学,2011(8).

[4] 于红英.回归本真 追求实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1(32).

[5] 王晓奕,薛法根.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3).

[6] 宋运来,章丽妍.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2(3).

[7] 张建刚.言意兼得 追求实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二)[J].小学语文教学,2012(7).

[8] 刘春芹.精心预设 高效生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4(1).

[9] 万晓梅.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4).

[10] 刘国军.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词一句皆有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段比较[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6).

猜你喜欢

预学樟树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香樟树,樟树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