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对保健品中添加西药成分认知水平的调查

2016-10-25徐海娥张慧王孙憬李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保健品西药服用

徐海娥 张慧 王孙憬 李莉

糖尿病患者对保健品中添加西药成分认知水平的调查

徐海娥1张慧1王孙憬1李莉2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对保健品中添加西药成分的认知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发放问卷调查210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保健品中添加西药成分基本情况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98份。知道保健品必须有生产批号和日期及保健品必须有“国食健字”的患者分别占91.9%及88.9%;但只有24.7%及32.2%的患者听说过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及知晓不正确服用保健品会有不良反应。结论 糖尿病患者对保健品中违规添加西药方面的认识存在问题,需加强保健品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保健品知识素养。

营养保健品;西药成分;知信行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1]。近年来,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用于辅助降血糖类的保健品尤为居多[2]。但一些生产商利用患者对天然药物的信赖,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使其符合广告所宣传的功效作用,以此吸引消费者来购买其产品。在保健品中擅自添加化学成分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由于添加的西药成分不明,且含量不稳定。患者在选择服用此类保健品时,认为服用药品有副作用,而保健品是天然的,没有副作用,而随意调整剂量,从而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少数患者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了解患者对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认知情况,以及在保健品消费中的行为表现,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住院患者对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知、信、行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本院内分泌科服用保健品或曾经服用过保健品的患者,发放调查表210份。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自行设计,信度测量采用同一预试验人群1周后重复调查,将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734(P<0.05)。由调查员朗读调查目的和答卷要求,研究对象自愿独立答题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包括以下4个部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服用保健品多长时间);对保健品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保健品的态度;保健品的消费行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双人双录入并核对数据,排除有漏项或逻辑错误的无效问卷。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平均年龄(66.49±6.92)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6例;汉族196例,少数名族2例;文化程度:小学19例,中学及中专128例,大专及以上51例;经济收入:1 500元/月以下9例(4.5%),1 500~2 500元/月64例(32.3%),2 500~3 500元/月99例(50%),>3 500元/月26例(13.2%);每月用于保健品消费100元/月以下46例(23.2%),100~500元/月116例(58.6%),500~1 000元/月28例(14.1%),1 000元/月以上8例(4.1%);服用保健品的时间:服用过46例(23.2%),1个月32例(16.2%),3个月71例(35.9%),6个月58例(29.3%),长期21例(10.6%)。

2.2 患者对保健品中添加西药成分知识的知晓情况

知道保健品必须有生产批号和日期及保健品必须有“国食健字”的患者分别占91.9%及88.9%;但只有24.7%及32.2%的患者听说过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及知晓不正确服用保健品会有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患者对保健品中添加西药成分知识的知晓情况[例(%)]

2.3 患者对保健品的态度的分析

8.6%(17/198)患者认为保健品有宣传夸大、虚假;60.1% (119/198)的患者认为保健品有一定效果但没有宣传中那么夸张;23.2%(46/198)患者认为保健品没有效果但不伤害身体;8.1% (16/198)患者无特殊意见。

2.4 患者对保健品的相关行为分析

从购买保健品的方式构成情况看,被调查者购买保健品主要来自厂家零售店18%(36/198)及药店38%(76/198),见图1。从购买保健品时考虑因素构成情况看,购买时47%(94/198)患者考虑保健品没有副作用而药品有副作用,21%(41/198)患者认为补充相关营养素、提高免疫力,较少患者考虑保健品的价格、品牌、外观及口味,见图1。另外从患者获得保健品知识途径构成看,患者购买保健品主要来自于广告(29.3%)及相关保健品厂家的讲座及宣传活动(29.3%),见图1。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只有22.2%的患者在服用保健品前做过相关医学检查,20.2%的患者服用保健品前咨询过相关医生,高达61.1%患者服用保健品期间曾发生过擅自停用医嘱使用的相关药品的行为。

图1 患者对保健品的相关行为分析

3 讨论

目前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合成降压降脂药及降糖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有文献报道患者自述服用消糖宁胶囊(纯中药制剂)出现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怀疑是由于消糖宁胶囊中添加西药所致,要求进行未知添加物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消糖宁胶囊中可能含西药格列苯脲[3]。患者往往认为保健品属天然食物,不知其中添加了西药,如再和西药降压药或降糖药同时服用,往往使血压或血糖下降或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发生顽固性低血糖[4-5]。因此在保健品中擅自添加西药成分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本次调查显示只有24.7%的患者听说过保健品中会违规添加西药成分,而患者购买保健品时考虑的因素中,考虑到“保健品没有副作用,而药品有副作用”的高达47.5%。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偏听偏信、仿效用药心理,及迷信用药心理,为了养生滥用补药和中药[6]。

