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6-10-25朱国明
朱国明
【摘 要】 21世纪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小学生也不例外。但从目前来看,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着眼点,可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素养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充满了好奇心,也有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初始小学生掌握了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使小学生在未来生活中从容收集、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进而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他们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学校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子依旧挥之不去,学校依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算能力,希望学生能考到高分。事实证明,这种“读死书、死读书”的教学理念已经被社会所淘汰。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主人。有鉴于此,我国的义务教育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构建起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
从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对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尚未形成自觉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良好习惯;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日趋严重的信息污染,小学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缺乏科学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显而易见,小学生的这种信息素养现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形成主动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具体而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取有关知识信息,减少盲目性,可以帮助学生对有关的信息进行正确的评价、判断和处理,准确地把握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学的效率。
(二) 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实践活动与具体操作,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使得学生实践有方向,操作有目的,并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使自身的基本技能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
(三)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中,其创造性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四)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在课余,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进行各种知识间相互联系的练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事物全过程的基础上来记忆事物,从而使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大大提高。
二、 基于信息素养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并没有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位置。且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把它和其他课程混为一谈,对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采用传统的评价系统,不利于该课程的发展。例如有些学校要求这一周上课,下一周上机;如其他课一样要写板书;一些学校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打字,或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这样也就忽略了课程的主体——信息。另外,学校对网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把网络和网络游戏简单地画等号,害怕学生接触网络。但互联网恰恰是信息的汇集点,是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最常用的工具,是现在和未来生活不可逃避的一张网,同时也是最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没有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课自然变成了计算机技术课。这种种情况都说明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实施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基础,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实践活动,需要反复、经常地练习与巩固。因此,即使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解示范,也应该有学生的实际操作。另外,教师还要开辟信息技术教学“第二课堂”,在双休日开放学校的机房,为学生提供多操练的机会;组建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开展内容多样的信息技术比赛,或让学生通过网络参加各种形式信息技术大赛等。当然,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信息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如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介都能传递信息。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或多个主题,引导学生借助图书馆的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信息,对其进行筛选、分析和归纳,用以完成相应题目,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上交作业,激发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二)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要学科,作为未来人材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它与传统的评价系统是不相容的,而对于评价系统中的核心——学生,更不能简单地用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其信息技能和素质,更要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有鉴于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系统应该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体现在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元化。毫无疑问,考试旨在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过程,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阶段的评测,可以用任务式的考查来评测学生对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但要注意评测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是要顾及学习的潜力和素质水平的提高。除了纸上测试和上机测试等传统方式外,我们应更多地采用课外活动、作品设计、项目性作业等灵活的考查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 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大量的腐朽信息和落后信息侵袭着人们的思想。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需要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防止不良信息的影响,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教师仅仅枯燥地、抽象地列出要求,希望学生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甚至还会不以为然。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给信息产业造成的严重损失等一些具体实例教育小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要有防范意识和措施;还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因特网上发布非法信息而触犯刑律的案例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观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所谓的大V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粉丝群,散发不利于人民团结的各类信息,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盲目地相信所谓的大V,防止被大量的垃圾信息“洗脑”。还有诸如版权问题、与他人通信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都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事例的利害剖析来形象生动地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会给学生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如果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很可能被未来社会无情地淘汰,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积极承担起培育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丽衡.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13(6).
[2] 甘耀明.基于活动体验的小学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
[3] 陈俊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