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10-25戴聪聪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戴聪聪(1989.12-),女,山东菏泽人,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导师资源明显不足的状况下,无法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导师指导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对我国导师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导师指导方式;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00-01

据统计,我国2014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180万以上。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而研究生导师数量明显不足。那么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内容

目前一对多的导师指导方式的出现,导师精力和时间有限,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只能局限于专业知识领域和毕业论文的指导。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单一性,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研究生的培养。有些同学表示:自己马上要完成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在这两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上过导师安排的专业课,平时与导师见面也都是非学术事务,比如报销差旅费、邮寄快件之类的事情。还有的同学认为: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希望只为了毕业论文这一个目的而努力,希望可以和导师在所学专业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一味的接受导师的观点和学术思想,使他们无法真正的发现、思考问题。

(二)指导频率低,时间短

我国的导师制与其他国家不同,尤其注重考核导师课题成果和科研成果等。导师为了个人发展,把大量精力用在发表学术论文、做课题、评奖项上。除此之外,有的导师还要担任行政职务,繁重的工作压力和非学术事务使得导师只能压缩教学的时间。有些面临毕业的研三学生说:在自己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与导师接触比较频繁的时间段就是毕业论文批改那一时期。因为导师平时要忙于行政工作,与他们见面的次数很少,每次交流的时间也不超过一个小时。这样短暂的见面根本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三)指导关系

多数高校研究生可以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在入学前确定师生关系;而有的学校则实行“单向选择”,即学院指定。相比较而言,研究生和导师更倾向于前者。因为这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关调查显示“双向选择”比学院指定更有利于导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导学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单向选择”确定导师的研究生表示:在入学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导师是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可是这种制度又不允许研究生重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厌学的情况。

二、优化导师指导方式的对策研究

(一)放宽选拔制度,缓解导师压力

我国研究生导师实行终身制,选拔非常严格,对申请者的学历、职称、科研课题、论文数量、年龄等做了硬性的规定,但是监督机制过于宽松。为了解决导师资源不足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逐渐缓解师生矛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高校杜绝“近亲繁殖”的现象,扩大选拔范围。在保证导师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吸收更多优秀的新鲜血液,实现高校间学术资源共享,促进学术繁荣。第二,学校设立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定期监督评估导师教学工作,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在与导师沟通过程中,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第三,保证导师教学时间,减少非学术事务。通过以上几点,扩充我国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加强导师工作的监督、缓解导师工作压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二)完善双向选择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研究生和导师的师生关系。这种方式虽然体现了民主和自由,但是研究生在入学之前只能依据学校网站提供的导师信息对导师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有时可能只关注导师的名气或者科研经费的多少,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导师的研究方向,学习初期就形成矛盾的师生关系,而且这种入学前就已经确定的关系,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不能再更改。我国应该在现有的双向选择基础上,借鉴美国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不足。

美国研究生在入学半年或者一年内不指定导师和研究方向,主要是学习相关基础课程。学院会安排研究生顾问定期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细心听取他们对课程选择、学习期限和导师选择等事情提出的建议。基础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导师和研究生在互相了解、自由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这种方式确定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导学关系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高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无法为导师实施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降低了教学效率,从而影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为此,国家也采取了措施,比如自2014年起对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实行收费政策。但是类似的政策对于研究生教育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学校行政权利,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使校企联合,共同为研究生教育做出贡献,争取达到双赢的效果。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为导师解决了科研经费的问题,还提高了导师的教育质量。导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科研研究,不再像以前一样纸上谈兵。帮助学生更深刻真切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丽娜.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研究生导师制度比较研究[J].武漢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4,2.

[2]王海林,卢小慧.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文献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4,8.

[3]罗云,李姝容.美国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特点与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10,2.

[4]李军,苏莲.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文献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

[5]张睿.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调查与分析—以综合性大学Z为例[J].2014,6.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