虽然媒体对违规添加西药成分的厂家进行不断的曝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在加强相关企业的监管处罚力度,但是“是药三分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在面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时往往先进行所谓的食疗,再进行正规的西医治疗。比如常见的“三七粉”或深海鱼油,患者宁愿服用这些保健品,而不愿去按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三七粉确实是很好的中药,外敷内服能止血,但是抗凝防血栓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另外,常见的深海鱼油,降脂作用集中在降低甘油三酯,而不是对血管斑块影响最大的低密度脂蛋白。尽管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大对保健品违法添加西药的查处力度,但这种现象还是此起彼伏。嘉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对12批降糖类保健品进行检测,5批检出盐酸二甲双胍、5批检出盐酸丁二胍、2批检出盐酸苯乙双胍[7]。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对14种市售降糖类保健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5份阳性样品,分别含有那格列奈、吡格列酮、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本脲等西药成分[8]。

由于保健品获得的渠道多样,患者可以从药店、商店、网络甚至通过代购从国外购买,因此患者服用保健品时往往无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医学信息及建议。调查显示只有20.2%的患者在服用保健品前咨询过相关医务人员,只有22.2%的患者在服用保健品前进行相关医学检查,甚至有61.1%的患者在服用保健品期间自行停用相关药物治疗。有调查研究发现使用保健品的老年人大多在药店(43.45%)和保健品推荐会(25.52%)上购买;高达48.28%老年人使用保健品是用来治疗疾病[9]。本次调查发现患者购买保健品主要来自厂家零售店18%(36/198)及药店38% (76/198)。

本次调查同时提示糖尿病患者对保健品中违规添加西药方面的认识存在问题,医务人员对保健品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缺乏,患者获得保健品的知识途径只有17.2%来自报刊杂志健康教育文章。根据健康教育的KAP理论,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由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10],针对本次调查现状,建议医务工作者在诊治相关疾病时,能利用有效资源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另外,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医务人员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加强保健品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保健品知识素养。

[1]刘莉琼. 中国保健品网络零售市场分析及建议——以自营USANA项目为例[J]. 中国电子商务,2014,6(22):24-25.

[2]朱峰,阮丽萍,马永建,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降糖类和减肥类保健品中20种非法添加的化学降糖药物[J]. 色谱,2014,32(1):13-20.

[3]马萍,李鹏飞,曹淼,等. LC-MS/MS高通量快速筛查中成药和保健品中未知非法添加药物[J].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19-21.

[4]田兰,张继春,陈睿,等. UPLC-MS/MS法检测降压类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添加的化学药品[J]. 中国药师,2013,16(1):46-48.

[5]王豆,杨欣,程怡凡,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鉴定保健胶囊食品中非法添加的9种降糖药成分[J]. 药物分析杂志,2013,33(8):1377-1379.

[6]唐晶,周艳,张毓,等. 城乡社区老年人盲目用药及保健品的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906-1909.

[7]欧贝丽,盛静,屠婕红,等. 快速筛查检测中成药及保健品中添加的3种双胍类化学降糖[J]. 中国药师,2014,17(8):1263-1266.

[8]杜彦山,李强,吴春敏,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及定量分析保健品中11种非法添加降糖药物[J]. 色谱,2015,33(4):371-376.

[9]曹冰,蒋文平,段林利,等. 重庆市市区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及利用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4231-4233.

[10]陈晓炜,郑聪毅,路朝旭,等. 保定市城镇居民食品安全KAP调查[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6):72-75.

Investigation of the Cognitive Level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Health Care Products of Diabetic Patients

XU Hai’e1ZHANG Hui1WANG Sunjing1LI Li21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Servic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11, China, 2 Physical and Chemical Laboratory,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09, China

Objective To add medicine composition factors in health food cognition level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inpatient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21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basic know ledge of Western medicine in health care products. Results A total of 19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To know health products must have the production batch number and date and health products must be " food healthy" patients accounted for 91.9% and 88.9%, but only 24.7% and 32.2% of the patients had heard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illegally added ingredients and know the incorrect use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will have an adverse reaction. Conclusion Diabetes patients in health care products in the presence of illegal to add the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need to strengthen health care products know ledge and regulation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improve health care products know ledge literacy.

Nutrition and health products, Western medicine composition,KAP

O 657

A

1674-9308(2016)26-0044-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6.024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编号:BE2010745)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江苏 南京 210011;2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所,江苏 南京 210009

猜你喜欢

保健品西药服用
保健品知识ABC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