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体制中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

2016-10-25于凤超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于凤超(1985.7-),男,汉族,辽宁建昌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助教,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高等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体系和教育规划越来越完善。在当今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贫困生资助体系和贫困生工作体制中逐步体现。在国家实行招生并轨和学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贫困生现象开始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入的国家资助投入也越来越多,促使着贫困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但从现今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基本得到了满足,但贫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可见物质上的资助只是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现实存在的经济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大学生对贫困资助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了解。致使很多贫困资助得到了不理想的结果,并且有甚者还起到了反方向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贫困生工作体制中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以下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贫困生;后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62-01

一、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工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情况。根据教育部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崔邦焱在“高等教育财政、成本、入学与学生资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与措施体系。资助学生贷款类型有: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的贴息贷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这三种。同时,教育部连同财政部要求全国各高校必须从所受学费中提取10%用于资助贫困生。此外还有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实施。

(二)我國高校的贫困生工作体制中出现的问题。但现实生活中,贫困生的后期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并没有由于物质资助的实施而得到进步。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只是单方面的解决了大学生的物质贫困,比如,助学贷款偿还中出现的信用危机,贫困生利用资助高消费现象、对学校和社会资助方产生的冷漠态度,回报意识淡薄,拒绝相对比较辛苦的勤工助学岗位等等。这些现象不仅表明现代高效贫困生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由于社会援助而得到应用的教育,可见,高校贫困生工作体制中,缺乏后期教育引导和督管理工作。

(三)我国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问题映射出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工作实际和数据显示,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在接受贫困资助后,心理上依然存在着焦虑,抑郁和自卑的现象。这些心理问题甚至比非贫困生严重,由于资助产生的还贷危机也给了大学生较大的思想压力。因此,仍然有部分贫困生在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各类社会和学校贷款上出现信用问题,很多银行不得不把一些还款率低于80%的学校列入信用危机学校,以后给予的贷款也相对减少很多,这就给学校方是假了很大的压力。

二、突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贫困生认定问题出现漏洞。贫困生的判定工作一直是个难题,大部分高校的认定贫困生措施,是通过让贫困生在班会上自述自身家庭贫困情况或者申请同学投票方式。这种方式常常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自卑心理和敏感思想。造成有些同学由于强烈的自尊心而不愿意去公开自己的家庭情况,从而造成后期贫困生工作中问题的出现。

(二)贫困生的形象对贫困生本人产生心理变化。由于学校对于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明显圈点,造成这一群体在学校中有较明显的特征。例如参与勤工俭学的贫困生统一着装进行劳动工作。学校本意可能是对贫困生方便管理,但是贫困生自身在心理上回产生微妙的变化,贫困的烙印和自食其力的劳动光荣感会成为沉重的思想包袱。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对贫困生缺乏及时有效的后期思想教育。很多贫困生由于长期的贫困生活,加之在学校内会产生的思想压力。造成无法正确面对贫困,消极应对学习压力和生活问题等现象。但是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初步完善中,还有很多有待提升的地方,针对贫困生信息里的辅助措施也就会做到不到位,从而影响了贫困生受资助后的后期想想教育。

(四)贫困生工作体制不仅是对贫困生资助前教育资金的发放,忽视了资助后继续教育和监督的工作。现在很多高校往往都只注意道路经济资助层面和资助钱工作阶段,对贫困生缺乏有效的后期思想教育,造成有些贫困生对贫困不能正确面对和理解,不能把学校和社会资助的正能量有效吸收。政府和社会对贫困生资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学习动力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社会资助完成后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和继续教育工作。贫困生工作体制不仅是对贫困生资助前教育资金的发放,更不能忽视资助后的后期思想教育和监督工作。

三、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后期教育工作

对于贫困生工作体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就需要社会和学校做出正确的工作对策。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这就要从结构上改变资助工作方式,引导学生获得资源的能力和可能性。正确认识国家学校及社会的援助,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要从“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育出发,从经济上解决贫困转变为从心心理和生活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实质性的帮助和引导。对全体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消费观念、劳动观念、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加强。用“人文关怀”和正确的引导方式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进行后期教育。通过资金和思想的双重帮助才能从根本上使贫困生“脱贫”,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工作体制中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及政府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重视。贫困生问题是我国经济改革深化的深层次矛盾在高校的具体体现。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映射出了高等教育的思想问题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对贫困生资助前期工作认真对待,更要对高校贫困工作体制中的后期教育提起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更是贫困生工作的根本终极目标。因此,贫困生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支持,校级、课题名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研究》,编号QN201417)。

参考文献:

[1]崔化.加强高校贫困生工作体制中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J].当代经理人,2006,07:140-141.

[2]安冰.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戴诗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

[4]郑泽莉.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5]薛菲.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4.

[6]滕玉军.高校贫困生管理研究探析[D].山东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